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0届设计艺术学系毕业作品 | 阅读危机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379
——设计艺术学系毕业设计主题
板块一 社会生态
作品名称:《外来物种入侵――警惕新生代生态环境杀手》(英文:Alien Species invasion -- Alert to the ecological crisis of the New generation)
作者姓名:施王幸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纸张
作品尺寸:a5
创意说明:
在各种因素下,外来物种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但事实上,我们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外来物种所具有的入侵性和破坏性。本次毕业设计将从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生态危机出发,以国内主要的几种外来入侵物种入手,介绍它们的入侵过程与危害。同时以水葫芦为案例,通过对其在水域扩散的过程整个具象化,警示人们重视入侵物种造成的影响与破坏。
教师评语:
在民族文化自觉的语境中,我们日益关注外来文化对于本民族的浸润与影响。在生物界,外来物种的侵入对于本土区域内的物种生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打破本土区域内物种的平衡,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影响了人类对于周遭物种的认知与判断。施王幸的作品以水葫芦为例,在其“温婉”地不断蚕食中,揭示物种入侵对于所在环境的负面影响。
作品名称:长江流域水生野生物种保护(英文:Protec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on the Yangtze River)
作者姓名:高永恒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纸质
作品尺寸:50cm×22cm;24cm×405cm
创意说明:
2019年12月,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的一篇研究认为,中国最大淡水鱼——长江白鲟预计在2005-2010年时已灭绝。这是继长江鲥、白鳍豚之后灭绝的又一长江特有物种。我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本作品希望通过绘制长江濒危物种可爱形象,附带濒危情况说明,提高公众的物种保护意识。
教师评语:
人类活动在推动文明进展的同时,也引起了环境污染与破坏,进而引发了整个环境的生态退化、资源能源面临枯竭的趋势。高永恒的作品以长江流域水生野生物种为出发点,以可爱卡通式的视觉形象与客观物种灭绝的现状形成反差,使人印象深刻。
作品名称:雾霾笼罩下的城市(英文:A city shrouded in haze)
作者姓名:唐樱丹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玻璃 金属 塑料 纸质
作品尺寸:产品一(直径:18cm;高度:30cm)产品二(18.5X222cm)
创意说明:
雾霾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现象。作品用玻璃象征雾霾,玻璃罩内密闭的空间就像我们所生活的雾霾笼罩下的城市。作品希望能呼唤起观者的环保意识。
教师评语:
我们已经在雾霾笼罩下生活了一段时日,渐渐地,我们习惯了与雾霾共存,并耽于雾霾美学带来的视觉体验。唐樱丹的作品关注城市历史发展不同阶段雾霾污染带给人们生活的伤害,以审美与危机并存的方式,引起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
作品名称:老年社区公共装置(英文:Activity space for the elderly——Public installation)
作者姓名:张庚申、候俨珂
指导老师:陈晶 何振纪 何晓静
作品材质:纤维 塑料
作品尺寸:450mm~2500mm
创意说明:
该作品为增进老人社交而设计,基于原本场地利用率很低的缺陷,作品设计一大组可用于交流和玩耍的座椅与灰空间,集休闲、娱乐、交往于一体。全部装置由两个最基本的几何立方体类型演变而来,具有可复制可拼接可拆分的特性,同时适应原本场地的圆环形态,稍加改造也可适应更多的公共区域。
教师评语:
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机能的衰弱和社会地位的缺失等原因,逐渐成为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之一。张庚申、侯俨珂的作品从老年人的情感和实际生活出发,探究老年人的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以积极应对。并以杭州某小区作为案例落脚点,设计可组装可拆分的公共装置,给老年人创设更多的社交与休闲的空间。
作品名称:“可视”与“不可视”的医患沟通(英文:"Visible" and "invisibl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作者姓名:别晨
指导老师:陈晶 何振纪 何晓静
作品材质:铜版纸、亚克力
作品尺寸:40cmX30cmX20cm
创意说明: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医疗环境的变迁,我国的医患关系逐渐变得紧张,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而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是为新的医学模式和医疗服务的形成的助力。提高医患的有效沟通是降低医患冲突、医疗纠纷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而平面设计是有助于打破医患之间沟通障碍、减少医患认知冲突的媒介,所以将医疗场景中医患之间交流和冲突以可视化信息设计的方式动态呈现出来,来帮助医患互相理解,促进医患之间构建起沟通的多元化平台。
教师评语:
医患冲突是目前社会中常见的热点事件,就医环节复杂、有效沟通缺乏、医患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等是引起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别晨同学的毕业设计将引起医患关系的浅表性和内核性原因进行梳理,通过平面、动画等可视化信息设计的方式进行表达,对于医患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大有裨益。
作品名称:《HUG》
作者姓名:陈骁一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日本スクレ纸 RISOGRAPH印刷
作品尺寸:20cm*20cm
创意说明:
《HUG》是一本短篇绘本,讲述了来到美国纽约学习生活的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故事,故事情节均以真实新闻作为参考。希望通过作品,展现疫情中中国留学生面临的真实困境,引发大众对留学生这一群体生存现状的深层思考。
教师评语:
由于语言、文化、种族歧视等原因,留学生群体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隐形的新型弱势群体。尤其新冠疫情爆发以后,中国留学生的处境举步维艰。陈晓一的作品关注到了这一群体,用绘本的形式描绘了中国留学生的真实困境,故事中有冷漠凄凉也有温情暖意。
作品名称:城市孤独指南 (英文:City Loneliness Guidebook)
作者姓名:俞嫣然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院 系: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
作品材质:纸质
作品尺寸:100mm*148mm
创意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流动促进了大批青年人口涌入城市之中,城市独居人口正在逐年增长,并形成稳定的趋势。同时,从独生子女政策开始的新社会建构,造成了传统伦理的变革,给更多年轻人带来了模糊的自我与社会认识;而现代环境中长期的独居也更将他们推向无措与迷茫。年轻人们开始将自己的精神问题诉诸于自我的讨伐,导致心理疾病、甚至做出不可挽回的决定。个人认知与社会客观环境交织的矛盾,让中国未来的城市令人担忧。
《城市孤独指南》是一本针对城市“空巢青年”的“生活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喝水指南”、“做饭指南”、 “上厕所指南”等。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行为习惯,为城市孤独群体提供独特的情绪与行为指导。创新传统的视觉认知,以积极明快的设计为“孤独”去污名化,以文字疗愈人心,也同时羞讷、含蓄地讽刺城市关系中的冰冷。
教师评语:
遥远一首歌唱着“越长大越孤单”,是从孩提转为成人后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俞嫣然的作品以城市里的“空巢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关注他们的生活、工作、社交等生存状态。突破传统情感关怀,戏谑性的设计《城市孤独指南》手册,以身边的日常行为进行关怀疗愈,做到越生活、越设计。
板块二 设计形状
作品名称:释哭ShìKū(英文:Read the Cry)
作者姓名:吴季蕾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300cm×300cm
创意说明:
「哭」是一种人类共有的宣泄方式、一种无形情绪的有形表达、一种「危机」象征的信息媒介,其用「万物归一,以简制繁」的方式,帮助人们从外部刺激中找到「自我(Ego)」状态的平衡。
作品主题《释哭ShìKū》取「通过哭释放压力」的行为含义,亦包含了本作品基于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来「解释哭」的设计语义。
作品从人类获得信息的核心「五感」切入,由视觉「视哭ShìKū」、听觉「是哭ShìKū」、嗅觉「适哭ShìKū」、味觉「试哭ShìKū」以及触觉「拭哭ShìKū」五组设计,共同构成《释哭ShìKū》主题创作,在你与作品产生互动,认识「哭」、体验「哭」的同时,希望你也能感受到「哭」在「化危为机」过程中发挥的感情保护价值。
教师评语:
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进而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吴季蕾的作品以“哭”作为研究对象,从五感作为切入点,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贯穿始终,以创新性的方式对哭进行多维度解读和释义。
作品名称:“买菜去”——儿童菜市场博物游学计划(英文:Go To Market——The plan of children's market natural study tour )
作者姓名:陈柯羽 赵之怡
指导老师:陈晶 何振纪 何晓静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屏幕界面640×1072 px;纸本30 X 32cm
创意说明:
“买菜去”是一项菜市场游学计划,目的是以菜市场为场所,通过生动的日常生活教学,为儿童打造第二课堂,实现边玩边学的食育体验、设计思维及美感教育的创意课堂、艺术作品的展示及孵化。线上游学体验流程(H5)依托食物科学、设计学、教育学、美学等知识背景进行建构;线下主题空间活动,在菜市场实景中进行,根据线上游戏的三大模块划分市场空间。第一站我们的场景置于杭州红石板农贸市场,并在场景中增设“实验空间”,满足儿童体验、展演课堂、作品展示等需求,为菜市场相关艺术创作提供对接大众的窗口。
教师评语:
随着儿童教育的多元化,学校、博物馆等公共教育机构纷纷开展第二课堂以丰富儿童的社会认知与体验。菜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被边缘化,青少年对于菜市场的认知也不断减弱。陈柯羽、赵之怡的这组作品,以菜市场为实验场所,为儿童打造了线上和线下的体验空间,促使儿童对于食物的理解从书本、图像等表现形式向实物进行转变,趣味性十足。
作品名称:“Ctrl+c”与“Ctrl+v”下的第三方(英文:Bystanders under "Ctrl + C" and "Ctrl + V")
作者姓名:马敏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视频:1920*1080p;展板:29.7*21cm;小册子尺寸:297*210mm
创意说明:
“Ctrl+ c”与“Ctrl+v”作为一种方便人们生产的工具,本不应该成为“抄袭”的代名词,其背后必然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巨链”。作品内容针对设计抄袭的主要对象、问题、类型、原因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并特别对平面设计中的标志、海报、书籍、包装设计进行元素拆解,试图从设计构架的层次理解设计抄袭。
设计作品抄袭、涉嫌抄袭、同质化、泛设计是当下设计危机的一个侧面反映,而第三方对于原创作品定义模糊,设计抄袭容忍度不一,则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角度去审视设计危机。作品旨在基于设计构架理解设计危机,探索设计抄袭的多个角度因素及原因,呼吁作为旁观者的第三方重视知识产权,尊重设计原创,从多角度出发,辩证看待当下设计危机中的抄袭现象。
教师评语:
我们经常探讨人类社会的危机,希望以设计的方式来直面并予以解决。事实上,设计自身也存在着危机。正如马敏同学的作品所揭示的那样,在现今纷繁浩渺的设计中存在着大量设计抄袭的客观现实。该作品以平面设计领域出现的设计抄袭现象为出发点,管中窥豹,探讨设计抄袭的原因、形式与层次等问题。
板块三 人文未来
作品名称:《,,,,,,,,》(英文:Playing with Hair)
作者姓名:奚海英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20.32cm*25.40cm
创意说明:
脱毛作为当下女性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每到夏天都会有许多女性受到其困扰,然而,在进行脱毛这种行为时,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女性身体在消费社会下的物化问题,需要我们意识到其存在,从而思考如何对其做出选择。
教师评语:
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人们逐渐关注女性在社会角色、家庭结构以及男女双方价值判断中地位与权重。在现实情况中,女性受到歧视的现状比比皆是且形式多样。奚海英的作品关注女性体毛引发的性别歧视问题,以情景剧照夸张再现与经典油画拼接的方式,表达对于女性天性解放的尊重。
作品名称:现代中的传统文人生活方式——以明式玫瑰椅为例(英文:The Traditional Literati Lifestyle in Modern Times,Take the Rose Chair in Mi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作者姓名:李智杰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金属、木材
作品尺寸:69cm*59cm*89cm
创意说明:
现代人和古代文人主要还是围绕着工作与休闲这两大块来生活的。中国传统文人式生活方式可分为两方面,物质上讲究精致典雅、书卷味浓厚的物件布局;精神方面追求一种传统的文化涵养和精神上的放松与恬淡。我国现今的大多数人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水平,但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让到大多数人都变得浮躁不安,想要逃离喧嚣的城市,回归到纯朴自然的环境里去。他们希望通过对房间和家居用品的设计与选择,来达到表现自己想远离喧嚣、实现宁静平和的生活向往状态。同时也思考了传统文化元素用设计的形式表现,在现代的土壤重获新生。
教师评语:
对于现代设计而言,设计物的本身已不再是设计的主旨,更多关联的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思考与探索。李智杰的作品观察传统文人和现代人生活的共同与差异,以明式玫瑰椅作为切入落脚点,通过对于传统设计文化元素的再设计,为现代人提供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
作品名称:古琴减字谱活字印刷工具套装(英文名:Guqin music score movable type printing tool set)
作者姓名:王昊方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硅胶、亚克力
作品尺寸:1.5x1.5cm、2.5x2.5cm
创意说明:
“减字谱”是古琴特有的记谱方式,是将指法、术语减取其偏旁部首,以汉字的构字法组合而成的特殊文字。现代兴起的电脑减字谱输入法“异化”了打谱记谱的工作,使其多少丧失了之前的意义,且不适用于琴房记谱。套装从传统活字印刷吸取灵感,借用电脑减字输入的编码思路,选取《神奇秘谱》明刻本中字体为重新整理设计,以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弦数、徽数、左右手组合指法等分门别类整合,最终收录112个常用指法与符号制成实用套装。套装采用全透明的设计,以解决最为核心的构字排版定位问题;字体部分选用硅胶材质以方便工具清洗维护。此外,套装还配备传统竖版、现代横版两个排版模卡,满足各种减字谱用途,同时限定字型与排版,方便上手。
教师评语:
活字印刷作为悠久的一项工艺技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王昊方的设计作品借鉴了活字印刷的技术要素,遵循古琴“减字谱” 指法、术语拼接组合的逻辑,设计了一套活字印刷工具套装,能够可以对古琴“减字谱”进行活字印刷,在设计风格上既保存了传统意趣,又满足了实际使用与现代审美。
作品名称:结束流浪 衣物回归(英文名Let lost clothes to be found)
作者姓名:王安忆 师孝文
指导老师:陈晶、何振纪、何晓静
作品材质:虚拟产品
作品尺寸:/
创意说明:
H&M旧衣回收活动自2013年开始以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旧衣回收服务项目,消费者可以携带任意旧衣前往其门店进行投放并领取相应优惠激励,但随着快时尚品牌们越来越多的回收项目兴起,社会的质疑声音不断加大,其中许多人认为“环保与快时尚”是一对伪命题。究竟快时尚产业链能不能得到彻底的环保转型仍未可知,但具有顶尖影响力的全球巨头服装产业回收衣物的兴起却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生动的一课,因此本次设计实践围绕H&M门店的回收服务系统展开,在进行详细的社会调研后初步确立了回收系统优化方式,并决定将贩售机的概念融入整个流程中,并与小程序进行交互从而使整体流程更加人性化。
教师评语:
自从美国作家蕾切尔《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逐渐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可持续设计是对于环保理念的直接回应。王安忆、师孝文的设计作品以H&M旧衣回收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目前回收环节出现的困境与问题,优化回收系统,从而帮助服装产业践行环保可持续设计。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