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发布时间:2020年3月24日 分类:设计大赛 浏览量:3189

2019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由来自深圳大学的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同学以作品《重庆森林》获得三等奖!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重庆森林》的深解读吧!
 

 

 重庆森林 
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

The 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高登·马修斯曾在他关于重庆大厦的研究中总结道:重庆大厦位于香港却不属于香港,它是位于香港城市中心的外星孤岛。

这样一个孤岛位于尖沙咀弥敦道36-44号,是以高密度著称的香港最受欢迎的旅游购物中心。周围被高大的旅馆,购物商城,办公楼,和塔楼环绕,毗邻香港最大的九龙清真寺和九龙公园还有香港的文化中心维多利亚港口,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便捷的联系,生活着来自非洲和南亚超过120个国家的人口,但却不被当地的香港社会所容纳,成为被隔绝的孤岛。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香港九龙中心的重庆森林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重庆大厦在建设之初,是有内地富商在香港中心区建设的高级公寓,专供富人居住,是当时香港中心最高的公寓。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重庆大厦从一栋为富商设计的临海公寓变成了旅居香港的非洲人南亚人和各国游客的聚集地。重庆大厦内部滋生出大量非法交易以及各种犯罪事件,使得重庆大厦成为当地居民心中危险、消极的代名词。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重庆大厦从为富商设计的临海公寓变成了旅居香港的非洲、南亚人的聚集地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重庆大厦的尴尬现状在于被切分得越来越小的均质化格子空间无法满足越来越多样的功能和活动。重庆大厦应当由各国的人群和文化符号,街道,广场和城市家具等城市的空间意象拼贴而成的丰富而多彩的集合体,而不是现存的这种把这些丰富的文化层级扁平化、均质化的空间。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线性的静态的方格体系空间和混杂的人群活动的矛盾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这种空间与功能的矛盾成为了犯罪事件与消极氛围的滋生环境,使得重庆大厦即使在繁华的城市中心,仍然成为闻者色变的消极场所。那么,怎样的空间才能使重庆大厦重新被世界接纳?

超有机体空间

Super-organism

重庆大厦可以被视为由多样的人群,丰富的活动,多元的文化组成的,由整体中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随着时间和事件不停生长分化着的动态的超有机体。但这个积极的精神内核被桎梏在线性的静态的方格网体系中,被周边高大的有强烈权利象征的建筑体量包围。这种自上而下的空间操作体现了95%为华人的香港对这些少数裔族人在空间上的权利压制,导致了重庆大厦的边缘化。
现阶段重庆大厦的空间是至上而下的,大众的活动是不被接纳的,而我们认为,一个“乐活”的空间应当是至下而上的,是能够适应平民大众需求的空间体系。在这种目标下,空间应该成为一个超有机体(superorganism),由多个空间单元及其缝隙所形成的“体”和“场”组成,以风、光、空气、水为动的材料,通过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空间体系,对复杂多变的人群和城市环境作出响应,编织出一个介于建筑体和都市之间的公共领域,以生物学随机和多义的原生的混沌对抗自上而下的权利空间操作,塑造出彰显大众权利,改善城市环境的乐活空间。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基于生物学控制论的空间概念:超有机体空间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在这样一个体系当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像交谊舞中两个舞者通过变化的舞步传递信息一样,当群体中的个体发生变化,其他个体会获得信号并产生效应,实现个体间的自动控制和反馈联系。空间中一个单元的形式形成人流聚集,另一个单元的商业立面对应而设,风,光,视线和活动作为输入信号影响单元形体关系,形成单元间的小秩序。与此同时,外界变化传递给超有机体中的个体,导致各个个体的相互作用,由个体的行为演变成协调一致的群体行为,实现对环境的感知,适应和反馈。在复杂动态的城市环境中,超有机体空间通过单元的演替,形成风光雨水的通道,适应的城市环境的演进和更替。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有机系统在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的同时,也通过负反馈调节对环境产生某种效应,使环境有利于群体的可持续发展。如光的进入改善了周边环境的舒适度,使得超有机体空间得以被人们快乐地使用。超有机体通过自身的演化对周边城市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人们可以在类似森林的超有机体空间体系当中快乐地穿梭,产生非线性的,即兴的,混合的活动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超有机体的空间应该由代表着各国文化符号的单元层层叠加,原有的柱子作为历史文脉保留并支撑起这些单元,树木和柱子相互混淆,形成一个多层级多孔隙的开放的空间。单元间的缝隙让阳光水和空气自由渗透,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共享。人们在其中快乐地穿梭,产生非线性的,即兴的,混合的活动。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城市当中的超有机体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乐活”从混沌中涌现

Happiness emerges from chaos

公共空间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当中相遇。人们在一个开放空间当中相遇、认识、交流、活动,然后才会产生积极的集体活动,形成“乐活”的氛围。重庆大厦中人群由商人,旅店经理,店主,临时工,避难者,家庭佣工组成,多样的人群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停变化的复杂的行为。不同人群一天的生活轨迹是相互交叠的,各种人群的轨迹在大厦的平面上像纠缠的线团一样互相交叉,那些交汇轨迹最密集的点具有成为集聚的空间的潜力。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交汇轨迹最密集的点定义出集聚的空间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在这样一种“乐活”的有机聚落当中各国文化汇聚,形成多中心的集合场所,并通过众多小的单元体量来模糊常规的边界和入口,西面广场集聚的人流可以轻松抵达东边的公园,南北两侧的行人也自由穿越建筑裙房。建筑没有强调大的空间和秩序,而是由若干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小秩序形成一个多孔隙的空间,使周边的环境相互渗透,从而改变隔绝的现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空隙形成不同类型、尺寸和使用功能的街道。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人们在一个开放空间当中相遇、认识、交流、活动,然后才会产生积极的集体活动,形成“乐活”的氛围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随机的间隙形成多义的场所,人们自由选择路径,在行走中感受到不同的空间深度,这种深度被自然光线暗示出来, 在人与空间的最深处之间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的看不见的联系。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混沌的、多缝隙的边界,使得人、风、光都可以轻松的进入建筑内部,形成“森林一般”多层次、多深度、多中心的内部空间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假如将建筑视作城市空间意象拼贴的集合体的话,那么建筑内部通高的中庭将就是集聚广场,店铺与店铺之间的通道仿佛城市中熙熙攘攘的主街,店铺蔓延到街道的桌椅相当于城市家具。在香港九龙这样一种高度城市化的地块,我们选择从自然中提取森林,田野,湿地和山等意象,在大厦中以自然的手法重新演绎这些公共空间的体系,成为棋牌、公共学堂、菜地、时令庆典等活动发生的场所,营造有机并宜人的尺度来激活隔离于香港城市生活之外的重庆大厦社区氛围。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利用自然意象在大厦基座重塑宜人的社区氛围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可变的单体形成永续的活力

Variable monomers make a sustainable vitality

 

原始的结构,将会成为新的建筑群体的培养基质,成为支撑各个灵活单元单体的基础框架。保留最基本的柱子,并通过结构补强并留出管线的通道形成整个基座的结构基础,每个单体的底部通过稳固的三角钢架连接角点并焊接到重庆大厦原有的柱子表面,四角的竖向构件支撑起顶板并结合货柜的展示功能——透明,半透明到实体的围护结构悬挂在竖向构件上,根据单体的功能演替随时更换。
用装配式的搭建逻辑来设计这些单体,使得商户可以通过固定几种的配件,相互组合形成异化的、多元的建筑单体。这样的结构体系,使得在商店单体的层级上就可以保证多样性与丰富度。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基于原有结构体系上的搭建逻辑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在这样一种体系当中,每一个单元代表着特定的功能和商品。抽象出典型的商店的类型,重新定义对应的空间容器的形式,以一种多元、异化的空间原型容纳重庆大厦混合多样的功能 。多种类型店铺之间形成的随机的缝隙,形成街道和广场等城市空间意向,想象功能外溢的可能性并诱发更多非线性偶然事件在这些立体的街道上发生。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抽象出典型的商店的类型,重新定义对应的空间容器的形式,用异化的单元外化文化与活动的多样性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而这些多元的单体在相互组合的过程中,也遵循者某种“共识”。层层叠叠的单体会强化中庭的拔风效果,使得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能够从架空的底层穿过,利用重庆大厦后方的城市公园的冷岛效应降低空气温度,为周边行人层提供良好的热舒适环境。
除此之外大厦悬挂的空调外机形成的空调雨作为有趣人工景观被保留,并通过开敞的中庭让人们时刻感知到风光雨水的细微变化。考虑到香港的多雨潮湿,利用屋顶的蓄水池收集雨水并用于绿植的滴管体系,多余的雨水则通过地表下渗和径流疏导迅速排走避免洪涝灾害。由混合且可变的小体块组成的超有机体空间,以其多孔性和无边界性与环境融合并切实地从物理层面改善城市环境。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剖面生态处理与环境融合,并切实地从物理层面改善城市环境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结语

Conclusion

“重庆森林”其实是一个我们对于未来高度全球化及城市高密度背景下的对存量建筑再利用形式的一种设想。基于生物控制论,我们希望用超有机体这样一种空间概念,让建筑形成一种动态的有机体,由多个单元及其缝隙所形成的“体”和“场”组成 , 可以对复杂多变的人群和城市环境作出响应,并以其多孔性和无边界性与环境融合并改善城市环境。我们希望能编织出一个介于建筑体和都市之间的公共领域,以生物学随机和多义的原生的混沌对抗自上而下的权利空间操作,塑造出彰显大众权利,改善城市环境的乐活空间。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是非洲人还是南亚人,基督徒还是穆斯林,都可以在这样一种混沌、渗透、多元的空间当中相遇、相识、交流,甚至可以一起打牌、举办公共学堂、种菜、进行时令庆典等等活动。让这样一块多元、充满活力的地方能够重新被周边城市生活所接纳,不再被隔离。
 
2019 霍普杯三等奖:重庆森林-重新被接纳的世界中心边缘地带
局部剖面模型照片 © 洪碧笙、马衡驷、莫子华、钟鸿峰
相关:

2020 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2019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作品:惠民河上——一条河流的重生

2019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作品:被遗落的渺小——水之博物馆

2019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作品:墙垣 桥趣——为贫民窟打开一扇窗

2019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情系烟雨——《雾隐潇湘》

2019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2019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UIA-霍普杯2018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UIA-霍普杯2018年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UIA-霍普杯2017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UIA-霍普杯2017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