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 SMU徐悲鸿艺术学院2019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9年5月28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743
展览时间2019.5.29-6.8
开幕式时间
2019.5.29下午1:30
展览地点
上海海事大学海大艺术馆(图书馆外侧二楼)
视觉传达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这不仅是离别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视觉传达的同学经过四年的求学生涯,带着自己累累硕果,来到了毕业设计展!
该设计的主题是将敦煌传统纹饰宝相花纹样与中国十二生肖纹样进行一系列的融合演变,为了让敦煌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融,让敦煌魅力更好的让人们所了解。设计灵感宝相花的植物纹动物纹联想到中国传统动物纹十二生肖。将十二生肖与中华瑰宝汉字相融合最后在与敦煌宝相花元素融合。融合的过程也是西域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交融,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发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该作品是以敦煌藻井图案为原型以及宝相花纹的特点,进行再创再设计十款图案,排列方式运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配色也是多采用暗色系列,以此体现历史文物的沉淀之感。
图案实际运用于茶具包装上,比如茶道五君子工具,茶垫,茶包,茶杯垫的装饰上等等,如在茶道五君子的杆上用金箔贴上匹配图案的简易图案,增添色彩。
作品名为《古艺茶具》,古艺意指敦煌纹样的艺术。
该设计主题以人们知晓的星座为主体,结合占星学与天文学特征对应不同人的性格与命运,以简约动漫风创造新的虚拟形象设计。通过星座对应每个人的特点,以“人”为主体,降低动物的特征,从不同角度构思全新的形象。
将设计好的角色造型放入简单的动画当中,通过动画与插画的表现形式将设计的人物性格更好的表现出来,使造型角色更加丰满,人物更加立体。角色设计灵感来源于二十代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执着前行中受到质疑与阻挡仍然坚持寻找理想的坚定信念。
该设计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本土土猫和传统文化,把猫和中国风元素相结合,选用了中国历史上六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大一统王朝,即汉唐宋元明清,提取六个朝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服冠,配饰。以猫为载体,迸发出设计的灵光,创造全新形象。并在插画中加入了一些故事性元素,选用了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名人名事。风格上,画风偏向日系赛璐璐风格,把猫的可爱,“萌”作为插画的核心的卖点。
面对上海的年轻人对沪语的掌握度渐渐下降,年轻人不会说沪语的人越来越多的现状,进行沪语设计推广。本设计选择以沪语日报为设计主题,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沪语流失的问题。通过个性化卡通人物和沪语日报的视觉化设计来延展周边,引发用户共鸣,推广与传承沪语文化。同时,引起人们对于沪语渐渐流失的现状的关注,呼吁人们将上海话这一宝贵文化传承下去。
本次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导视系统设计针对该图书馆现有的导向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经过图书馆实用功能实验调查和导视系统理论研究,结合了海大自身的海事特色;在视觉上运用了色彩、图案以及相应无衬线字体文字,使导向具有自身特点的同时融于海事大学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在导视系统的使用上,便捷了来访者,使其效率提高,导向路线明晰准确,体现了导向设计的功能,使得图书馆的现代化特征有所体现,并且加深了人文气息。
该设计采用自然生物的形象进行一系列的礼品设计,通过将自然科学和艺术工艺相结合,制作成产品后包装成礼品的形式再以爱之名赠送他人。“自然物种”礼品品牌展示了这个美丽星球上孕育的特有物种,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自然物种”礼品品牌没有任何人为地想当然去编造出一朵花或者一只蝶的样子,在这里,它们不仅仅是图案,不仅仅是花纹,它们是科学,也是诗。也希望通过“自然物种”礼品品牌让人们更加爱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生物。
该设计主要围绕“食素”二字,利用水果、蔬菜等元素表现轻食低油、低脂、低热量、无负担的特点,同时宣传推广“食素”轻食品牌。希望通过“食素”轻食餐厅品牌宣传设计让人们更加了解轻食、接受轻食,同时引领未来餐饮市场的发展,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生活中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和问题,面对客户、领导、教师等……
面具是一把双刃剑,它帮助我们在达到目的,于此同时会让自己逐渐沉沦,沉醉其中也无法自拔。而面具被打破时,你会发现真正的自己并非如此,会给你带来无尽的折磨。
那么,我们是如何摘下这层人格面具并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是谁呢?所以我举办了一个展览来揭示这一现象并找到解决办法。
人们随时都能够使用手机来保持联络,似乎这样就永远不会孤单,但似乎又变得更加孤单。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一点点改变着人们,所以适度的使用被提上日程。该设计从人们使用手机的数据,造成使用过度的原因,过度使用后的伤害来展开讲述。利用了许多视觉化的表达,将内容变得直观有趣又有一些互动性,希望能够由此来警醒人们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不要被手机所“控制”。
本次设计的内容是“音乐可视化”,主题是“动”。主题是通过音乐交互的方式展现,当内容打开后,会随着周围的声音而动,声音的世界,无处无声,动则一直不停延续。其中设计了两个音乐的互动内容,配合展示类主要是通过视觉化后的图案造型再设计所出的系列衍生品,其中包括碟片、海报、音乐互动等。
当我使用google翻译时,发现google本来作为中西文转译的媒介,应该降低中西文之间的隔阂,但相反,它完全无法体现标识的本意,甚至歪曲了文字标识。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在此诠释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如何把文字这一热媒介变成冷媒介的转换过程。从中我发现无论如何翻译模糊标识的文字,都不会妨碍标识的图形语言,这大概可以说明图形作为语言的一种,在全球的通用性是远远超越于文字语言的,间接也反映出人类社会对于图形这一视觉语言的共同认可。
另一方面,google对于文字的直译是不考虑排版美感的,它会根据原本标识的字体增长或拉宽字体,且仅有一个字体黑体,这与当下许多中国街头被统一门牌的店铺非常相似,形成一种新丑风格,这样的统一非常有趣。
自从18世纪以后,人们对泡泡的观念就渐渐变成了纯真与童趣。利用这样的泡泡特征,制作一个希望人们在面对人生不可挽回失误的时候,不仅只是只有一筹莫展。还可以拥有一个乐观的人生心态。
希望这种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大家重建人生的信心的装置。
本设计的来源是将梦境结合材料,将我对梦境的理解结合梦境作者对梦的真实想法,进而表现出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的魅力。
梦境作为人内心深处十分真实的感受,充满了情感色彩,所以将梦境的感受表现出来是十分具有主观色彩的,本设计就是为了将材料结合在一起,然后表现出不同的氛围 不同的情感。
设计作品中运用了,树脂,油脂,丙烯颜料,媒介液体,金属粉,花瓣,金属漆,纸巾,亚力克板,刀片等多种材料,将其用多种不同的手法结合在一起,最后将所有作品结合led光源,呈现在一起,构成了作品的全貌。
该设计通过衍纸艺术是在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半立体艺术的特点,巧妙的将人体内部结构的横截面运用点线面的构成所视觉化的表现。人体解剖学一直以来与艺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应用解剖知识绘制精确的解剖图,而衍纸艺术最初是也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修女和僧侣利用磨损的圣经的镀金边缘滚动和塑造所实践出来的,于是我将两者相结合,运用人手的骨骼截面,躯干截面以及大脑截面这些载体来表达“死亡”这个意象,卷曲的纸卷融合了点的静止、扩张、运动感,线条的流畅感、扩张感、动感等,使画面动静结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正是衍纸艺术的构成形式所营造出的肌理之美。
该设计想法来源于漂浮在空中的云朵,时而灰暗,时而明亮,色彩与形态在空间中流逝、变换,瞬息之间,霞色氛氲。变换的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映射。装置由铁丝结构、人造棉与不同色系的纱织结合,形成真实与虚拟的想象联系,可走进堆积的云垛里,自由穿梭,感受其带来的情感变化。
该作品为以海大“风浪”为主题结合的纤维艺术作品。其中,海浪与云雾象征困难,海鸥象征学子,主题内容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或经历如灯塔一般指引着学生破开云雾海浪,前往光明的未来。旨在表达面对如同巨浪一般让人恐惧的困难时,坚定决心、勇于面对的弄潮儿精神。
该设计主要通过纤维艺术这一载体,体现徽派建筑之美。作品采用羊毛毡的工艺打造出一套徽派建筑群,通过立体的呈现效果,让人们简单的了解徽派建筑以及对于纤维材质的使用方式,从而使传统的纤维艺术增添新的生命力。
毛毡作品名为《一个博物馆的诞生》,通过手作毛毡表现二维与三维结合的画作和立体的装置作品。在表现上使用传统的毛毡做法,在形式上突破原本的简单陈列模式,在空间布局中营造呼应与立体的沉浸感。
一个博物馆的诞生即二维的收集向三维的呈现,正如作品形式上的表达:二维向三维的延伸。
作品的画作内容分为心,身体和智慧,是一个人的组成,也是一个博物馆诞生的要素。
作品的装置内容是从画框中正分裂的两只兔子,兔子是繁殖,新生和长生的象征,一个博物馆诞生后,正是如此。
以上为2019徐悲鸿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部分作品,我们将于之后陆续推出其他作品,大家敬请期待!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