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展(风景园林专业)
发布时间:2020年7月2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5013
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以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人居生态环境营建为主题,风景园林、园林和城乡规划三个专业师生立足专业特色优势,建构不同地域、不同尺度场地的空间规划与生境营建,旨在系统全面融贯大学阶段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本次毕业设计展将分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专业依次对本届毕业设计中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连展。
指导老师:王向荣
选题:浙江省义乌市双江湖北岸景观设计方案A
项目介绍:
义乌市计划在义乌江与南江汇合口下游建立双江湖新区,依托水利枢纽工程,以拟建的6km2人工湖为核心,汇集科创服务产业,建设宜商宜居宜游的城市客厅。根据双江湖北岸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特点,本次课题提出“蔓性生长”的理念,以生态的方法塑造场地空间,实现城市与人工湖的弹性连接,同时以连续出现的红色塑胶步道代表新丝绸之路,象征义乌根据新的发展趋势调适自我的城市精神。
指导老师:郝培尧
选题: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城市公园绿地设计——以成都市交子公园为例
项目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与自然接触的时间减少,长时间的室内生活引起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问题,“自然缺失症”对儿童健康自然的发展造成阻碍,自然教育则是在弥补儿童与自然接触的缺失的教育理念背景下,综合教育、服务与消费等多种类型与方式而诞生。
交子公园位于成都天府金融城,位于金融城绿地最西侧的地块,周边以金融产业,消费服务业为主要业态。成都正处于大力发展公园城市的规划阶段,作为上位规划中的主要绿地用地,交子公园地块承担了金融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帮助人们获取自然知识,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恢复人们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
本次设计研究将自然教育设计融入交子公园西侧约15公顷的地块进行规划设计,塑造多彩生活的场景,建设没有围墙的教室,使场地成为拥有教育与生活两大“纹样”的“交子金融城绿毯”的魅力与闪光点,即成都天府金融城中既拥有多彩生活体验,又包含自然教育营地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指导老师:王向荣
选题:济南市济阳区大寺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济太路至新元大街段)方案B
项目介绍:
此次设计以济南市济阳区大寺河滨河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廊道构建和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营造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经验,基于场地现状,通过多个层次探讨生态与文化在城市滨河公园景观中的综合应用。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之中,广泛联系省会济南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和雄安新区深度对接的历史机遇,依托济南市携河北跨、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政策背景,遵守济阳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结构,明确设计场地在济阳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结合场地周边人类活动与生境现况,综合分析场地内外水利、交通、生态等交叉学科与风景园林间的焦点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各项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在规划设计层面创造一个兼具河流水利、公共使用、生态衔接等功能同时又兼具景观美观性的综合性城市滨水公园,将大寺河滨河公园的河道综合治理与河岸景观设计的一次尝试,全面打造为符合当代生态与精神双文明建设要求的范例。
指导老师:董璁
选题:北京中轴线申遗背景下地安门复原及其周边景观整治设计(一)
项目介绍:
地安门建于明永乐四年,是古时北京皇城的北门,两侧有城墙,南边对称建有四座附属建筑,也称“雁翅楼”。地安门城楼与雁翅楼均在上世纪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被拆除。2011年6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作为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地安门及雁翅楼的缺失对于整个北京中轴的完整性影响很大,因此地安门是否需要复原,以哪种方式复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焦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安门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设计,最后结合历史资料和数据,完成对地安门和雁翅楼的建筑复原。
指导老师:姚朋
选题:成都市东进区森林公园设计方案五
项目介绍:
为落实公园城市理念,2018年成都市委提出按照沿山沿水组群发展理念规划东部新城。在完善龙泉山-三岔湖景观体系、打造成都市后花园的背景下,设计着眼于湖泊湿地、滨水景观的合理营建;山水交接带多种科普环境的打造;鸟类栖息地的营造三方面问题,通过适度调整河口湿地与消落带区域地形、局部重塑植物群落景观、适当引入人鸟互动设施等策略,将场地建设成为以湿地景观、鸟类探索为特色,以科普认知、滨湖游憩为主要功能的龙泉山三岔湖郊野公园科普认知游憩区。
指导老师:魏方
选题:无锡运河旧码头改造——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
项目介绍:
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现面临生态破坏和文化遗失两方面的危机。分析运河无锡段的上位规划结合场地具体情况,总结出设计需要挖掘运河历史,同时保护运河水质。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水生态层,解决周边场地向运河排污问题;第二个层次是水乡农业文化层,复兴明清时期运河的米市文化;第三个层次是码头工业文化层,呼应1992年场地被改造成货运码头的历史。结合污水处理技术、弹性绿地理论设计保护运河生态的滨河公园。考虑文化复写理论、景观肌理与文化关联性、重要遗迹的保留来复兴两个文化层次。
指导老师:刘志成
选题:北京黑庄户农业大观园设计
项目介绍:
设计地块位于北京黑庄户国家农业公园传统农业示范区,京哈高速景观带和双桥东路景观带上,是该农业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本着立足传统、以农为本、以人为基和重视生态的原则,将生态、文化、观光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传统农业观光教育旅游,展现儒释道三大家阐释中传统农业蕴含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和众生平等的价值观,建设“生态+”农业大观园。
指导老师:王思元
选题:北京中轴线与元大都城垣遗址周边地区更新研究——以北京电影制片厂地块设计为例(方案一)
项目介绍:
北京电影制片厂为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见证中国电影近50年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目前由于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被废弃,亟待更新改造。设计根据现有场地条件与未来发展预期,以“保护与重生:一个被景观唤醒的电影文化产业区”为主题,从传承场地记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生活质量多方面进行深入,抛砖引玉,为旧工业区改造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指导老师:李雄 李方正
选题:龙泉山三岔湖森林湿地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项目介绍:
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慢生活、慢节奏的悠闲一直是成都的名片。青山绿水间,纵览乡村独特风情,寻一方乡村静地,是本次规划想要表达的设计风格与思想。龙泉山在东进战略“一山连两翼”的规划方针指导下,由生态屏障提升为“景观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城市中央绿心,拉近了自然郊野环境与城市人居的关系,将山、水、城三个有机体进行相互链接,设计旨在为市民游客提供城市边缘的慢生活体验,结合龙泉山通风廊道规划以及四川鸟类迁徙路线的重合,对场地景观资源生态资源进行整合,保护与建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景观栖息地,对场地的景观生态价值进行恢复提升,并依此建立自然风光游览体系,整合现有农田进行田园景观改造,为城市人群提供田园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带动旅游业等系列当地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打造自然生态为主题的森林湿地郊野公园。
以小组为单位,我们基于现场资料的整理分析,建立了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及场地生态脆弱度指标评价体系,从评价范围、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以及以GIS为主的技术手段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得出不同适宜性不同脆弱度的场地分区,并结合人在场地中进行的活动,进行场地的初步分区规划与功能布局,再结合相关规范以及人类需求进行产业调整以及后期各类专项规划,得到最终的规划目标。
个人设计地块取现状田、林要素,以“归林田居”为方案设计主题,使人居游于此,置身林田,体验农桑生活,品山泉酿酒,于幽竹林田中回归田园心境。结合当地村落产业特色及用地现状,打造特色农场工坊;提取川西林盘田园模式基本元素追溯地域农业文化记忆。
指导老师:王向荣
选题:浙江省义乌市双江湖西岸景观规划设计方案A
项目介绍:
义乌市三面环山、水系密布、工商业发达。双江湖是规划在两江交汇处的一个水利枢纽,也是义乌主城区向外链接的重要节点。本次规划设计希望通过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与手法,使双江湖在满足水利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观赏游憩、生态保育等多方面的价值。
设计地块双江湖西岸绿地紧邻双江湖新区的综合商务办公区,将湖区与城市相连,是未来义乌市的商务休闲文化中心。方案通过对于场地山水关系、景观结构、交通系统、植物景观、活动游览等方面的整体规划设计,打造出具有义乌国际化特色的城市滨湖景观带,使双江湖西岸绿地成为集工作生活游览一体化的现代综合城市公园。
指导老师:王向荣
选题:浙江省义乌市双江湖北岸景观设计方案B
项目介绍:
在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中,水域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承载了交通、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
城市滨水空间是珍贵的城市开放空间,人们不断提出对于滨水空间景观质量的更高要求。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中部,三面环山且境内河流众多,其独特的山水格局让都市人亦可享受山水之美。“五水共治”以来,义乌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在这一背景下,新规划了义乌江和南江交汇处的“双江湖”湖库。双江湖在肩负一定工程作用的同时,作为一处全新的景观节点,滨水陆域景观亟待设计,其未来将起到影响湖库的整体风貌,带动周边景点的发展,提升义乌的城市形象的作用。
指导老师:杨东
选题:城市存量更新视角下轨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轻轨公园为例
项目介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亦庄新城”)轻轨亦庄线穿城而过,是亦庄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目前亦庄线轨道下空间利用率低,通过景观设计手法激活存量空间,增加区域活力。设计基于前期的分析和多次讨论,规划出“一轴三脉六区多点”的景观结构,引入T408设计理念,打造公园文化轴线,依照各个地块场地属性划分区域,将原本沉闷的桥下空间变得更加积极,让轻轨线成为亦庄城市名片和新地标。
指导老师:郑曦
选题:北京宋庄南区街道景观规划与开放空间设计
项目介绍:
宋庄是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原创艺术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开放空间品质有待提升。为使红线内外一体、建筑内外沟通,提出“宋庄艺术实验场”的概念,将宋庄艺术场域中零散的、内向型空间在街区开放空间中创意组合。以“焕活、传承、融会”为主旨,打造徐宋路实验区,形成 “一轴、五区、四心、多点” 的街区结构,并对多个节点进行详细设计。通过实验性街景重构,实现了艺术商业生活共生互融、多元人群同乐共享、宋庄利益共同体共谋发展的设计目标。
指导老师:董璁
选题:北京中轴线申遗背景下地安门复原及其周边景观整治设计
项目介绍:
本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案例分析与文献对比研究,对北中轴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地安门在北中轴区域的重要性和存在意义,确定了地安门建筑复原设计的可能性。通过对北京中轴线及其附属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整体研究,详细规划设计了地安门周边景观,谨慎地做出了城市微改造,并复建了地安门与雁翅楼历史建筑。
指导老师:魏方
选题:从郊野公园到城市绿心——基于社会价值提升的北京市将府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项目介绍: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发展,早期规划与建设的“一道绿隔”需从郊野公园向城市公园转型。针对“一道绿隔”公园环上的将府公园,本研究应用社会价值理论对将府公园提出提升改造的设计策略与方案。
本研究首先对“一道绿隔”及景观社会价值进行理论研究,整理、分析将府公园及周边地区的现状和上位规划,之后基于社会价值尝试初步评估将府公园的社会价值,并从中找到具备潜力的设计突破口:游憩、可达与生态社会价值。基于前期分析,本研究提出以“加强连接性”、“提升多样性”、“发展可持续性”三大策略对将府公园进行改造设计,并高效提升社会价值,促进绿地及区域发展
指导老师:郭巍
选题:存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更新2——以上海市人民公园为例
项目介绍:
目前,我国城市用地建设越来越多地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发展,在此背景下的城市公园用地也亟需面向时代的更新设计。本次设计以人民公园为核心,在城市尺度下,通过历史图—底关系的研究,结合前期的城市化背景分析,确定了对于公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结构性元素。在街区尺度下,通过详实的公园周边及内部现状分析,发掘公园现状的矛盾点。最后,结合上述两部分分析绘制关于公园边界处理的mapping分析图,将改造归纳为五大组团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是边界-共享、边界-开放、边界-强化、边界-延续、公园内部其他改造和公园的临时性使用专题研究,借此探讨老旧公园更新的手段和方法。
指导老师:李雄
选题:龙泉山三岔湖森林湿地郊野公园规划及溪谷游憩服务区方案设计
项目介绍:
“公园城市”概念提出之后,在成都‘东进战略’的规划背景下,生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设计选址于龙泉山与三岔湖交界处,以鸟类栖息地营建为研究视角,研究公园城市、森林公园、湿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聚焦于保护与恢复场地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并设计评价体系,利用GIS技术全面分析评估场地现状条件,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本次公园整体概念规划以及分区详细设计。
设计旨在全面提升场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在保证鸟类栖息地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场地的地形、水文、植被以及鸟类资源优势,师法自然,塑造多样的山水游览环境与富有季相变化的景观空间,并合理为人们规划建设游憩服务、科普教育、亲水观水、亲近大自然的场所,给予游客多层次的溪谷游览体验。
指导老师:郭巍
选题:存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更新 I
项目介绍: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模式逐步由增量发展转为存量发展,公园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本设计探究如何通过老公园的改造与更新最大程度地应对变化的城市环境和日益多元的人群需求,同时使得当代文化特征与原有公园的历史信息和特定趣味相互融合。一方面,关注到中山公园和人民公园所携带的大量政治含义和时代信息以及作为设施和功能陈旧的老公园在当前城市环境中所面临的诸多困境,本设计将中山公园和人民公园视为一种纪念性公园类型,研究其原型模式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选择近代公园建设起步较早的厦门作为空间背景,研究厦门城市发展历程和结构特征,以探讨当下城市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公园类型特征和在地性背景,选择类型典型、地位关键的厦门中山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本设计通过对厦门中山公园的关键节点改造,强化公园的纪念性和日常性,以回应前期研究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实现满足城市需求、缝合场地文脉的目标。
指导老师:王向荣
选题:济南市济阳区大寺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济太路至新元大街段)方案A
项目介绍:
设计以济南市济阳区大寺河滨河公园(济太路至新元大街段)为研究对象,该地块衔接济阳中心城区最大的湿地公园澄波湖风景区与济阳未来的高铁站,在两个核心节点间将形成一条绿廊与大寺河十字相交,沿着绿廊与河流将形成新的城市新区中心,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命力。经过研究总结,设计地段面临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机遇与挑战的权衡问题。从而产生了将其打造为一处面向未来城市的活力水岸森林,作为城市的活力中轴、市民的休闲公园、动物的幸福天地、带动城市发展的绿色引擎的构想。于是得出了项目的设计理念:
打造以生态层、城市层、文化层组成的多层次叠加发展的复合空间公园,降低各个需求层面的相互影响,各得其所,发挥专属空间的优势与复合空间的灵活转化功能。从而通过疏通河流,构建完整多样的滨河生态廊道,叠加激发城市活力的滨河开放空间,置入文化模块与城市层、生态层产生化学反应,最终多层次叠加,建立起综合景观框架,实现整个滨河景观的设计构想。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