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文化的可持续”——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限选课课程联展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7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292
4门限选课时间跨度均为3周,其中包括面向二年级的《C1可持续与产品设计》(任课教师:王柳庄、陆国标)、《C2文化考察与创意传播》(任课教师:卢文英、李健);面向三年级的《C3可持续与服务系统设计》(任课教师:李健、秦臻)、《C4文化创意与产品设计》(任课教师:磨炼、丁敏)每门课程均向不同学生重复2次,累计197名同学参与上述课程。
限制选修课是我院本轮教改的标志性举措。该中心在完成了2次教学过程后,率先推出课程教学联展,展现了老师们勇于探索、积极交流、开放探讨的热情和责任感。今后其他中心也将陆续进行类似的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展 览 前 言
在刚刚结束的“限选课”中,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试图通过一系列课程来和学生一起探讨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文化与历史遗产、理解科技与创新,怎样有效地解决自然、城市、人的问题。本课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尝试,来探索设计的文化性如何在产品、系统和服务中整合呈现。
——彭圣芳
C1可持续与产品设计(9-11周)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认识可持续发展对人类乃至地球生命的意义,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研究和实践可持续设计是年轻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和基本素质。
学生处于二年级上学期,产品设计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尚为有限,因此本课程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围绕产品设计探寻可持续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课程讲授与案例分析,让学生研习可持续设计策略与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现场调研与实际问题分析,令学生设身处地对与“可持续”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更为深刻的认识。
任课教师:陆国标
《可持续与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反思,建立关于“可持续”的设计观,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作好准备,同时锻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设计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可持续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背景与方法、事物设计合理性分析、方案设计过程、探究实际工艺可行性以及概念表达与版面展示等。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可持续”理念下的产品设计基本理论与策略方法,学习产品项目实践中相对环保的材料工艺以及实现手段;了解当下环境保护与设计动态趋势,基本掌握产品设计方案的表达技能和方案的展示等。
任课教师:卢文英
文化考察与探索的方式多种多样,文献参考是最基础的环节,也是设计学科的学生不可回避的研究方法。
本课程围绕“柴米油盐酱醋茶酒糖”这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展开,试图让“文化”这一话题更轻松、更鲜活。
文化考察与探索,应由理性思考过渡到感性体验。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梳理中华上下2000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和框架;以“信息化设计”的形式,直观地呈现文化内涵和符号,实现与观众的有效沟通;最后,学习“故事营销”和“品牌植入”的创意手法,实现文化价值的感性传播。
任课教师:李健
《文化考察与创意传播》课程旨在让学生建立“文化是什么”的认识,培养“文化探究”的意识与方法,建立“文化理解”的多层级架构。同时,探寻当代社会与特定文化对接的消费场景,依据“系统设计”方法论,从关系—场景—行动—触点多维度介入设计思考,以有话题性、传播力的创意方案,在当代特定消费场景中推广特定文化。
任课教师:李健
本课程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可持续设计有全面认识,进而开展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工作。
教学安排从某个生活命题出发,以促进生态、社会、文化等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有序的设计思考,不断推进对复杂问题的调研分析,在进程中学习如何策划项目以及如何推动设计。
学生要建立一套基于系统的设计方法,响应自然的需求,与人类生活需求呼应,以构成某个可行的当下事业项目。
这要求学生能梳理和重构复杂问题背后的各方关系,编织系统中各流动元素,让事情得以有效地组织、发展。
在推动设计的过程中,有序地激活具体的场景和相关的接触点,让预期的人体体验发生,这才是一套完整的交互设计过程。
为追求可持续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学会在复杂环境下做出价值判断,在有效的创意概念的指引下,基于关系、场景、行为、体验的系统设计,将宏观的战略构思和落地的战术安排结合起来,这同时也是新时代的设计方法论,值得设计类学科的学生认真研习。
任课教师:秦臻
食物(包括干净的水),是除了空气之外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资源之一。这三周课程由可持续系统知识切入,围绕食物,设想人类在2050年之前如何更好地对待食物以及食物的可持续命题。
小组从文化、环境、科技、饮食、经济等方面切入,分析“地域宴席文化铺张浪费问题”、“未来个人饮食管理系统”、“海鲜剩余价值再造体验”、“昆虫食品设计”、“灾后即食系统”、“人造肉体验”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可持续系统设计方案。天人合一,取之自然,还于自然,人与食物之间的可持续关系还有待探讨,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吧!
任课教师:磨炼
什么是文化,文化创意要怎么表现?这是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话题。
想要在短短三周选修课回答上述疑问并不容易。为了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基本概念与处理方式,课程选取了“广州特色文化”这一命题,以城市马克杯及出行用品为限定应用载体。
或有人会说,这是一个“符号设计” 。是的,但有时能把符号信息做好已算不易。
三周课程,作业提交即课程结束,无延迟、无拖欠,到点交。
以此小结,期待后续精彩。
任课教师:丁敏
课程伊始即将文化类型确定为“广美文化”(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创新强校项目“学院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首先要求学生对“广美文化”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导入相关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洞察文化、生活、设计和商业之间的逻辑关联,并掌握提取文化基因与视觉转译的能力。
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小作业“广美”文化调研,每一小组的调研均为这一主题下的子题目,最终八个子题目汇集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广美文化体系。二是大作业“广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案,鼓励多角度的设计表述,不限定产品类型,因此涉及插画、文具、游戏、餐饮以及服务设计等等,很缤纷,也无畏,但恰恰是“广美文化”新生力量的写照。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