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长春莲花山公共艺术装置国际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8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2413
8月15日,AIM发起长春莲花山公共艺术装置国际设计大赛,想为东北大地带去艺术的想象。经过25天的赛程,AIM收到了来自11个国家700多名参赛选手及团队的报名,共收到312多份作品,经过评委认真的筛选,评选出62份优秀的作品。
同时经过评委多轮评选,选出了满足莲花山12个选点的入围作品,将分别为长春莲花山6公里生态圈来全新鲜的气象。此外对于莲花本土的深度思考,依托对莲花山在地性,环保性的解读,也最终评选出了最终的3个获奖作品。
12个作品,分别对应参赛者对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12个选点里,生活、生产、生态的观察和思考,大家用公共装置创构莲花山独有的文化语境,为长春带去大地艺术的可能。
莲花四季,慧聚一方
长春莲花山公共艺术装置国际设计大赛
《光之分集器》
参赛者:张子岳 袁烨
就读院校:同济大学
“光之分集器”选择4号场地作为设计基础,4号场地需要在创造公共艺术装置的同时,改善闲置空房破败的状况,因此将对空房的改造本身便成为了装置艺术的操作方法。“光之分集器”通过将闲置空房变为光的空间装置的方法,在室内与室外、白天与夜晚营造出纯粹的空间体验。
装置的灵感来自物理学原理“光的色散”,自然光在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为单色光的现象。而场地中的7处相似房屋通过改造成为采纳天光的新建筑,扮演了收集7种单色光的角色。较小的房屋则被掀去屋顶,成为承接自然光的发生器。
首先将闲置房屋的屋顶全部去除,并对门窗洞口进行填补与结构加固。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将轻钢部分安装在保留墙体之上,并对室内部分进行修整,为了体现色彩的抽象和纯粹,室内选择白色方型瓷砖作为主要材质。新结构完成后,使用板材对内部和外部进行封闭并粉刷,并安装彩色玻璃。建筑保留了斑驳的建筑山墙,同时带有鲜艳色彩的采光屋顶,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水泥步道将房屋串联在一起,强调了艺术装置的人工感。杂草将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短草组成的草坪,在晴朗的季节甚至雪季,人们可以在游览装置后,漫步在修整的草坪之上,建筑从主角变为背景,一切回归自然。
《蒲公英的希望》
参赛者:Dharma Wijaya 陈富城
就读院校:清华大学
作品以蒲公英作为设计基础,不仅提供优美、轻盈、透明、平静、谦逊和自然感的印象,更展现了形状里的未来主义、结构的现代性以及本身对于莲花山周围环境、人的融合性与互动性。
As we know nature in Chinese called “自然”, which we can break down into character “自” which means self and “然” originally from “燃” which means burn or process of evolution.From this step, I have an idea to use a dandelion flower as an analogy in myinstallation.
Dandelion is an ordinary flower and definitely can not competewith another beautiful flower, like rose and lotus, but its life cycle isenough to represent the core value about what we call “nature” and ”ecology”.Even the flower is small, it can survive through 4 seasons. Dandelion is alsonot like other flowers, the beauty of dandelion appears after the flower haswithered, It brings life in every seed it has and flying toward the sky with ahope that they can grow and bloom again in different time and place.
This never-ending cycle life and death of the dandelionillustrates well what is meant by “自然” and it has perpetual meaning in it which alsorepresent The Lotus Mountain.
The design intended not only to give a beautiful, light, floating, transparent, calm, humble, and nature-like impression visually but also to show the futuristic side of its geometric shape, the modernity of its structure and interactivity with its surrounding. This overall design is expected to successfully showcase a combination of art, science, and nature.
《找回四季的“大棚”》
参赛者:吴昌亮、乔炯辰、张雅楠
就读院校:东南大学
大棚,拒绝了四季的变迁,将时间定格,为人类提供各种反季的瓜果蔬菜,却失去了季节更迭的惊喜与不经意的改变。
作品以两片镜墙为基本单元,通过镜面反射与视错觉的原理,再造了一个虚拟的“大棚”,由于没有了物理上的隔绝,“大棚”找回了属于它的四季,在经历不经意的改变。
将虚拟的大棚至于采摘园中,放在真实的采摘大棚旁边,是一种真实与虚拟的对比,是反四季与正四季的对比,也是人工与自然的对比,既是矛盾,也具有戏剧化的张力。
1号劝农大街全线
《百鸟归林,风舞莲花 GO WITH WIND》
参赛者:吴晓帆、徐乐
就读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部,而长春长白山区域作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环,受中亚以及东亚澳大利亚两条候鸟迁徙路径的影响。吉林省鸟类共289种,其中候鸟占83% (240种)。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候鸟的关注和弘扬与自然共生的主题,我们的设计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对劝农大街两侧地形的塑造,通过起伏的地形帮助遮挡道路的噪声和扬尘,创造独特的微气候,种植本地植物和草地,创造供鸟类栖居的合适生境。地形的形态模拟莲花花瓣,车辆开过可以动态的方式感受两侧莲花瓣翻飞的独特景观。
另一部分通过设计每一个单元都能独立随风飘动的候鸟雕塑,组成动态的天际景观。每个单元的顶部设有膜状太阳能板,夜晚雕塑承载了灯光的功能,用白天收集到的太阳能供给夜晚的灯光。灯光设计遵循黑夜原则(不往天空打光),最大程度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2号 花海大道北侧入口
《Loop of Awareness》
参赛者:孙鸣飞
工作机构/就读院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
是什么维持着我们的亲密关系?“渴望”与“恐惧”。你可以靠近我,但我始终需要安全距离以维持真相。无论真相是什么,人们都在试图将个人自身的清晰形象一步步地推向自然空间的边缘。正如居伊·德波所说:“人对自身本性的占有也是他对宇宙展开的把握。”反之亦然。
在意识之环中,每个人所能够占有和感知的空间被触手可及的彩色纱所裹挟和限定出来。这种材料暧昧模糊的属性,包容无限复杂性在其中产生。虚实之间的相互预示赋予了这一空间容器更大的景深和张力,使得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空间漫游”来感知周围的存在,参与者即被视作为一种装置元素,但不等同于物化。置身其中,人们用整个身体参与,感受,阅读这个装置,在这个过程中人与材料、与整个环境被彼此灌注了生命能量。此刻身体成为了优雅的符号,被赋予指向自我意识最纯粹的实现,世界顿时幻化作充满意义的舞台。
欧根纱具有质地轻柔、良好的透光性、便于加工、价格低廉等优点,并可以从大量二手废弃织物中回收再利用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纱织物堆叠组合形成一系列连续动态的模糊界定的空间,结合钢化玻璃顶面板和照明系统对于自然与人造光源的引导和控制,可以形成影姿绰约,如梦似幻的效果,在白天与夜晚均具有极为丰富与生动的表现力。
3号 主题驿站
《 一步一禅花》
独立艺术家:蔡雅玲
作品顶视图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吉祥寓意的莲花,选用长春老工业基地常见的不锈钢网这种环保材料,巧妙地变成一个迷宫。让人们可以充分地和这个装置产生互动,中间莲子心的部分设计成不锈钢椅子,可以让人们在其中休息。透明的网又能看到周围的一切景物,显得通透又有诗意。夜晚加入灯带,暖黄的灯光把这朵莲花衬托的更为璀璨高雅。
我还希望利用不锈钢网的特点,在上面用塑料瓶盖之类的去拼一些字,人们可以从入口处开始阅读,走完全程就是一个阅读一个故事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当遇到岔路口,人的选择就决定了故事的走向。五颜六色的瓶盖既环保,又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整个装置从高空看下,仿佛一朵不会凋谢的圣洁雪莲花在田野开放。和东北这个著名的雪国完美融合,材料环保好实施。在莲花山这个美丽的风景区盛开这么一朵雪莲,必然吸引好多游客参与其中。
4号 鸵鸟山庄闲置空屋
《光之分集器》
参赛者:张子岳
就读院校:同济大学
“光之分集器”选择4号场地作为设计基础,4号场地需要在创造公共艺术装置的同时,改善闲置空房破败的状况,因此将对空房的改造本身便成为了装置艺术的操作方法。“光之分集器”通过将闲置空房变为光的空间装置的方法,在室内与室外、白天与夜晚营造出纯粹的空间体验。
5号 鸵鸟山庄水库
《入口》
参赛者:孙雪怡
工作机构:元初建筑设计事务所
沿道路一侧放置的入口,通向水下未知空间。楼梯在人视线越过水面以下时戛然而止,透过深蓝色玻璃望见的湖水与对岸的树林交织在一起。两条笔直的灯带在水面延续通道的方向。通过创造非日常空间,改变观者的位置和视角,引起参与者对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象的重新认识。
6号 力旺孔雀林
《VISUAL DATA LANDSCAPE》
参赛者:Santiago Gomez Plata、Enrique Villamuelas
Cayetana Maldonado
工作机构:ETSAM UPM
Visual Data Landscape is a fenomenological device that displays de unique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that Echoes of the Valley provides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seasons.
A recycled rope covers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river standing on a light structure on both sides. During the cold winter it enhances the “Rime Miracle” by capturing mist and fog from the ambiance and cristalizing on each thread.
During Spring dew substitutes frost allowing moss and greenery to grow. After that, in the summertime the high rates of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soak the net, and the water starts to drizzle cascading into the river. In autumn the net collects the surrounding fallen leaves and the wind makes them soar through the net, not allowing them to touch the water’s surface.
7号 花海帐篷营地
《蒲公英的希望》
参赛者:Dharma Wijaya 陈富城
就读院校:清华大学
As we know nature in Chinese called “自然”, which we can break down into character “自” which means self and “然” originally from “燃” which means burn or process of evolution.From this step, I have an idea to use a dandelion flower as an analogy in myinstallation.
Dandelion is an ordinary flower and definitely can not competewith another beautiful flower, like rose and lotus, but its life cycle isenough to represent the core value about what we call “nature” and ”ecology”.Even the flower is small, it can survive through 4 seasons. Dandelion is alsonot like other flowers, the beauty of dandelion appears after the flower haswithered, It brings life in every seed it has and flying toward the sky with ahope that they can grow and bloom again in different time and place.
This never-ending cycle life and death of the dandelionillustrates well what is meant by “自然” and it has perpetual meaning in it which alsorepresent The Lotus Mountain.
The design intended not only to give a beautiful, light, floating, transparent, calm, humble, and nature-like impression visually but also to show the futuristic side of its geometric shape, the modernity of its structure and interactivity with its surrounding. This overall design is expected to successfully showcase a combination of art, science, and nature.
8号 世茂莲花山小镇
《指引》
参赛者:唐征维
就读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的安置点在世茂莲花山小镇,是莲花山的重镇,所以以莲花为意向进行几何抽象造型。莲花地下破土而出,只露出尖尖角,欲意“出淤泥而不染”。不锈钢的镜面材质,使得莲之圣洁,不染超脱,斜面的的镜子反射着天空,将美丽的莲花山的天空带进地面,让观者在俯看体味莲花山的独韵的同时,也能看到莲花山的美好天空。
9号 采摘园
《找回四季的“大棚”》
参赛者:吴昌亮、乔炯辰、张雅楠
就读院校:东南大学
大棚,拒绝了四季的变迁,将时间定格,为人类提供各种反季的瓜果蔬菜,却失去了季节更迭的惊喜与不经意的改变。
作品以两片镜墙为基本单元,通过镜面反射与视错觉的原理,再造了一个虚拟的“大棚”,由于没有了物理上的隔绝,“大棚”找回了属于它的四季,在经历不经意的改变。
将虚拟的大棚至于采摘园中,放在真实的采摘大棚旁边,是一种真实与虚拟的对比,是反四季与正四季的对比,也是人工与自然的对比,既是矛盾,也具有戏剧化的张力。
10号 花海农田
《山·脉》
参赛者:宋猛猛
就读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工作营活动中在花海现场,一行人站在路边,山给你的空间和味道,有一种唤醒感,直觉上特别想铺一条“近”山的路,成为了一个触发点。
希望通过个体的角度,提供一个人与自然之间尺度关系上的思考,由视觉到内部力量转化的的激发。也是由一个微小的触发(A·怀特海德的十三张多米诺),形成一种涟漪感的内在逻辑,一个开放性链接的建立。
人可以顺着视觉的脚步,一直层叠过去,感知那种无限接近的力量。反过来看,是山对人的打量,是山脚的延伸和一种仪式感的邀请。一来一回,互为观照。每个个体对自然(山、大地、土壤)的理解过程,自助形成的共识,也是对个体自我形成的过程。
注:第一块为初生儿的脚印,最后一块为莲花山地貌。
11号 亚泰莲花山生态小镇
《距离》
参赛者:余梓梁、马琳
就读院校:东京工业大学
莲花山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着更广阔的天空。该设计希望通过建立新的人,鸟和风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人重新思考人类的生产生活应该和自然保持怎样的距离。
亚泰莲花山生态极佳,60多种鸟类栖息于此。该设计为鸟儿提供了一个人工休憩地,层叠垂下的装置随风摆动,鸟儿的活动与偶然经过的风共同构成这一装置的景观表现。风速是决定鸟儿分布的因素之一,风速较大时,受力矩影响,下层摆动幅度增大,鸟儿向稳定的上层移动。
人的参与则赋予了装置更多的偶然性与互动性,当人靠近或进入装置,下层的鸟儿受到人的扰动,或是向上层移动,或是飞离装置。人们可以用手触摸下层装置,感受鸟儿栖息过的场所。
当鸟儿受到风或人的扰动飞向天空时,人们的目光也随之向上。在许多人关注土地以及土地以上的花时,我们希望人们不要忽视这片天空,这片与土地相互滋养,哺育一方人的天空。同时,通过人与鸟儿活动的相互影响,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
12号 劝农大街入口转盘
《彩色森林》
参赛者:张洪涛、李亮、周大成
工作机构:吉林省本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五彩斑斓丝绸给你给人以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莲花山是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入口的地方一定是能带给大家视觉冲击的地方,让人有脱离城市的界限融入自然感觉,五彩斑斓的色彩是城市所不具有的,让旅游者刚到转盘的路口就有心情愉悦的感觉,使人快速融入环境。
圆环的材质采用中国传统的丝绸主要材料,因为丝绸的根源的源于自然,也更亲近于自然,颜色采用彩虹的七色系,用过颜色渐变形成一个彩色弧面,看上去非常的漂亮,给人以视觉冲击,震惊的感觉。
有了这个简单却包罗万象的概念,我们便开始寻求一种能够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最常见、最简单的元素如:结构、光线、透明度、阴影、轻盈度、形式、敏感度、变化、惊喜、材料等,让参观者能够沉浸式地体验自然,其中丝绸仍然毋庸置疑地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
恭喜以上获奖及入围团队!!
艺术创作应该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发源于本心的创造和探索就值得被看见,本次竞赛的获奖及12入围作品也只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选择和阶段性的肯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参赛者能通过一次竞赛,一次全身心的创作过程来获得对大地,对区域,对乡村甚至是对人的思考和理解,这个过程有可能更珍贵。同时,未能入围的作品也并未丧失落地的可能性。
感谢大家对AIM的关注与支持!接下来AIM将有更多探索区域生活方式与人文环境的竞赛会发布,期待继续看到大家的作品。
相关:
AIM长春莲花山公共艺术装置国际设计大赛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