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0届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972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原象•无垠

面对疫情,我们对命运本源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设计矩阵。王树人在《回归原创之思》中提到“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有三:一为本原性的诗性思维;二为思维之象,即非实体的动态整体之象;三为感性直观之象。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原象是对松散生活原象的感知和摄取,是把原象转换成明晰的心象,是把心象迹化成具体可感的审美物象。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创造,设计过程也必然是一种把有形的生活原象提炼成无形而突出的精神图像,又把无形而突出的精神图像转化成有形而鲜明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精神图像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已经成为设计师有意识感受到的、体验到的、把握到的原象。通过对日常事物的重新审视,我们寻本溯源,拨冗求真,回到了自己的初心和事物的本源。
既“无垠”何有“际”?屈原《远游》内书:“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宇宙到达边界之外还有边界,到达无穷超越无穷,我们在新的蓝图里构建经历消亡重建的世界,对生的本能刺激进化,直面恐惧与消亡,感知生命,感知关怀的维度,在无垠的世界中探寻设计的量度与温度。我们检视不断转变的设计角色,把传统设计从自身经验抽离,作为设计师在新时代语境下的考量和筹划。

本次展览作品与创作者的个体记忆密不可分,与情感本源联系紧密,通过此次展览,我们试图从情感和记忆出发,加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以全新视角审视设计艺术,在全球多元化浪潮与现代艺术的语境下,践行出通达超越无垠的设计化境之路。

—2017级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全体研究生

 

 

  学生展示作品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边界线》《Boundary line》

作者姓名:杨丹萍

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吴海燕、陶音

 

此系列探讨的是关于对边界意识的理解,对身边刚步入工作的社会青年进行采访关于工作中压力和落差感的看法,并对采访内容进行记录,以此作为系列延伸的基础,整个系列从实验尝试-图形记录-小样尝试-图案延伸-结构尝试一步步地完成。从设计理念的角度来说,探讨如何处理工作环境中的嘈杂声所带来的困扰,学会对自我和周边领域的边界意识保持一个明确的认知,在不同的维度中建立好边界感,学会感知和觉察边界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那么当每个人尝试划出所谓的自我边界线时,社会的态度呢?这值得我们思考。从设计方法的角度来说,运用特殊的结构尝试非常规服装设计,同时结合不同的材料去表达,更多地考虑艺术性所引发的内心追问。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飞行员创想》《AVIATOR FANTASY》

作者姓名:刘明洁

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吴海燕、陶音

 

本次设计的系列灵感来自功能性服装与赛博格宣言带来的启示,希望用飞行员制服元素切入来表达日常性服装与皮草碰撞的可能性。

赛博格是人与机械的结合,赛博格以有趣的方式质疑西方传统的二元论,主要对是自我/他人、心智/身体、文化/自然、男性/女性、文明/原始、现实/表象、整体/部分、行动者/资源、制造者/造物、主动/被动、正确/错误、真理/幻觉、整体/局部、上帝/人类等的思考。在人与机器的关系中谁制造和谁被制造的关系是不明确的,在变成编码实践的机器中何为心智何为身体也是不明确的,身体的边界更是模糊的。因此,赛博克隐喻了范畴的模糊化,隐喻了鲜明对立的两极的模糊。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如意生活》《Happy life》

作者姓名:陈艺丹

研究方向:传统纺织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指导老师:裘海索

 

在清代晚期的女子服饰中,大部分的如意纹样都是成曲线形饰于服饰中,这也是大家常规脑海中的如意纹样式,而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少部分折线形的如意纹样式,在视觉上呈简洁的几何形态,其镶饰的绦边也呈条状。因此,笔者以几何化的眼光对其归纳,从形态结构与视觉感受之间的关系入手,选取折线形如意纹样为母体,结合清代晚期女子服饰的条状镶边、暗纹的装饰形式,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对如意纹样造型形式特征的揣摩和再创造对其进行不同的变化组合,以几何化的图形组织语言进行系列展开,以及运用对比的色彩搭配方式,让大家印象中的传统如意纹样呈现出新的视觉感受,延伸出如意纹样这个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情境下的美好寓意。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锦之格律》《Metrical Song brocade》

作者姓名:李婷婷

研究方向:传统图案研究

指导老师:姜图图

 

作品以传统宋锦几何纹为原型,进行纹样提炼和变化,以现代宋锦的工艺织成面料,发挥传统几何纹宋锦的装裱功能和陈设帷幔功能,以现代工艺技术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电子类产品收纳包袋以及现代家居产品中,以求还原传统经典装饰在视觉、材质、工艺和功能上的活化和传承,还原传统宋锦几何纹朴素典雅的韵味。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天堂与地狱》《Heaven and Hell》

作者姓名:卢毓敏

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吴海燕、陶音

 

二十世纪普鲁斯特在其意识流文学《追忆似水流年》中,凸显了时间的重要性,他用三维立体“时间心理学”取代传统意义的平面心理分析,其“双焦点”概念使叙事接受体对“毁灭或复活”的时间感知昭然若揭。毁灭是对失去时间的体会,复活是指发现了超乎时间外的顿悟。结合电影《饥饿站台》中对人性的诠释与自身的生活状态,促使本图案的叙事主题为疫情前后自身心境的缩影及时代烙印。天堂是疫情前的生活,而疫情爆发后的生灵涂炭给人坠入地狱般的悲怆感知,也愿通过本图案表露世界早日恢复运转的美好期望。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重见》《Re-see》

作者姓名:尹菲菲

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钱麒儿

 

在英国约克市遇见一群戴着优雅的欧式礼帽即将出席舞会的女孩儿们,曾经平和美好的记忆与疫情当下的紧张氛围形成了对比。2019 年四月,世界闻名的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遭遇了火灾,它的灾难令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感到惋惜。在疫情期间观看的巴黎圣母院的修复纪录片中,作者深刻体会到历史建筑复原的艰难,也感受到了当代历史建筑所面临的危机,同时回想起在一年前在英国约克市的经历。约克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约克大教堂也是一座哥特式教堂,这种哥特风格与当代以黑暗为主的哥特风格略有不同,在服装史中曾出现过以哥特式建筑发展起来的哥特服饰,但如今这种风格已经很少在当代时尚界作为一种服饰风格出现。这些引起了作者对于历史遗产在当下环境的思考,因此作者在进行系列设计时融入了对于这段英国游历的感触,以约克大教堂中的花窗为灵感来源,结合中世纪时期的哥特服饰风格,重新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中世纪时期的哥特文化,以表达对象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存在边界,希望能引起人们对历史遗产留存现状的思考。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四时景》《Four Seasons Scenery》

作者姓名:彭亚琴

研究方向:传统纺织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指导老师:裘海索

 

创作灵感,来源于宋代“一年景”服装边饰纹样题材,将二十四节气中七十二种不同花卉的形态与色彩进行提取与再造,结合Processing编程艺术设计软件,以计算机语言,模拟自然植物生长与延续的过程。

纹样呈现,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系列,以动态化展示与织物印花产品相融合的方式呈现,以边饰之形,展现万物生长、生生不息、色彩斑斓的四季美景。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北纬37°边缘漫游者》《Playing Inside N°37》

作者姓名:赵姝坦

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吴海燕、陶音

 

在城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许多无所适从的困境,一旦某个环节脱轨,生存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对于长期生活于异地的笔者来说,深有其感。受到疫情下居无定所事件的启发和影响,设计以保护人体和行走“庇护所”为思考切入点,将保护、辅助人体活动和方便携带的特点融入服装功能设计,从安全钩、插扣、带扣、拉链、抽绳等必不可少的多种硬件将服装不同部分连接起来,再到针对不同部位具有多重功能特点的材料运用,在结构和工艺细节中贯彻服装的多功能性特点,突出服装适宜多气候环境的设计理念。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紫境》《 Violet Fairyland》

作者姓名:夏欣露

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吴海燕、陶音

 

紫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与直接染紫材料,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效作用于织物上有明显的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本次作品围绕中草药紫草展开,以药材和染材作为关键词提取元素进行设计。将有着富贵、祥瑞、优雅和情缘意象的紫草之色带入现代设计中,以手工型染的工艺方式展现了紫草变化多端的色彩魅力与历史底蕴。希望能通过作品传递出紫草染色在千年悠长的岁月中所带给人们的浪漫与温暖,让紫草的紫色情愫结成为羁绊萦绕心间。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日光经年》《Secular Variation》

作者姓名:于熹喆

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吴海燕、陶音

 

在智能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手作技艺的独特性成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系列作品将植鞣革作为主要材料,遮光日晒法作为表现形式,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创新性设计,选取植鞣革日晒变色的方式演绎一种人与时间、材料的互动性表达。

该作品对多种人群的生活习惯进行调研,为不同职业与不同性格的人制作经典款植鞣革服装。因每个人与服装的磨合程度不同,其变色过程也将产生差异,一定时间后进行拆解打散与再设计,重组成新的服装,例如口袋处拆下会形成一个原色口袋的痕迹,突出人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并在完全和谐的基础上回归自然。用经典的服装版型演绎植鞣革的人文情感价值,从材料和考究的工艺细节中凸显日晒变色之美。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作品名称:《分光涤尘》《Cutting light》

作者姓名:李挺

研究方向:传统纺织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指导老师:吴海燕、姜图图、徐燚

 

以东方意蕴为美学出发点,将竹编纹样设计和传统工艺的重新结合,为当代生活美学进行活化设计和创作实践。

竹编纹样作为竹编艺术之美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在传递图案装饰之美的同时,也呈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和审美追求。

作者结合当代雅致生活方式,将竹编纹样活化设计应用于当代东方茶空间的构成,积极探索东方韵味兼具现代美感。

作者想通过光影来诠释竹纹样的灵动,随着光线在朝夕的自然变化,光影随着纹样的变化被切割开,光将空间呈现,而暗增强了空间的厚度。明暗虚实,别有洞天。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设计+界』2020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原象•无垠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