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5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661

2019年11月底在传媒学院3楼展厅举办了为期五天的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出席本次开幕式的有传媒学院分管艺术创作工作的盛瑨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薛峰副院长,还有专业教师周剑、马晓翔、许翔、严宝平、方梦阳、潘溯源。开幕式由本次课程指导老师徐倩担任主持。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活动海报

前言

PREFACE

 

重生,汉语词汇,有两重意思:一是表示复生,死而复生。二是表示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道家解释:在绝处逢生时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升华,人们才能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2018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15名研究生围绕“重生”这一主题展开多维度的思考与探索,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定义或诠释对重生的理解。从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到莫比乌斯环的衍生,从佛教中刹那的含义到数字永生的设想,既有对生命的反思,也有对混沌的感悟,更有着一种自我情感的诉说。

15件形式迥异的作品,内容涉及典故、数学、环境、心理等多方面的研究。他们其中,有的作为旁观者,有的作为局中人,或感性的抒发,或理性的演绎。你所看到的动态雕塑、体感装置,亦或是数字影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家在数字化艺术表达上的各种探索——这也是本次课程展最主要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徐倩

 

嘉宾发言
我看到了这次展览的工作量很大,但每次参加比赛和展演的作品都要好好的保存起来,进行整理,从中不断提升自己。要积极参与比赛,推广作品。希望大家继续加油!

——盛瑨

 

我看到了这次展览的工作量很大,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我希望这次展演可以作为同学们的跳板,可以在下阶段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同时希望大家把作品的中英文文案都准备好,时刻准备好参加比赛。

——薛峰

看过大家的作品后我感受到技术应用和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作品表达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继续加油。

——周剑

我觉得大家的作品在三个方面都有所尝试。第一个是技术拓展;第二个是时间和空间的融合;第三个是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对传统文化提出思考。

——马晓翔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参展研究生和嘉宾合影

学生作品展示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Renaissance》

作者:周洁茹

颜色以红、黄、蓝、绿为主,旨在赋予人形热感应的效果,展现其有温度的生物的本质。荧光颜料的使用让作品在黑暗环境中更闪亮,突出了主体,旨在集中焦点于人本身。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可可西里》

作者:杨际略

这是一个实验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它用木块做载体,象征着生生不息的明亮的一切,配合代表生物——小绿芽的茁壮成长以突出主题。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画板》

作者:张罗丹

艺术的再生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也是传统文化的延承。用废品制作凤冠等,寓意着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合理的利用可以赋予他们新的生命。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Born to Die》

作者:吴天语

作品采用KINECT自动识别捕捉观众的动作,并通过电脑和投影仪显示出来,再通过人影互动软件,把人体的细胞模型抽象化,使得观众可以即时地与作品互动,获得沉浸性的体验。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向死而生》

作者:张羽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凤凰涅槃,欲火重生”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在造型的设计上,该作品以传统的多枝灯为参考,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具有生死的意义的元素来紧扣“重生”的主题。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珊瑚海》

作者:吴珂

多色的灯带表现深海中珊瑚的色泽,并渲染出海洋中的氛围。最终通过影像的变换,分裂,生长,聚集,回归“再生”这一主题。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生如夏花》

作者:季毅

以唯一只在沙漠之中绽放的花朵米依花作为素材背景。类似漏斗的装置形态将花朵的绽放死亡重生的过程重复并放大,将生命的渺小与伟大近距离地展现在观众的周围。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ENDLESS》

作者:钱彦云

本作品以可回收圆形PVC 管为主要构成元素,穿插放置在一个象征着五行的立体空间内,一段一段单一的pvc管打断组合成一个整体,因此拥有了新的活力。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桎梏》

作者:陈健

本作品通过实物风筝和投影风筝形成了一种巧妙地对话。两种风筝代表了两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希望通过作品来表达和警示观众不要被金钱虚荣等迷惑绑架。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I am everything, everything is me》

作者:靳晨曦

装置中含有互动感知设备,可以探测到周边环境的动态与变化,装置开启时落下的细沙不仅是无法逆转的时间、留不住的东西,更像是人生一世,终归尘土。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者:《数字永生》

作者:李振宇

数字世界中的存在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存在,在全面数字化浪潮下的今天,希望《数字永生》能给予欣赏者更多关于数字与现实的思考和警醒。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刹》

作者:闫明娣

在佛教中,一刹那时间之中有九百生灵出生、泯灭,一刹那在科学上是0.0133秒,这0,1333秒就有九百生灵生灭,不得不让我们感叹生命的伟大,也不禁思考生命的连续性。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灰烬上盛开的花》

作者:匡卓凡

花谢化泥护花是大自然的温柔,将一钵香灰再化成实体,将循环往复的环带再化为花朵,窥探的不仅是造物的终点,而是生生不息的永续。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一个瓶子的故事》

作者:聂洋

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演绎来展现塑料瓶在被丢弃后多维、多样、多彩的变化,绚丽的视频画面和抽象的表现形式,和现实生活中塑料瓶真实的状态形成强烈的对比,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作品:《你是什么垃圾》

作者:程心怡

本作品首先作为一个功能型应用,旨在帮助人们解决难以记忆垃圾属性界定规则的苦恼。再结合AR技术进行画面识别并科普相关知识,让观众参与线上垃圾的投放,引起对垃圾分类的重视是本作品的意图。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展览现场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课程汇报|“再生”2018级数字媒体研究生数字技术类型表现课程展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