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大三梁希实验班(设计方向17级)街区更新课程
发布时间:2020年7月23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183
作品介绍:本组以体育馆路街道街景为设计对象,通过空间句法、agent模拟等途径分析梳理体育馆路街道基本信息并整合出交通、生态、活力、文化四方面问题,结合对道路等级、类型的分类归纳及矩阵落位将体育馆路街道街景更新落实到空间的五个维度,分别是smart智慧信息、passable安全秩序、active活力舒适、cultural文化特色、ecologic绿色生态,并针对每个维度提出对应的目标及策略,构成街景SPACE五维更新网络,最终选择出体育馆路街道内五条代表性的街巷进行详细设计。
作品介绍:本组以体育馆路街道红桥单元为设计对象,该基地差异性明显,相互之间联系较弱。本设计首先从不同地块出发,总结场地内现存问题并将问题分类,归纳总结为空间利用效率低,步行感受体验差,不同单元关联少三个主要的现状问题。而其后以三个现状问题为基础上提出了GREEN LAYER的设计概念。该设计概念可拆分为三层策略。第一层为GREEN LAYOUT,其主要为布局谋篇,将街区内各种空间的再整理,激活利用率低的空间。第二层为GREEN ECOLOGIZATION,在布局谋篇的基础上对设计进行绿色生态置入,在空间优化的基础上植入绿色。最后一层为GREEN OPRAETION,即在前两层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强化各单元间联系,同时站在时间发展的角度,构建红桥人文生态网,强化不同人群间关联,推动人于红桥街区的互动与发展。最终可完成从基础设施到治理方式的全方位改造提升,改善与提升生活或工作在红桥单元的居民生活幸福感。
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
作品介绍:本组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主题,探讨新冠疫情下的社区生活。本设计以“细胞疗法”概念为切入点,细胞疗法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体内,以达到修复或替换受损细胞或组织,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设计将整个社区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通过探讨社区中各个“细胞”之间的关系,植入干细胞(模块),进而激活各个组织(组团),最终实现疫情期间生命体(社区)的良性循环。
作品介绍:西四块玉社区建成时间约有六七十年,以老人居住为主,居民之间熟识度非常高,社区感很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长久而又稳定的。和很多现代小区相比,西四块玉小区的居住空间面积相对较狭小,楼院区域内有很多平房建筑,导致居民对室外空间的渴求度非常高。但小区现状公共空间没有被很好的组织,居民对室外空间的使用跟偏向私人化,有较多的私搭乱建的情况。但也正因为这种对室外空间的私有化占用,使得楼院空间气氛和谐,生活气息浓郁,居民生活的喜怒哀乐可以在室外空间中得以展现。
所以该组以“生活礼赞——室内外生活渗透计划”为主题,希望社区可以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的同时,依旧可以保留现状的生活气息。通过增强现状室内外渗透的空间肌理,置入“催化剂”“承载器”等内容,完善场地功能需要,增强空间与居民情感的共鸣,使得室外空间成为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激发室外空间的活力,使得室内外生活的联系可以被重新建立。最终达到补足居民生活日常,提升居民归属感,促进邻里交流的目的。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