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2019届照明设计工作室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9年6月1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274
照明设计工作室为本科学生提供照明专业设计基础学习与训练。主要研究方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化新型照明产品设计,包括以艺术照明装置为主题的公共空间灯光设计。新兴科技与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照明设计工作室鼓励学生通过设计去思考社会发展对人、物、环境三者关系所带来的变化。
功能方向
作品:《洞房花烛夜》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以“洞房花烛夜”为设计主题,提取中国婚仪中“对拜”的礼节,以中国传统婚庆“花烛”为载体,结合光效,突出中式婚礼的“礼”,最后呈现一组有中国味道的婚庆照明礼品。既有别于传统花烛,又能更好地将传统喜庆情境融入现代生活中,用设计语言传承文化。
设计感想
作品:《吉视感》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设计感想
从整个毕设来看,本人真的进步了很多,老师们的不断跟进、鼓励和点评,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互动都给了我很多启发。由于我的工作量巨大,老师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忙。非常感谢毕设使我不仅收获了专业上的突破,还收获了一群温暖的人。
作品:《禾》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设计感想
此次创作思路以麦穗具体物象为表现对象,分解麦穗这一具体特征,放大“麦穗”的特点,对其造型、肌理、纹理细节、结构,透光程度等进行推敲,利用材料的层叠呈现出不一样的光效,唤起并创新人们脑海中对原本“事物”的定义,灯光透过层层半透明材质,渲染传达出美好的意象情景照明。模块化的结构组合生产便于运输,减少成本。
作品:《三星至》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设计感想
于我而言,毕业设计的推进不仅加深了我对吉祥文化的理解,还对材料及加工工艺有了新的认识。毕设期间,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地解决问题,并从中领悟到设计是需要多方面的交流与配合,今后对于文化内容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设计的推导还需要更严谨的推敲,继续探索不同的设计与呈现方式。
作品:《远山》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设计感想
情感方向
钟家明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可能随时陷入自己的情绪中,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我们的情绪状态,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作品尝试建立情绪状态与照明色彩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色彩与光来表达个人的情绪,从而促进更好的调节与沟通。
设计感想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设计应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设计应该要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的毕设对于情绪的可视化表现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在可视化设计领域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发现与探讨。关于情绪可视化的设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可能性。
作品:《溯光》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选择照明设计工作室,是我曾后悔的决定。但两年多的时间,使我学习到了产品设计、建筑室内室外灯光设计、照明艺术装置设计、舞台灯光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
我选择了千禧一代童年玩具这一方向作为毕设选题。玩具是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时光的最好玩伴,如何将玩具与产品结合,并使人产生情感共鸣,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在制作《溯光》的互动与灯光效果的过程让我对编程有了很大的认识。在创作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进行多次灯光调色并加入自己对灯光效果的理解,最终完成了“可以玩的灯具”。从一步步地解决造型、互动效果和灯光编程的问题,到毕业设计的最终呈现,离不开裴悦舟老师和刘颍希老师的耐心指导。毕业设计虽然告一段落了,但如何将童年玩具转化成现代家居生活产品,仍有研究发展的空间。
作品:《光境·吊灯》《光境·壁灯》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设计感想
本次毕设的创作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就是找寻自我,设计的每一次推进都需要设计者去做判断,而每一次判断都是重新思考设计原点以及自我的过程。除了材料试验和灯光编程测试之外,我们也持续反复地解读光的多维含义,探寻光与人、物、环境三者的关系。
工作室的老师经常强调“悟”,强调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设计方案的实践力,此次毕设中虽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并有所进步,但长路漫漫,在输入和输出的问题上,我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起加油吧!
谢思聪
光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照明上,光能够透过眼睛直击我们的心灵。在本次毕设当中,通过自身的经历研究社交网络与现实生活的个体差异,从集体的网络现象看到本质,反思网络与现实的边缘在哪。本作品的难题在于如何将非物质化的观念转化为物质化的互动性灯光装置艺术,经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以及反复的草图推敲,最终运用视错觉的表现手法将网络空间的数字化,无边无际的特点呈现出来。通过让人在虚拟无限空间的光之立场中,反思在如今的网络社会中如何调节网络与现实当中的关系,从而触发了对观念与光结合的一次尝试,增加了灯光装置艺术的设计可能。
这次毕设让我感触良多,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让我非常感动。其实在整个毕设过程中最痛苦的经历在于找寻自我的过程,对于每个人的创作都一样,寻找自我是一生的事情。毕设过程也是一样,在众多方案当中苦苦挣扎,但柳暗花明又一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结果,都是值得回味的事情。也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功能方向
李淑怡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从公共艺术空间照明装置设计角度去做毕业设计,是因为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个人的专业偏向和兴趣喜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以人们对建筑和生活环境的需求点作为出发点,针对用户群体进行现场考察与用户访谈;同时,通过阅读大量书籍及相关文献了解校园文化、照明装置等内容。艺术装置设计不仅不局限于某种材料或者某种功能,而且更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体验。该毕设是为了传达校园文化的内涵;其外观设计主要以曲线为主,以GAFA中双A字形出发,结合建筑本体确定曲线的走向,使用照明光色的变化来控制照明区域,让校园文化通过照明装置的表现形式由枯燥刻板向灵活有趣转变。该毕设旨在探索照明装置在公共艺术空间的表现价值,让人们对校园文化传播以及对公共照明空间有新的体验。
麦子璇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光对人的作息有极大影响。现代人睡眠问题日益严重,通过改善睡眠环境中的光因素可以帮助提高人的睡眠质量。结合睡眠监测技术,该灯会根据不同睡眠阶段做出相应的灯光变化,营造适合睡眠的氛围,同时辅助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数据也会记录在手机软件中,作为健康的参考。
设计感想
四年来,一直在探讨设计是什么,刚接触的时候,都说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而后来,看过一些巧妙的设计作品后,感觉设计不仅是在解决问题,也在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归结起来,我觉得设计是对生活点滴的感悟,然后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周永鸿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我觉得做这件作品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在灯泡产品与瓶子造型之间寻找平衡点。其实前期的方案我的作品是非常像一个瓶子的,有点类似酒瓶子。但是导师提醒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前期的方案实用性很弱。所以当时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平衡点,最终确定了现在所呈现给大家的造型,虽然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这确实是我到目前为止所找到的最佳平衡点-能够兼顾产品的实用性及设计理念的准确表达。当然,我本次的设计作品更多的是在探讨一种能引导普通大众去关注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产品设计可能性。我们看到一瓶饮料时我们会认为“这是一瓶饮料”而不是“这是一个瓶子”,同样的,我想通过类似的表现形式来让用户产生如“这是睡前光”等的想法而不是“这是一个灯泡”这样的想法。
钟嘉敏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Hello,可可”以书为媒介,分享阅读,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
设计来源于生活,在大学最后的学习阶段想为自己孩子设计一款阅读灯,回想完成设计的过程,可以说是难与挑战并存。在期间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是自己亲手解决,可能就很难发现在某方面自己知识的空缺,对于我来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最实际的。仔细聆听老师的见解很重要,自己的领悟更加重要。独立领悟的东西才是真正深入到我们思维习惯和思维特性中去的内容。在此感谢老师们不辞劳苦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建议,还有家人们背后的理解。
欢迎前往现场观看更多作品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