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教师:李勇、郝瑞敏、刘夫永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的医疗体系带来挑战,该救护车既可以满足传统的急救和转运功能,又可转化为隔离病房,为患者提供智能且相互隔离的治疗康复空间。

指导教师:刘毅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通过“轻食服务系统”和“个人健康习惯培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白领提供一个在办公场景下的健康轻食空间,打造“更健康的办公轻生活乐园”。



指导教师:许牧川 朱应新 卢海峰 温颖华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基于当下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不匹配问题,通过医疗与生活消费的叠合空间模式探讨,形成“医院+”的混合业态综合体,回应当今紧张医疗环境问题。


指导教师:童小明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鲸”象征大城市中的青年孤独患者,以“孤鲸远行”为故事情感线,诉说城市青年的孤独情感,为引导人们正视孤独,也是一场孤独情感的治愈之旅。

指导教师:刘志强、陈江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陈颀、盛南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作品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以科普教育性作为展示主题,通过展示空间服务设计的角度切入,希望设计一个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科普性展览馆。

指导教师:丁熊、刘珊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引导小学生以“第二课堂”方式和“小记者”身份观展,并与家中老人以“回忆”为主题交流互动,提升老人失智症早期筛查或缅怀治疗,达成一定的“延缓认知能力衰退”的效果。


指导教师:洪荣满 刘子瑗 王琳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针对95后青年的焦虑情绪,结合中医食疗理论,以h5互动游戏的形式体验9个奇妙事件来找出情绪问题,得到属于自己的食物药方,探究伪科学对焦虑起到的精神安慰作用。


指导教师:冯乔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Nike Run Club(NRC)因GPS的出错,产生了一系列不受控且具有偶然性的轨迹,这使得NRC似乎产生了自主意识,每次“绘制”出不同的图形,像个“AI艺术家”。


指导教师:霍康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亮布”在改变面料、视觉效果方面,以及在保温、防水、防菌方面都显示出了古代人民古朴的智慧,探索了这项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存在的新方式和对于现代环保生活的积极影响。

指导教师:赵斌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远程看病——医疗无人机将构建起医患与医院的联系。遇到紧急情况,智能医疗无人机将使紧急救助与药物配送变得便捷可靠,挽救死亡边缘的生命。


指导教师:任小红、田博、万千个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宅”作为一种非社会主流文化的新型生活方式,作品向观众传达宅家的新健身理念,希望人们在面对宅家的生活现状时刻保持对自身生活价值的探索。


指导教师:曹国媛、李晓媛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纪念馆以病毒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叙事逻辑化、生动化、情感化。设计通过反思与展望,表达世界各国共处同一个星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