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美79班展示设计《展示设计(1)》课程作业展:从局部到整体,从内容看形式
发布时间:2020年4月13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080
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新学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美79班展示设计的师生第一次以网课的形式探索特殊情况下的“教与学”的实践。课程展示设计(1)以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一带一路”主题展厅为场地,结合“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鼓励同学们发散思维、运用综合手段进行设计。课程周期共六周,由范寅良和陈洛奇两位老师负责前后期的课程教学和设计指导。期间,课程还邀请到了前麻省理工建筑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教授Paul Lukez先生为同学们进行方案点评。同学们经过调研、分析,确定了设计立意,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以计算机辅助和手工模型等综合方式完成了设计表达,并进行了线上汇报,收获颇丰。
展示设计(1)是展示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策划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等,特别强调“细部”与“局部”在设计中的关系以及处理推敲能力。
课程期间,范寅良老师在教学中结合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结构”和“细节”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的本质不是造型和外观的设计,更要重视设计的“痛点”的探究和解决“痛点”和问题的能力。而同样重要的是设计落地的技术方面的支撑,如结构的设计和细节上的处理。
陈洛奇老师结合众多案例,帮助同学们审视当代展示设计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引用《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空间观和西方具身化的空间观,结合案例,启发同学们对空间进行更深的思考。
与此同时,陈洛奇老师还邀请到了身在美国的保罗教授为同学们的设计方案进行线上点评。在同学们课下作业期间,陈洛奇老师还与每位同学进行课下沟通,为大家的设计提供了十分细致的建议。
为了使设计课程与社会和时代相连接,本次课程的大课题是《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一带一路”的展厅设计》,借助世博会的主题,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国家战略,理解国家政策与设计之间的关联和转化关系,比如研究 “‘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一带一路’的国际语言应该如何书写” “如何宣传‘一带一路’的平台共享作用”等等,这些研究大大增强了同学们设计过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在选定的课程主题背景下,范寅良老师也想通过本次设计提高同学们的实操专业能力,特别是展示的策划与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同学们在脚本基础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设计。尽管因为疫情的原因,方案实现很困难,同学们还是借由计算机表达,甚至设法购买了简单的材料,制作了实体模型,以研究空间和形态,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门展示设计(1)不仅仅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课,还因为疫情的出现而改变了上课的方式。这次课程充满了趣味和温馨。在这次课程中,我再一次深入认识了空间的艺术,也加深了对展示设计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大家不可磨灭的学习热情和氛围。
在这个全球疫情危机的特殊时期,我们进行了六周的“特殊课程”。虽然网络授课对于这门课程造成了很多不便,但是我们还是跨越重重困难,最终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特殊的要求,完成特殊的作业。因此我们收获的也是“特殊收获”和“特殊的满意”。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早日回到校园正常学习生活。
在这一次课程里,我认为的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如何将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与对外交往的原则理念,通过某几种形式表达出来。经过思考与尝试,发现必须精简,不能面面俱到,还必须将形式落到不同国家与民族都能理解与接受的方式上。这个推导与不断复盘形式的恰当性的过程,就是这次课里最大的收获。
之前也有做过真题虚做的课程,但是这一次在有主题的限制下,又增添了空间范围的限制,前期着实让我苦恼了一番,但在不断探讨方案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脑海中的对展示设计的概念更加清晰明确起来;第一次比较深入的去挖掘脚本,导致我都快认不出“一带一路”这四个字了;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是我在这次设计中尝试从动物行为中探讨空间布局,最终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最后感谢范老师和洛奇老师在六周时间给予我们的指导,这门课程注定让人难忘。
非常感谢范老师和洛奇老师给我们如此宝贵的机会,能够让我们对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展厅进行创作、尽情畅想。虽然是真题假做,但同学们付出的努力和热情都不掺半点水分,老师们也尽职尽责,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在为我们的方案提意见、正方向。通过这次课程,我在建模、出图等方面都得到了进步,也在展览思路、逻辑架构的梳理上学到了许多。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学习,配合学校工作。希望大家平平安安,万众一心、共同战“疫”!
为期六周的课程,让我有更长的时间完善这个作业。两位老师齐上阵,轮番指导我们,使我们的设计思维更加丰富开阔。接触的课题结合了实时,又是真实的项目,让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接触到了半实战的设计作业。中期的保罗教授的指导,帮助大家开阔了新的思路。总之,展示设计(1)课程的学习,带给了我很多收获。
六周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的课程已经结束了。由于疫情的原因在家中上课增加了整个课程的难度,无论是实体模型还是数字化表现。但同时这也给了我掌握更多技能的机会,这次特殊的课程让我学会了很多新的东西。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让我能够完成这次特殊的课程!!
这一次设计课是在特殊情况下展开的,我们在这节课上见证了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而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大家还是努力克服困难去完善设计。
在这次课程期间,我时常同老师进行交流,从多个角度完善作业,经过这六周的课,我充分了解到了交流对设计的重要性,它能够开阔个人的思维,集思广益;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更加开放自我,才能共同发展。
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具有完整流程的展览设计令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又令我知道设计永远是团队合作而非个人成就,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持续六周的展示设计(1)课程落下帷幕,在这六周的方案推敲中,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从最初的创意设计,建模到最后的出图都经历了很多很多。特别要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课下我也同老师连线进行方案的斟酌。第一次网络上课感觉十分新奇也有别于传统上课模式,更加开放自由,甚至请来了外教老师与我们互动。最后也感谢同学们给我提供的各种帮助。
展示设计(1)这门课程让我更系统地对展示设计的工作逻辑进行了更好的了解和学习。这次的课程让我对展示的选择和界定有了更多的思路。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去做,分析之后抓住大的主题下的关键词和痛点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对展示空间中局部和细部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觉得在展览空间内展览的形态并非需要复杂的造型,可能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局部的细节的设计到位。展览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展览中间的灰色空间更是体现展览设计优秀与否的地方。简单、统一的外观搭配精细考究的内容可能是我在今后的展示学习中更多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首先,要抓住重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首先要想清楚要表达什么,紧接着去思考怎么表达,在反复琢磨的过程中经常思想劈叉,怎么去把信息“举重若轻”地传达出去真的难,直到最后仍然没有让自己觉得“哎哟不错”,希望能继续迭代挖掘方案里的亮点吧。
再就是怎么去表达方案和将想法通过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怎么将方案落实到和实际对接的程度仍然是弱项……
3最后非常感谢范寅良老师和陈洛奇老师(还有感谢保罗教授),每次都学到很多很多。
再次感谢六周时间内老师们的悉心指导,
我们开学再会!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