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四届“天华杯”ART&TECH 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发布时间:2020年7月11日 分类:竞赛资讯
浏览量:3337
第四届"天华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选手答辩会暨颁奖晚会于7月7日晚七点于腾讯会议与bilibili直播平台举行。
伴随着热场视频的结束,本次晚会主持人龚文晖同学为大赛作开场白,并欢迎各位嘉宾、评委以及参赛选手的到场。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
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周秀全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黄亚平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何立群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分团委书记徐新盛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辅导员闫超、庞灿楠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学生会主席王德凯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会主席李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李晓琪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U基地理事长朱予沫
评审团成员: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程世丹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谭刚毅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逵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肖伟
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李王凌
首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黄亚平教授对到场嘉宾、评委老师以及参赛队伍致以欢迎。他表示建筑学专业是一个注重创新性、个性的专业,学生课外竞赛是创新性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建筑学也是一个注重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全体参赛人员能对建筑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黄亚平教授再次致以他的感谢,并期待选手们精彩的表现,同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接着,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本届大赛命题人魏春雨教授对到场各位表示感谢。他再次强调了此次大赛命题的初衷——让同学们从众多积累的设计手法中再次找回对身体与空间关系的敏锐感觉,在抽象的设计中从人本角度寻找空间的真谛。魏春雨教授表示希望各位同学可以通过参与此次竞赛找回因学习专业知识而丢掉的“某种东西”,并预祝大家今晚取得佳绩。
大赛举办已有十六年。大赛在累计十五届的举办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变革,现已正式成为一个专业的全国性建筑设计竞赛。
在第四届大赛的举办中,大赛力求继续提高竞赛水平,开拓全国市场,最终为全国大学生建立一个创意设计展示、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代与生活、关注历史与文化。
本次大赛主题:身体与空间
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中往往被简化成教条化和抽象性的功能。此时,每一个”具体”的身体为了融入总体架构之中,必然需要做出牺牲,原有个体的本能被压抑,身体的差异性被抹煞。身体在逻辑链条的重压之下被异化和规训,成为保证空间系统机器顺畅运转的零件,沦落成预设秩序的囚徒。在诸多建筑绘图中,作为配景被置入的身体的面貌是模糊的、雷同的甚至只是一个个“剪影”,空间中的他(她、它)们被描摹成扁平化和失语的“摆设人”,只不过是设计者所构筑空间的臆想主体和附属之物。
请在城市某个隐蔽的角落里为自己和自己所熟悉的一些人或宠物设想一个迷你型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人和宠物的总数不超过8个,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空间或改造现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一个人或宠物的身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高矮、胖瘦、喜憎、职业、习惯、信仰、癖好、缺陷、行为都得到充分地尊重与考量。通过精细化的操作,设计者需要构想出专属于某些特定身体的空间、深掘受限空间的使用潜能并以某种有张力的绘图形式呈露出来。
第一组是来自天津大学的AT044组,作品名称为《都市西游记》。他们从解题出发,基地选址定于广州市海珠区上涌村,并按照自己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性格的理解为其增添现代化都市设定。在选址现实情况与已有设定的基础上,他们针对实际问题以及每一位人员特有的性格特征、职业习惯展开私人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同时基于场地的设计,也配套了一系列适应的家具设施,旨在达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
第二组是来自中南大学的AT262组,作品名称为《著对行》。他们的发展主题是基于渔民身体与行为的船居空间活化,并紧扣实时热点展开对于题目的理解与思考。首先。他们对疍家渔民生活现状进行调研,决定采用生活活化居住+家庭出借民宿的方式推进,实现资本与文化的相对平衡。最后他们表示,即使是小小的疍家族群也能在喧闹的都市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静生长的乐土。
第三组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AT015组,作品名称为《老城新绣——基于广式骑楼的空间改造》。他们以广绣的文化传承艰难、骑楼这一建筑形式与现代发展的矛盾为切入点展开方案的设计。对于商业创作空间与日常居住空间的功能差异,他们针对其各自特点完善方案细节,同时结合现代化智能系统优化粤绣坊的工作生活模式,从而起到“让广绣时髦起来,让骑楼舒适起来”的效果。
第四组是来自吉林建筑大学的AT859组,作品名称为《“小”观园》。他们分析了越剧与越剧人的生存发展愈发困难这一现实情况,同时将选址定于新老街区交界处,希望用建筑打破新老街区的界限、打破戏剧与世界之间的隔阂。他们将光与建筑结合,利用光赋予人不同的推力与拉力、加强空间的感情色彩。最后,他们表示:希望给予戏剧一方心灵的净土,给予城市一种交融的方式,给予文化一个新旧守望的可能。
第五组是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AT1083组,作品名称为《旧垣·光·隐》。他们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用地愈发紧张,导致出现了很多以牺牲建筑空间为代价的居住形式,同时他们以其代表——竹筒屋展开推进;他们分析了居住于此居民的差异与共性,希望塑造公共空间与各自的私密空间,同时将生活的光井作为纽带使居住于此的人们连结在一起。针对现实情况,他们认为历史的潮流是必然的,要做的只有在传统肌理下融入和激活、设计时空的故事。
第六组是来自东南大学的AT249组,作品名称为《动物乌托邦》。他们出于城市使用者的多样性将选址定为巴克塔普尔,并结合当地特征选取黄牛、人与其他动物,等级依次降低。他们在城市中置入缆车系统作为公共服务的载体、连结不同生物的纽带;方案包含游客中心、动物餐厅两个核心节点。黄牛、人和其他动物平等地使用每一处节点,同时在每一节点中拥有专属的使用空间,他们希望不同角色在动物乌托邦中都可以用其身体感知城市性和建筑性,收获对自身角色和其他角色的身份认同。
第七组是是来自吉林建筑大学的AT918组,作品名称为《错置维度》。他们希望通过空间设计,让正常人去感受精神疾病患者所感知到的空间,同时引起社会各界对他们的普遍关注。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对一些情绪更加敏感,他们希望通过空间行为来激发或抑制人的行为;通过对特定空间结构进行设计,让人的身体与环境进行交互,来激发或抑制特定情感。他们通过自己的建筑发出宣言,呼吁社会增强对这一类患者的关注与了解。
第八组是来自中南大学的AT500组,作品名称为《叠隐繁楼间》。他们认为,在日常中对“坚固”的需求限定了我们的行为,同时质疑什么样的空间才是真正服务于人的;基于此,他们提出弹性的空间设计,保证人体本身不会被空间所限制。他们选址于长沙市城中村区域,欲通过符合共产主义空间的设计解决空间人口拥挤的现状。他们将住房分为可折叠的个人使用部分与不可折叠的公共使用部分;虚拟围合出的空间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生活会变得局促和简陋,这里会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客厅、一个虽无边界却有聚合力的生活场所。
紧张的等待后,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随着奖项一个个揭晓,场内氛围持续高涨。
颁奖晚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第四届“天华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也到此结束。感谢天华集团、所有参赛选手、老师、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
未来可期,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作品,也期待与你的再次相遇!
BV16v411i7Ui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