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9年6月12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228
学校一直承担着为中华民族和国家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当前,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品质卓越、国际知名的中国一流美术学院的奋斗目标加快发展步伐。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四个服务”发展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崇德尚艺力学力行”的校训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一流学科和专业建设,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研究生作为我校一重要群体,他们经过三年时光在其专业领域进行了更多的学习和探索,也得到了更多的领悟和经验。在这三年里他们经历了无数困难,选择,也有迷茫的时候,但不论如何,最后他们也一定是以积极向上的姿态面对未来的。
作品:《HLS》
种类:综合材料
如:大型户外装置。
创作说明:
图片为作品的模型展示,在实际作品中,这辆车是真实的一个具有价值、有实用性的现成品。车比喻我们在学院内存在的学术价值及成果,有的人举办展览、有的人参赛获奖、有的是投入很高的费用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真实有实际价值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什么用车,因为从个人出发,我现在目前手上现成可用的现成品材料只有车最合适,适合作品的表达,刚好我也只有这个,来自于我,也很真实。
围墙隐喻学院,在这个圈子范围内,我们有一定的价值与学术成果,围墙围绕暗喻圈子与区域,以围绕、包围作为形式,体现一种封闭的效果。但在围墙一圈中有一个小缺口,象征这个圈子在所有的局限中有某些方向是敞开或没有阻碍与隔阂,还是存在通道或突破的。这个狭小的缺口比喻一些出入于被广泛接受的方面与价值,而被围绕的其他方向都存在阻碍,但阻碍的程度多少是有很大差别的。围墙的高矮暗指在不同的面,其内部观面被外界接受的程度差距,意识所受的阻碍的区别。根据原尺寸为800mm*300mm是规则的标准件尺寸,现按比例缩小1:32,是不规则、错落不一的,有的部分高耸,有的低矮,有的像高墙,有的像缺口。这表示在周遭的环境中,不同方面环境的内部形成的隔阂或壁垒。外界不同环境下的接受力与墙的高矮意义相同,尺寸可变。
砌块是一种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材料,都有巨大的尺寸,用来盖楼,经我手工打磨成为1cm*3cm缩小版的砌块,因为砌块本身给人一种密封、沉重压着你或围着你,你推不开也挪不走的压迫感,由于巨大石块被举起产生的巨大释能,观者步入其中会产生天然的危险与紧张感,这是材料本身的语言,很贴合我要的表达。
作品:《津·TAFA》
种类:综合材料
创作说明:
我利用错视艺术的艺术原理,使用逆向思维,用多种素材的水墨印刷表现,在光面反射柱上,映射出“津·TAFA”系列符号语言,每个符号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象征着对于美院的留恋与不舍,“TAFA”寓意着从懵懂的初入校园,到学有所成迈入社会的心路历程。
作品:《我们的星星》
种类:数码打印
创作说明:
在现代城市里,不间断照明让凝视星空变得不可能。
大尺幅和黑暗背景需要拉长观察过程,缓慢的观察带来更敏锐的感受。作品中有两线平行:一行是凝视星空产生的敬畏;一行是中国巨型城市的夜景在心中激起的波澜。
作品:《900》
种类:影像装置
创作说明:
物理运动、机械运动,是生活中位置的移动,以及机械的重复、循环动作。当下是传媒时代,虚拟事物的移动传输,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虚拟传送。我们每天也一直在做反复的事情,它如机器,形成了习惯,它应超越有意识,每个循环的动作看似无意义,但又是每天都要做的,是必要的。
作品名称《900》,是此圆的周长,而圆也是循环的、重复的。
作品《温床》
种类:综合材料
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志强
创作说明:
人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床上,从出生伊始我们就必须经历漫长的温床期,温床用以抚育人。而随着科技与AI的人工智能化发展,如今现代社会的“温床”却用以抚育生产力,最后人也沦为生产力的工具
指导教师 :邓国源
作品说明:
丝袜是女性柔软的私密物品,而铁丝网当初被发明是为了圈禁牛羊,但也具有保护的功能性。整个作品是表现女性与束缚之间的碰撞,现代社会为什么要设立女性独展、女性专用停车位?到底是一种歧视还是一种保护,这是种微妙的关系。
作品:《莊园·园门计划》
种类:水墨装置
创作说明:
这个社会超快发展的同时需要一个相对自我的、安静的、慢闲的空间,远离网络与竞争。我将墨、金属颜料、以及建筑材料共同陈置于一个莊园园门,莊园的大门与世俗隔绝,园内有安静、平和、自然,所有不安因素已拒之门外。
斑驳的墙上的水墨与大面的金、灰、银表现的则是由压抑的心理状态逐渐引入辉煌的过程。
作品:律动系列
种类:综合材料
尺寸:100X80cm
指导教师:李志强
创作说明
我的创作是以布为载体结合儿童的绘画,自由的形式进行创作。我现在是一位孕妇,根据现在特殊的身份体会女人孕育过程的艰辛与美好,闲暇时刻便思考女人从懵懂的小女孩到长大成人,再到结婚生子,最后到生命的终结,想用一年中的四季来和女人的一生结合,完成一个系列作品。
画面中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女人体律动的感觉,用布在综合材料艺术创作中进行拼贴,把点、线、面等元素揉合在一起,进而抽象的表现形体和背景,色彩用春夏秋冬四个主色调来体现。这一系列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用春天的万物复苏象征懵懂少女的青涩,夏天的热烈而又充满激情象征成熟的美好;秋天的硕果累累象征孕育生命的喜悦;冬天的寒风凛冽象征生命的凋零。
作品名称:《余温》
作品类型:装置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邓国源
从平时所见被消费、使用过度的剩余废旧材料中寻找艺术创作的价值,形成一个个被遗失边缘的再现,使用生活中的现成品,改变其原有的语境,在一个个细小的布局中,使“物”与这个时代的荒诞、无奈和幽默紧紧的交织在一起,将艺术这件事变的更加浪漫和模糊不清。
重新定位作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将批判态度转化为艺术创作持续的余温。保存并延长诸多现实情境内涵的感性思考,从而在现实情境的余温中,持续给予观者以灵魂的拷问和思考,正如黑格尔所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作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种类:互动装置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陈小文
创作说明:
在自然界中,植物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对于人类、动物都扮演着供给的角色,从“氧气”、“糖分和淀粉”到可治愈的“药材”。但在建筑物中的植物,似乎与人的关系倒置了,植物需要被浇水施肥,它们普遍被用来做装饰性的、增添生机的,但其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生命。
原因其一是,植物永远是默默无闻的被动者,和人不具有双向的感情交流。其二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上帝视角所形成的感知经验告诉我们,生命的血肉是红色,只有红色的刺激能引起我们对生命的触动。而植物多是绿色的,即使被暴力攻击,但没有腥红的血液流出,在视觉上不会对人有太大触动其实植物也具备适应生存的感知,比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收集到的信息更多,可以迅速找到食物,向同伴释放信号防御外侵,感知人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音乐。
植物比我们想象中的聪明的多,虽然没有大脑结构,但它们是有意识的。
-end-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