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制作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专业作品集
发布时间:2020年2月10日 分类:设计常识 浏览量:2339
作品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每一个学设计的学生来说,找工作,申请学校,推免研究生面试,考研复试面试,都需要用到作品集。但是在我们日常学习中,绝大多数院校却没有开设“作品集”课程,且在大一新生进校时也未灌输“作品集”的概念。很多学生到了大四才意识到需要制作作品集,但回头看看自己三年来积累的作品,要么质量不堪入目,要么材料残缺不全。在此,本人急声呼吁各大设计院校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作品集设计与制作”课程,并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开设相关讲座,让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作品积累习惯。
本人自2009年起开始辅导学生/学弟/学妹制作作品集,用以申请国外的设计院校,或国内知名院校的推免研究生,十年来,辅导过的学生不计其数。这一次,本人将十年来的辅导经验汇聚成的课件(精华部分)分享出来,希望对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作品集?
设计类专业,或者说创作类专业,再或者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物质(成果),把这些成果汇编成册,集合在一起便于展示,就是“作品集”。例如,学摄影的同学将其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相片)汇集在一起,做成“相册”,这本相册就是他的作品集;又例如,学插画的同学将其具有代表性的插画作品整理成册,这本“画册”,就是他的作品集;再例如,学音乐创作的同学,将其编写的曲谱整理成“谱集”,这本“谱集”就是能够“听得见”的作品集。同理,对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专业(其他设计专业同理)的同学而言,将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代表性作品(成果),整理汇编成册,这本册子,就是作品集。
二、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放入作品集中?
首先,作为本科生,通过大学三年、四年的学习,每门专业课所提交的作业加起来就有一大堆,这是我们作品的主要来源;其次,参加学科竞赛所积累的设计作品,也可以放入作品集中,特别是有质量的获奖作品;再次,实习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实际设计项目,也是作品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最后,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能够展示自身其他设计天赋(艺术天赋)的作品,也可以适当的选择部分放入其中。
需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毕业设计作为大学四年最为重要的设计作品,非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是作品集中不可或缺的,因为在本科期间,没有哪一门作业能够让我们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通过三年多时间的学习,相关理论与方法皆已熟悉,做好毕业设计是我们每一位希望在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的同学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
基于目前国内设计教育大环境来看,立足于课堂学习,同时尽可能多的参与学科竞赛,尽可能多的争取实习实践机会,是积累作品的最佳途径。
当我们有一定积累后,接下来就需要进行筛选,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整合。那么,哪些作品具有代表性?获奖作品?实际项目?如果没有怎么办?其实,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这里的代表性作品,指的是能够展示作者设计能力的典型作品。本人认为,我们的作品,需要重点反映以下几方面能力:
1、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一般设计流程与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
2、设计工具(例如思维导图、用户体验地图、人物志、故事板……)的应用能力;
3、设计思维,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设计表达水平(建模、渲染、手绘、文字、模型);
5、版式设计。
三、作品质量如何判断?
在以往接触到的问题中,不少学生会问我:“是不是一定要有获奖的作品,作品集才算是高质量的作品集?”。我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获奖与否,跟作品的质量高低没有绝对的联系,获奖往往是“锦上添花”,好的作品,即使未获奖,也会让人印象深刻;有些获奖的作品,也不见得就很出彩,有些甚至有些许抄袭的痕迹。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作品,算是高质量的作品呢?
本人认为,从类型上来讲,实习实践产出的实际项目,价值是最高的,因为设计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应用学科的价值在于“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因此,如果你有实际项目的设计作品,一定要在作品集中给出足够的幅面进行展示。其次,那些通过“奇思妙想”获得的设计概念,为我们解决某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解决)方案的概念设计作品,也是可以考虑的,如果能够得到某些重要奖项的肯定,当然更好。最后,那些设计过程比较完整的日常作业,也是可以优先考虑的。
从内容上来看,一个高质量的作品,就需要反映出前文所提到的那几方面能力:1、能够全面展示该设计作品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2、能够结合实际,灵活应用设计工具,解决设计问题;3、能够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4、能够通过建模、渲染、手绘、文字、模型等设计表达手段清晰的展示设计过程、设计方案;5、版面设计美观、信息读取便捷。
从作品展示的手段上来看,形式丰富的比单一展示的作品更有质量。特别是在展示如“服务设计”、“人机界面交互设计”作品时,如果有动画或视频材料,可通过“扫码观看”的方式在作品中呈现。
四、针对不同的对象是否需要在作品集中放置不同的作品?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找工作、升学过程中会用到作品集,那么是否需要针对申请对象的不同而调整作品集的内容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品集投递的对象包括哪些,粗略的整理了一下,大致包含以下对象: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导师,企业的设计部门,设计公司。当然,在研究生复试面试时(群面),也是需要携带作品集的。
表1.作品集内容的针对性
其次,我们需要将投递的对象进行细分,如何细分?针对高校教师(硕导、博导),主要以研究方向来区分。有些导师的研究领域比较聚焦,可能仅仅局限在人机界面交互设计领域;有些则比较宽泛,同时涉及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针对企业和设计公司而言,则主要以设计领域来区分,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设计对象是比较聚焦的,比如说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其设计部门主要聚焦于汽车设计;而设计公司的业务则比较宽泛,涉猎面比较广,当然,也有设计领域(项目)比较单一的设计公司,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某一领域,此类公司以交通工具设计公司较有代表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划分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但不是绝对的,因为部分导师除了从事学术研究,也开展相关设计项目,甚至拥有设计公司。因此,若遇到这类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根据上述划分,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准备的作品集,针对不同的对象,应该如何准备了。具体内容见表1。
这里还有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一、心仪导师的研究方向如何获取?二、专硕、学硕导师申请时,作品集是否需要有针对性。回答如下:
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搜索心仪导师所发表的论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来了解其研究方向,也可以通过教育部(www.moe.gov.cn)、文化部(www.mct.gov.c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www.nsfc.gov.cn)、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www.npopss-cn.gov.cn)、省教育厅、文化厅、市教育局等平台搜索心仪导师科研项目的立项情况。同时也可以关注导师所在院校发布的相关科研及设计活动信息。
第二个问题: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导师,除了纯理论方向的导师(更关注论文等科研情况),作品集一定是必备的,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说设计领域,因此,作品集的内容可以参考上文提到的信息。但是可以有所侧重,报考专硕的同学,可以在作品集中重点突出实习实践经验,尽量多放一些实际设计项目。而报考学硕的同学,则可以尽量考虑在作品集中展示自身学术研究的潜力,例如,在前期调研阶段,增加文献研究的内容,增加数据分析的内容(量化研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强调方法论,带入具体的设计方法,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五、一本完整的作品集应该如何规划与设计?
一本完整的作品集,本人认为,至少应该包含:封面/封底、目录、简历、作品、过渡页、卷首语、卷末寄语、技能展示等。接下来,分门别类向大家进行介绍:
(一)封面/封底:可以在此处进行一定的版面设计,但不可过于花哨,封面/封底上的必备信息包括姓名和基本联系方式,“作品集”几个大字当然不能少,如果有自己的个人专属logo,当然是可以放上去的。
图1.作品集“封面”参考
图2.作品集“封面”参考(喜欢摄影的同学,平时可以拍摄一点“肌理效果”图,可作为作品集封面使用)
图3. 作品集“封面”参考(将自己的专属个人LOGO放到封面上,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二)目录:此处的目录主要用于介绍作品集中即将展示的作品,不建议采用纯文字,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好。(建议页数:1p)
图4.作品集“目录”参考(按照百分比进行划分,很有创意)
图5.作品集“目录”参考(按照项目类别来分类)
图6.作品集“目录”参考(按照完成时段来分类)
(三)简历: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要求应聘者单独提供一份简历,不少院校在复试面试时,也要求面试者携带简历一份、作品集一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在作品集中再附上一份简历呢?本人持否定态度,本人认为作品集中的简历是必要的,这份简历的作用是能够让观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你的能力,同时也是对作品本身的一个对照(或者说补充)。此处的简历可以适当的精简,选择具有代表性或与作品集内容相关度较高的内容进行展示。(建议页数:1p)
图7.作品集“简历”参考(照片必不可少,切莫PS过头)
(四)作品:通常情况下,作为本专业的同学,建议在作品集中呈现5-8个作品。如果只展示5个作品,建议每个作品都有较为丰富的设计过程;如果是8个作品,则建议其中3个作品过程展示比较丰富。什么样的设计过程算得上丰富呢?下面举一个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展示页面较多,实际上单个案例完全可以控制在10-12p)。其他没有太多设计过程的作品,建议展示页面控制在3p左右。
图8.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过渡页/小封面:“开门见山”——对设计项目进行简介)
图9.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过渡页/小封面,图8和图9可整合成一页)
图10.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产品渲染图:可省略,或后置整合在作品最终展示页面中)
图11.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产品照片:可省略,或后置整合在作品最终展示页面中)
图12.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设计流程图:国外院校非常看重的内容,类似于“小目录”,对设计项目进行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
图13.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设计调研:作者分别采用了“文献研究”、“观察法”、“访谈法”进行调研,“文献研究”是亮点,大部分本科会忽视,这是科研潜力的体现)
图14.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需求总结)
图15.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市场调研与分析)
图16.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设计目标总结与情绪板,可与图15整合成一页)
图17.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方案设计:草图,人机关系图的绘制很关键)
图18.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设计方案初步:提出三个设计方向,注意看每个作品下的人机关系图演示图)
图19.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设计方案深入)
图20.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设计方案深入,可与图19整合成一页)
图21.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设计方案定稿)
图22.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人机关系探讨)
图23.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草模制作与设计可行性实验)
图24.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细节设计与改良)
图25.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产品多视角展示)
图26.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用户使用流程图展示,可与图25整合成一页)
图27.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细节展示)
图28.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使用情境图,可与图27整合成一页)
图29.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模型制作与成品展示)
图30.作品集产品设计参考(产品装配图/功能部件图展示)
刚刚我们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位新加坡设计师08年公布在其个人网站上的作品集中的某一件作品,该作品共排版23页,占据其作品总页数的四分之一,略显冗长,在删去部分不必要页面,整合部分页面后,该作品可以缩减为12-16个页面。该作品作为一个信息量丰富,过程完整的设计作品,极具参考价值。建议大家认真学习。
(五)过渡页:“过渡页”指的是作品集内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间隔”,类似于屏风,这个屏风实际上就是每个作品的小封面,用以大致介绍作品的情况,类似于论文中的“摘要”部分。有了它,可以增强作品集的调理感、逻辑性。
图31.作品集“过渡页”参考(过渡页上一般还需要注明该项目完成的时间、团队成员、分工以及自己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完成的工作内容等信息)
(六)卷首语:一般写在封面的背面,主要表达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或者对自己的一个简单概述。(建议页数:1p)
图32.作品集“卷首语”参考(过渡页上一般还需要注明该项目完成的时间、团队成员、分工以及自己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完成的工作内容等信息)
图33.作品集“卷首语”参考(可以图文并茂)
(七)卷末寄语:一般写在封底的背面,主要表达自己心中的期望以及对观者的谢意。常见的语言包括:“希望在贵校继续我的学习生涯”、“希望能够在导师门下进行学术研究”、“感谢您抽空浏览我的作品集,期待尽快与您见面交流!”……(建议页数:1p)
图34.作品集“卷末寄语”参考(可以图文并茂)
(八)技能展示:如果在建模、渲染或者手绘方面能力较为突出,可以在作品集的尾页,放一些展示技能水平的作品,页数控制在5p之内。
图35.作品集“技能展示”参考(手绘作品)
图36.作品集“技能展示”参考(PS绘图)
(九)其他页面(非必须):如果希望观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你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状态,可以适当的放一些在学生会或社团工作时的照片,也可以放一些旅行或采风时拍摄的照片。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设计的学生,眼界是非常重要的。
(十)作品集总页数:根据上面提到的建议,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加法,如果是5件作品(内容丰富的):封面(1p)+卷首语(1p)+目录(1p)+简历(1p)+作品(10-12p)×5+技能展示(4p)+卷末寄语(1p)+封底(1p)=60-70p;如果是8件作品(3件作品内容丰富):封面(1p)+卷首语(1p)+目录(1p)+简历(1p)+作品(10-12p)×3+作品(3p)×5+技能展示(4p)+卷末寄语(1p)+封底(1p)=55-61p。通常情况下,作品集页数建议采用偶数,这样便于打印与装订。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院校特别是国外的某些院校,对作品集的页数和大小有着明确的规定,申请时,需要特别关注。电子版的作品集,在保证清晰度的情况下,压缩到15-20M以内为宜,一般不超过50M。
(十一)作品集的尺寸大小:通常不建议直接做成A4或A3大小,这样略显呆板,近两年流行的比例为1:2,或16:9,应用到作品集上,常见的规格有160×320mm,200×400mm,320×180mm等。顺便说一句常见的打印纸为:157克铜版纸,颜色为雅粉白。
(十二)作品集的字体与字号:字体一般没有明确的规定,可根据个人喜好、图文匹配度及当下流行字体进行综合考虑。字号适度,不能过小,特别是纸质版作品集,考虑到观者的阅读体验,建议在正式打印前,先黑白1:1打印几页看看字体大小是否影响阅读,根据打印效果进行适当调整。此外,一本高质量的作品集,需要统一字体、字号,通常情况下,在同一本作品集中出现的所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都需要采用统一的字体大小,正文也一样。
六、跨专业的同学如何准备作品集?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而言,既然选择跨入到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或交互设计)领域,则需要遵循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游戏规则”,参加研究生考研复试时,作品集是必备的。不过,请放心,面试官不会按照本专业同学的标准和要求来审视你的作品,你只需要展示你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潜力即可。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放入跨专业考生的作品集中呢?我们认为,但凡是能够反映出设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作品,展示设计技能的作品,均可放入作品集中。这些作品包括:
反映设计思维的作品:废旧物品改造,折纸,木工,皮具制品,黏土制品,布艺制品,织毛衣等。
展示设计技能的作品:手绘作品,建模渲染作品,摄影作品等。
从作品数量上来说,当然是多多益善,建议不少于三个。
如果是想要申请国外设计类专业研究生的话,仅仅是准备一些手工作品是远远不够的。经济条件允许的,可以寻求留学辅导机构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寻找可以学习设计知识,能够提高设计能力的辅导机构,在积累作品的工程中,学习设计方法。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所在院校有开设产品设计或工业设计专业,建议可以抽空去旁听一下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几门核心课程: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材料与工艺、产品开发设计、设计表达、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设计心理学等专业必修课(学位课),或辅修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第二专业。对于跨专业的同学而言,越早开始准备,成功的几率越大。
七、交互设计方向的作品集应该怎么准备?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交互设计”并非等于“UI界面设计”,交互设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UI界面设计被无限放大了,其实很多产品设计都涉及到人机交互,简单的来说,只要是人与产品之间发生了关系,这种关系无论在哪一感官(视、听、触、嗅、味)层面发生,即存在交互设计的可能。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在此深入探讨“交互设计”的概念,请各位读者谅解。在此主要谈一谈关于UI交互界面设计作品的展示内容,其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是三部分内容,即:信息架构;跳转逻辑和界面设计。在作品中,应重点展示这三方面的内容。在界面设计的过程展示中,一般遵循从草图到低保真,再从低保真到高保真的展示过程。整个作品的展示逻辑,可以借用Jesse James Garrett提出的用户体验五要素所涉及的五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来布局。具体展示方式,可参考下面举得案例。
图37.作品集UI交互界面设计参考(过渡页展示)
图38.作品集UI交互界面设计参考(设计流程图与原型分析)
图39.作品集UI交互界面设计参考(战略层)
图40.作品集UI交互界面设计参考(范围层与结构层)
图41.作品集UI交互界面设计参考(框架层:草图低保真与线框低保真展示)
图42.作品集UI交互界面设计参考(表现层:高保真展示)
图43.作品集UI交互界面设计参考(表现层:高保真展示,核心功能跳转逻辑演示)
图44.作品集UI交互界面设计参考(表现层:高保真展示,核心功能跳转逻辑演示)
如本文开篇所述,作品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低年级同学,一定要尽早形成作品集意识,随时随地积累设计作品与素材。素材怎么积累?建议如下:(1)在设计,特别是在调研、绘图、制作模型等过程中,随时拍照记录工作状态;(2)建模、渲染、排版源文件妥善保管,便于修改设计模型再次渲染,排版源文件可在作品集排版时加以利用;(3)平时作业/作品渲染时,尽量多渲染白色背景的图片,利于排版,统一风格;(4)见到肌理效果较好的场景,拍照记录,以备不时之需(封面设计);(5)平时可以多看看www.behance.net,www.coroflot.com网站,看看全球的设计青年都是如何制作作品集的。
最后,再强调一下,作品集的核心是作品本身,版式做的再花俏,作品乏善可陈,那仅仅是表面功夫,绣花枕头。因此,作为设计专业的同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一定要静下心来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将作品质量提升上去。
作品集是一个“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积累过程。我们从低年级开始不断积累作品,到了高年级,再从这些作品中去粗取精,精挑细选,如此一来,一本高质量的作品集不在话下。
积跬步以至千里!
作者简介:许江,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副系主任,讲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学博士,本硕博均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瑞士文化基金会(ProHelvetia)官方VIP纪念品设计者;瑞士联邦政府科学技术中心(SwissnexChina)官方VIP纪念品设计者;2009-2010年“CRISS+CROSS”——“来自瑞士的设计”中国大陆地区布展负责人;2012年德国iF概念设计奖得主;2016年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提名奖得主;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台湾光宝创新奖、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德国iF概念设计奖/学生奖/新秀奖、以及美国国际杰出设计奖(IDEA)。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