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室——研读《设计的生态学》实践作品选

发布时间:2017年7月21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3147

我觉得做设计不需要某个不动的轴心,而是摇摇晃晃地让不定的思考浮游,得到俯瞰世界的立足点, 以中庸之道进行适度的、缓和的设计。中庸之道才具有普遍性,容许矛盾存在,所有的界线都是柔软的。

——深泽直人︱工业设计师

 

本书可说是创造了唯有这里才可能遇见的、意想不到的有机组织,希望读者能品尝到工业设计、建筑、知觉、行为的心理学的复合味道,这可是哪家餐厅菜单上都没有的新品料理。

——佐佐木正人︱生态心理学学者

 

希望本书能作为读者各随所需的参考书,而非只是单纯的信息,并借着阅读所得到的经验刻印在身体里,成为重新探究感觉的逻辑之契机。

——后藤武︱建筑师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就如同《设计的生态学》一书的副标题——“新设计教科书”,此书或许颠覆了我们固有的设计方法与设计认知,尤其对于我而言,阅读此书比年轻的学生们更为困难许多,我要先暂时搁置已经沿用二十多年的“从产品入手”的设计教学方法。

 

此书以三位日本设计师访谈的形式行文,娓娓道来,看似松散的结构,却以三位设计师具体设计作品与实践心得入手层层递进地揭示美国知觉心理学者詹姆斯.吉布森“生态心理学”的许多重要观点与主张。如果说“生态心理学”是深泽直人设计的理论支撑,那么“无意识”是在其实施设计时的操作依据之一。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在产品上去寻找问题(这或许是国内设计教育的普遍现象),其实“产品”本身不应该存在任何问题,如果有问题那也是无能设计师的“杰作”,我们不能为设计师能力的残缺买单,就如同一些学生在做方案汇报时,常常讲的“痛点”一词。我们做设计,至少生活设计工作室的设计,没有一件是因为“痛”才去做的设计,我们做的是让产品更加贴合使用者,让产品更加有温度。

 

为此,对使用者行为与心理意识的观察研究是寻找问题的出发点,因为这是让产品“贴合”使用者的必经之路。就如同书中反复提出的“客观写生”的概念:“客观”即是无意识的存在。产品的使用行为,感受心理都应该遵循并依据无意识的存在来展开,任何与之违背或臆造的操作行为与使用感受都会显得扭捏、造作;“写生”一词用的极好,既是对“客观”的遵循,又有主观意识的个性化呈现,如果换成“客观还原”,那设计师的主观意识就难以施展,就不会出现都是依据无意识做设计,却有深泽直人,佐藤大,铃木康広这些个性化差异很大的设计师。

 

我们选择这本书,并将研读的设计实践作为课程作业,并非希望同学们彻底摒弃之前的设计方法,而是希望他们去发现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将产品设计活动还原到产品与人相互关系这一原点。创新的设计方法关键是认知角度的创新,而创新的设计方法自然会带来丰富多彩的设计风格。

 

以下为生活设计工作室2014级,研读《设计的生态学》设计实践作品,请大家指正!


 

烛台花器

设计:张邵竣

设计说明:

一捧花是一种争香夺艳的角逐,是一场话剧。而一枝花则代表了一种孤傲或安宁的氛围感,诉说出了一枝花的故事性。在以前的生活中,人们使用蜡烛台来盛放蜡烛,通过烛光带动空间的氛围感,它代表着发散光芒,给予人们温暖。用烛台似的花器来盛放一朵花,用一朵花的生命力,点亮整个空间的气氛,给空间活力以及故事感。

 

 

熟悉的扣子

设计:严建文

设计说明:

借用了文件袋上圆环的外形和大小,为杯子添加了一个挂茶包的扣子。泡一杯热茶,茶包上的细线和杯子上的扣子同时出现时,基于对文件袋封口方式的熟悉感,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茶包的细线缠绕在扣子上,使茶包稳稳地挂在杯子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熟悉认知,我想把这种熟悉的痕迹埋藏在设计中,不轻易让人发现,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不期而遇的熟悉与安心。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