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改革3.0版的教学案例——本科生四年级小组创作解析(四)
发布时间:2019年4月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225
小组创作的评审流程:小组开题汇报展——小组创作中期汇报展——小组创作展览+小组答辩。经评审组老师几轮评审结果,小组创作的最终分数占个人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
M34-4602151-B 是地球的代号,100102 是花家地邮编。
作品分为装置和行为两部分以影像的方式呈现。
心情转换实验室是一个为人们转换心情的声音实验室,我们以诙谐的方式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枯燥的瞬间。实验室将生活中特定枯燥的声音转化为轻松愉悦的声音,使得人们乏味的日常变得轻松而愉悦。我们的想法通过“声音转换胸针”这一概念产品得以实现,此胸针自带有三个声音的专辑,分别为自然、生活和乐器专辑,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自由地进行主题切换。
我们通过互联网窥探到了青少年自杀者直播自杀的行为,自杀者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碎片化的语言,及时性的影响,让我们有机会接近自杀者每一个思维变化的瞬间。
我们比以往更能无限接近自杀者自杀行为的真实,又因为媒介本身虚拟的特性,与这份真实无限逃逸。自杀者在那一瞬间留下的遗言,成为了模糊真实与虚拟边界的悲壮诗篇。
如何养成健康的亲子关系?女性如何平衡职业发展与抚育子女?人工智能在其中能起到怎样的辅助作用?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旨在研究和设计一套具有创造性的、社会性、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儿童陪护机器人方案,这也是我们应对当下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女性独立等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所作出的积极回应。
现如今,社会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关于领带的主流风潮,彼此意见相左。
唯领带派对领带的身份深以为然,甚至已经对领带上升到崇拜的程度。他们发表了领带至上主义宣言,为杰出者颁发勋章,领带祈福也成为都市年轻人的精神寄托。
泛领带派则质疑为何要将一块布条视为礼节的必需品?一切可佩戴在脖子上的物件、任何造型都将合情合理。
我们为两个阵营设计了表达观点的作品,并为他们策划了一场展览,目的是想通过相悖的观点引发观众的思考:人造物与我们是怎样的关系?
离开奥米勒斯的人
剧情是“我”和Pistorius的相遇。从他叙述中“我”得知Omelas这个虚假乌托邦以及它的可怕真相。Pistorius与好友一起见到触目惊心的真相。朋友不告而别,Pistorius则在痛苦矛盾中独自挣扎十余年才决定出走寻找自我和真实。
作品的主题材料是用两块80mm*198mm大小的木工板,一前一后用三个合页互相连接,门下装有万向滑轮,可任意打开,在门上装饰出表现时期发展的装置设计,展览面积约为1.5平方米。展览时,两扇门呈现90度直角竖立摆放,第一扇门上是以丙烯画颜料画出的古埃及画像做出复古仿旧的视觉效果为背景,门上则错落地粘上用原石雕刻的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500年之间,出现的第一种文字-苏梅尔文,以及后面发展成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第二扇门上则是将当下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将人们每天务必使用的流行手机软件App图标,用有机玻璃制作出来,并用密集,叠加,呈一个沙漏状倒锥形的视觉效果粘贴在门上。
在这个作品中,“门”作为时间的载体。当观者打开第一扇门时,也象征了打开了新纪元的大门,从公元前3000年时原始文化的呈现直接跳跃到20实际当下,表达人类每天依赖于手机,畅游在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App中。而摆贴成沙漏的形状也象征了人们每天在手机中虚度浪费的时光如同沙漏的流失。两扇门由材质的不同,象征着时代的变化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可以说现在人类发明出的所有产物都是附属于文字的出现。正因为文字的创造,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掌握了自然力,逐渐成为了世界的主人。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