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RDV:理想中的未来城市模型

发布时间:2017年7月25日 分类:设计视角 浏览量:2302

 

“未来城市”会是什么样子?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答案。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正在火热报名中,你的脑洞是否还够用?未来的城市会有怎样的城市脉络和城市形态,未来城市中的人们将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很多可能性,需要大家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为了给大家拓展参赛思路,小编将带你走近荷兰MVRDV事务所,看一看他们构想中的理想未来城市模型。

荷兰MVRDV事务所

 

 

1993 年,威尼·马斯与雅各布·凡·里斯和娜塔莉·德·弗里斯一起,在荷兰鹿特丹共同创立了 MVRDV 事务所,并赢得了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希尔佛瑟姆的 VPRO 荷兰公共广播公司大楼。随着 WoZoCo 老年公寓、2000 年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等项目的建成,MVRDV 赢得了国际广泛关注和赞誉。

事务所最初在《FarMax :密度的探索之旅(Excursions on Density)》(1998 年)一书中公布了其作品与理念的宣言。MVRDV 投身于全球范围内的当代建筑与城市问题,设计方法以研究为基础,从设计最初阶段开始就注重于与甲方、利益相关方及各领域专家密切配合。其大胆直接的建筑单体、城市规划、学术研究及客体研究,带领都市以及其景观走向未来,引领业界风向。

 

 

问题工坊

 

 

MVRDV 携手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创设“问题工坊(The Why Factory)”,这是威尼·马斯于 2008 年建立的独立研究生研究学院,亦是一座未来城市智库,从多个方面,通过多个项目,深入研究城市发展,深度审视当下的建筑与城市问题,探寻解决方案;从集体住宅模型到高层建筑类型,再到城市农业的可能性,不一而足。

 

 

MVRDV理想城市模型

 

 

MVRDV 崇尚激进的、探究性的空间研究,关注城市景观、公共空间及建筑对其居民和使用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以研究为基础的方法有助于在建筑、城市与景观中实现空间设计的创新,同时强调建筑空间与社会、环境向度的结合,重视建筑的社会与环境效应。

市集住宅 © MVRDV

MVRDV所认为的理想城市模型,有着以下特性:

多样化、弹性高密度、绿色可持续性、无车化

简单地说,MVRDV理想未来城市将有着多功能复合性的城市空间,新能源的普遍运用,宜人尺度的构筑,层次丰富的高密度城市形态,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交融和可持续性等等……

 

 

 

多样化的居住可能

 

 

MVRDV 采取的一个设计策略,是创造功能混合、拥有持续活力的场所,从而使城市出现更多富有活力的环境。

    比约维卡总体规划    

比约维卡总体规划 © MVRDV

比约维卡总体规划项目从全新角度解读城市密度与结构。最终方案宣示了对城市空间的再组织,规划一方面保留了旖旎的自然风光,一方面保证了高密度、高质量的办公环境,建筑师的理念在总体规划中得到了表达。

    雅加达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 © MVRDV

印尼雅加达天空之城绿色混合建筑设计项目将各种多样性概念浓缩在一个综合体当中,这是一座微型城市,一个将多样性向城市范围推行的孤例,但又与周边文脉保持连接。

 

天空之城 © MVRDV

 

该项目综合了雅加达对绿色空间和高密度两方面的需求,同时从现有城市肌理中提取建筑类型,使项目与基地建立起联系。项目总面积达 360 000,涵盖类型多样的住宅、办公与商业空间以及内外公共空间。综合体所体现的多样性为所有使用者带来了极其繁复多样的生活环境,整座生机勃勃的城市社区就建在有限的地表面积上。

 

天空之城 © MVRDV

    首尔空中花园    

MVRDV 认同现在的有机城市规划,但更看重的是城市是否能以人为本。现代大都市尽是高高在上的巨量构筑物,相形之下,人却小如蝼蚁。设计属于人的城市,就要将尺度缩回与人体相适应、易于操作的范围; 构筑物本身未必要变小,但应当便于使用者与公众接近并使用。若能打破现有的尺度障碍,都市中的人就能与建成环境更为亲近,产生更多认同,也更愿意参与其维护。

首尔空中花园 © MVRDV

首尔空中花园选址在一座横跨全城的高架桥,将这座原先车来车往、高踞于地面之上的混凝土巨构调整到宜人的尺度,使行人来往穿梭,让本地植物品种在此繁衍,高架桥重新归于人和大自然,成为都市人相遇、休憩、漫步的所在,增进了桥、人与这片区域的感情。该项目将这片原本破碎的地区重新连在一起,让城市空间重新打开,唤起了首尔市民的集体身份认同。

    斯洛达姆公寓    

斯洛达姆公寓 © MVRDV

加强居住者之间的沟通联系,是城市成功的关键策略,但仍然有赖于为人群创造可以交往的环境。坐落于阿姆斯特丹的斯洛达姆公寓是混合化居住的绝佳案例。这座综合体仅有居住功能,但公寓仍然以体积、价格与布局方面的差异化,吸引尽可能多的市民。该设计将住宅上升到城市层级,凭借外在的结构,增强了不同社会人群的凝聚力。人会本能地找阶层相近的人做邻居,但这必将导致居住环境的固化,这样的环境很快就会显得单调,缺少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

 

斯洛达姆公寓 © MVRDV

 

 

弹性高密度城市

 

 

能否强行增加密度,形成更富有效益的城市空间?

 

增加城市密度会产生积极的附带效应,让城市空间的功能计划更加多样,如能增加协同、提高效率、鼓励混合,人与人就能频繁遭遇相逢,积极的城市社会生活就会出现,建筑也能呈现更多可能。那会是什么样的城市形态呢?

 

在城市规划还停留在二维分区的时代,能否出现一种三维的城市形态?

城市中能否出现层次更丰富的公众空间,在现有城市平面上创造更大的空间效能?

    大巴黎总体规划    

大巴黎总体规划 © MVRDV

城市开发若要取得成效,不仅要增加居民的密度,也要考虑能源生产、基础设施及办公环境如何精密化。 MVRDV 的大巴黎总体规划以梳理城市效能为目标,提高巴黎的未来成长效率。这个项目显示出,未来城市若要对本市居民充分尽到责任,就有必要大量添加新的功能。由此产生的城市构想,包括了 180km3 的森林,以及能源生产设施、基础设施和住宅。

大巴黎总体规划 © MVRDV

该计划呼应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 2008 年大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研讨,提出四方面对策:“综合体”、“城市计算器”、 “数据”及“观察”。所有这些方案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城市无序蔓延,让大巴黎区域一跃成为密度、紧凑度及相应的可持续性生活品质方面领先世界的城市。

    台北垂直村落展览    

台北垂直村落展览 © MVRDV

“垂直村落”属于研究展览类项目,将 MVRDV 许多项目的核心内涵形诸于外,针对的是近年来亚洲发展中国家遭遇的“群楼入侵(Block Attack)”——原有的小尺度、轻量建筑与人文村落步步沦陷于巨量的塔状、板状与块状大楼,以及千篇一律的住宅单元与平面立面构成的街区。

台北垂直村落展览 © MVRDV

区域开发是否真的别无他途?能否在保留城市村落随意性的同时,增加其密度? MVRDV 通力调研的成果便是“垂直村落”,意即传统城市空间特质与增加密度的需求和场地匮乏的现状相结合。MVRDV 提出了一个综合了个性、差异性与集群性的模型,以替代“群楼入侵”;这是一个三维的社区,将个人自由、多样化、弹性与邻里交往引入城市生活。

    鹿特丹迪登家园    

迪登家园是在原有住宅上加建的人字形屋顶房屋,在内城公寓大楼楼顶还有一座花园,这是事务所首次尝试以增加密度来优化城市环境。

 

鹿特丹迪登家园 © MVRDV

这座位于鹿特丹的住宅项目旨在营建一个令人愉悦的私人化空间,而彼时的同业还未产生此类意识。该项目的业主家庭不仅拥有了额外的居住空间,还能在市中心享有私人花园,在一般情况下这是极难实现的。

鹿特丹迪登家园 © MVRDV

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人员,或是往上加建,结果未必就拥挤逼仄如亭子间。事务所仔细分析,为住户寻求最优化的环境,思考如何使设计有利于文脉环境。而密度是收回城市发展与生存环境主动权的有效工具。

 

 

绿色与可持续性

 

 

一直以来,MVRDV都以可持续性推动设计,一切努力都为从根本上担负起贡献社会的共同责任。这里的可持续性绝不仅是能源效能,还包括附加价值、弹性甚至是用户体验的好坏,目的是以更智慧更优异的居住空间,通过减少城市与自然间的隔阂,改变消费习惯。与此同时,事务所也在寻求符合BREEAM和LEED环境评估方法的整体式智慧概念。对 MVRDV 而言,可持续性是整个过程,是一种态度,在个人行为、室内装修、建筑、街区、总体规划和整个区域都有体现。它不仅是控制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还倡导使用者行为举止要对环境负责,从根源上解决环保问题。

虹桥中央商务区花瓣楼 © MVRDV

然而,创造绿色空间、改变人对环境的行为,仍不足以抵消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负面环境效应,还需要让建筑本身更加高效,更可持续。上海虹桥中央商务区的花瓣楼获得了三星级绿色大厦标签,在中国已是最高级别。在城市化如此迅疾的中国,MVRDV 仍然完成了建筑设计者的使命,有效处理了公认的全球环境问题。作为拥有 BREEAM 和 LEED 认证的事务所, MVRDV 深知自身责任,一旦有机会,便要为建筑可持续性贡献一份积极力量。

可推动木板 © MVRDV

事务所的所有建筑项目,在设计时都着重考虑到可持续性,但具体手段又是整体性、综合式的,可持续是项目中的默认选项,而非张扬媚世的宣言。可推动木板就是一例 :其 1500 ㎡ 的太阳能板藏在屋顶下面,而镶板使用的是经过认证的当地木材。

可推动木板 © MVRDV

当今世界呼唤以新思维方式对待可持续设计。人口增长、城市扩张,都将进一步侵蚀地球上仅剩的绿地。 MVRDV 与“问题工坊”合作的研究项目为事务所诸多设计做好了知识储备,探讨如何应对密度增加的问题,缓解城市蔓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垂直村落就旨在同时提高城市空间的密度并改善生活品质。

猪城 © MVRDV

而猪城关注的是如何在未来处理好用作食物的动物养殖——畜牧对巴西亚马逊雨林砍伐负有七成责任。建造垂直农场不仅占地很小,牲畜的养殖环境亦有所改善,食物供应也仍能保证。

 

猪城 © MVRDV

 

 

无车环境

 

 

汽车在我们生活中依旧不可或缺。许多人每天都离不开车,也有一些人认为,在现在的社会,汽车已完全成为必需品。但是毋庸讳言,汽车污染地球环境,妨碍社区凝聚力,并且构成许多危险。此外,尽管电动汽车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汽车问题尚需融合各领域的综合性方案;而建筑的作用十分关键。我们能否通过城市设计,逐步降低市民对车的依赖?能不能创造一个彻底无车的良好环境? 

梦想家园富纳里居住区规划 © MVRDV

梦想家园富纳里居住区规划 © MVRDV

梦想家园富纳里居住区规划 © MVRDV

梦想家园富纳里居住区规划 © MVRDV

MVRDV 已经在其诸多项目中寻找答案,希望以推行步行化创造无车社区。位于德国曼海姆的梦想家园富纳里居住区力图在村庄还原公园氛围。让汽车绝迹的一大成果是消除了房屋之间的隔绝状态,室外空间重新为居民所用。孩童可以在街上玩耍,父母不用再担心往来的车辆;居民开始愿意在屋外闲坐,和邻居交谈 ;噪音降低,污染减少,空间增多。不知不觉,曾经把居民困在屋内的原因忽然消影无踪了。另一方面,地下建有一座停车场,必要时,居民还是可以开车把大包生活用品运回家,急救车仍能到达每家每户。

伊彭堡住区总体规划 © MVRDV

伊彭堡住区总体规划 © MVRDV

在早先项目中MVRDV 已经验证了这一理念的许多方面。荷兰海牙伊彭堡住区的树篱岛于 2003 年竣工,可以视作梦想家园富纳里居住区的先例。该项目中,停车场位于场地周围,使拥有 119 座住宅的街区彻底实现步行化。当地居民在采访中表示,居民彼此相熟,孩子们就在街上一起玩耍,的确实现了项目意图。

市集住宅 © MVRDV

市集住宅 © MVRDV

鹿特丹中心的市集住宅则示范了步行化的闹市区如何赢得公众赞许。主要做法是在市场地下修建了全市最大的停车场,将街面上的所有汽车都移至地下。该项目十分成功,已经有人提出近期在鹿特丹市中心彻底实行无车化。

比约维卡总体规划 © MVRDV

挪威奥斯陆比约维卡总体规划项目通过削减住户的开车次数,降低市中心交通的碳排放量。该市的交通经济学研究院发现,通过在奥斯陆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办公区密度,可以减少约 6250 次车程,相当于每天减少 15t 二氧化碳、23kg 氮氧化物以及 8kg 二氧化氮的排放。

首尔空中花园 © MVRDV

在地球的另一端,MVRDV 将首尔曾经繁忙拥挤,现今废弃的 938m 的高架路,改建成花木扶疏的人行空间,从而减少该市的交通量。不仅是将车辆移除以降低城际污染,还能影响市民交往及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这座首尔空中花园已于 2016 年开始建造,未来首尔居民能在此接触林壑乡间的动物,结识品类繁多的植物,自然环境将成为本埠闲谈的固定话题。未来,高架桥的样貌将跟随蔓生的植物和其他新增因素而进一步改变,变成一座“城市保育室”,培植的树木将移栽到周边区域。

首尔空中花园 © MVRDV

空中花园周围还会加建楼梯、升降机、扶手电梯和“卫星”花园,如同从支承结构生长出来的枝桠。不论是在单体建筑内外添加各种植被,还是在总体规划时将缺少绿化的城市中引入自然,让自然在城市环境中重生也是 MVRDV 设计理念的重要元素。

MVRDV这些无车区的实践已获得多方面的成功——由此产生了高质量的邻里氛围、卓越的城市环境,当然还有污染气体排放及化石燃料用量的下降。

 

 

社区的质量体现在能否结合好两个看似矛盾的特性:密度与个体性。对今天这个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的地球而言,两种诉求都已过时。那么这对相反的愿望能否实现调和?未来居住空间设计的最大挑战即在于如何结合密度和个体性,同时满足全球环境与个体居民的诉求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