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时代:见证一幅山水画的新生
发布时间:2017年7月28日 分类:设计视角 浏览量:1208
文创,于当下,正是方兴未艾之时。
然而,热闹之余,我们还看到国内不少文创产品由于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而饱受诟病。
一件成功的文创作品,需要多少精湛技艺,多少艺术审美?
姚永强,用一个画家的智慧,给文创产品增加了无限韵味和可能性。
01
▼
姚永强,苏州市文艺之家副主任,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苏州市职业大学客座教授。
△姚永强
不过这些身份都离不开“艺术”这两个字,更离不开他的画作。
△《秋水隔婵娟》姚永强作品
他以水墨山水画见长,但又和传统的水墨山水画区别明显。他的画里采用了大量的平面设计与版画的语言,将山水化为一种符号,通过不同形式组合排列着,使得作品意境深远又充满现代感。
△《陌上生春草》姚永强作品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审美特征,宋元明清的艺术风格很棒,却较难直接挪用到当下的生活环境中。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用当代的理念、当代的手法穿插到传统绘画当中去,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情趣,这样的作品自然而然就会和当代气息相符。”
△《云端隔水》姚永强作品
故而,姚永强在水墨创作中大量地采用了平面设计的语言,甚至把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运用到水墨创作中。
△《柳袅烟斜》姚永强作品
这种作品的魅力,不仅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也促成了不少跨界合作。苏城工艺美术师的加入,使得姚永强将宣纸上的“生命”延续到了别处。
02
▼
于是他的画,在缂丝、在陶艺、在玉石、在丝绸……中获得了新生,在工艺师们的匠心与巧手中焕发了新的活力。
△ 有时有候笔记本
《天工开物》中说“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时至今日,苏城的大量工艺美术师们依旧继承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们或许拥有超群的技艺,或许已经小有名气,但他们几乎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困境:题材创新不足。
△ 陶艺·叠秀
曾经是《苏州日报》一名文艺记者的姚永强,深谙个中利弊。以苏绣为例,绣娘们大多采用古画题材,既有知名度又能避免版权纠纷,但也因此导致了创新动力的不足。
当下,不同艺术门类的碰撞,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当合作者找到姚永强时,他就十分积极的推动着项目的进展:他免费提供作品版权,针对产品类型,与设计师一起对产品进行二度创作。
“其实画家们很乐意看到自己的作品能有多元的呈现,工艺师与画家有很多合作的可能。
03
▼
这两年,姚永强的水墨山水画遇到了缂丝,成了缂丝团扇、缂丝屏风、缂丝票夹、缂丝茶席里的风景;
△ 缂丝团扇
△ 缂丝茶席
遇到了陶艺,成了一眼看遍青山的陶瓷作品;
△ 陶艺·看遍青山
遇到了丝绸,成了温婉动人的苏式旗袍;
△ 云水依服饰
也遇见了紫砂壶、丝绸床上用品、笔记本,甚至是手机壳……几乎每一次融合都很惊艳。
△ 靠枕
△ 手机壳
在姚永强看来,艺术品除了是束之高堂的收藏品外,也是生活美学的一部分,艺术创作也需要有些生活的烟火气。
“艺术延伸不是画家、工艺师、设计师个人的事情,阳春白雪有人欢喜,下里巴人同样受人青睐。只要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就是合格的艺术延伸品。”
有人说,这是一个“+”的时代。不仅互联网要“+”,文创同样需要“+”,需要被赋予更多内涵与形式。
传统手工艺在文创的路上,+上艺术家的力量,或许就能够碰撞出无比绚烂的花火。
至少,姚永强已经做出了示范。
“如果你们想找苏州的哪位艺术家合作,我愿意帮忙促成。”姚永强说。
姚永强成扇作品欣赏
△ 隔水青山
△ 风拂大夫枝
△ 二月之间
△ 对琼瑶满地
△ 春在绿芜中
△ 春水迷天
△ 朝暮有清风
△ 北山白云里
△ 柳袅烟斜
△ 倚风情态
△ 一川烟草
△ 闲梦江南
△ 色静深松里
△ 绿满微风岸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