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作品:方寸园
发布时间:2020年2月27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2697
2019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主要面向全国40岁以下设计师的创意性大赛,旨在吸引和发动更多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关注乡村,动员和挖掘更多设计创意人才,并且积极推动村镇建设规划需要与具有创意设计,服务上海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
为积极配合主办方的活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多个团队积极参与并获得佳绩,也再次展现了同济规划在乡村规划及设计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
这些成果在打造上海江南田园风貌的同时,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满足当代农民的生活需求,打造海派民居,展现上海乡村风貌,以及为解决超大城市郊区乡村振兴难题而提出的种种设想,足以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
|
|
马强 | 李茁
马龙 | 刘冬 | 吴斐琼
陈璐娉 | 梁菁 | 钟来天
韦笑 | 李梦箫 | 江依希
牛奥运 | 石少微 | 郑薇
高雨 | 毛君君 | 王鹏飞
|
连民村的基地仅为150米见方,却要求容纳50户基底面积90平方米以上的村民住宅,并建设一处可容数百人的村民礼堂。因而,“方寸园”的命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方寸之地,内有乾坤”,在极有限的空间融入传统江南园林手法和韵味,实现“方寸之间、别有洞天”的效果;二是“于方寸之地做海派文章”,设计亦将放眼于上海海派本土特质,将连民村打造成为全球城市背景下的海派乡土民居的新代表。
连民村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北距上海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仅5公里,周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成为了上海市首批特色民宿的试点村落。在成为民宿试点后,村民的生活和来访市民的生活产生了新的互动,对村庄的建筑、景观、功能产生了系列作用影响,河边、田间、宅前都酝酿着海派田园的新时代场景。这些场景主导了方案设计的思考方向——
如何建设一个村民和访客都喜爱的、兼享“都会”和“田园”的美丽乡村?
基地本身的选址也为设计提供了灵感——场地前身为园林公司所在地,留下了环状水系、鱼池等园林元素。如何发挥这些元素的价值,将之与连民村具有上海盐业文化内涵的滨海平原水系特色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村民可以共享的高品质公共空间?这项思考奠定了方案“为村民造一个园”的基本思路。
1. 生态优先,重新疏通园林公司阻断的南北水系,修复连民村水网生态,调整违背乡土水系肌理的景观水体形态,按照“活水—连田—植底—成组—通络—营居—邻里”的设计逻辑,分步形成“滨海平原江南水村”的特色格局。
2.以“延续村民自然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通过丰富的变化、功能的叠加、细节的营造,为村民提供富有江南园林意趣但又非常实用和好用,可以其乐融融、共同享有的复合型空间场所。
3. 充分考虑基地临近迪士尼、背靠上海大都市的特质,兼顾品质的“都市化”和环境的“田园化”——在建筑和设施上,按照高品质城市住宅标准进行设计配套,留足改为民宿的弹性;在景观和绿化上,凸显“稻香蛙鸣”,强调植物配置的乡土化及与水系的有机融合——让居民“身居稻香田园、尽享都市生活”。
从“常规江南水村住宅”到“‘水乡春色式’现代江南民居”
建筑布局跳出片面强调“均好”的“兵营式”农村集中安置区窠臼,因此,在保留连民村典型的大开间、小进深的基本住宅形态的基础上,增加了大进深、小开间的基本单元,以使建筑的组合更加灵活、富有变化,更易于围合成村民日常交往的共享空间。
建筑风格传承江南民居白墙、黛瓦、坡顶的传统,融入现代建筑体量错动、虚实变化的手法,并结合使用需求,加入钢窗、木格栅、玻璃等时代元素,形成强烈的白与灰、线与面的构图关系和精致的建筑细节,再现吴冠中笔下《水乡春色》的图景。
建筑户型充分考虑了留村人口以老年人为主,周末和节假日返村居民和访客较多的人口特征,采用了围绕内庭院布置的方式。
首层南侧布置老人房并强化适老设计以便于老人日常活动,客厅、餐厅面向内庭院布置以共享私有景观,厨房位于户型中段借助山墙通风;
二层、三层布置卧室、家庭起居室,与一层居住的老人有互动又有适当分隔,为有改造民宿意向的家庭提供条件。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套内特别设置了村民普遍需求的储藏空间,并在二楼顶上增设了可以欣赏村庄美景的露台。
设计延续了江南水乡“临水而居”的格局,通过基本单元的有机组合,让“前街后河”的普通民居,升级为家家有庭、户户有院的“内庭外巷”园林式村落。
为保证“园林式”生活空间的品质与安全,设计实施人车分行。基地西侧新建一处复合功能的半地下停车库(库顶为景观平台和游戏场地),按照户均2辆配置车位,原则上车辆都入库停放,不进入住区;可通车道路自东西两侧的现状道路向基地内枝状延伸,止于住宅组团,以保障确有需求的车辆临时进入;基地内自主入口至村民活动中心,围绕中心水景形成步行友好、户户可达,兼顾消防通道要求的街巷体系。
“自然”的开放,营造和谐邻里关系,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理念——绝不在田野中再造一个“堡垒式”城市小区,而是延续传统村庄的模式,塑造一个开放与私密结合的村落空间,鼓励人们到室外空间去活动、去交流。因此,设计破除了园林公司的围墙,将内外阻隔全面打通,重点恢复被截断的水体,使基地可以更加充分地融合到“北水、西田、南林”的村庄既有景观基底中去,感受“稻香蛙鸣”的乡野意境。
基地内部以滨水空间为公共联系纽带,串接、联系庭院空间;5个院落式建筑组团围绕中央水面布置。中央水面寸心湖边,水上风雨长廊蜿蜒曲折,即使在雨天,村民也可以在长廊中散步;
水面中央的观雨轩,是一座直径12米的圆形建筑,将作为村民举办小型文娱活动的场所;东南主入口喷泉淙淙,原有入口处的浮雕被保留下来,作为集体记忆,留存在主入口标识墙上;水中的荷花、芦苇,岸上的月门、假山、叠石处处展现江南园林意趣,结合本地植物的季相配置,对应村民传统四季的农耕活动,营造出“春华、夏荷、秋实、冬梅”一年四景;水面上的生态浮岛可以低成本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从南入口的月门向里看,栈道、流水、白墙、黛瓦、廊桥、竹影、荷香,人们在水边驻足观鱼,孩童在一边嬉戏玩闹,勾画出一幅清新隽永的村庄图景。
响应川沙新镇打造“诗意川沙·江南田园”的目标和连民村作为上海市首批民宿试点村庄的重要地位,“方寸园”为村民自主自愿参与民宿发展预留充分的弹性。
在总体布局上,按照“村庄即景”精心营建,但不是为了游客去“造景区”;
在设施条件上,与城市高标准完全对接,但同时响应灶头、储藏房等村民日常需求;
在建筑设计上,改变现状民宿中留村老人偏居一隅、让房于客的情况,通过户型设计让双方都能享有高质量的生活空间,也使得游客能够深入体验村庄生活,了解乡风;
在景观设计上,强调乡土但不守旧,有机植入青年和少年人口喜爱的小景观、小场所,让周末归来的村庄年轻一代更爱自己的家园,让村庄自然地顺应时代发展,保持活力。
“方寸园”是设计团队对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背景下营建美丽乡村的一次全新探索。设计以前期扎实的现状踏勘、座谈和问卷调查为基础,开展了一次建筑、规划、景观的的综合设计实验。希望借助连民村这样一块“非传统农村”的有一定特殊性的基地,重构人、乡村与城市间的新联系,畅想一种国际大都市未来乡村的特色生活图景。设计虽然是实验性的,但在村民与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将成为探索未来无限可能的新起点。
文 | 同济规划院复兴所团队
图 | 同济规划院复兴所团队 提供
编辑 | 孙一休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