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2018届公共与服务设计工作室优秀作品
发布时间:2018年6月22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686
2018年度公共与服务设计工作室(PSDS)毕设以严谨但开放的态度展开研究,涉及城市生活与共创、文创与新零售、儿童与自然教育三大领域,目标则是探索作为具有战略与策略属性的服务设计及其产出物所能体现的价值主张:
1.连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区之间的沟通;
2.吸引:抓住注意力,创造快乐和传递价值;
3.优化:使服务过程更为高效;
4.重塑:通过创造新的行为、用途或市场,重塑现有产品或服务;
5.赋能:帮助人们完成他们现有能力之外的事情;
6.表达:实现自我表达和/或创造力。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设计师:韩佳瑶
指导老师:丁熊、刘珊
01 / 前期研究
- 背景分析 -
随着智慧城市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相关数据表明,未来医疗资源紧缺将成为最大的问题。因此本次毕设的主要关注点将放在“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急救这件事情中来”。通过院前急救的实际案例和相关急救数据分析可知,现大部分的意外死亡是因为没有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所导致的。
- 发现问题 - 现院前急救的主要问题:院前急救流程复杂;主要依赖医护人员,急救中心压力过大;民众缺乏急救意识和技能;救护车到达急救现场耗费的时间过长,往往会错过最佳急救时间。
02 / 服务定义
- 价值主张 / 设计说明 -
价值主张:
通过社会力量为民众提供院前协同急救服务
设计说明:
PCES全名“院前协同急救服务系统”,是120急救中心提供的配套服务。该服务系统以用户为核心,联合医院、红十字会和志愿者协会共同构成。当意外发生时,急救中心将求救信息同步发布到APP上,这样在急救现场附近的志愿者就会收到求救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协同急救行动。
- 功能定义 -
- 利益相关者地图 -
- 用户画像 -
为了解用户对院前急救的需求、设计合理的院前协同急救服务系统,做了如下调查:
共发放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2份),电话调研12人,访谈7人。分别对学生、上班族、老年人做出了随机调查,并作出分析,目的是为院前协同急救服务系统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做出正确的规划和设计方向。
03 / 服务设计
- 服务系统图 -
在这个服务系统中,服务提供者主要由急救志愿者、接力志愿者和加入该系统的医护人员构成。
医护人员可选择性的加入,在非当班时间为患者提供急救服务;也会通过公开和定向的方式来招募“急救志愿者”。志愿者在注册、审核、培训后就能获得急救资质;而只是通过了审核的热心市民则成为“接力志愿者”,提供运送急救设备的服务。
120急救中心将会按照城市人口密度,在城市街道、公园、商场、社区等公共空间合理地设置一定数量的分布式急救箱,并定时对急救设备进行维护和补充;急救箱内的设备将由相应的供应商提供。享受该服务的患者在支付基本急救费之外还需支付院前急救的服务费;保险公司可为用户购买该服务,来减少意外险的理赔。
运作整个服务系统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和患者。一方面,政府可拨款给红十字会,用于急救培训和认证;另一方面,政府可在原有公共医疗拨款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拨付给120急救中心作为PCES的专项资金;此外,患者的急救费用和保险公司购买服务的保费也将由120急救中心来统筹和管理,以便更好的运作该服务系统。
- 用户体验地图 -
- 服务蓝图 -
整个院前协同急救服务系统以“了解、进入、体验、离开、延伸”为线索,清晰的表达了该服务是如何传递给客户的。用户通过口口相传或互联网途径得知有这样的服务,并对该服务有浅薄的了解;当用户发生意外并拨打120求救时,便开始进入该服务系统;急救志愿者收到消息并前往现场,帮助用户处理紧急情况,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体验了院前协同急救服务;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用户乘救护车离开,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待用户好转后,得知自己使用了该服务系统并得到了及时的救助,可能会进一步了解院前协同急救服务系统,了解学习急救知识,甚至加入成为急救志愿者。
服务蓝图中,用户前台的接触点有:社交软件的推送、新闻资讯、热心路人、120急救平台、医护人员、APP、急救志愿者、急救设备、救护车等。后台的系统支持有:运营团队、技术调配人员、120急救中心平台、远程指导系统、急救设备供应商等。
- 商业模式画布 -
利用商业模式画布,对整个院前协同急救服务系统的运营模式进行验证,该商业模式画布主要分为九个板块,分别是:重要伙伴、关键业务、价值主张、客户关系、客户细分、核心资源、渠道通路、成本结构和收入来源。
04 / 品牌形象设计
- 标志设计说明 -
PCES院前协同急救服务系统的标识表达了协同急救的互助精神,每个点都代表着在该服务系统中的服务提供者,他们的连接构成了整个院前协同急救服务。
标识元素表达了急救、协同、帮助和分布式的功能,传递了互助精神,通过社会力量为民众提供院前协同急救服务。
- 宣传海报 -
05 / APP设计
- 核心需求功能 -
- 低保真与任务流程 -
- 高保真设计 -
06 / 硬件设计—分布式急救箱
基于对用户的访谈和用户体验地图的分析,在急救过程中,有些疾病的治疗需要使用急救设备。因此,120急救中心将会按照城市人口密度,在城市街道、公园、商场、社区等公共空间合理地设置一定数量的分布式急救箱,并定时对急救设备进行维护和补充,让院前急救更加及时有效。
- 模型制作 -
经过了六个多月的准备,终于递交了这份满意的毕业设计。毕设的过程很辛苦,每天都要不断的思考、推进,但回想整个过程,还是很充实快乐的。从最初的选题到设计方案的提出,再到整个服务系统的完善,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
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在毕设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服务系统中的漏洞和改进意见,给我鼓励和支持。感谢我们公共与服务设计工作室的同学们,在每一次的课程中一起探讨学习,共同成长。更感谢广美这四年中带给我的每一份记忆。
设计师:梁凡、林玉婷
指导教师:崔淼
01 / 项目背景
顺德区致力于全方位、系统化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各特色小镇功能互补,差异定位 ,形成小镇集群体系,呈现出“片区有焦点、镇街有舞台”的生动局面。“欢乐凤城特色小镇”,位于顺德大良中部涵盖顺峰山公园、顺德华侨城、德顺广场片区,苏岗旧寨共为重点片区之一。
籍此,广州美术学院PSDS师生团队接受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的委托,深度参与苏岗旧寨村的参与规划建设及社区营造项目,并从创新设计视角出发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思路和落地方案。
02 / 设计说明
当今社会发展会不断产生各种各样无法完全依赖政府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创新及社区营造来对应。我们通过利用社会创新的思维打破行政和商业的门槛,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探索可持续的社区营造模式,构建了旧寨村的观光服务系统框架,并针对经典节庆打造板块系统的构建了一阶段中鱼灯节庆的观光服务系统及服务流程,并配合鱼灯节落地完成了系统的文创开发和品牌形象设计,最终活化了社区,解决了当地村民收入问题以及村落的发展问题,并使得村落可以自我造血、持续发展。
03 / 战略发展目标
我们经过对政府政策的研究、以及对旧寨村周边区位、当地资源、人口结构和现存问题分析,发现了村落的现存问题与发展契机,调提出了人、文、地、产、景,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分三阶段打造顺德的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村。
战略发展目标
旧寨村发展阶段规划
随后我们展开了第一阶段的重要落地工作,打造首次顺德非遗——鱼灯主题的节庆活动。
04 / 设计输出
- 利益相关者 -
我们运用社会创新的思维,排查利益相关者,迅速链接了相关资源,并构建了一个系统,使其可以高效运转,并为每一位利益相关者带来全新的收益。
利益相关者图
- 模式系统 -
我们将营造模式分为项目筹备阶段、活动举办阶段以及项目持续发展阶段三个阶段来描述运作的模式以及利益相关方相互之间的存在关系。
项目筹备阶段
鱼灯节庆服务系统图-项目筹备阶段
在项目的筹备阶段,对资金引入层面、社区营造层面、节庆筹备层面、宣传推广层面做出了创新,多层级多渠道的引入资金、宣传推广,并在村委的号召下让村民协同筹备节庆,让村民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项目认同项目并逐步树立村民的自豪感。
鱼灯节庆服务系统图-活动举办阶段
在节庆上为村民提供各类服务岗位(导览观光、活动辅助、纪念品贩售、小吃贩售等),并向村民支付酬劳。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资金与管理循环模式故事版
多层级的观光体验内容
节庆观光服务流程图
节庆观光导览图
在设计活动体验的同时,结合前期系统调研,盘活社区资源,达到活化社区的目的。
- 节庆体验活动蓝图 -
部分节庆服务蓝图
05 / 文创产品设计
部分文创产品展示
06 / 落地实践
近期国土局对旧寨村进行了景观规划和古建修复;我们也协同村居一同开始了场地的清洁和修整翻新;村民也在村长的带动下参与到各种筹备工作;启创也在积极的联动利益相关者,对接节庆落地细节。
为了推动节庆的实施,我们还在顺德当地中小学开展鱼灯制作课程,也亲身参与了鱼灯的制作,在产出节庆物料(鱼灯)的同时,逐步优化活动体验流程。
这也是我们四年以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实际的社会创新项目,经历了接近半年的推敲,从最开始不成熟不完善的概念逐步的优化一份令自己满意的毕设,每一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与村委居民交流和与大家的共同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了对社会创新的的认识,并基于村政府、村民的反馈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不断的优化与调整,一点一点的将我们的构思实现,为真实的世界增添了一点美好。感恩老师在这过程中的付出,也感谢在这段时间帮助过我们的人。
设计师:武依菲
指导教师:李健
01 / 前期研究
- 背景分析 -
自古便有《山海经》想象力瑰丽的文学创作,“豹尾虎齿而善笑”的西王圣母,“其状如狸而白首”的天狗……人们总会捕捉到生活中的山林动物特点,并加以丰富的想象,将他们化为不同的神怪,有着不同的样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关系,甚至蕴藏着不同的物种语言方式、语言文字。
《山海经》中记载“其状如赤豹”的猙
我们的合作方——中科院会同森林生态监测站,位于“魔山”上,中科院老师为我们提供专业物种科普知识,精通汉字历史的杨汉立老师讲解汉字的起源知识,一起合作完成“魔字天师团”系列课程活动。
“魔山”实景
- 设计说明 -
自然博物教育能让孩子走进自然,更好的认识自然和感受生活,而如今孩子生长环境被智能产品吸引,现有教育环境造成孩子普遍具有“自然缺失症”,我们就湖南会同自然博物教育进行服务设计研究,在本次服务系统设计中联合了中科院会同森林生态监测站资源,结合有趣的游戏思维方式,增加了孩子与游戏之间的触点,在游戏实践中孩子学习自然科普知识和文化知识并进行创意绘制,培养孩子的“全息”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02 / 设计输出
- 服务系统构建 -
我们运用服务设计思维,连接利益相关者,构建一个循环的“魔字天师团”系统。
· 利益相关者图 ·
用服务前中后关系来划分服务流程,服务前主要为信息得知渠道,服务中为参与者与自然博物教育游戏的触点,服务后为线上博物知识系统构建并不断更新,结合售卖书籍和周边的盈利模式,以此形成闭环的服务系统。
· 服务流程图 ·
线上:运行“魔字天师团”小程序,完成妖灵牌集结,成功领取“魔字徽章”。
不论线下还是线上,到达一定等级后,可在小程序里申请进入“天师学院”,学院导师带领进一步学习汉字发展规律等知识,并升级“魔字封印”,最终共创《魔字天书》。
· 用户旅程图 ·
· 用户旅程可视图 ·
· “魔字天师团”小程序初次使用流程图 ·
03 / 在地实践过程
我们在“魔山”建立魔字天师团实践点,确定了三条可寻找“妖灵”的“魔山之路”。
· “魔山”地图 · 孩子们抵达中科院后,我们开始介绍“魔字天师团”的故事背景:人灵界和森灵界在地球上友好生活着,有一年森灵界因为发生灾难,许多妖灵纷纷躲入魔山生活,但如今森灵界已回归平静,森灵王发下召集令,魔山的妖灵们却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如期返回,因此我们成立了魔字天师团追寻妖灵们的下落,并将它们护送回森灵界。我们的工作:追寻魔山妖灵,用魔字封印妖灵,并将其集结在妖灵牌上。天师级别:魔字天师团有不同级别区分,最初为一级天师。 - 妖灵集结 - 寻找“引路人”,并由他带领“天师”们寻找“妖灵”下落,集结“妖灵技能”储备:老师讲解植物生态知识,孩子们通过尝、闻、摸等方式对植物进行五感体验,并将所得信息相应的记录在工具册上。
· “妖灵技能集结”——物种知识记录 ·
· 创意“妖灵”、魔字封印、授予“魔字徽章” ·
通过对象形文字的简化重组,总结了“魔字”创意规律:将“妖灵”由体简化成面,面简化成线,线简化成点。
“天师”们通过这样的规律,创意出独特的“魔字”,并根据自己的“妖灵”的植物原型最大特点,对创意的“魔字”加以读音。
最后集成“妖灵牌”,并给“天师”们授予“魔字徽章”,正式进入“魔字天师团”。
04 / 产品展示
· 部分产品展示 ·
做从毕设选题到最终的落地实践,整个毕设横跨广州、湖南两地,过程艰辛但也受益匪浅。正因如此,我在毕设考察和实践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等知识,有些时候 ,坐在中科院林场的小石板路上,看着露水从各种树叶上滑落,叶片从树木上缓缓掉落,听着森林里发出各种的声响,感受着“魔山”物种的奇妙……我把这些情景感受和知识传达给我毕设实践课上的孩子们,通过这种情景化游戏化的方式,让他们能融入情境、融入大自然并从中学习博物造字等知识,最终成功创意作品。
这次毕业设计不仅巩固提升了我的服务设计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其他领域知识,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也感谢所有在我毕设期间帮助我的人,其中特别感谢帮助我的老师们:中科院会同森林生态监测站的颜绍馗老师、黄科老师、朱睦楠老师、会同县三中胡慧玲老师、 会同县杨汉立老师、广州宝玉直小学王婧老师,再次感谢他们。
设计师:梁智佳
指导教师:刘珊、丁熊
01/前期研究
- 背景分析 -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文创行业通过对新模式的不断探索,洞悉文创市场的未来趋势,通过产品结构、服务形式及场景营造等方面优化提升,以提升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 - 关于西关打铜 -
西关打铜,广州考古发现最早的铜器要数南越王墓精品;曾一度发展鼎盛的西关打铜,大跃进”期间使其从盛况突然变得几近“绝迹”;属于广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关打铜,在现代,会纯手工打铜的人也寥寥无几,只有位于恩宁路的打铜店,仍然回响着扎实的敲打声。
特性:耐用、消毒杀菌
体验:以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在体验馆内有所需的工作区、工具、教程、指导老师,用户亲身体验打铜产品制作中的捶打捶纹。在打造不同捶纹、感受打铜手艺的同时,得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创产品。
意义:手工打制的铜产品,每一下都是老师傅用心的捶打;每一个不同的捶纹,也是最容易表现手工与工业制品的不一样。以添加捶纹的方式,让每一位用户得以最简单快速的去体验这一环节,让打铜文化更深刻记在心中,传承下去。
02/服务设计
- 价值主张 / 设计说明 - “造吗”,是网络语“你知道吗”和“制造”的结合,是一个体验型岭南文创品牌。 伴随着岭南传统手艺的势微,了解这些民俗文化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在造吗体验馆,用户可以了解到传统手艺的相关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更可以亲手体验、以身感受,亲手参与制作属于自己的文创产品,进而希望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整个产品服务系统包含了Learn、Make、Inherit 三大核心理念,其对应的便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体验与传承。
- 服务系统图 -
- 服务流程图 -
在打铜体验空间中,用户可自助尝试打铜。
首先,扫取二维码获取打铜信息,包括西关打铜文化和打铜制作流程;再选取想要制作的文创产品,选择自助制作或者指导制作;然后就可以到工作台上体验打铜文创产品制作;完成后交给工作人员加工处理,就可以直接带走或者快递配送了。
03/产品设计、展示及体验空间设计
这是以打铜工艺为主题的传统手艺文创产品,以工业产品和打铜传统手艺产品结合,通过不同材质结合,不同打铜造型和锤印纹理体验,使产品呈现多样化,给顾客更多的选择和玩法。
· 造吗打铜-山形香器 ·
塔香香器,香器上方以山为形,当香被点着的时候,烟从山体洞口冒出,模拟被云雾围绕的氛围。
· 造吗打铜-鲸形香器 ·
同样的塔香香器,香器上方以鲸鱼喷水为形,当香被点着的时候,烟从鲸鱼鼻子喷出来,模拟鲸鱼喷水的状态。
· 造吗打铜-铜木勺子 · 铜勺子与木的结合。分有大中小不同尺寸,适合家庭体验,让制作的产品融入到家庭生活中。
· 造吗打铜-文具收纳 · 以山、水为意象造型的文具收纳,可放置纸胶带、笔、名片等一般办公用具。
· 造吗打铜-茶具 · 铜制茶滤,以简单的茶滤形态,搭配现代简约的杯子,让忙碌的年轻人也能品尝“铜的味道”。
· 造吗打铜-糕点架 · 放置杯子蛋糕等小糕点的架子,由弯曲四周的铜片做成。组合式的结构,更方便用户收纳放置。
· 造吗打铜-散水果盘 · 以简单的铜片作为果盘的托面,而水会随着两边流下凹槽,减少水果盘积水对水果的影响。
· 打铜体验空间 · 在整个体验空间内,背面是一个文创制作材料的展示墙,上边放有处理过而未经捶打的铜片,和可结合的其他材质半成品。体验时,只需拿到桌子上就可以制作完成。
04/测试原型现场
通过“造吗”岭南文创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不但体会到设计为文化推广带来的帮助,在传统文化中,让人最深刻的是仍然有一些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对文化深入的挖掘,对设计创意的不止步,相信更能让地区蓬勃发展,富裕起来。感谢在此次研究一直对我支持的导师,感谢大家。
公共与服务设计工作室(PSDS)将研究和教学的重心放在“服务设计”领域已经将近五年。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以及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都无法完全说清楚服务设计到底是什么、它的边界在哪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与课题的开展,我们越来越发现服务设计的结果具有多种“可能性”和“走向”。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