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2019届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产业化研究教研室)本科生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9年6月2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661
展览时间
2019年6月6日-2019年6月25日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校园展厅
毕业教师组组长
田海鹏
第一教研室导师组
高扬、萨日娜、陈大瑞、张周捷、杨远
第二教研室导师组
冯劢、韦政、杨华
毕业生作品
伊琨
《回忆》
此作品以玩具作为回忆的载体,将为回忆与家居产品相结合。将玩具放入“记忆泡泡”中,产品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回忆不同而呈现不同视觉感受。通过承载回忆的玩具引导人们回想起过去的美好瞬间,使人们在紧张、疲惫的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情感上的寄托。
陈诗杰
《再生皮试验及设计》
在全球大生产的皮革产业中,不可避免有大量皮革废料出现,而通过回收废料并将其制成“再生皮”重新投入市场,使得皮革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再生皮无与伦比的质感、良好的坚韧度与加工适应性等多种材质属性,使其在家居制造产业中愈加重要。那么如何让再生皮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家居生活中成为了我毕业设计研究的主方向。通过对材料的试验与探索,针对延展性与可塑造性,对其进行了符合瓦楞受力原理的结构设计,使单薄的再生皮在立体空间得以承重,而产品可拆卸的特点,让它可以通过卷曲的方式进行收纳,从而达到轻便可携带的目的。通过不断改良再生皮产品的生产工艺与设计,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材料质感与视觉美感,同时,让再生皮产品体现出了良好的亲和力。
陈相锦
《三体》
家居产品从传统的定义概念上来说即是一切有关人们居住相关的各种生活产品。那在视觉层面上来讲,未来家居产品可以有不同层面的突破性概念。家居产品脱离单一的产品属性,从时间空间与视觉艺术层面重新审视家居产品,就会使家居产品具备多重身份。这种特性增加了家居产品的附加值,模糊了其作为产品与艺术之间的边界感,可以寻求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定位。同时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与反思,以及家居产品所处的时代要求,从产品的视觉层面及艺术性表达作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结合家居产品与时间、空间、雕塑艺术的关系,探索在视觉层面未来家居产品设计的新走向,为未来家居产品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董哲宏
《棋·聚》
本作品是对老年人群日常的社会生活进行研究后,以棋局为出发点,探寻其中的设计方向,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老年人聚在一起下棋,并不是在乎棋局的输赢结果,而是享受棋局过程的热闹,通过更多参与者(玩棋者与观棋者)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生活的交流介质,以达到心理与生理的慰藉。我希望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探究社会现象,所以作品从适老性的角度,以一个小小的棋局着手进行设计思考与尝试,通过对老年人群的深度需求分析,改善社区环境的功能回馈,提升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付廷栋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是身体感知的游园体验,是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材质的对话。藤与玉两种材料在“游园”概念下得以融合,藤材柔韧、连贯、生动,形成太湖石风骨;碧玉细腻、柔滑、温凉,依附于“山石”之上,化为青苔。落座石中,休憩、辗转,不经意间触碰到“灵隐青苔”的存在,仿若游园惊梦。
甘子豪
《Drunk》
利用拼木工艺将5种不同的木材拼合而成,依靠实木本身的密度差,制造一种倾斜,视觉上呈现出“醉”的状态,所谓“人未醉,物自醉。”而在人的使用之后,又归回原位,一桌一椅,自饮自酌,怡然自乐。
葛昱辰
《书屋》
让小空间内生活的人也可以拥有一间专属“小书房”,给使用者营造一个被书籍包裹的小空间,以书为“建材”,给阅读者建造一隅净地。
关源森
《保存与唤醒》
《保存与唤醒》是为SOHO设计师提供的一组可让设计师灵活支配工作面板与功能区域的桌面,“保存”状态下是一个半封闭的供人储物收纳的柜子,当设计师办公时可将其打开,结合自己所需,“唤醒”并搭配工作面板与工作配件,达到理想的桌面使用状态。
关则威
《静·阅》
《静•阅》是一把为方便年轻人阅读而设计的藤椅。藤家居产品总被贴上“中老年”的标签,基于市场带有特殊标签的藤家居产品现状,从市场层面开拓当代消费主力军——年轻人的市场,特别是处于就业过渡期的年轻人:岗位考级、各类资格证考试等家居阅读以及闲暇时间放松休闲,让用户在相对“静”的环境中阅读或者休闲。从技术层面减少工艺师的产品制作参与与简化线条,同时结合藤“轻”的特质,降低生产成本,也更方便用户搬运。
郝书言
《一片/ONE PIECE》
通过研究现今市场上出现的塑料种类和成型方式。针对其优缺点和材料特性,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传统加工的新型加工方式。利用可回收布料和可回收快速降解的聚乳酸两种材料进行热塑模压。
该方式不仅削弱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用户和设计者提供了新形态加工的可能性以及不同的肌理质感所带来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在加工甚至设计领域用户的参与度提高的可能性。
运用烘箱加热后用模具固定,可以令其拥有不同强度、厚度和形态的变化,这样固化后的作品便拥有了不同的表情与形态。
胡夏莎丽
《N’F No.1》
对家具产品皮肤肌理进行研究,学习对比各种玻璃表面材料处理方式,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玻璃材料进行表皮处理,让色彩单一的透明玻璃从不同视角散发绚烂光彩,丰富其材料语言。配合几何形的视错觉图案,让产品外观冷静又不失活力,给人带来新颖的视觉体验,让家具这一物体在空间中跳脱出来成为产品与人与空间互动连接的媒介,希望人们对产品形式美感能产生更大共鸣。
霍婉婷
《GRATING SPACE》
光栅画所展现的立体与动态成像,能够给人 带来奇妙的视觉体验,设计者试图打破常态,实现光栅材料从二维到三维形态的转变,以及运用立体印刷术改变传统的艺术性,最终落实到功能,构成一个光栅家居空间, 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感。
金熠
《INFINITE》
INFINITE原意无限量、多变化的;利用模块化在产品中应用,达到儿童动手搭建适合自己的家居用品,实现玩具与儿童家具的转换,同时通过在搭建中的无限变化,满足产品在功能性、娱乐性、空间性的延展。
康健
《鞋尖上的芭蕾》
通过优化家具的功能实现人性化的设计,以家具中的机械联动结构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从而使得家具能够配合使用者的行为随之运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规律以及使用环境的调研,设计出了一款可以与使用者进行交互的鞋柜。
当人坐下的同时,鞋架会与鞋一起旋转并靠向使用者,方便使用者拿鞋换鞋的同时也是与人沟通互动的过程。鞋架旋转的过程中鞋尖划过的轨迹犹如芭蕾舞者跳动的舞姿,希望可以为单身公寓居住者孤单寂寞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丝温馨与体贴。
李金秋
《BOX》
通过鱼缸上不同肌理的表现,将鱼儿在鱼缸里的变形动态进行瞬间“凝固”,动态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让使用者对细微的变化进行关注,并且相对有趣,形式美感更加强烈;使用者会从视觉引发思考,使得家具更具有趣味性,灵活性;使得设计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会感到意想不到的温度;并且使用者可能会与鱼儿进行一定的互动。
李叔秦
《轻听》
《轻听》这个作品希望通过将治愈系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忙碌疲惫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在无形中有效率的得到情感的慰藉和压力的释放。作品以充气沙发的形式呈现,通过结构的设计来使用户感受充气空间中的白噪音,并且感受在手机播放AMSR音频中通过充气空间空气共振形成了立体音效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人的体重产生的挤压和空气的运动,会带给用户一些包裹感,也使用户和产品产生互动,使用户在普通的休息中得到治愈,缓解负面情绪。
李鑫茹
《“内”与“外”》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社会关系复杂多变,那么人也绝不可能是单纯的,独一的。我们每天以不同的人设,出现在不同的世界里,面对不同的NPC,表达着不同的喜怒哀乐。这是人的多面性的体现,也恰恰是人生之精彩所在。
每个产品都具有内外两个空间,这两个产品的“外”空间均代表日常状态下的自己,产品的“内”空间则分别代表了自己的“过去”与“隐秘”。通过“内”“外”两个空间的互动,分别探讨“过去的自己”和“隐秘的自己”与日常生活状态下自己之间的关系。
李雅玲
《Double》
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家居产品的形式也应该更丰富多元。这件作品在形式上使用了正反形态,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些互动效果;在视觉上用皮革模拟了金属和鳞甲坚硬的质感,利用软包的工艺,在视觉和触觉上形成一种反差错觉。
刘庆博
《体 ·态》
在我们周围存在无穷无尽的形态,它们可以在空间中进行叠加像是一个大的建筑群;又可以去逐步分化,像是一个个小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把一个最小的个体当作一个单元,它在空间上的表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相互组合,像是万物生长,在大自然中表现出无穷无尽的形态。当把这些单元组合形式加入了人制定的规则中,那么它们组合得出的新形态是什么样的呢?这个规则在计算机运用中叫做算法。单元算法是人利用计算机在人制定的规则中去一步一步进行运算的,它的核心在于人的思考,最后生成的结果是为人服务的。它是人利用计算机对现实空间和物体体量关系的探索。
刘钊君
《条纹茶几》
这是一款由正负形态推演而出的条纹茶几。从正负形结构进行分析,让其成为实现平面设计二维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换媒介,以这个结构为切入点,实现一种新的玻璃与金属底座无连接件插接方式,并利用虚实条纹制造视觉层面的错视觉效果,让它在三维空间有二维的感觉,增加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欧阳平
《前扶椅》
取名前扶椅,是因为这个椅子在反坐时,双手搭在“靠背”上,手臂或者上半身一部分重量压在上面,这时椅背起到的正是扶手的作用,因此有了一个“前扶”的名字。设计的用意是去满足人向前靠坐这一类特殊的坐姿,让其靠的舒适,并同时兼顾了正常的坐姿。例如在人坐椅子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长时间的低头弯腰对身体的劳损过大,而反过来搭在椅子上抬头使用手机,从而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可以当一个正常的靠背椅去使用。
阮思楠
《依山》
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生活中人们日常行为的观察,对人们随手摆放的衣服引发思考,这样的行为动作真的是“坏”习惯吗。对此行为动作进行反思,归纳总结。
王舒玉
《皮克斯桌》
由于对现有的存在方式进行质疑,对未知的世界的渴望。所以想要改变对既定事物的认知,打破传统的规律。人们习惯通过视觉来判断。所以用经典的皮克斯灯作为设计原型,通过结构改造。打破常规,把皮克斯灯成为皮克斯桌,桌高度可调节可桌可几。全身不锈钢制作,使用金属激光切割冷弯。与各种标准五金件,拼接打磨电镀,制作成本低,产业化程度高。
王议璇
《12》
作品12,可以解释为一件屏风,两把椅子;亦或为一件家具的两种状态;其中都包含轮回命运的寓意。由于快生活节奏下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寻找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在家居产品中的体现与联系,最终由具有隔断含义和功能的屏风转换成可以提供人进行交流的两把椅子,家具功能切换的同时实现两种状态的转换,进而来表达隔断与联系的主题,引发思考。
吴俊坡
《无声的交流》
通过椅背高度的调整改变使用状态以适应环境,在使用者需要专注时提供一个与外界短暂隔离的空间。
徐凯
《摇椅PLUS》
这是一款可以与餐椅进行功能切换的摇椅,依靠后腿的旋转结构,让人在不离开摇椅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切换。以此解决摇椅功能单一、占地面积大、使用频率低的问题。
徐樵歌
《书窗》
这是一款互动型书柜,在没有人靠近的时候,它似乎与寻常书柜没有区别,甚至找不到能够开柜门的把手。一旦有人靠近或者只是路过,它便会捕捉到人们的移动,并且缓缓转开格扇。朴素的柜门上出现镂空的中式窗花纹样,封闭的视线也变得通透。柜中存放的书籍在花纹空隙间若影若现,仿佛正透过某个书香门第院落的窗子看书房中的藏书。
门把手也藏于镂空的花纹之间,轻来把手,柜门缓缓打开的同时格扇旋转内扣,形成半围合的空间供人们更私密安静的挑选和翻阅书籍。待人合上柜门离去后,格扇又回复出始的状态,等待下一个走进它的人......
钟璐
《充气打印# Ballon》
随着数字制造的发展,计算机生成和快速制造技术的结合会使制造速率变得更加高效。通过技术革新,我们会有无穷的产品选择。数字化语言在未来会以怎样的形式进行表达?
如果把扭气球师比喻成机器,那一定是台极快速的3D打印机。想象力是数据形态,节点弯折是参数。从点到线再到三维,快速的制造出立体的形态。通过分析空间打印和材料行为,我设想使⽤空间充气来解决新的形式和构造。同时与计算机生成技术结合,对未来家具的形式进行呈现。
朱迪
《tata回收成长计划》
一款为儿童设计的厨余垃圾生态循环工具组,儿童可以将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放入软管道内,加入组合发酵菌并踩踏,经过二十天以上的发酵,即可由磨具挤出垃圾球,晾晒后可掩埋进花盆作为新的农作物养料,在一套循环过程中使儿童构建生态回收习惯和理念,使家庭生态在乐趣中有机循环。
吴怡
《SURROUND》
将设计的突破口放在对坐具设计的方向性打破上,以此满足家庭起居空间边界模糊化后的新的功能形式需求,同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沙发坐具在客厅空间中扮演的角色。
设计灵感来源于环行的星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在空间中没有明确意义上的方向。整体坐具由椭圆形的软包座面和弯曲的线性金属组成,同时球形的靠背及扶手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到不同位置,确保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坐。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