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构图你是否领会啦!
发布时间:2017年7月12日 分类:设计视角 浏览量:1233
设计构图是设计师传达其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人们在观看了画面内容后,视觉上会形成某种暗示,从而转化成人观看完作品后的感受。
这种现象就是画面的视觉要素对人的视觉刺激,使设计师的思想内容的能通过这些视觉要素传达出去,从而造成观众与设计师产生某种共鸣。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了解和运用人的视觉惯性特点,将其运用到画面视觉要素的组织中去,设计师的作品就更容易获得观者的共鸣。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观看者,只要是视觉正常的人,其视觉惯性是相同的。在构图的诸多要素里面,最能体现作品的视觉要素、人的视觉惯性与观者感受三者之间关系的当属设计构图的稳定性。人需要稳定感是人的内心需求所决定的。因此,“向往稳定”也是人的视觉要求,使人们获得视觉上的安定和舒适。
构图的稳定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师对画面的组织和安排;二是设计元素自身的物理属性。设计师对画面的组织安排是构成画面稳定性的主观因素。大体包括:画面的构图形状、视点的选择和构图的平衡感三方面。
画面的构图形状
人们从几何学当中获得三角稳定的提示,在构图形式中常采用正三角构图法表现稳定感。与正三角形构图截然相反的便是倒三角形构图,这源于人的自身特点,当人“金鸡独立”一只脚站在地上的时候,会出现掌握不好平衡而歪倒的现象,因此倒三角的构图给人的心理暗示就是“不稳定”、“危险”。当然,设计师根据不同的创作意图而选择倒三角构图就要另当别论了。
视点的选取
视点的高低同样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当人们平躺下的时候与地面最接近,很自然的感到安稳和放松;但在乘坐飞机的时候,就会呈现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画面视点的选择就能够反映出人的这种心理暗示。较低的视点会使照片显得稳定,反之则显得缺乏稳定。
画面的均衡
设计对画面的均衡的把握也能够表现出稳定感。这里所说的均衡是视觉感受上的平衡,也称作杠杆式均衡,让人感受到平衡与稳定。而要获得这种均衡感,应着重处理主体与宾体在画面中的比重关系,根据其活跃程度和比重大小来合理的安排空间,使空间张弛有度,达到均衡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决定构图稳定性的客观因素是来自设计元素本身的物理属性。如果设计师能够掌握这一规律,就能利用设计元素自身属性的特点来更好的传达设计意图。具体说来,是指设计元素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和颜色变化。
物体大小变
人们从不同的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虽然会“近大远小”,但仍然觉得物体的实际大小没有改变,这便是物体大小的稳定性。人的感觉经验为判断大小的稳定性起了很大作用。
但当人们站在高楼顶上俯视下面街道上的人群时,由于距离的突然增加,使人的判断超出了以往的能力范围,导致了观看者对于地面上渺小的人大小的不确定,这种效果叫做不够稳定。设计师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根据自己的设计目的取得不够稳定或过于稳定的效果,使作品更具魅力。
物体形状变化
当人们从斜侧面观看一枚硬币时,虽然呈现的是椭圆形,但是人们却将这种椭圆形视为圆形的透视,而不认为物体的本来是椭圆形,这称为形状的稳定性。源于人们以往对圆形物体观察的视觉经验和思维上对透视效果的补偿。相反,画面中如果没有其他的提示信息和参照,,只是一个白色背景下用黑线围合起来的椭圆形时,人们就很难判断这个形状究竟是圆形的透视,还是原本就是椭圆形。这时,形状的不稳定感就会增加。
设计师如果想消除这种形状上的不稳定性,可以在画面中提供一种暗示,使观看者能够对方位和物体的性质进行判断。这样,人们就能通过以往的感觉经验来判断物体的原本形状。
物体颜色的稳定感
不同颜色的色彩稳定性是不一样的,高纯度的色彩往往能在照明变化中产生最稳定的视觉效果,而纯度偏低的色彩其稳定性会随照明变化而发生变化。
无论是设计师主观营造出来的稳定感还是物体本身属性所具有的稳定感,总之将他们进行合理的组合,形成一定形式感的画面,是人的视觉惯性的所需求的。无论是迎合这种需求还是刻意违反,这都取决于设计的创作意图。
设计构图表面上看是一门艺术性的学问,在艺术之中却又不得不考虑物力、生理、光学等科学因素。所以,对于设计构图的稳定性来说,要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张弛有度、游刃有余。设计师对于视觉感受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
供学习使用,严禁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