2017四川省第二届绿色建筑 创意(新川杯)竞赛
发布时间:2017年5月26日 分类:设计大赛 浏览量:1197
一、竞赛宗旨
绿色建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因地制宜地将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与地方自然条件、人文特色相结合,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影响的同时,又能满足使用者舒适性需求,是建筑师面临的一大课题。为激励和培养我省工程技术人员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创新设计能力,特举办本次竞赛。
二、项目情况
(一)新川概况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新加坡和四川省合作的首个综合型城镇发展项目,选址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和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并位于连接成都市中心与天府新区的枢纽位置。新川创新科技园按照典型产城一体发展,代表着未来新城发展的方向。新川以产业、生态、人文紧密融合为核心理念,以满足创新群体对于产、居、学、游多位一体、多彩生活环境的需求为核心目标。
新川由来自美国、新加坡、中国的一流规划设计机构联合打造。项目参照了德国汉堡哈芬城、瑞典KISTA科技城、美国加州使命湾、新加坡纬壹园等先进规划理念,并充分结合成都市的地理、文化、产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力图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园区以更小尺度混合,强调人性化,为成都9个小街区示范片区之一。园区规划和建设强调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获批成都市唯一“四川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新川创新科技园于2012年5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园区面积约10.34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2万人,从业人口12万—15万人。园区重点吸引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并只引入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无污染企业构成部分。园区采用“6+X”式组团布局,形成7个相对独立又有机共融的混合功能组团,其中占据园区中心位置的“X”组团是占地约60万平方米的“新川之心”中央公园。来自英国的世界级景观事务所Grant Associates对其进行了整体概念设计。这片城市绿肺将为园区中央公园的,并将园区提升至“园中城”的整体城区格局。新川之心中央公园西区已基本成型,两倍于西区面积、风格截然不同的新川之心东区也已经在建设之中。
(二)基本原则
主题建筑与场地设计需满足以下各原则:尊重自然,与自然融合;建筑能自然的采光及通风;经济,绿色,美观;应考虑国家提倡的绿色建筑材料,节能设备;体现整个大场地的功能定位,尊重原始地形地貌。
(三)项目概况
竞赛基地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本次竞赛主题包含新川幼儿园与邻里中心。参赛单位(个人)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圈定区域内选择适当的位置设计幼儿园和邻里中心。设计应重点强调绿色生态建筑理念,同时鼓励合理的引入建筑设计相关的建筑环境模拟技术进行辅助分析,通过使用模拟技术及合理的建筑设计达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幼儿园
项目坐落在新川之心东区北侧,紧靠东区儿童公园,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生态示范城区内。幼儿园设计依据国家及本地(成都市与高新区)相关的规划设计规范与建设管理规定、现状图纸资料和其他支持性文件。鼓励结合方案进行创新。
(1)建筑功能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900㎡,总占地面积3754㎡,拟建9班制幼儿园一所,计划总投资1855万。幼儿园是新川园区多样化社区的重要元素。通过引入国际化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将学习、生活、休闲与校园、家园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新川小朋友可爱家园的延伸。幼儿园设计要求整体布局与景观结构与周边环境呼应,在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外观造型及设备材料等方面综合考量,提出经济、美观、适用与创新兼顾的概念方案,创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并进一步提升社区活力和特色。
(2)绿色建筑要求
此次竞赛突出绿色建筑主题,在建筑与环境层面探索资源节省与环境友好的创意解决方案。强调绿色建筑技术的适用性,而不是不切实际、与设计脱节的技术堆砌,也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
鼓励一体化集成的绿色建筑设计,考虑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将绿色技术与设计完美融合;充分考虑本地特点,因借自然环境条件,优化采光、通风与外保温等被动设计策略并尽可能利用适用的可再生能源、水绿资源,以及可循环材料等。
要求不仅在资源节省与环境友好技术方面进行有效探索,还通过绿色技术与特色的展示和趣味娱教,达到培养孩子们环境意识的目的,逐渐树立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从而打造具有新川国际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与环境的代表。
(3)景观功能需求
考虑和周边环境(包括东侧儿童公园)的呼应与连接建筑与环境一体化设计。结合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状地形、自然条件,考虑绿色环境技术,根据幼儿行为需求,营建具有环境意识与人文关怀、趣味创新与安全实用并重的幼儿园景观。发挥幼儿园景观环境的境教功能,寓教于乐,调动小朋友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好奇心、感知、动手与参与性。
2、邻里中心
项目位于新川之心南侧,紧邻沙河沟廊道。可参照国家及本地相关的规范及规定,鼓励创新与突破。此次邻里中心方案征集更强调创新理念,是面向未来而做的设计,设计师们将对创新人群、未来生活的创想融入此综合体的设计之中,欢迎不拘一格、脑洞大开、标新立异。
(1)建筑功能要求
邻里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140㎡,总占地面积7660㎡(包含占地面积2483㎡的社区公园)。
邻里中心即社区综合体,是新川创新科技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新川人性化规划理念的集中体现。新川园区以新加坡新镇规划为参考,融入新加坡第四代“邻里中心”的核心理念,在10.34平方公里的园区范围内设立7座创新社区综合体(Community Hub)。社区综合体将日常所需的社区级商业和服务设施集于其中,提供集菜市、小商店和餐饮、银行、教育、医疗、文娱、美容等一站式服务,并与社区公园、运动场紧密连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并通过互联网+的社区应用(交通、养老、医疗、幼托等),提升精细化公共服务品质,树立最新一代创新社区的标杆。此综合体应该是:①社区纽带THE CONNECTION,它不仅是一个建筑,还是融合城市景观与复合功能空间的社区纽带;②邻里核心THE HUB,促进社区融合、加强社区认同感的邻里核心;③公众平台THE PLATFORM,城市中用于交换知识、汇聚多元的公众平台;④城市地标THE LANDMARK,以亲切的空间体量去包容、迎接和关怀社区居民的标志建筑。
基本功能与空间要求详见设计任务书。
(2)绿色建筑要求
此次设计竞赛突出绿色建筑主题,在建筑与环境层面探索资源节省与环境友好的创意解决方案。涉及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将绿色技术与设计完美融合;充分考虑本地特点,因借自然环境条件,优化采光、通风与外保温等被动设计策略,充分水绿资源及可再生能源与可循环材料等。要求在资源节省与环境友好的技术方面进行探索,并通过绿色特色的展示,树立社区居民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化特色的标志。
(3)景观功能需求
将老人、儿童与家庭作为社区公园主体使用对象考虑,结合园区地域、文化特色,应用海绵城市、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乡土植物的应用,通过创新性、人性化的景观设计,激发邻里交往,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项目奖励分为方案竞赛奖励,施工图设计补偿两部分。由主办方向获奖者或单位颁奖荣誉证书和奖杯,并按获奖名次给予以下奖励:
(一)方案竞赛奖励部分
1、幼儿园
①一等奖1名,奖金50万元(包括概念设计方案奖励10万元,以及完成方案深化直至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行政审查,并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协调配合工作奖励40万元)
②二等奖3名,奖金1万元,共计3万元
③三等奖5名,奖金0.8万元,共计4万元
④优秀奖8名,奖金0.2万元,共计1.6万元
2、邻里中心
①一等奖1名,奖金5万元
②二等奖2名,奖金1万元,共计2万元
③三等奖3名,奖金0.5万元,共计1.5万元
3、单项奖
①最佳低影响开发设计奖1名,奖金1万元
②最佳网络人气奖3名,奖金0.2万元,共计0.6万元
(二)施工图设计补偿部分
1、一等奖方案获得者或单位具有施工图设计资质的,经过规定程序后,由一等奖方案获得者或单位进行一等奖方案的施工图设计。
2、如一等奖获得者或单位不具有施工图设计资质的,原则上由主办方协调参与本次设计大赛并按照获奖名次顺序,确定具有施工图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一等奖方案的施工图设计。
四、竞赛作品成果要求说明
(一)成果要求
1、方案报告(A3格式),包含方案设计说明、建筑平立剖面图、效果图、分析图,及建筑环境模拟分析、建筑星级自评估、增量投资分析等。报告正文篇幅不宜超过50页。
2、展板(A1格式),展板内容应能较完整的展示项目绿色设计和优化过程。
3、设计效果图片(jpg、gif或tiff格式),2-3张,供评审使用。
(二)方案内容要求
各参赛单位(个人)(单位)提供的参赛作品应至少体现以下内容。相对于幼儿园概念与实施并重,邻里中心更侧重于理念的创新,因此对其中绿色技术部分的模拟、评价与增量成本等分析,可相应减少深度要求。
1、前期分析
应对项目所在地的城市气候特点、项目微气候及场地周边其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项目方案特色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目标。
2、方案设计
应根据绿色建筑标准提出相应的绿色建筑技术策略,并充分融入到建筑方案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策略与建筑功能、造型等可能产生冲突,在设计过程中两者应逐步协调统一。早期模型设计工作及方案优化过程应被记录在报告中。
3、建筑环境模拟分析
建筑环境模拟分析工作应全过程支撑建筑方案设计。通过模拟对项目相应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进行分析和再优化,最终形成可行的建筑方案。同时宜提供最终方案的模拟结果,验证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目标。
4、绿色建筑星级自评估与增量投资分析
根据相关标准对方案进行预评估,预评估报告反应方案的绿色建筑设计程度,并提交绿色建筑预评估报告;
应根据预评估方案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并按标准逐条对每项指标进行评价,完成项目自评估报告,并提交自评估报告(自评估报告反应绿色建筑评价分数以及星级情况)。
根据绿色建筑方案,对项目进行绿色建筑增量投资估算,并提交绿色建筑增量投资报告(建议按每项条文进行增量投资统计)。
参考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1/T 037-2015)、《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 009-2012)等
(三)竞赛作品提交方式
竞赛作品按“参赛单位(个人)(参赛队伍名称)+竞赛作品名称”取名压缩后,发送至scjskj@foxmail.com。
提交的竞赛作品的邮件里同时须附有一个以参赛单位(个人)姓名(参赛队伍名称)命名的文本(文件名:报名序列号-参赛单位(个人)姓名(参赛队伍名称)—TXT格式),里边包含参赛单位(个人)姓名(参赛队伍名称)、报名序列号、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参赛单位(个人)所在单位/学校及院系全名、竞赛作品名称及作品简要说明。
(四)竞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17年7月9日。
五、竞赛流程
本次竞赛由启动仪式暨现场踏勘、初赛评审、决赛暨颁奖典礼等组成。
(一)启动仪式暨现场踏勘
本次竞赛将于2017年5月25日在新川创新科技园举行启动仪式暨现场踏勘,届时将对竞赛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并组织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实地踏勘进行现场交流。
(二)初赛评审
参赛作品提交后,由主办单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审查,通过技术审查的作品方可进行后续评审。专家评审团将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选出进入决赛的作品。
(三)决赛暨颁奖典礼
决赛暨颁奖典礼将于2017年7月28日(暂定)举行。决赛入围作品通过现场演讲的方式,由专家评审团根据竞赛方案深度要求进行评比打分,选出获奖作品。
获奖名单将在主办、承办单位网站及各大支持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
六、所有权及版权申明
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提交作品之前,请详细阅读以下条款,充分理解并表示同意:
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提交参赛作品,即表明其已经对所提交的作品版权归属作如下不可撤销声明:
(一)原创声明
参赛作品是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原创作品,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任何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该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未申请专利或进行版权登记,未参加过其他比赛,未以任何形式进入商业渠道。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保证参赛作品终身不以同一作品形式参加其他的设计比赛或转让给他方。否则,主办单位将取消其参赛、入围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杯及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二)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属
为了更广泛推广竞赛成果,所有参赛作品除作者署名权以外的全部著作权归竞赛主办单位所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行使著作权:享有参赛作品进行再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出版和宣传、自行使用、授权他人使用、用于实地建设之权利。竞赛主办单位对所有参赛作品拥有展示和宣传等权利。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本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作品转让、复制、转载、传播、摘编、出版、发行、许可使用等。
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应对所提交作品的著作权承担责任,凡由于参赛作品而引发的著作权属纠纷均应由作者本人负责。
(三)其他声明
1、参与本次竞赛的活动各方(包括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和主办单位),即表明已接受上述要求;
2、竞赛主办单位对竞赛活动具有最终的解释权;
3、为维护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的合法权益,竞赛主办单位特提请参赛单位(个人)或单位对声明的全部条款、特别是“所有权及版权”声明部分予以充分注意。
附件1:四川省第二届绿色建筑创意(新川杯)竞赛报名回执表点击下载
附件2:四川省第二届绿色建筑创意(新川杯)竞赛实施方案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