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抗疫主题性创作作品
发布时间:2020年5月17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880
创新设计学院师生在响应学校“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展”的创作动员后,经过抗疫期间的热烈讨论,形成了创新设计学院的创作主题——“设计向善”。“善”即为仁,仁(人与人)即是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感知,是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这一关系因疫情而被放大,同时引导我们倍加珍视。创新设计学院的师生们近3个月来,围绕该主题进行了各角度、多层级的思考、创作与教学。我们相信,“设计向善”不仅仅是一个直面危机、重新审视“设计”的主张,它同时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两类命题:
对每一位普通人而言,隔离成了疫情期间的日常,既是咫尺天涯,也是天涯咫尺。距离从来不会因为隔离而显得更长,因为我们不是孤单的个体。当被隔离的时候我们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以何种方式重新融入社会?这种引遁是否消磨了我们生活的现实性?“危机”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正是有了感知,“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某些男人和女人,源于他们的生命,它们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阿仑特)。经过这次“战疫”,设计作为一种感知,将成为我们的新命题。
设计物的背后是设计现实,这个现实既是设计条件,也是设计对象。疫情发生前,创新设计学院就曾开展过一次以“紧急设计”为题的设计课程。今日重思这个命题,命题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紧急时刻的设计是什么?美化装饰?奇思妙想?还是功能语境?此刻的危机所激发出来的社会机能的缺口,人与人的关系纽带上的断裂应该成为关照之处。此刻,危机将我们引向了设计的问题关键点:是为设计而设计,还是为社会而设计?是为需求而设计,还是为欲求而设计?经过这次“战疫”,设计作为一种态度,将成为新的命题。
在这些日子里,我们目睹了生与死,也经历了情与义,无意间都成了日常生活的英雄,这场“战疫”需要铭记,世界的现实性再一次在彼此的“隔离”中显现出来。“善”就是我们引遁墙内,还依然心念着那个窗外的现实,这个现实并不是此刻的危机,更不是日更的数据,而是日以继夜的日常,潜藏心底的生潮与业浪。
作品名称:护我护大家——你戴了么?是的!
作者:吴小华 作品类型:海报
作品名称:聚
作者:陈华沙 作品类型:海报
作品名称:零号病人
作者:俞佳迪 作品类型:海报
疫情最危时,人人居家抗疫,那段日子,我每天傍晚临窗眺望远处阑珊窗灯时,不禁想起了“零号病人究竟是谁”这个命题。正是“零号病人”抛给了全世界一个大问题。时至今日,该命题的追溯已经在各媒体上反复论战,但究其本源,仍然无解。在疫情期间,我在线上教学时,与学生论及此题,大家深度热议。零号病人并不是一个人,而可能是一个存在的未知社会符号,它处在道德、伦理、社会与自然的十字路口。中国在一度被世界误解为疫情源头的危急时刻,但依旧众志成城,积极抗疫,取得了世界范围内抗击疫情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相比世界上某些国家的消极抗疫、舆论失控与流言漫天,“谁是零号病人”这个命题,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谎言造成的长鼻,既无助抗疫,也戴不得口罩了。
突如其来的疫情禁锢了所有人的步伐,居家隔离成为常态。为防止病毒扩散,白衣天使为我们冲到了抗疫的最前线,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在家隔离。从除夕至春分,十四天的漫长隔离期一个接着一个,全国各地疫情的变化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我们数着难熬的时光,盼着春暖花开的到来。
在过去的100多天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携手对抗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面对人们的非常亦日常、交往亦隔离的生活状态,我们希望用生动的插画讲述抗疫故事,采用霓虹灯管隐喻暂时熄灯的隔离后方,歌颂普通大众在配合抗击疫情的坚决意志与行动。
《临行》根据全网熟知的图片创作而成,因时间仓促,翻制过程中损失了一部分细节,希望没有影响想传达给观众的那份温情,医护人员默契地为彼此穿好装备,诊治病患,如往常一样的平静时刻,暗含着不平常的奉献与历险,关切与友爱充斥其间……
《驰援》的创作源自一个简单的念头:想要留下一个对于非常时期的纪念。疫情发生、扩散,多少家庭历经苦难,多少人失去生命,多少冲在一线,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采用这一特殊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口罩”,纪念、缅怀这一切。
“巴别”在希伯来语中是指“混乱”,而在巴比伦语中是“神之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释义源于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占耶路撒冷后,烧毁圣殿而引发的两种文明之间长期的冲突。所以在“巴别”一词中隐含了一种对话语权的争夺。但巴别塔实现与否的根源,可能在于人们的众志成城,而绝非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人们应当把精力投入到事情本身。从这点上来说,我们在面对新冠疫情时的境遇是一样的。在疫情面前,人类展现出了强大的合力,虽然期间有少数不和谐的声音,但这并不影响世界最终被重新照亮。如果大家共举薪火,巴别塔如何就不可能?
Common Foundation(Context)
课程时间 :2020年03月23日起 共五周
授课对象 :创新设计学院本科一年级
指导教师 :林印吉、王昶、彭剑、严聆然、初艳淼、潘子申
课程名称 :《造型基础(运动)》
Common Foundation(Motion)
课程时间 :2020年03月23日起 共五周
授课对象 :创新设计学院本科一年级
指导教师 :黄晓望、林村、郑超、杨可、柳盈川、苏雅婷、金泠泠
《造型基础》由格物、形式、语境、运动四门课程构成,课程“两两平行”,即格物与形式、语境与运动分别在一年级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同时教授平行班级,一期两段,交替授课。
本次集体备课阶段,“如何择物”成为最重要的“开门一件事”,备课小组以“择物”为例,进行了大量的沙盘推演,演示择物、时间的选题示范,陈述择物的标准与基本逻辑,并制定相关的标准。
《造型基础(语境)》通过运用相同的绘画元素进行大量画面实验,提升管理画面的能力,从对自然的描摹转向对自然的表达,学会重新观看世界的技术与方式。
《造型基础(运动)》强调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包括对问题维度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逆向思维方法的整体掌控能力,强化学生对设计的把握力,并研究造型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法则。
创新设计学院全体学生结合专业课程或专业方向,以“疫情——设计向善”为主题,开展“重视家物,直面生活”创作。围绕学生居家抗疫期的所见所感,重新审视平时因离家而生疏的原生家物关系,引导同学对居家时的抗疫事物、家庭记忆、生活环境进行“格物”审读。展示学生们居家防疫期间的小型作品,强调居家学习、日常创作的切身经验和创作热情,并因此推演出系列创作。各班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强调及引导围绕疫情期间的各类生活态衍生子课题。
本次课程采取直播结合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建立线上授课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多层次化方式展开。同时使用石墨文档、钉钉文档等共享功能,进一步提升学习进度的透明度,了解自主学习进度,评分标准在考勤、作业评价等基础上,增加学生演讲力、行动力、责任感、课堂感知力与自评,以此提升课堂参与情况与学习讨论氛围。
作品名称:编织与连结
作者:董俊研、徐思慧、顾欣怡、严心格、洪文姝
课程名称 :《视觉策略》 Visual Strategy
课程时间 :2020年03月23日起 共六周
授课对象 :创新设计学院本科二年级
《视觉策略》是创新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设计向善”为总题,它承接着文字符号、图形传达与信息编排三门视觉元素课。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策略思维进行视觉表达的规范性与开拓力。把视觉表达和社会话题相结合,融合设计人文与设计批评,构建视觉实践的结构系统,并训练学生对于视觉符号意义生产的理解及意识形态功能的塑造,关注视觉策略的社会价值。
本课程围绕“国美战疫”中的“设计向善”这一视角,运用视觉语言参与疫情期间的社会话题讨论,探讨视觉策略与事件感知之间的关系,解读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策略思维,进行事件解读与视觉生产,提炼视觉观点与论据,进行视觉辩论,注重抽象视觉的介入性与发动性,强调视觉呈现的交互性。课程涉及视觉审美与感知、视觉分辨与采集、话题立论与策动、视觉交互与音画、视觉输出与标准等多层次的环节训练。
创新设计学院的师生们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经历了居家隔离、封城防疫,虽远隔万里,也时刻关注着起伏不定的疫情,关心着远赴前线、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师生遁于墙内,心怀现实,笔耕不辍,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记录下抗疫前线的故事和居家学习的日常,唯其细小,唯其简朴,都镌刻着我们生活和生命的真实信息。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