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作品大赛入围作品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8日 分类:工业产品作品、视觉传达作品
浏览量:2017
由增爱公益基金会、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主办,上海闰泰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作品大赛,旨在引导青年一代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延续文化血脉,将传统非遗元素结合创新设计,让产品融入当代生活。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校非遗与文化创意教育,进一步为大学生和有志青年创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赛历经多月的作品征集,以贴近现实生活、可落地、能量产,具实用性、创新性、原创性,融合非遗元素为总要求,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252件参赛作品,经审核,符合要求的作品249件。
10月20日,大赛在上海市虹口区明道大厦4楼E座举办“2019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作品大赛”初评, 经过评委团严谨、专业、科学、公正的审核,评选出入围作品32件。
初赛评审团:
丁伟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院长
刘永华 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 智库专家 教授
闵杰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从唐山“冀东三支花”文创产品设计入手,利用可以互动的木板人来分别演绎唐山“冀东三支花”中的三种文化形式,即唐山评剧、乐亭大鼓、滦州皮影。挑选出了几部家喻户晓并且耳熟能详的剧目,如唐山评剧中的《花为媒》、《香妃与乾隆》、《秦香莲》、《三看御妹》、《红丝错》、《刘巧儿》等,在所有的创作中,都采用了可以自己动手组装人物这样的一种文创设计在与唐山“冀东三支花”文化结合的同时,将传统的图形及意义应用于整个作品与文创产品中。
参赛团队:许莎莎、张馨予、李天依
参赛单位:华北理工大学、东华大学
陕西旬邑彩贴剪纸是旬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间艺术的拓展与创新。在此次设计中结合现代的设计方式,分别从旬邑彩贴剪纸的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石榴、花卉、蜘蛛等图形元素进行提取和再设计,在色彩上,融入渐变配色,承色异彩,使整体更加现代;构图上采用对称式构图,画面饱满充实,视觉冲击力强,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设计出更深层次的视觉表达。并且我将设计好的图案应用于滑板、手表上,使图案与产品进行完美的融合,使我们的民间艺术更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民间美术。
麦秆画采用大卖秸秆作为原料,经过二十几道工序,吸收了国画、版画、工笔画、剪纸及刺绣等众多艺术表现手法,全部手工制作完成,使麦秆画的观赏性和艺术的多样性得到升华、展现出民间艺术品德高雅品味和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作品用料纤细,画面圆润绣劲,设色典雅富丽,具有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有些部位的麦秆加工到薄如蝉翼,透过表层,看到内部画面,整个作品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从一个特定角度显示了一个伟大艺术时代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精神的某种姿神。
作品创意来源于喜迎2021年世界花博会伴手礼。崇明土布地图,这是一幅纯手工织造的由崇明土布拼接完成的崇明三岛地图。崇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辖区,位于长江入海口,由三个岛屿组成,分别是崇明本岛、长兴岛、横沙岛。崇明土布拥有600多年历史,享有“衣被天下”的美称。勤劳的人民通过种植棉花、纺纱经线、浸染上色、布机织造等程序,手工织造产出的。2015年8月,崇明土布纺织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崇明土布地图,用不同颜色的土布,代表全区18个乡镇区域。它承载着崇明人民的历史文化,彰显着崇明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悟。
丝绸之路沿途不同民族的文化给人带来丰富的灵感,面具艺术也是其中 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面具多用于宫廷乐舞或祭祀乐舞,其中有北齐兰 陵王勇战周师;西贡(在今越南)昆仑奴勇捷善才;印度教的护法神迦 楼罗和藏传佛教的马头明王一同斩妖伏魔;夜叉与阿修罗本性善良,骁 勇善战却易怒好斗,遂沦为恶神;然而也有龟兹醉胡王酒后微酣,颇为 惬意,彼时高昌回鹘的百姓也头戴兽面,载歌载舞,名曰“苏摩遮”。中华文化的尚武任侠,西域传奇的异彩奔腾,面具里有一个波澜壮阔的 幻想世界,引人神往。绸之路沿途各个民族的面具文化中,挑选出 8 个面具,并依据其角色的性格和经历分成“喜、怒、哀、乐”四个主题,分别结合“草木、火纹、水纹、云纹”四种传统纹样,组成了多种多样的图案。
对现代首饰架进行上漆和打磨,以及用贴蛋壳的方式对首饰架进行装饰,借此希望唤醒人们对传统工艺和手工艺人的关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让3-12岁的孩子和父母都能参与到创意独特的手工制作中来,从体验中国传统非遗魅力开始,去感知周边的世界。同时丰富课外生活,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各种潜能,释放孩子的天性,增强各种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动手和手工中获得创新创意性思维及美学美感培养,达到个人智力、情感、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发展。
作品文本改编自《牡丹亭》,将传统剧目《牡丹亭》变化成国画长卷的形式,辅以新媒体影像,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画上牡丹亭”。
此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通过这种复杂而精致的轮廓,富有辨识度的人物风格,来进行再创作,使它与当下文化审美相结合,以更容易被大众所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此次挑选了复古的色调,以暗绿色,玫红色这两大现流行的颜色作为底色,配以出挑的黄色等来表现皮影人物。以手机壳为载体,这种人们日常需求和使用频率极高的产品。
竹编精美,纯手工制作的竹编工艺更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制作竹编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过程,我被竹编工艺深深吸引。近年来,从事竹编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应该受到重视与关注,为了表达对于竹编手工艺人的敬重,以及对于竹编作品本身的喜爱,我创作了一系列的竹编纹样插画作品,希望竹编工艺能完整不间断的流传下去。
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被藏族百姓视为象征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具有吉祥、平安、幸福和尊贵的含义。我将收集到的藏族格桑花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研究藏族格桑花图形的瓣数和造型特征,主要归类为最三瓣花、四瓣花、五瓣花、六瓣花、七瓣花、八瓣花、九瓣花和复瓣花,造型特征我主要归纳为以线条填充为首,搭配上块面和曲线变化之感,辅以点状的装饰效果,形成多元的圆形视觉轮廓。
我将格桑花基础视觉图形运用在男士领带和方巾上,结合丝绸材质,搭配藏族银饰锻造工艺的领带夹,创作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创产品。除此之外,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我也采用格桑花图形为基本元素,经过重新的组合和配色,以传统的基础图形为积淀,经过创新转化形成一种能被被大众所熟知文创产品。
创作运用自己最熟悉、最直观的生活体验,将“土家”的创意字体运用到翻盖上,展现了鸟雀喜爱萦绕鲜花嬉戏的场景,朴实地展现土家族人民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
白虎在土家人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虎简化为抽象粗犷的符号,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既反映了土家族人白虎神崇拜的精神信仰,也体现了勤劳、朴实、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十二生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逢年过节,人们都会将美丽鲜艳的生肖剪纸贴在窗上、门、灯笼等,家的氛围会被渲染得喜庆而又温暖。采用十二生肖为原型,在设计中,用剪纸艺术来重新设计其造型,突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大胆采用几何图形拼接,作者也是希望可以通过借助这两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优化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作品新颖独特,颇具时尚气息,同时又具有剪纸的视觉效果。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概括简练的外形、鲜亮的色彩搭配以及美好的寓意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为室内陈设这个设计范畴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设计素材。
通过把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与瓷板画相结合,改变它易脏、易破碎的缺点,使它能够保存的时间更长,从而适应中式装修风格或者适用于带有地域特色的美食餐厅使它能够再一次走进千家万户,贴近人们的生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刻板集,设计来源于传统的木版年画艺术刻板并装订成册可以自己印刷填画色彩, 让人体验和感受传统年画制作的过程艺术。
此神话IP设计主体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贵州省苗族民间传说蚩尤来到此地化为枫树林和蝴蝶妈妈的诞生,蚩尤和蝴蝶妈妈被誉为贵州苗族的创世人物,他们完全可以被设计成具有传播性的形象。
参赛团队:朱典、室井文惠、樊博洋、宋紫杉、朱泽世、贺靖然、刘盛磊
本产品是一款富有装饰性和娱乐性的魔方设计。我们抽取了六款富有民族地方特色、技法以及象征意义不同的图案(如蜡染、银饰、服饰、花卉图案等),将其浓缩成精华作为魔方的六个面。产品既丰富了普通魔方的单色乏味,同时在强化使用者专注力、观察力的同时传播了地方的特色。本产品的载体——魔方本身可以锻炼使用者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其次它还可以作为个性化的摆件装饰桌面、室内,更可以作为创意礼品赠与友人。实用性、趣味性、装饰性兼具。我们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微小方式,能够让更多人在日常使用中即可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时间墨迹”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砚台。整个时钟模拟了用砚研磨的状态。金色的分针转动宛如墨汁划过砚台表面,一圈一圈,又仿佛时间流逝后,在钟面留下的痕迹。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能将流失的时间视觉化。一日一圈。当钟面被金色墨迹占满,意味着一个月的结束。你可以更换底部的纸张,开启崭新的月份。“时间墨迹”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感将时间的增长视觉化,同时用户珍惜每一刻,过好当下。
本产品提取上海博物馆中的“青釉露胎贴花卉纹盘”的“花卉”和“凤”元素制成的一套胸针&配饰,并没有过于简化提取物上的元素,保留了花卉和凤云纹的精致纹样。
作品名字《风花雪月》是由“花”“凤”进行追忆和联想而得来,风是凤的谐音,使其在拥有文化内涵的同时,拥有更富有诗意的称呼。其风格为山本风,适用于日常服饰,如衬衣和颜色简洁的服饰的装饰及佩戴,或者戴在包包上给予装饰效果,针对所有适龄人群。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最浪漫、最伟大的古典爱情故事之一。当西方的乐器与东方的爱情故事融合,相互碰撞,于是造就了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化蝶比翼”的场景中,两个人仿佛获得了全部自由,爱人之间直视彼此,两只蝴蝶伴飞一侧,花朵绚丽绽放,故事也达到浪漫主义的高潮。传承700多年的中国掐丝珐琅工艺,以现代美学理念重新创作,让本属于中国宫廷的珐琅制品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将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结合,将口头文学艺术,音乐艺术,与珐琅艺术相结合。借由西洋乐器来表现中国古典曲目和珐琅工艺,充分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
产品为粉彩供器书签套装,套盒为五个产品组成,书签上的图腾全部取自上海博物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粉彩供器上的铸造刻饰。粉彩供器大多是供奉在佛前,象征着佛教的威力,与书签结合更有寓意吉祥的象征。书签上的图腾的呈现分为两种,一种为镂空状态,更为精致。另一种为雕刻形式,突显沉稳。
蜡染,传统与时尚碰撞,传统的时尚与现代主义碰撞:鉴于是一个很好的作品,我不忍心将其现代主义风格化的破坏、重构,所以想以文字同现代化技术表达出来。关于现代艺术,哪怕几个线条,或者刀子在布料上简单划几下,都可谓之艺术品,那么将它重构,也能拼成一个崭新的艺术品。
纹样设计,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反映。在形式上,采取器形中轴线、两旁对称的方法,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战斗、狩猎、宴飨、比射、乐舞、采桑等题材,反映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理想的萌芽。
京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形式日新月异的现代,传统戏剧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视野。但在京剧这项传统艺术中有很多中国精神是值得保留和传承的。我选择了一个典型的京剧代表《穆桂英挂帅》,该剧歌颂了杨家将世代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以及杨家将“一门忠良、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从穆桂英身上寻找灵感元素进行设计,旨在把这种热血拼搏,正气勃发的向上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优秀传统中国文化精神通过年轻一代的时尚潮流服饰传播出去,让年轻人更多地、更有兴趣地去关注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桂馥兰香花香香氛套装内包含了一盒花香手工皂,花香蜡烛2根,沐浴干花瓣4盒。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榫卯”结构的研究,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再设计,使其与现代生活用具结合起来,融入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元素,让非遗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该设计是将建筑抽象设计成实用又美观的的桌面用品兼音乐盒,共分为三个主题——“现代建筑群”、“传统建筑群”、“信仰建筑群”,底座内部为音乐盒机构,在底部将其上弦后,火车、马车、小船会在底座上跟随内部的磁铁绕圈前进,在设计上使其既具有功能性,又有榫卯拼装的趣味性,同时还能使人享受到美妙的音乐,令人在使用中体会到榫卯非遗与建筑的文化底蕴。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漆艺,并且将传统技艺与时尚生活融合一体,我们小组决定总结髹漆技艺,提炼漆器中的纹样元素,结合当代潮流进行视觉表达应用于文创设计产品。经过讨论发现,在提高其价值的基础上,比起工艺品,小体量的首饰更能贴近人们生活,也更具有商业价值。
玉石雕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玉石雕刻的意义不止在于“玉”本身,玉雕也同样具有多样含义,守护庇佑是玉雕的含义之一,其中,我选择了吉祥如意类的祥云、事业腾达类的锦鲤、金玉良缘类的龙凤三者作为主要的系列作品,分别对应健康、事业、爱情。
我使用抽象简易的线条,通过层叠的形式形成肌理感,层叠的雕刻营造出祥云漂浮的形态;随着鱼鳍往外扩张的流水线形态营造出锦鲤扭动的姿态;两圆相扣营造龙凤内在虽有不同,却依旧能完美契合的金玉良缘。外圈使用玫瑰金环镶嵌,保留了中国传统平安扣“圆”的形式,却又有别于传统的吊坠,增添了现代感,更加贴近年轻一代的审美。
这是一组通过提取京剧特点设计而成的一套茶具,主要提取其线条将其应用到茶具的顶部,使其精致美观,富有中华文化韵味,同时起到了传播中国国粹的作用。经典的黑色配上金色金属杯盖提手,两种不同材料的结合,使其耐人寻味。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