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2019届陶瓷设计工作室本科生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9年6月18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4170


展览时间

2019年6月6日-2019年6月25日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西厅

指导教师

黄春茂、罗爽、童博文、蒋力、郭全义、Eliza Au

毕业生作品

 

 

汪孟江

《石非石》

 

山是山,石是石,水是水。山非山,石非石,水非水。山还是山,石还是石,水还是水。

 

金勋

《生》

用陶瓷以及综合材料复刻17世纪荷兰静物画的场景,我选择了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器物,用这种方式能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胡子秋

《创造》

 

针雕作为一种娱乐玩具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交互性和趣味性.陶瓷这种材料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针雕这一现代玩具有着鲜明的对比,本身就很有趣.有东西文化的碰撞以及新旧的融合,经典与现代的结合。

 

 

蔡晨

《倒置》

 

艺术作为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伴随人类到现在的,它在各个时期都依托当下社会发展的语境与整体社会生产条件,艺术是一条贯穿的线,人类发展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进程,艺术都像丝带一样贯穿始终。我不认为有些时期的艺术是倒退。艺术是人们抽离当下,对各种问题的反思,质疑和预见。

 

 

贺莞婷

《视·界》

 

通过同一图形相互对立的结构,以及具有复古回忆性的渐变的粗糙的肌理效果,在平面和立体、虚拟和现实转换,形成微妙的视错觉。表达对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焦虑和反思。

 

孙帅帅

《仪》

 

从传统道家文化中吸取元素,以传统图案重新解构的方式在现代与传统中寻找平衡,运用三维装饰手法,用金水在乌金釉表面进行描金,营造出富丽与神秘的文化氛围。

 

汤采薇

《春生半熟》

 

纯手工拉坯是我选择探索自然之道,表达真诚的理想方式。

所有茶杯的器型由传统衍生而得,但材料上糅合色泥,修整时保留其纹路,且胎体没有施釉,通过手工打磨抛光,从而将质朴的手工感与女孩心思的柔嫩展现出来。同时当中穿插了几件从市面上购得的传统茶杯,可观其异同之处。

春生半熟,我亦柔止,片落的浅梦里是真挚的热望。

 

 

王方言

《无题》

 

在压缩的空间内用真与假的交织营造了一个老旧的、似是而非的场景。它被遗忘,也正在被发现。

 

吴锦隆

《全手工紫砂壶青铜系列》

 

出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制作的热爱,我的毕业创作选择了全手工紫砂壶的制作,在工业社会发展当下,手工艺的意义被重新定义和诠释,它可以让人们停下急躁的脚步,体验生活,品味生活,在朴素的生活中发现美,我的灵感来源于青铜器,青铜器的造型从古自今一直引领着我们对器物的审美,通过研究和理解去感受青铜器中发现最质朴的造型语言。

 

许双双

《野有春天》

 

作品目的是记录生活里的情感体验,致敬生活!粘土有记忆,你每一次的情绪起伏它都会记住。我用双手与粘土共舞,不同的创作方式呈现的肌理和体量是我的热爱和抗拒。我相信感情的错综复杂总会让你我有一处共鸣。

叶昵蘋

《走马灯在舞蹈》

 

脑海中呼啸而过的韵律,大片的色彩侵蚀眼球与思绪,有意义的与无意义的交织在一起。混乱在舞蹈,嚣张而绚烂。像脑海里三秒而逝的走马灯,飞一般的闪烁着或许忘记的回忆。大量的尝试使我失去控制。秩序与混乱之中或许蕴含着我的个人情感,或许只是单纯的实验产物。漫长的制作周期,不同阶段的作品受到不同时段的思维所影响。好像随着乐曲舞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舞姿。一直在舞。

 

于彤

《WhaleFall》

 

尘归尘,土归土。我们依靠尘土而生,最终又归为尘土。生命的本质就是循环,没有绝对的出生与消亡。以切尔诺贝这样一个逐渐被大自然回收的“人类的死城”为背景,利用身边可发生变质、腐烂等现成品,抛开偏见了解他们发生的过程,欣赏物质与生命循环的别样的魅力,同时也带给我们有关自身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一些思考。

 

袁冰

《拟现》

 

作品拟现通过将虚拟世界的游戏感和不同维度的视错觉延伸到餐具设计中来,创造个性化的物质产品。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