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2018届毕业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8年5月26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674

2018届建筑艺术系毕业展主题

 

阮  昊:城市高密度问题下的建筑要素研究与设计

刘  畅:群建筑——迷宫/花园/村落

鲁  伟: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本土建筑

王  灏:多层木结构与大跨度木结构

黄明健:流动建筑

 


 

城市高密度问题下的建筑要素研究与设计

Research &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Urban Density

 

指导教师:阮 昊

 

建筑要素(Architectural Elements)指的是组成建筑的基本单元元素,例如楼梯、屋⾯、⻔窗、楼板等; 「城市⾼密度问题」指的是⾼度密集情况下的城市区域,及其在建筑学中所对应的语境范畴,其中密度不仅指向空间的密度,也指向由城市化所带来的⼈流密度、能源密度、热量密度等等。

 

密度的变化将重新定义组织形式,在城市⾼密度的语境下,每⼀种「建筑要素」都被赋予了超越其基础的更多功能与定义。密度所带来的各类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来自于「建筑要素」⽽不是建筑本⾝。同样,对于「建筑要素」的理解与设计,缺乏来自于「城市⾼密度」维度的切入; 所以,对于以解决城市⾼密度环境呈现的问题为导向的,两者之间直接的研究与设计变得具有价值。

 

直接研究城市高密度语境下的建筑要素并不意味着忽略「建筑」本身在其中所起到的作⽤,而是要通过研究两者之前的强联系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相关城市高密度问题的研究一定是以解决其中特定的问题为研究与设计导向的。

 

建院毕业生陈宽介绍道:我的场地是一个位于杭州萧山的高层小区,这儿的容积率很高。现代小区的居民每天上班回家都是不需要有任何交流的,只需要回家停车和乘坐电梯上楼。所以我想要改造这个小区,可以让人们可以穿过,接触,并且走出自己的房子。首先孤立的高层建筑就给人冷漠感,我在高层建筑之间建造6层以内的公共区域。这个公共区域的功能不仅是购物,而是人们可以工作交流的地方。我设想把32层的建筑加入分为底层的人际接触层,中间的居住层,高层的农业层。是一个未来的设想,逆城市化的主题。

 

 

群建筑——迷宫/花园/村落

 

指导老师:刘畅

 

伍重说「如果我们观察一片自然:一片森林的边界,一片海岸,海洋或是一片盛开花朵的草地,我们所看到的这片草地的特征来自于无数种叶子及植物枝干的组合,它们依据特定的自然之理组合在一起。正是这种众多的重复并带有微妙的差异-呈现了它作为一个群体的特征…..」

 

群建筑是对自然之理的反映;是对当代城市中出现的建筑楼的机械重复及相对的标识性建筑困境的反思;是试图对都市「大」建筑综合体的瓦解。在此并不预先给出一种「群建筑」的范式,而希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找到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群建筑。在此给出三个关键词,也是三个主题「迷宫」、「花园」、「村落」,它们都具有某种群建筑的特质,三者彼此交叠并处于「建筑/非建筑」的中介状态……由此该工作坊将通过对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来接近群建筑。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本土建筑

Local Architecture Under Globalisation Era

 

指导老师:鲁伟

 

The studio gave fifth year students a humble an ambitious assignment: exploring architecture as an urbanity-gradient-increaseragent of urban transformation.Thinking ouside the box of the conventional top-down urban planning tools, they explored how architecture could play this critical role of desirable transformation, such as rebuilding the town on urbanized territories.Between things, they focused on how architecture could redefine and qualify inhabitable public spaces and favour social interactions.Permanently their choices where made in order to sustain: social and functional diversities, co-existence and biodiversity.What, the resulted projects performs in situations, is in a sens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ir architecturologic correctness.The specific situations the students faced, generated architecture species,「made in the places」:relocalized.

 

该毕业设计工作室中,五年级的学生将面临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探索建筑作为城市梯度密度提升的转化途径。他们研究了传统自上而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空间,探索建筑如何成为发挥理想转变的关键作用,如:在城市中的城镇再建造。在此基础之上,他们关注于建筑的重新定义,公共居住空间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交互动的促进。一直以来,所有的选择皆是为了维持:社会和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共存和共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不同情况下所演化出的结果,比其在建筑学语境下的正确性更为重要。学生所面对的具体情况,所产生的建筑种类都反映了「在地性建造」:再本地化。

 

 

多层木结构与大跨度木结构

 

指导老师:王灏

在前两届的基础上推向一个更社会性的层面,因为当代社会对功能要求,更多的是满足更高的容积率,所以这一届对木结构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多层和大跨度上。这是一个前瞻性的话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木构运用到更多的社会性的项目中,而不会仅仅局限在一些小尺度的建筑中。扩大木结构的社会性功能,比如图书馆、大型展览馆、高层观光景观设施等,这也是这一届很大的研究中心的转移,就对木构和当代建筑结构的结合要求更加密切,同时也加强了木构和当代加工工艺高效建造的衔接,即工坊式操作和工厂式操作的联系更加紧密。

 

 

流动建筑

Architecture Form And Force

 

指导教师:黄明健

 

毕设主题——流动建筑,源于对建筑形式游戏的批判,试图找一种新的空间设计语言体系,把空间之流看做生命与物质之流动状态的自然展现。每个毕业生围绕「流动性」选取个人的课题来进行创作,建筑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

 

 部分作品: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万金宇 游牧城市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卢耿聪 界面空间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扬悠芷 临城市空间碎片化发展的共生制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宋正浩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夏程浪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陈韫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高海洋

  

 模型制作和细节: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中国美院2018年毕业展|建筑艺术系

 

建筑艺术系毕业展已于2018年5月25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4号楼展厅开展,欣赏建院人厚积薄发的凝聚和他们画下的五年学习句点。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