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本科2017级梁希班课程设计探索城市绿色综合体营建
发布时间:2020年5月19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433
区域研究范围为五道口片区,以13号线五道口地铁站为圆心,半径为5公里的辐射范围。结合五道口所在的高密度综合性城市街区,通过分析片区步行系统、景观系统及生态基础设施等内容,探讨设计地块在五道口片区绿色空间系统构建中的价值与作用。
课程设计范围为成府路以北、清华东路以南、荷清路以东、王庄路以西的长方形地块,面积约18公顷。以绿色开放空间为核心,将该区域整合为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为周边居住区、高校、宾馆、商业街等不同组团提供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完整的街区开放空间系统,改善与提升片区的城市品质。
2020年5月16日,课程设计开展终期“云”评图,以同学分享设计成果,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了线上交流与学习。
五道口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城市轨道”



道口的森林





五道口场地记忆发生器 Reconsitution&Links



活力18H——潮汐现象影响下的五道口城市绿色综合体
与开放空间的分时利用设计



城市动脉
设计旨在融合城市功能,重点沟通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打造五道口区域文化。疏通城市沟通之脉、文化之脉、生态之脉。本设计围绕沟通之脉,生态之脉,文化之脉,逐步满足区域的城市不同范围的功能需求,满足周边居民游憩、休闲,周边人们的穿行,承担其功能辐射范围内的集会、活动,兼顾生态和城市过渡,打造城市冷巷,局部建立生物栖息地,兼顾五道口文化符号展示以及铁路文化传承。高6米景观廊桥连通上下层交通,建立场地快速、慢行步行体系,南侧承接五道口广场,打开城市界面,建立场地文化符号,中部广场植入景观廊桥,满足集会、交流活动。草野与北侧的樱花溪谷衔接过渡,融合生态、休闲,融合社区游憩、运动功能。



ENERGY—Wudaokou healthy and energetic complex
五道口健康活力综合体



城铁绿庭
场地历史上经过城郊期、城乡结合部期、城市核心期的发展,见证了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供挖掘。
设计地块优势劣势并存。一方面。场地周围高校云集,毗邻商业组团,充满活力。场地内有五道口电影院和清华同方科技大厦,为场地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东侧的地铁13号线高架穿过了长整个场地,造成了河清路与场地间的割裂。西侧的王庄路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商铺林立,使王庄路交通状况混乱,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为此,本设计采用了以下策略:
1. 景观缝合与街景重塑:改善东西两侧交通流线,实现人车分流;利用线性和非线性的景观空间缝合城铁造成的割裂,并组织绿化带和构筑物等景观元素以重塑街景。
2. 历史激活:借用皇家宫苑的空间结构,用三进院子表现城郊、城乡结合部、城市核心三个历史阶段的主题,激活场地的历史文化价值。


营建“城市客厅”
主要有三个目标:为高校师生、社区居民、上班族等人群提供交往场所,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为使用者提供活动与休憩场地,创造一个被绿色包围的场所;梳理五道口地区的步行交通体系,提供舒适的步行体验。
具体策略为设置三个层面的客厅:交往客厅、活力客厅、自然客厅,由主要的交通廊道和廊架活力轴线进行贯通。分别提供不同尺度的交往空间、并置的活动单元和延伸入城市的绿色空间。在主轴线附近嵌入一些节点,并加入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区域。



生生亦息
生成与外部环境共同生长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并在急躁繁忙的城市节奏中留出一块身心的休憩之所。生长变化的是景观,停留休憩的是人,“生生亦息”的城市开放空间为人与空间在变化中保持有机联系提供了可能。



混响



城市切片


虫洞·穿越
本设计的目标是以时间穿越(历史到现代的穿越)和空间穿越(周边高校的交流)两个方面构建一个交通便捷、历史感和现代感并存的绿色开放空间。整体设计包含“两带一环”。两带为一条铁路遗址观赏草景观带和一条水广场景观带,一环为沿中心绿地形成的绿地慢跑环。




变轨·向心运动——五道口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共享城市




Universe&Fluoxetine



the TRACE of LIVE
生命的轨迹——五道口开放空间设计
生活轨迹则又主要分为人的生活与动物生态的生活两层。人在场地中的活动由细分为13号线列车,自行车通过与步行活动三层,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策略。包括。保留建筑用作文创商店和生态绿色博物馆,吸引人群活动。设计环形跑道促进居民运动健身;建立从15号线连接13号线的行桥并用植物引导视野留出视廊;用植物布置丰富13号线经过时乘客的视觉体验。通过植物营造生境,吸引动物在场地中停留。在这个场地之上形成独有的景观。



缝合
基于前期对周围使用人群的研究和统计,对场地功能倾向进行了适宜性分析。依据研究结果和周边不同用地类型得出具体分区:商业文化区,活力互动区,历史回溯区,日常活动区和创客分享区。
与此同时,再将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活化剂要素,比如:电影院、文创市集、运动场所、阳光草坪、铁路文化展示、创客中心等植入其中,力求让场所更有生机与可能性,促进五道口片区更具吸引力与活力。


缝合景观——塑造以绿廊为核心的复合型开放空间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