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美术学院2020届设计学专辑(一)


“永庆坊AR公共艺术实验”作品展示
“永庆坊AR公共艺术实验”是一个岭南文化IP形象设计结合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的公共艺术作品。基于岭南文化元素设计的IP形象,通过增强现实的交互形式,让观众参与其中并进行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作品旨在为城市打造新的文化名片,活化岭南传统文化,赋能文旅产业。


作者 :李嘉馨、姚旺、于鹏、王颢霖、冼梓嫣、吴诗灵、黎逸、陈柏坚、司乾坤、任俊彦、洪铭沣、张嘉俊、梁策(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钟鼎、黄军花
本片围绕“神话”这个主题,基于星宿与银河的传说创作。讲述了一个认真负责“放星星”的神仙与顽皮妹妹之间发生的故事。短片将织布与星宿星座联系在一起,既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元素,又有一定的创新。

作者:黎湘蕾、武欣媛、曾静怡、游晓婷(工业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李健
在官舟村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联动官舟乡贤,建立了以整合教育资源、赋能教育设计、增强地方性知识教育为主导的官舟学堂教育系统,整合官舟教育资源,定期为官舟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公益教育课程,充分发挥本地优秀人才的教育价值。并以卡通化及娱乐化的行动方式包装官舟地方文化,使官舟公益美育能够达到可持续、可传播的效果。



作者:王贵弘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
指导老师:温颖华、宋方舟、许牧川、朱应新、卢海峰
学生通过调研采访村落人群,深度分析村落内学生公寓体量关系及利益关系,以校外学生公寓为切入点,挖掘傍校村内发展现状、村校间缺补关系、村校承担角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展开社区空间与人的关系研究;作品关注城市尺度、校园空间与村落空间的肌理、学生与村民间互动关系及不同人群的生活边界问题、管理等问题,对比展现规范的校内生活与村落内自由散漫的状态,表达不同尺度之间的空间关系,营造不同的生活场景及村落关系。



作者:陈爱华(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 铬、李 芃、黄全乐
应对长洲岛未来规划的旅游慢岛将旅游驿站与菜市场进行结合升级改造传统百达农贸市场,使得菜市场在满足当地市民选购的刚需同时去承担更多的城市职能,对当地周边环境起到联系作用,此外,菜市场自身现在也存在交通卫生管理等问题,对菜市场自身烟火气进行解读,最终升级成为新的驿站菜市场——百达驿。



作者:黄惠子(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张莎玮、何伟、何夏昀、吴锦江、李致尧、杨颋
设计以广州海鸥岛作为研究选址,旨在探讨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下,沙田聚落文化景观在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与水共生”的设计概念,以海鸥岛的“水“空间作为设计切入点,在倡导、尊重聚落文化景观的演变特性的基础上,以“水”展示、“水”预防和“水”净化三大策略回应设计概念,最终在阶段性的规划设计下,有节奏地恢复海鸥岛的生态多样性,适应海平面上涨带来的影响。在新的生态环境挑战下,“与水共生”的设计方案为海鸥岛提供了沙田聚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应对机制,也为沙田聚客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罗智(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李芃、王铬、黄全乐
“游园”的过程获得良好消费体验:人们像逛公园一样逛完中药新业态,空间有节奏放松地展开,环境舒适放松,新业态有序节奏展开,恰当的景致出现,不断引导消费者前行。

作者:宁观文
指导老师:陈嘉健(工业设计学院)
本系列灵感源于海洋变异生物奇特造型所带来的视觉感官。所采用的仿生对象不再是司空见惯的生物,而是“似曾相识“的“新鲜物种”。作品通过抽象性的间接仿生,利用百褶网纱来模仿变异生物的形态特征,以达到软雕塑般的创新结构,从而赋予服装造型更多的可能性,力求塑造一种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物象,并在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努力营造迷幻生动的艺术效果,进而体现未来科技所带来的可能。

作者:刘俊文(工业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温浩、丁嘉明、张欣琦、李宣吉利
《影》坐椅设计的重点在于探讨金属3D打印技术、数字艺术对家具设计可能性的影响,是一种通过参数化控制的方式将参考对象元素融入家具设计的尝试。《影》给人呈现的感觉就像建筑,能与人的视觉产生互动,如同微缩景观一般。





作者:蒙雨图、麦淑君、李柱基(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雷鸣、余胜钊
作品基于当今信息多元化下的信息过剩,对未来信息阅读模式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以星云的概念,建构起庞大信息宇宙的一角。游客凭借自身的阅读惯性,打破以往的阅读逻辑进行全新的阅读体验。
↑《字圆其说》
指导老师:蔡燕、郭锐文、吴南妮、陈美欢
《字圆其说》为可交互的设计作品,以文字为对象,运用计算机思维方式和具有逻辑的运算方法研究字体设计的可变性。并根据字体结构,通过特殊的媒介,从动态、手势、定义行为、模拟自然系统以及整合其他媒介等多角度切入文字图形化设计的思考。突破字体设计单一循环的动态表现,从而获得随机性、实时生成与可交互的可变视觉体验。依靠数据循环机制来实现对字体设计的探索,从科学介入艺术的角度探索字体设计创新的视觉研究方向。最终作品内容的呈现由计算机程序导出、生成,并实现观众可以通过身体行为参与设计作品。在交互行为与文字形变的视觉联动反馈中传达出可变字体作品的特质,让设计作品中的文字“活起来”,达到“字圆其说”的目的。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