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8年5月26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898
前 言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时至初夏,环境艺术设计系2018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与五月芳菲共同如期而至。本次毕业展不仅是环艺学子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对大家学习态度严谨与否的一次检验。
回首环艺学子共度的四轮春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同甘共苦,并肩前行,在重重困难前披荆斩棘,携手并进,在漫漫征途里一路欢笑,一路高歌。此中饱含的忧愁苦闷与收获成就都值得一点一滴铭记于心。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四年孜孜不倦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到了空间的造型感和美感,也让我们了解到环境艺术设计是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巧妙结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的谆谆教诲带领我们全面深入的认识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此次作品展突破传统造型艺术的概念和习惯,从传统造型艺术“感性”的虚拟空间感悟,转变为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理性”的真实空间思索。
毕业展,并非是结束,而是新领域的起点。
2014级环艺系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共有67件,校级获奖共9件。课题研究方向主要是工业景观、美丽新乡村景观、 武汉市东湖沿岸景观和传统老社区改造、城市绿地以及周边的建筑改造。老社区改造的研究地点主要为红钢城,坤厚里和昙华林。通过实地考察研究真实场地,从而落实并强调课题的实践性和实验性。让同学们将自己对传统造型艺术的“感性”认知转变为对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真实空间的“理性”思索。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毕业展部分作品,随机顺序)
作品名称:《画中观物——宋元走马灯、都承盘》
作品类型:陈设设计
作 者:李婕、郭毅欣、夏效廷、何米歌、余冰然、颜睿、何欣
指导教师:吴宁、翦哲、陈御腙(木作技术指导)
设计说明:
走马灯:本设计将以宋元时期的人文风俗画为切入点,深入了解画中的民间娱乐活动及玩具。通过剖析李嵩《观灯图》中的走马灯,提取传统走马灯与宋元家具,建筑中的元素,将玩具与灯具相结合,再使用现代手段进行创新设计。
都承盘:设计以宋代人文风俗画为切入点,以《十八学士图》中承盘为原型,并进行元素提取,再加以创新的基础上保留宋代都承盘的特色,极具宋代文人气息。
作品名称:《城市中心低碳消夏型园林设计》
作品类型:园林景观
作 者:何馨芸、莫玉珊、孙远、陶欢
指导老师:潘延宾、周宇亭、王晓虎
设计说明:由于武汉夏季炎热,很多老人带着小孩去商场避暑,此项目是基于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一个低碳的绿色避暑空间,利用雨水过滤收集和能源利用等节能理念来丰富居民夏日生活。
作品名称:《浮游·六记》
作品类型:景观·建筑
作 者:王紫阳、赵钰爽、刘洋
指导老师:张贲
设计说明:现有的东湖旁边的设计基本上是聚集型,是人流量密集的场所,我们设计的是一个可以展现静谧的理想的栖息场所。以此表达人类最本质的情感需求。
作品名称:《桃花岛设计规划》
作 者:刘一波、刘伯傲、戚炳武、刘畅、严海威、徐畅
指导老师:梁竞云、晏以晴、向明炎
设计说明:该设计参考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中的故事作为背景,将故事人物的所见所闻当作灵感,来设计桃花岛的六处景点,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的创新。
作品名称:《重生与激活》
作品类型:建筑改造
作 者:李蕙琳、蔡梓莹、童慧
指导老师:何东明、张进、伍宛汀
设计说明:我们的改造计划是为这个处于风景区内特殊城中村,激活其潜在能量,并利用改造旧建筑的方式为其带来重生。为了给村民与游客带来新的生活体验,我们在基于关注村民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将废旧建筑改造为一个小型艺术综合体。
作品名称:《ROUND.循》
作品类型:景观、建筑
作 者:蔺振珍、邓千秋
指导老师:张进、何东明、伍宛汀
设计说明:“循”一词,作循环之意。生命生生不息,生态循环,绝大功劳在与大自然的馈赠,整个环境的转变基于现有的湖泊与工地之间的关系。根据基质地和原有兴趣,进行了场地改建,房屋改造,整个绿化得到改善。
作品名称:《易·生活》
作品名称:《眺》 作品名称:《SHARING》
作品名称:《合》 设计说明:我们的观察项目雁中咀存在的问题也是城中村的普遍问题,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除了满足村庄的基础问题功能之外,主要着重保留原有的和谐的邻里氛围,多设置景观及便于交流的活动空间,以达到以“合”为贵的主旨。
作品名称:《界·街》 设计说明:《界·街》东湖城中村中心区改造,以商带动区域发展、改善居民生活,具体提出商住空间界线的探索,以不同人流导向,形成互不干扰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去掉阻隔的围墙,利用房屋的间隙,获得更多的公共空间。
作品名称:《协》
作品类型:景观、建筑
作者:张雪薇、祝孟萍、钟兰
指导老师:张进、何东明、伍宛汀
设计说明:《易·生活》实则从易出发,追求一种简易舒适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设计的宗旨。希望游者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离,来到民宿享受慢生活。——由繁到简、从简而生。
作品类型:景观建筑
作者:曹林根、张雨涵、黎思远
指导老师:张进、何东明、伍宛汀
设计说明:本着“以景怡人”的原则,美与生态兼顾的发展理念,创造性的以屋顶景观为出发点,作出合理 延伸,在视觉的角度上产生了以“眺”为动态的景观体验,统一且合理表达了“人”“望”“远”三者并重的概念,“以眺为景”“以跳为启”。
作品类型:景观、建筑
作者:陈馨雨、姜辉辉、路月欣
指导老师:张进、何东明、伍宛汀
设计说明:该设计的立意,一方面是为了形成一处区域使村子内游客与居民之间形成一种舒适和谐。另一方面是通过楼梯、取景框以及平台的策略。将小尺度的村落建筑形式联系成整体,形成一种围合感使前者的舒适和谐能够得到实现。
作品类型:景观
作者:李好 、刘钰玮、杨紫云
指导老师:张进、何东明、伍宛汀
作品类型:规划、景观、建筑
作者:黎雪、徐诗悦、唐果
指导老师:张进、何东明、伍宛汀
作品类型:景观
作者:何勇、苏方舟、王雨筠
指导老师:张进、何东明、伍宛汀
设计说明: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具体的景观设计使村庄的文化得以延续、使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不至于产生断层现象,并在改善弱势群体居住环境,及最终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等方面的讨论,是为本文之议题。
作品名称:《长江中轴》
作品类型:景观、建筑
作 者:潘彦均、刘洋铸、谭争锋、刘瑶
指导老师:吴珏
设计说明:长江中轴设计的主要方向是“长江之门”的城市天际线的设计,分别为长江中轴整体规划改造,“知音号”码头附近构筑物设计,城市绿廊景观规划以及轨道交通站点设计以及整改规划的综合性码头,观江平台设计,月亮湾城市阳台设计,材料组合实验型设计。
作品名称:《宸峦——蜂巢空间集的模式研究》
作品类型:建筑、室内设计
作 者:刘昱岑、邱冠森
指导老师:何凡、崔仕锦、任川
设计说明:在物质资源环境空间有限的当今社会,利用折叠伸缩充实“蜗居”人们空间,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走城市小户型装修的发展趋势,故奠定了此设计的基调。
作品名称:《万物生》
作品类型:景观设计
作 者:朱婉蓥、曹甜甜、勾雨璇
指导老师:尹传垠、丁凯、范思蒙
设计说明:在有限的场地中,通过大面积植草种树和墙体垂直绿化来增加整个区域的绿化率。将汇水草地和垂直绿化墙的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可以循环利用。铺装与景观基础设施体现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商业区口袋公园。
作品名称:《百虑而一致》
作品类型:建筑设计
作 者:吕欣珂、刘昀、李盛方
指导老师:周彤、朱亚丽、田飞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湖北梁子湖涂家垴镇居民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种不同改造方式的对比研究,达到使乡村民居体现建筑文化生态化,发展特色地域文化的目的。
作品名称:《原界.共生》
作品类型:景观改造
作 者:陈超、廖洪慧、周建新、吏希超、管欣萌、李觅尔
指导老师:吴宁、翦哲
设计说明:根据荆州郢城的现状对建筑及景观进行适应性改造,意图营造一个生态人居的绿色城镇,唤醒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试图产生一种对“新”与“旧”的碰撞——新旧共生。
作品名称:《折线》
作品类型:景观设计
作 者:谭骁博、张逸夫、尹家华、周子烨
指导老师:潘延宾、王晓虎、周宇亭
设计说明:本方案旨在提高周边人群生活质量,解决高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无交流的居民现实生活。来创造一个丰富的城市记忆,本方案小组采用高度概括的折线形式,让人回忆起街角相遇的惊喜,放慢生活节奏,减少生活压力,让周边人群不再陌生。
作品名称:《昙华林纪事-昙华林旧城区空间和利用》
作品类型:建筑改造
作 者:李其、何璇、黄蔓、张钧、谭画、唐诗音、袁雨、徐雨桐、覃诗语、官晨营、周程翊、张志雅、潘韵竹、周雨馨
指导老师:詹旭军、顿文昊
设计说明:昙华林老城区位于武汉市城市中心区域,有着浓厚的武汉文化底蕴,但内部空间、环境、基础设施都与周边环境部协调。居民生活质量经济水平相对较差,交通拥挤,空间狭小,阳光通风不足等问题暴露无遗。我们针对以上,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作品名称:《红纲城九街坊改造》
作品类型:建筑改造
作 者:高彤 、何光雨
指导老师:周彤、 田飞 、朱亚丽
设计说明:通过连廊,开窗,加建三种手法,让原有建筑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作品名称:《界限之外》
作品类型:景观建筑设计
作 者:朱彤韵、毛尚文
指导老师:周彤、朱亚丽、田飞
设计说明:本项目以“界限之外”为题,旨在探究之美,鸟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三者各自存在于怎样的范围中,其界限又在哪里?并对此探究结果进行研究和设计,延伸人、鸟和自然三者的界限,去发现界限之外存在着什么。
作品名称:《歆·生·伟·英》
作品类型:建筑
作 者:张述涛、方智锐、王铄瀚、冯颐章
指导老师:尹传垠、丁凯、范思蒙
设计说明:本次改造是对于英租界里伤风格的传承以及对当代建筑风格的结合,保留伟英里里伤社区原有英租界历史风貌建筑元素,而后以当代建筑与之形成强烈对比,主旨在于尊重历史,稳中创新。
作品名称:《社区公共空间重塑》
作品类型:建筑
作 者:余吟霜、李伟坚
指导老师:周彤、朱亚丽、田飞
设计说明:我们选择红钢城旧社区作为空间模型进行研究设计,深入对“集体形制”的探索。通过不同角度的调查来研究红钢城的历史与现状。在宏观的社会框架下探索其背后蕴藏的集体形制中空间形式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与城市的范畴下为其重建、再生寻求新的视角与可能。
作品名称:《你你我我他他的武汉城市映像》
作品类型:广场景观
作 者:刘润武、曾诗雨、胡婧怡、杜晓宇
指导老师:周宇亭
设计说明:设计师不再决定所有的场地精神和意义。开放“它们”和参与者一起完善场地,展现“开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积极的态度寻求创新。
作品名称:《千分之一——武汉市东湖景区城中村改造》
作品类型:建筑
作 者:黄诗恺、刘文玉
指导老师:何东明、张进、伍宛汀
设计说明:我们从建筑构造的高度中探讨如何利用参数化 和定制化模块去搭建各种各样的建筑单元,提出假设,由从居民的自发行为自上而下的进行设计。
作品名称:《涂家垴镇景区规划设计》
作品类型:建筑规划
作 者:汪雅琪、田淑颖
指导老师:张贲、何凡、崔仕锦、任川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涂家垴镇为场地,进行景区规划改造,其中重点以设计了废旧砖窑改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
作品名称:《旧水泥厂改造——工作室》
作品类型:建筑
作 者:胡安婕、范海莲、赵微
指导老师:黄学军、卢珺、蒋俊杰
设计说明:该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作为一个废弃的水泥厂急需进行改造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以上是部分毕业设计作品, 最佳体验请来湖美A8环艺系现场观看
湖北美术学院A8教学楼环境艺术设计系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