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9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392
(2)项目提供:上海园林设计研究总院
(3)作品名:《因时而食因时而适——农业基底下的弹性乡村图景重构》
(4)作者姓名:张清江、王佳怡、李南、胡也茗
(5)指导教师:柳骅
(6)设计背景:农业是乡村环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催化下,农业景观演变成了一种融合多重价值于一体的集成性景观。本项目立足于农业土地的生产本质,通过对谁来种地以及怎样种地两个问题的思考,探究传统农业景观保护与当代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7)设计概念:基于上海市崇明岛团结村设计场地内的林地、田地、水体、村落等核心要素,设计以“保护——优化——重组”为景观营造策略,通过一系列高效、健康、低成本的农业生产性空间营造模式的切片化研究,以期实现与自然协作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宜居的乡村生活美好愿景,也为永续的粮食生产和健康的乡村发展找到新的支撑点。
(2)项目提供: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3)作品名:山禅云里·茗享——西湖茶器美术馆建筑设计
(4)作者姓名:胡哲榕、赵倩茹、沈依婷
(5)指导老师:赵秀敏
(6)设计背景:项目位于双灵村,浙江省金奖红茶“九曲红梅”盛产地。古时文人雅士云集村庄,周边人文气息浓厚。西湖茶器美术馆作为“青园茶隐文化创意谷”的主体建筑,将山水茶园与人文艺术相融合,构建茶文化研究、青瓷非物质文化研究的空间场所,以人文带动生态茶村的发展,创造有时代特色的人文茶村新文化。
(7)设计概念:茶器美术馆在向参观者展示精美茶器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表达东方美学的韵律。因而方案从中国云纹出发,由建筑代替云纹形成之字形的建筑构成,圆形的廊道与其相接,最后围合出一个自然的内庭院。建筑生长于自然,同时环绕着内庭的建筑也孕育着自然。整个建筑顺应基地地势的高差,四个展馆以阶梯的形式逐级抬升,一层多以透明的玻璃材质联通室内外,使建筑消于环境,隐于自然。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馆内设有多处休憩区,在如意尖下品茶参禅,使人从闹市中抽离,享受这极尽繁华后的宁静。
(2)项目提供:上海园林设计研究总院
(3)作品名:《田园格子铺——居游合一互动型景观规划设计》
(4)作者姓名:虞逸琪 包玥 梅徐勤 吕璐璘 张佳乐 范易
(5)指导老师:吴维凌
(6)设计背景: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战略部署。该项目位于上海崇明岛团结村,本课题在传统农村旅游转型升级诉求基础上,通过微介入的方式,打造一个安居、乐业、便游、厚文的休闲农业模式。
(7)设计概念:设计方案借用了格子铺的理念,场地里一块块的田园和树林肌理就像一个个格子柜,不同的格子柜归属于不同的村民,最终也由村民自己种植、经营。场地分为田林村不同的空间类型,在这些空间中植入不同的活动内容,提供不同配套服务设施,从而带动乡村旅游经济,激发乡村整体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方案让村民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到重现乡村美好的可能性。在保持原来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红利。
(2)项目提供: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3)作品名称:山野间的呼吸——四个艺术家之宅
(4)作者名字:吕哲、张倩倩、李青青、宋凯琳
(5)指导老师:陶伦
(6)设计背景:该项目位于杭州市富阳双灵村青园,是闹市中的一片静地,群山环绕,茶田连片,鸟鸣溪涧。四位艺术家将生活、工作、艺术创作于此,建筑注定会将艺术家们的个体生命与场地融汇为一体。在当下,人居品质不断提升,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思考如何在闹市一隅中,通过艺术家之宅的空间设计,将艺术人生的情怀与山野自然的气场藕合一体,进而思考在空间维度上的联结、与时间纬度上的流转,是本案设计的思考原点。
(7)设计概念:依托地脉、山势、树林、溪涧等场地特质,使四栋建筑彼此关照互为相连,并照应四位艺术家不同的工作内容以及生活习惯,创造建筑、艺术家与山野间的对话。在山间呼吸、在云间吐纳、在场地中渗透,营造出流动、变幻、四季交替的呼吸变化。
司徒立老师(油画家)的工作室靠近溪涧,设计通过将动态的水引入到空间,并增加建筑外立面的通透性,将吞吐间的气息一并融入环境,使空间不仅是视觉上的动态,也是触觉、嗅觉及听觉的动态场所。
许群老师(陶艺家)的陶艺工作室,是栋已明确了轻钢坡顶结构的在建项目,设计的核心是权衡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独立性与渗透性,以及以通高空间作为媒介串联各功能,进而又合理分出人居与创作的不同功能场所。
邵健老师(建筑师)的住宅地处山地,四面环山,建筑由四个体块交叠拼接而成,采用单项斜屋顶与大面积玻璃来增加采光,能更好的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沟通对话”。
叶奎老师(景观设计师)的住宅位于一个自然坡地上,以坡地地势为基底设计了一个错层式的建筑,以通透的垂直交通井为纽带连接起多个错位空间,达到视野、体验与环境的交融。
(2)项目提供:上海园林设计研究总院
(3)作品名称:《稻田上的变奏---稻米主题餐饮艺术空间设计》
(4)作者名字:季蕴川、刘培、沈红业
(5)指导老师:王㤖
(6)设计背景:该项目位于上海崇明岛港西镇4.3平方公里建设启动区内的大片稻田之上。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港西镇、界牌镇目前缺少与其文化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配套设施,特别是主题餐饮空间。我们根据上海园林院提出的“美丽乡村、魅力港西”的总体设计主题,并结合当地人文特色,在大片稻田之上设计了一个极具韵律感的以稻浪为形象,以稻米为主题的餐饮建筑艺术空间。
(7)设计概念:这里没有了魔都的喧嚣、没有了快进式的生活节奏,面对一大片平整的稻田,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慢慢地安静下来。在静静的稻田之上,只有风拂过时的沙沙声响,稻穗在风中起舞,好似水中的波浪。这舒缓的声音和眼前安静美好的场景在我们心中演绎出一首变奏曲。我们的设计灵感就来自初临这片稻田的身心感受。我们设计的餐饮艺术空间的建筑形体就仿佛在这一大片平整方正的稻田之上,奏出的一首变奏曲。曲线优美的黑瓦屋顶,与周围的乡镇屋舍遥相呼应,毫无违和感,却又给人一种非常现代的艺术气息。风过稻田间,它好似迎合着风,与稻田共舞,与稻浪同奏。
走入餐饮艺术空间之中,人们不仅能够品尝到最纯正的用稻米制成的各种美食,同时也能去体验最朴素的田间农乐。与屋顶的“稻浪”造型同样灵动的室内空间中,我们用心地设计了空间流线与空间功能布局。人们在入口处,入口长廊,接待前台、大堂、卡座、互动展示区,四个独立的包厢之间穿行时将会充分感受到空间大小、空间方向、空间光影的节奏变化以及细致精美的室内设计。在这里,我们希望游人能暂时告别充满压力的都市生活,放松身心,敞开心胸,尽情感受田园生活与大自然的“变奏曲”。
(2)项目提供: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3)作品名:《浮生一隅——青园国际茶器交流体验中心设计》
(4)作者姓名:郑亚琪 胡晓芳 邵婷婷 屠心怡
(5)指导教师:张陶然
(6)设计背景: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本案是以浙江特色的传统“青瓷”文化和杭州双灵茶村“九曲红梅”红茶文化为底蕴,集国际交流活动、国际艺术家驻场创作、市民茶器茶饮制作体验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平台。
(7)设计概念:本案意在将建筑之态顺从于自然之势,这种谦卑于自然的方式使得整个场所及建筑本身拥有了隐逸又灵动的结果。它们被山体环抱,与水相依,我们尽可能的在实现建筑设计中物理空间构想应当被赋予的某种情境:游山、访古、寻幽、高卧、倚竹、观鱼、濯足、鼓琴、品茶、焚香,这些诗意的片段在各个空间中被恰当的再现,自然而然地重新置入当代人文精神与生活之中,展现出了新的“诗性”。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