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2020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景观篇
发布时间:2020年6月1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154
四月芳菲,五月榴花,
初夏的脚步将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
四年青葱岁月,无数挑灯画图的夜晚,
终于,环境设计专业2020届的同学们毕业了!
因为疫情,今年的毕业展非同寻常
跨越空间
一起欣赏线上优秀作品汇展!
作品动画集锦
看这里!
景观设计作品欣赏
矿场重生
古蔺县石屏镇山地修复生态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雷苹
|指导老师:舒悦
古蔺县东段矿场位于古蔺县石屏镇,地处于乡村,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用地矛盾激化,采煤厂的矿渣堆砌产生的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本案利用生态修复手段首先对场地进行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在保留场地工业记忆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特殊的彝族文化,打造一个以农耕文化为基底,以生态修复理念为核心,以工业和彝族文化结合为特色的山地修复生态公园。
扫描二维码观看动画
"NEWLIGHT"PROGECT
曹家巷工人村社区改造
|作者:黄兰
|指导老师:吴浩
本次设计以曹家巷工人村社区例,探索在城市化与社区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以微改造的方式对社区进行更新,以最小的介入实现最大的利用率,以此逐步解决社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结合交通组织,绿地建设,社区营造等综合手段介入,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高质高量的居住环境空间。设计通过模拟一种空间构架模型,提出适宜当地城市发展的设计与管理思路,为探索高密度老旧社区的复杂关系提出了一些思考,为社区生活提供理由。
吉林大安市农业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以好来宝泡为例
|作者:许雄江娜
|指导老师:吴浩
本次设计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不合理农业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对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的破坏情况,以及所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行研究,以GIS技术为支撑,基于地形图以及野生动物迁徙阻力几个方面进行了大安市盐碱地和湖泊群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提出适合大安市生态环境恢复与农业发展的景观规划方案,以建立全方位覆盖大安市的生态廊道为主,辅以盐碱地治理推进向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共同对大安市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
“嵌入”到“融入”
成都芳草街道复合型养老社区景观概念规划
|作者:邱钰梅
|指导老师:吴浩
项目以城市社区适老化景观现状为出发点,从规划布局、功能构建、设施体系三个层面提出改造策略,重点关注成都市武侯区芳草街道的适老化改造,针对其居住范围内的绿地空间、公共设施等进行新的设计介入。试图对社区综合养老设施进行适老化景观提升,促成养老设施从“嵌入社区”到“融入社区”的转变。并且通过不断完善社区的各类基础设施,以服务小区的各类人群,以实现满足多年龄段需求的复合型社区建设。
宜宾市翠屏区滨江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黄鑫
|指导老师:舒悦
秉承宜宾打造“山水森林城市”的设计背景,在本案中,以原生自然与现代景观协调、文化古建与当代生活协调作为设计目的。就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文化古建难以满足现代审美的问题展开研究。将闲置荒废的长江沿岸河滩有效的参与城市运作体系,发挥丘陵河谷地势特点,在保留基地自然多样性的条件下,开发其文化资源、景观资源。围绕滨水宜居、自然生态、文化复合为核心理念对该场地进行规划设计。
东城·XU
107仓库文创社区空间营造
|作者:杜豪
|指导老师:吴浩
107仓库的打造是续接东郊文化创意聚集区中的一环,从艺术创意,运动休闲,公众参与等多个角度出发,重新规划场地功能并改造建筑形式,建造适应文创产业生存的公众互动空间场所。以文创社区空间为出发点,结合工业化城市印迹和场地现状,提出形成工业遗产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景观设计。将人居环境的憧憬赋予到空间中,加强城市地区特色,激发社区生活活力。使工业遗产与社区生活相互融合。
扫描二维码观看动画
寻垣·重构
川西林盘李家院子空间设计
|作者:杨思潮
|指导老师:徐澜婷
设计风格是川西风格为主题,将川西建筑和色彩美学元素融入整体景观,林盘聚集或呈带状分布。从聚落单位来看,聚落是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统一体,是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的共同结晶。其景观构成和风格相似。院子里的水景也是用林盘聚落的方所组合而成,不过用了木平台链接水平台的方式,就如图一个林盘和另一个林盘之间的关系,重重叠叠,水和木材质的对比,也点题了林盘的元素-水与林。顶层盒子的平台利用线面结合的技巧,提取林盘建筑的形态,放置在屋顶上,在屋顶游玩的客人,可以感受到一种“上房揭瓦”的趣味性,在屋顶与屋顶之间做楼梯连接,是让整个空间可以更流通,这是加入的流线之一,旅客可以在民宿的屋顶自由行走,让文化体验达到更好的效果。
未来乡村景观与规划设计
以浙江开化上芡地块为例
|作者:李晋莹
|指导老师:曾筱
地块设计是在对传统民居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对地块本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保护维持原有景观风貌,促进文化活力为根本,进行设计。植根于乡村根本——根文化,从历史、自然和乡村发展入手。历史就是从文化和建筑的传承,现代化和历史文化的交融;自然则是乡村环境的规划,开放空间,公园式的生态、友好、悠闲环境打造;乡村发展则是打造乡村文化的名片,对农产品、文化周边以及旅游资源的运用和推广,打造当地有利的匠人名片。
雨境
锦地苑雨水花园改造项目
|作者:谢羽
|指导老师:王裴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具有着雨洪控制、生态优化和雨水净化等重要功能。大学校园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的公共开放场所。本次设计项目将西华大学的一块学生宿舍区绿地改造为雨水花园景观。西华大学地处成都郫县,而郫县历年降水都偏多,尤其集中在7月份左右,给校园的排水系统增加了极大的负担。给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本次设计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也改善了以前因大面积采用非透水地面而导致降雨过多或较为集中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锦地苑中也加设了一些健身休闲娱乐的设施,鼓励同学们走出寝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扫描二维码观看动画
书写校园故事
达州市永州初级中学新校区校园景观设计
|作者:杜易
|指导老师:曾筱
校园景观环境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应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的开放空间。本设计将校园视为一个微型城市,在校园内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城市开放空间的场所:街巷、广场、庭院、台阶等。在延续当地城市空间记忆的同时,给学生们提供了不同尺度的空间体验,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学习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欣赏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景”。再结合当地特色的巴人文化,提取文化元素结合校园景观设计,加之重构和变形运用到本设计当中,打造一个集“现代、生态、开放、学习、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活力的特色校园。
扫描二维码观看动画
江城两河公园
宜宾江安城市滨江公园景观改造
|作者:刘雪
|指导老师:王裴
本项目通过设计不同空间层次的停留和休憩空间,希望在人们与场地记忆的相互交融中,更好地解读城市历史。原戏剧文化、竹文化也应用到设计当中,通过设计合理的道路节点、自行车道、沿江跑道和新的城市空间基础设施,激活城市,希望打造休闲和文化活动聚集地,为市民提供活力生活的滨江广场,提升江安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创造江安新城市形象,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宜居的魅力江城。
清水公园公共艺术设计
|作者:何丽
|指导老师:张雪
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保的理念,从清水河所处地理位置的周边环境特色出发,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地处清水河两岸的湿地公园,水生动植物繁多,常年有鹤群及天鹅聚集此地。河岸边棕榈树四季常青,结合二者运用仿生设计的方法去寻找人与自然的关系
傍水·映园
郫都区三观社区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宋林
|指导老师:舒悦
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下,乡村社区规划正处于缓步探索中。在城市社区的功能结构建设相对完善下,由于城乡地理文化理念及服务对象的迥异,是以乡村社区的定位应求同存异。曾经成都的农村功能区分布呈碎片化,现在需调整功能结构,优化公共空间,建造生态环境,构建乡村新模式。通过对郫都区红光镇三观社区的公共空间深入调查与研究,发现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公共空间整体协调性薄弱,功能区基础建设亟待优化等。本案结合三观社区及其周边区域社区功能需求及其特点进行调整与完善,营造一个科技运动、生态绿色、舒适健康的乡村社区公园,促进人与人之间密切的交流。
循·以水为媒
乐山市主城区乐中公园景观更新设计
|作者:张艳
|指导老师:吴浩
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计,城市绿地为市民提供的在城市中接触自然的机会,而传统城市公园空间较为封闭,功能过于单一,如再遇上设施老化且疏于管理,使其反而成为城市中的失落空间。本案通过以乐山市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乐中公园”为研究对象,对传统公共空间展开研究,结合雨水管理与低干预理念,实现公共空间的有效更新且场地矛盾得到有序改善,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暴雨灾害,为中心城区公共空间重塑提出思考。
严·道
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兰家山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廖琳莉
|指导老师:舒悦
对兰家山公园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整合,实现景观功能更加多元化,规划整合为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的“农旅结合的城市后花园”。通过建设桃园跑步道、农事体验区、砂器博览园等,可以满足游客休闲健身需求的同时加强农事体验的趣味性,共享荥经砂器历史文化、了解繁琐的制作流程,交流天麻、蜂蜜等价值等提升场地的互动性。
山·水
高峰岩生态颐养庄园
|作者:胡莉萍
|指导老师:冯振平
高峰岩位于大巴山南麓,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具有浓厚的传统农耕和养殖文化基础。本设计以基地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设计打造,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以及人的使用感受。打造集康养度假、运动休闲、餐饮养身、自然体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生态颐养庄园。以服务于当地居民为基础,进而吸引以老年康养和休憩养身为主的外来游客。
田园牧歌
威远谷沿怡康康养中心景观设计
|作者:罗麟
|指导老师:徐澜婷
项目坐落于威远县铺子湾镇马道子村,占地面积34.4亩,将建成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居住、休闲度假、服务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基地。内部景观采用现代简约风格,尊重原有场地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节点布局,设置了老人健步道、景观休息平台、湿地景观、水景观等,营造了大量私密性交流空间,意在为老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让老人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雲水居
乡村民宿空间及环境设计
|作者:赵栗峰
|指导老师:曾筱
自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入,“看见山、望见水、记住乡愁”,都为乡村民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民宿应该强调的是“民的生活,宿的空间”“宿的的形式,民的发展”。以“云水居--以乡村民宿空间及环境设计为例”,通过对项目所在地自然、人文区位因素调查分析,结合经典案列。从地域文化元素入手,以吴越文化为基地,以山水之间为意蕴,打造一个集“自然、休憩、体验、生活”为一体的乡村民宿空间。
四时逢花
湖南隆回县龙瑶幽谷景区景观设计
|作者:王燕
|指导老师:吴浩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历史机遇。本次设计以湖南隆回县龙瑶花谷景区为设计对象,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特点致力打造新型乡村旅游典范。本方案设计采用了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结合场地现有山水格局与景观特质,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生态景观,植物配置方面以乡土树种为主配合四季不同的花灌木,使景区达到四季有景。同时完善景区内整体设施与管理以满足游客的多重游览体验。
水云间
沱江河西华大学段河道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陈宇
|指导老师:王裴
沱江河西华大学段滨水景观改造设计项目位于西华大学校内,2020年是西华大学建校60周年,为了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更好迎接校庆,西华大学校内沱江河畔景观改造的需求迫在眉睫。滨水景观改造设计旨在通过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方式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改善人文环境。此举是以沱江河为记忆的载体,增加河流与师生的互动性,打造更优美宜人有西华大学文化底蕴的校园景观,强化在校师生对校园文化与历史的认同,同时成为西华大学独特的一张校园名片,同时更是通过设计使沱江河西华大学段河道更好地发挥功能,满足在校师生学习、娱乐、休闲锻炼等方面的功能性需求。
京杭运河沧州泊头段滨河景观设计
|作者:赵梓婷
|指导老师:吴浩
此设计方案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结合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滨河绿地进行雨洪管控,充分发挥城市滨河绿地调蓄雨洪、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复河道环境和为居民创建休闲游憩场所的功能。方案主要包含了以道路设计、广场铺装材料、植草浅沟、下沉绿地以及植被缓冲带为主的绿色雨水设施设计;其中,主要以三种不同高度的植物群落带来达成滨河景观带固土净水的需求,发挥滨河缓冲带的多重效益。同时,结合对场地游憩系统的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场地改造方案,将原有场地改造为具有雨洪调蓄和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公园。
归园·食景
成都新都区市政公园景观更新设计
|作者:吴凡
|指导老师:舒悦
针对项目地被数十个居住区包围而对社区公共空间产生的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陌生感逐渐加强以及随着生态环境的被破坏现代人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与对绿色有机食品日益增加的需求量等的主观现状,本案拟将整个项目的设计将社区公园和共享菜地景观化相结合,设计了一个既具有完整社区公园功能又可以发挥共享菜地作用的"可食公园"。通过建设以“可食地景”为主题的社区公园,可以在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通过共享果蔬种植方法、了解果蔬种植文化、交流果蔬食用药用价值等社交活动方式达到缩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距离的愿景。不仅如此,整个设计方案还能对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静止·律动
常州坛园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张晴
|指导老师:徐澜婷
设计是将两个小区之间的一个为8.5万平米的废弃滨水地改造为一个以文化交流,运动休闲,保护原址的自然资源的一个设计。做到以人为本,动静结合。为两个小区的住户和幼儿园和小学的人提供一个景色宜人的自休息空间。本次设计中将大量采用植物造景,保护原有的植物。场地西边作为比较原生的地方,比较静谧,其功能主要为参观文化展览、散步、跑步、观景等活动。提取现代苏式建筑的元素作为建筑物外形,做一个常州人“最熟悉的展馆”。场地东都大部分将作为运动活动区,将场地的色彩明亮化,利用色彩激发大家的运动兴趣。东部设有儿童活动区、篮球场、广场等,可以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场地东部、西部都有相对静止和相对多的活动区,希望可以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清风雅雨间
荥经砂器休闲公园
|作者:王雨晨
|指导老师:张雪
绿植覆盖率高——入园仿佛进入自然,放眼望去一片生机盎然。倡导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爱护生态爱护地球。砂器与慢生活——两千多年的砂器文化体现了当地地域文化与人文历史,砂器融入生活,是荥经人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再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荥经山清水秀,生活悠闲,生活节奏比外界更慢,更需要一个休闲舒适的场地。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建筑风格从古典中式过渡到现代简约,寓意为从起点奔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