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9日 分类:设计大赛 浏览量:1313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成功举办三届以来,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对学生的社会评价、专业技能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大赛组委会殷切希望能有更多的在校学生、指导老师参与今后的比赛。丝绸之路创新产业联盟、西安设计联合会也盼望能有更多的高校、企业界的设计专家作为日常导师加入该活动,运用市场的积累经验与阅历,从文创、工业、建筑等更广阔的设计领域,以艺术性、社会实用性角度,关注我们的学生,指导我们的学生,为促进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出更紧密结合生活与实际的好作品、好产品增加推动力,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号召,提升中国设计的影响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期赛事组委会将对获奖作品进行定期展播,以下为2019百校联展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展示:

 

 

  建筑设计类  一等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59

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名称:预见未来

作者:李金铭+李淑君+王代君+陈年妍

指导老师:孙鸣春 吴文超

 

 

      我们通过梳理过去二十年来人的行为及意识变化、社会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百年来景观发展中的转折节点,寻求发现历史中节点阶段的发展倾向、转变趋势。将二者结合,从工作、交通、娱乐、生态、居住五个方面去构思二十年后新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并且如何在这种新的城市生活模式中从最大限度的去激发个人的潜力并且提高生活品质的新构思进行了探讨。为未来城市空间景观发展变化提供指导性、趋势性变化依据。 

 

  建筑设计类  二等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12

学校:吉林建筑大学

作品名称:红顶·新生

作者:林义博+刘秋辰+陈运鹏

指导老师:金日学

 

 

剪纸博物馆部分由一片连续的弧形拱顶进行引导,同时在屋顶之上形成独有的红楼屋顶社区。红楼的三角大屋顶源于民族主义时期,在新建的建筑体量中,屋顶形成了可以与人体形成更舒适尺度的关系,希望可以借此塑造一片新的时代符号,延续社区记忆。
浴场部分依托存在于红楼建筑地下的废弃锅炉房,形成从地上漫步到地下的空间体验,在与剪纸博物馆功能相交的空间节点处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在干与湿,新与旧之间,探索一种新的类型关系,同时在浴场内部形成穿出地面的标识性透气天窗,与场地形成“天光到地水”的场所关系。

 

  建筑设计类  二等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21

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作品名称:市边缘活力重塑下的涟漪效应

作者:陈彦祺

指导老师:王葆华

 

 

城市更新的日新月异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同时也影响了城市运行的各个层面。鉴于城市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密集型城市发生转型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延续城市转型、绿色交通、健康美丽的风景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关注,挑战对于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的转型地区的“共同点”的探索,来解决古城西安的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然而,城市的边缘同时也为城市研究与实践带来了机遇——不仅促进了城市文化唤醒和设施完善的突破与更新,更在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使城市的边缘地带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脉络,赋予了人们审视城市环境的新视角。
     涟漪效应在城市中是指通过一个微小的改变,产生一系列来自文化、经济、环境、生存方面的连锁反应。低利用率土地的连锁反应建设,正是通过一块或多块碎片化的小场地之间产生碰撞和连接来创造城市边缘活力更多的可能性。

 

  建筑设计类  三等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01

学校: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作品名称:传统社区节能计划探究

作者:高钰蒙+龚家玮

指导老师:葛莉

 

     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的消费需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符合全球发展趋势。我们为此开始调查研究。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它有着自身的新陈代谢,然而城市的发展也是一部历史,社区的成长和衰落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将传统社区节能计划探究成为了我们这次毕业设计的选题。

 

  建筑设计类  三等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30

学校:西安理工大学

作品名称:万物生长

作者:冯雪、刘恒

指导老师:孙昕

 

 

     整个设计从提出问题,引起深思,提出创意,理念呈现四个方面展开。通过自己对未来人居形式的理解与展望,开展研究和创新。同时希望通过此次的设计来能够为未来人居产品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整体的理念自我生长,自我代谢。最终呈现为整体采用单体加架子的组合理念,对于单体的模式创新则是选用可携带可移动性质为主体,其他智能化,创新性,自定义理念,绿色环保为辅助功能完成设计,进行人居环境的创新。
自我生长是最大亮点,通过将人居功能打散形成空间,之后根据户主随机组合完成自我人居住宅定制。框架,希望打造出一个包罗万象的架子,可以满足人居的所有功能,为可移动的人居进行能量补充。整个人居单体和单体的关系就像叶子随风穿梭在森林里。叶子可以随风飘荡落在任何一棵树上。树枝干将会为叶片提供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单体和架子互相生成,互相作用。打造一种全新的未来人居模式,为未来开启一个新可能。

 

 

  建筑设计类  三等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37

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名称:慢讯·共生——基于“离散型”村落发展下的信息体衍生设计

作者:于晓彤+孙宁鸿+楼弈

指导老师:王娟

 

 

     设计基于中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的大环境下,认为农村的空心化和原始性能够为村落发展转型带来契机,将限制村落发展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村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慢讯•共生”利用村落半废弃水利基础设施的位置优势和“信息源”属性,将其与青中村村域的“慢特性”相结合,挖掘和强化村域的信息体,重新搭建起村域的信息平台,为下乡建设的新介群体与原住村民提供共处活动空间。设计以艺术自由职业群体介入青中村村域来落实信息体的设计,建立了“空山漫谈”、“无话品山”、“归山存物”三种信息体类型,从点的信息体验出发,通过游山,穿点,引线,最终将村域由点的激发生成面的传递区域,在保留了村落居户分散特征的同时对村内群体进行了有效联结,信息体带有的景观设施属性和艺术化空间的引导作用会有效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培养村民自下而上的认知场地、整合信息,利用场地的能力,为村域自生动力推动村落发展提供可能。
  建筑设计类  三等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69  

学校:长安大学

作品名称:织城新记——基于城市共同体概念的纺织城工业遗址破闭与重构

作者:张翼飞+李乐灿

指导老师:张磊 鲁子良

 

 

     本次设计的方向是纺织城共同体的复兴。首先,产业应当得到修复或更新替代;其次,打开共同体壁垒,与外界充分资源共享;最后,新共同体中的功能业态要合理的组织纺织城共同体新参与者的关系。总的来说,纺织城的未来分为破闭、重构两个部分。
 
     织城,一是指纺织城,二是指运用了“织”的手段联系了建筑的形态,空间以及文化创意综合体中的三种参与者——居民、游客、艺术家的关系,试图修复和重建已经崩坏的纺织城共同体。形态上,将平直的锯齿屋顶解构,变异成为曲面带状屋顶、入口雨棚、螺旋坡道等形态,其中曲面带状屋顶相互交织,其限定的空间紧密联系着建筑的各个功能。建筑的各个功能节点插入锥形体块,既打破厂房低矮的立面,又起到拔风作用改善建筑气候。人们可以在锯齿屋面上进行交流、种植、散步等活动,也可以通过锥形体块和建筑四周的坡道上上下下,形成有趣的空间体验。同时考虑了建筑节能设计,利用种植屋面、落水系统、海绵城市系统、箱形基础蓄水池、中水回收系统等组成完整的雨水回收利用体系,锯齿屋面局部增设了光伏板,同时设计中也考虑了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以及建筑的通风和拔风。

 

  建筑设计类  三等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74-建筑设计--

学校:国美术学

作品名称:思源,丝园

作者:陈润基+胡广艺

指导老师:袁柳军

 

 

     南浔作为辑里湖丝的产地,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们希望能够营造一个地标性的场所来展示南浔的辑里湖丝文化,希望传达丝绸之路产生的过程中,湖丝的意义和作用,并以此提高人们对湖丝文化的关注度。在探讨如何呈现湖丝文化,将湖丝洁白、朦胧以及细密的特点转化为空间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并最终确定了我们的概念:营造一个被蚕丝缠绕包裹住的湖丝文化园。
最后我们选择了白色立柱作为组织空间和串联信息的中介物。想要利用这一线性语言的穿插交叠,形成总体的朦胧感,以此呼应、唤起人们对湖丝的朦胧印象。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与探索,提供一种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这样的中介物组织起来的公园内,会有着无数艺术、设计、文化与日常性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并让被淡忘的湖丝文化重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03

学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作品名称:“汀海”——珠海市滨海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陈冰

指导老师:黄尚游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与经济的飞速进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跨大步行走已然是人类的生活发展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压力也日益增加,从而舒缓居住在城市中的生活压力,解放身心疲惫已成为了人们的愿望。
打造“城中听海,海中看城;游园戏鲸,汀海望心”的滨海空间,以海中提取的波浪和涟漪及植物于海中的倒影为元素贯穿于整个公园每个空间场所的设计,以“听海”为主题,让人们在忙碌的时光里偷个懒,放慢生活的脚步,听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适时的放慢脚步,偶尔的停歇,去感受生活的美。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13

学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作品名称:墟里·人家

作者:王天驰+赖明财+马亚昕+梁谨铄

指导老师:嵇立琴

 

 

     本设计作品名为:墟里·人家,墟里一词取自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树,依依墟里烟”,人家又意为住户,题目点名了本设计作品的选址、对象及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品中所呈现的精神内涵。作品的副标题为基于抱团养老理念下的赣南现代别墅设计,表明了作品的设计理念与具体的选址地设计内容。本设计作品的出发点在于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群拥有抱团养老需求用户居住的别墅空间。设计作品首先建立于传统地域文化之上,其次又融入具有持续性、发展性的设计理念,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是对新兴设计理念的研究与探索。本设计团队通过前期的学习与调研既研究了传统的建筑,又在学习中进行了理念的融入,中期的设计过程经历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最终呈现了现在的设计作品。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25

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作品名称:【方圆】

作者:李雨阳

指导老师:刘晨

 

 

本次设计通过提炼唐宋时期的艺术造型、纹样、颜色、家具样式等具有时代特点的元素(如卷草纹、青绿山水、水墨山水等),结合国内外艺术展的发展趋势及特点,赋予该展厅空间新的生命力,充分诠释唐宋建筑装饰艺术的特征及时间的痕迹。在传承的同时,予以创新。
取名【方圆】,方圆一词,一指方法、规则,亦指天地间,“居于天地间”,以天为穹以地为庐,是最大的“居室”。
卷草纹,一种在中国、西方、中东、日本文化中都据有其一席之地的纹饰,在不同的文明中代表着相近或不同的含义,其“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恰如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以此作为本次设计的切入点,设计展厅中心主构造。它既是墙,是展柜,是廊道,也是展厅,在美观的同时兼具分割空间与展览功能。因展厅层高有7米,设计廊道随着步入逐渐上挑,回旋起伏,形成高低错落的展示空间,在至高点可以回望整个展厅。丰富的光影造就了空间水墨一般的质感,而空间的层次也为体验者提供了虚无深远的空间意境,光、影、形,不同介质的边界也逐渐模糊,形成浑然一体的感知。不同的物象在多元的空间中碰撞层叠,让空间的变化深深的蚀刻在游览者脑海中,一种步移景异的流逝感让时间的流动也变得仿佛变得可以触摸与感受。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26

学校:西安交通大学

作品名称:“互”空间

作者:戴蕾

指导老师:蒋维乐

 

 

 

     由“互”引起反思,旨在建立一个功能互动、信息互换、资源互通、人才互助的互联网体系下的新型生活社交模式。在这个设计中思考展望,互联网的时代下,我们不应只将目光集中于如何利用有限的封闭空间,也应该驻足思考,如何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于人群,如何创建空间的互联、功能的互联以至人情味儿的互联。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38

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名称:《台崖窑壁》

作者:李桂楠 段锐 傅童彤

指导老师:华承军

 

 

     本文结合陕北榆林所处的地域地貌以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形式,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去,一来探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共同孕育出的独特的黄土气质在现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的,二来也通过建筑设计上对榆林传统建筑文化的运用来认知和理解榆林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形式与榆林人民豪放热血的情怀,并且去感受一个来自西北城市不一样的城市气质和场所精神。同时,也通过将传统的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不仅对榆林的传统文化建筑形式的一个深刻的认知,也让人们对中国黄土建筑文化一个更深的理解。本文结合陕北榆林所处的地域地貌以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形式,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去,一来探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共同孕育出的独特的黄土气质在现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的,二来也通过建筑设计上对榆林传统建筑文化的运用来认知和理解榆林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形式与榆林人民豪放热血的情怀,并且去感受一个来自西北城市不一样的城市气质和场所精神。同时,也通过将传统的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不仅对榆林的传统文化建筑形式的一个深刻的认知,也让人们对中国黄土建筑文化一个更深的理解。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52

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名称:暮华社语—20世纪末滨湖旧社区市井生活再生设计

作者:黄轩

指导老师:孙鸣春

 

 

     滨湖社区是新乡市印染厂职工的家属住区,是20世纪末计划经济体制下组织建设的社区,其中具有浓厚的熟人社会网以及市井氛围。通过调研发现滨湖社区中的熟人网络和市井氛围在逐年减弱,居民幸福指数和社区认同感也处下滑趋势,居民希望能够重塑熟人社会网,修补生活空间样态,激活社区记忆。
    本设计通过规划分级,以拓展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市井商业空间以及菜市场业态圈四种类型划分社区空间,并针对每一个空间的问题设计相应的空间模块来弥补缺陷以达到社区整体更新的目的,并通过模块激活社区熟人网络和记忆,从而使滨湖社区物质、精神同步更新。
    目的是让社区景观空间获得再生,并维持社区原有的稳定社会关系网络,延续人文特质,激发社区居民的社区感,推动社区自治建设,以达到让旧社区融入当代社会文化网络之中,用旧社区的市井文脉状态丰满城市社会的多元性,将其编入城市脉络当中,成为市井文脉且具有内涵的新生文化。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64

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品名称:长沙市苦竹冲友好型田园社区规划设计

作者:谢薇

指导老师:娄钢

 

 

"在每个城市的边缘地带,都有着相似的场和易被遗忘的人群,他们的头顶是同样的蓝天白云,他们眺望时同样能看到飞速拔地而起的高楼,他们的生活似乎也随之改变,但这种改变往往不是积极有利的。城市扩张给他们带来了“发展”与“希望”,同时也带来了不公。但在这片嘈杂、拥挤与不稳定的区域,他们似乎已与城市割裂开来。"
城市边缘区处于农村向城市过渡地带,是城市化过程中景观变化最剧烈的地区,一方面,边缘地区的农村社区受到城市建成区文化、经济和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它们具有农村社区本土特征。边缘区社区受到城市扩张及工业用地蔓延带来的影响,正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进行转型,其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由人口构成复杂所导致的文化融合问题,以及社区空间被侵占所导致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问题。本设计以湖南省长沙市圭塘街道苦竹冲社区为例,立足于上位规划,研究城市边缘区社区在城市扩张中的发展与更新问题。针对边缘区居民生活习惯与传统风俗,引入子社区概念,设计具有良好邻里关系的友好型社区,以及边缘区社区在以乡土景观为背景下的田园居住模式,有效缝合因快速城市化所造成的城乡人文割裂。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68

学校:长安大学

作品名称:CITY OF THE STAR沣西文化艺术中心

作者:邵俊豪

指导老师:刘伟

 

 

     由于电子阅读的迅速普及,现在国内新兴的一些私营书店,例如方所书店,猫的天空之城等都有意识的摆脱单一的“阅览模式”,增加了很多文创产品来弥补书籍的销售亏损。现在的社会正在变得更多元化,而艺术中心中的三类场馆服务的人群都是类似的一群人。研究表明,在某一特定领域有所喜好的人同样也会对其关联的领域有所好感,比如一些人看完博物馆很可能会顺便去书店逛一逛,这就催生了消费的产生。而目前西安室内的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由于功能单一且相距较远,人们不太乐意走很长的一段路去看展,令人们在建筑中缺乏交流的可能性。故本项目的艺术中心必须要将三种文艺类元素建筑整合在一起。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具有博物馆的超级“方所书店”,或者一个拥有众多文创周边的趣味“博物馆”。根据该地块的特殊性将其分为建筑主体和庭院两部分,然后将体块向内挤压在建筑外围形成许多口袋公园组团,每一个公园都拥有不一样的功能,这些功能服务于周围的城市居民。由于这块场地面积较大,且未来将会成为新城的核心区,我根据周围路网设计五条与外界对接的星状道路,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穿越整座建筑,而建筑的中心是一个艺术大堂,我希望这能为西安和咸阳这两座历史气息浓厚的城市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场所,重要的是,这个场所(大堂)是免费的,存在于博物馆内部,却又同时是开放的。我认为艺术是必须面向大众的,而且这种无形的熏陶对于提升市民的文艺修养颇有裨益。汲取了四个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所做的博物馆案例,将其空间特征进行提取,转译并进行整合。

 

  建筑设计类  优秀奖  

  一等奖   

作品展播|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建筑设计类)获奖作品

编号:J-072

学校:长安大学

作品名称:青岛广兴里里院文化中心建筑设计

作者:王静雯

指导老师:李凌 高媛媛

 

 

 

     该设计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四方路片区,该片区为青岛市保存较为完整的里院建筑所在的片区。区域内原住民现已完全强制搬迁完毕,基地内失去了曾经拥有的活力。现要在此地建造里院文化中心,以恢复片区活力。基地内有一栋历史风貌建筑——”广兴里里院建筑“,以及两栋待拆除建筑。里院建筑曾经具有很强的活力,这种活力空间的使用模式与里院建筑对于使用者行为的塑造性具有强烈的联系。所以我想要在新建建筑中模拟里院建筑的空间生成过程、设计我的新建建筑空间,并将这种建筑形式应用在广兴里建筑内院的改造中。首先,在历史街区中,我认为新建筑应与老建筑肌理相互融合。其次,我想要在这里建造地标性的建筑,因此我在建筑的造型设计上让他更具雕塑感。所以我的设计成为里院片区内独一无二的文化中心建筑。

 

相关: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工业设计类)等级奖作品

2019[第三届]丝绸之路百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

2018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绿色生活类)等级奖作品

2018丝绸之路百校毕业设计作品大赛暨联展(建筑设计类)等级奖作品

2018丝绸之路百校毕业设计作品大赛暨联展获奖作品

2018丝绸之路百校毕业设计作品大赛暨联展的通知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