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

发布时间:2020年2月27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2302

2019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主要面向全国40岁以下设计师的创意性大赛,旨在吸引和发动更多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关注乡村,动员和挖掘更多设计创意人才,并且积极推动村镇建设规划需要与具有创意设计,服务上海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

为积极配合主办方的活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多个团队积极参与并获得佳绩,也再次展现了同济规划在乡村规划及设计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

这些成果在打造上海江南田园风貌的同时,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满足当代农民的生活需求,打造海派民居,展现上海乡村风貌,以及为解决超大城市郊区乡村振兴难题而提出的种种设想,足以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对话

荣获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

 

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琳老师团队

 

成员

 

张琳 | 刘苏燕 | 杨珂

阿琳娜 | 欧阳慕莹

朱卓群 | 林子涵 | 郑雨欣

孙泽良 | 蒋惟一 | 肖茵然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张琳

团队总负责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刘苏燕

乡村景观总体规划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杨珂

乡村景观总体规划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阿琳娜

乡村水系景观设计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欧阳慕莹

乡村绿化景观设计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朱卓群

建筑改造设计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林子涵

建筑改造设计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郑雨欣

建筑改造设计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孙泽良

景观设施设计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蒋惟一

景观庭院及植物设计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肖茵然

景观庭院及植物设计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方案介绍

01

概念解析

基地概况   

 

 

徐姚村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北部,水陆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村域面积3.55平方公里。村子呈现出"田、水、园、居"相依的水乡格局,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整村风貌自然典雅,水清岸绿,田美村荣。

 

基地位于何家角自然村,即为典型的“田、水、园、居"小聚落。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基地区位

概念演绎   

 

 

本次设计旨在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以美丽乡村思想为指导,让村民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让绿色融入生活;人文方面考虑村民的交往需求,以活化乡村为目标,让村民有更多交流机会。

 

基于以上愿景,我们提出设计的中心思想——"对话”:

✔ 与自然对话;

✔ 与村民对话;

✔ 与其他村落对话;

✔ 与外来访客对话。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概念分析图

与自然对话

旨在让村民有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当前村落存在许多废弃地和荒地,景观环境较差,缺少自然气息。“与自然对话”的策略旨在改善村落环境,美化村落建筑,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人居环境;将自然融入村民的生活,打造充满田园气息的乡野自然村落。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与自然对话 ”概念解析图

与村民对话

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交流空间。

村落中主要活动人群为退休的老年人,他们的亲人外出工作,老年人留守村中。村落中公共空间较少,导致老年人“宅”在家中无处可去。“与村民对话”是基于人文关怀的策略。从人本角度出发,为村落的老年人提供交流的室内外公共空间。

同时,考虑到年轻人外出,家人之间亲情交流缺失。设计中考虑了亲子活动场所,让周末归家探亲的年轻人有更多和老年人相处的机会。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与村民对话 ”概念解析图

与其他村落对话

增加村落之间的交流。

村落之间的交流能够起到活化村庄的作用,更多的信息交流意味着村落之间的发展与进步。“与其他村落对话”的策略以完善村落之间的交通体系为基础,在视觉上吸引周边村落,并且定期进行各种活动,让村落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流。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与其他村落对话 ”概念解析图

与外来访客对话

吸引旅游者来访。

基于旅游发展角度提出“与外来访客对话”策略,同时也是构建城市-乡村之间的对话交流。针对城市游客,充分发挥乡村生活的异质性体验。利用村落中闲置的空房和村民的自种菜园,提供城市游客日租体验,也为村民提供旅游经济收入。同时定期举办音乐节、艺术节等活动,扩大乡村的影响力,吸引外来游客。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与访客对话 ”概念解析图

02

改造设计策略

建筑改造   

 

 

1. 老年活动中心设计

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村庄和建筑基地的区位存在村庄一桥一路一屋的核心区,这个核心区象征着从外部空间进入村庄的过度,从一个村庄进入另一个村庄的过度,也是村庄居民走向公共生活的过度。我们试图在此构建一种对话的平台与场所,让建筑成为该村老年人交流活动的据点,也可以成为周边村镇居民路过时停靠的驿站。从而实现内与内,内与外的对话。

 

基于对村民记忆的走访,我们捕捉到留存下来的老屋中萌发新生植物的趣味和特点,老屋见证了村落的自然演变,也凝聚了村民的记忆,还容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建筑重新审视人与历史、群落与记忆、人与自然、老物与新生的对话关系。

 

桥作为连接内外的纽带,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这是一种最直接的物质与空间沟通媒介,以桥作为载体的沟通,也是在形态上的具体表现。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老年活动中心设计分析图

通过设计两个交错排列的体量,和串联起体量了廊与桥,对基地北侧的池塘形成一种包裹感,有效利用了丰富的景观资源。

 

两个体量一静一动。位于外侧的动态体量,希望营造一种轻盈、活跃、向内开放的空间氛围,通过保留原有的旧建筑的外立面老墙,赋予区别于原有木架结构的新的木构架支撑体系,留存记忆和沿街感知的同时赋予空间轻质的轻松感和异样感。内部内凹的屋檐讲自然与雨水引入室内,浇灌位于屋内中心的花圃,形成室内外自然的融通。视线通过透明介质向内打通,自然映入池塘对岸的竹林与建筑。

 

位于内测的较为安静的体快伫立在池塘边,拥有被树木围合的良好景观空间,通过桥和连续的廊道引导人前进,也逐渐脱离千篇一律的白房子,来到自然深处。

 

通过置入老年活动中心,重新唤醒被闲置已久的公共空间。让生活在此的人更有活力,也让在此发声对话的视角更加广阔。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设计分析图

2. 破败建筑改造设计

想与新改造的活动中心的结构类型、形式语言交相呼应,于是采用了相似的结构语言及形式语言。不同的是对空间性质的处理,破败的建筑内部已经长出了树木,而天花板也恰巧掉落了半边,这种自然与建筑对话的姿态引人注目。因此就将这个破败建筑做半数保留,并且保留其屋顶结构,作为对历史与记忆的对话与观照。从而形成了,放映室与破败建筑内原来存在的树木草丛共生的状态,放映室有了建筑内部的景观性对话,消解了自然与建筑室内的边界,富有韵味。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二期破旧建筑改造效果图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二期破旧建筑改造效果图

3. 建筑立面提升设计

对于传统性质的白墙立面做些许景观性的修正,加入一些构架以撑起一个可以承托景观花盆或绿植或其他特色装饰物的平台,而构架的加入方式采用有一定动态的规律的对称性结构,同时对传统的木构架结构有对照与呼应。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建筑立面提升效果图

4. 户型改造设计

作为建议户型,希望对当地居民现状较大空间的浪费有所修正。当地老龄化严重,但是作为方案趋向性的适老型建筑,未来村落可能会吸引城镇居民来乡村养老。加上现状大量浪费的多层乡村住宅,于是做修正,将二层三层作为乡村套房可对外出租,一方面是对空间充分的利用,一方面也呼应了概念对租住性空间的需求。当老年人子女前来探望时,也可将套房提供子女居住,不影响生活。

 

在户型设计中,着重考虑了本地老年人上楼不便的问题,将老人所需的起居空间放在底层,同时考虑了公共性私密性的关系,将租户上楼的楼梯井与底层老人起居空间做了适当的空间性区隔,最大程度保证老人不受租户上下楼影响。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二期民居户型改造示意图

景观提升   

 

 

1. 中心景观区设计

中心景观区位于村口空地,是进入村落的必经之路,也是代表村落形象的重要节点。现状为一块空地、保留的竹林、保留的建筑和一片水塘,可充分利用现状条件进行适度改造,为村民提供一个交流休闲的空间,也作为村口的形象展示节点。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落的常住人口为老年人,周末会有归乡的上班族以及他们的子女;他们需要一个与村内和村外的居民进行交流沟通的空间、进行下棋和晒太阳等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以及健身、遛狗、临时集会、傍晚锻炼或者跳舞的空间。因此,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和人群需求,将该地设计为全年龄段使用的中心绿地,以期丰富当地居民的生活。

老年人活动中心

在原建筑的旧址上设计老年人活动中心,满足人们交流和活动的需求。

朝夕广场

在原有空地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设计一个活动广场,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临时集散、活动和跳广场舞的开敞空间,并在广场的边界设计适宜老年人尺度的坐凳和花架,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休憩空间。

阳光草坪

在原荒地的基础上设计阳光草坪,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亲子活动,也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坐在木质坐凳上晒太阳。

野趣荷塘

保留原有的水塘,种植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形成赏心悦目的植物景观。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水边设置可坐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观水、乘凉。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中心活动绿地改造示意图

2. 滨水景观提升设计

滨水景观提的升设计策略主要从居民自留绿地景观提升、滨水公共绿地的景观提升,乡村公共空间小场地塑造以及重要道路段人车分行的实现共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居民自留绿地景观提升主要是对面向滨水界面的自留地和居民建筑的立面整理,希望能在视觉效果方面得到提升,变得清爽干净;主要是引导居民在围墙周围建议种植爬藤植物或竹子,使得沿滨水立面要素统一。

 

滨水公共绿地景观提升则主要面对地面空间狭小的问题,因此考虑从立体空间深化,设计顶棚攀爬丝瓜等乡土植物,形成空间感来处理狭小但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滨水公共绿地空间。

 

此外,通过铺地界定空间,丝瓜爬藤构架形成围合与覆盖来界定空间的方式,进行公共空间小场地塑造。并且为了提升道路慢行品质,在重要道路段落增设慢行步道,希望能为长期在村中走动的特别是年龄大的人群提供安全的步行环境。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滨水绿地改造效果图

3. 植物种植设计

设计规划的植物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是河岸、活动中心周围以及中兴广场,我们最主要的特点是保留了原有的部分植物,如柑橘、竹子等。

 

为了实现人们与植物的“对话”,我们将植物的设置与道路和休息区较为紧密,人们能自由穿行于植物之中。

 

对于河岸的植物带,我们在保留原有的柑橘树的情况下,又增加了常春藤、络石和山莓,路过或是休息的人们既能欣赏河岸的植物,又能摘取果实食用,水中我们也增添了部分既能净化水体又不遮挡航道且美观的植物。

 

对于老年人活动中心,意在营造一个花园一般的周边环境,所以建筑物附近都为低矮的灌木,池塘中也种植了一些美观的水生植物。

 

最后对于中兴广场,我们依旧保留了原有的主要植物竹子,并在竹子下方种植了一些灌木和地被植物,使得整个场地更加充实且不乏清幽。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植物种植设计示意图

4. 水体生态净化

因为徐姚村现已拥有较为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因此有关水体的生态净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雨水的利用与河水的净化。

 

雨水的利用有三个步骤,分别为雨水的收集、净化与再利用。地面可渗透式铺装配合景观区设置的雨水花园,将雨水渗流至地下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对雨水也有一定的生态净化作用;道路与农田两侧修建生态沟渠可净化并收集雨水;居民建筑上安置集水管与集水箱也可有效收集雨水。将地下雨水收集系统、生态沟渠与建筑集水箱汇集的雨水流入雨水收集处,便完成对雨水的收集。

 

回收的雨水主要有两个去路:一是排入河道,二是用于农田灌溉,两种方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净化方法。雨水经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后即可排入河道,但在用于农田灌溉前还需经过多孔材料吸附处理与沉淀池沉淀处理。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雨水利用及净化示意图

方案赏析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三等奖&村民人气奖作品:对话 · 人· 自然【上海“美丽乡村”设计大赛同济获奖方案推介】
文 | 同济大学张琳老师团队

图 | 同济大学张琳老师团队 提供

编辑 | 孙一休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