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2020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展 创 · 视|设计+未来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180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于2020年6月29日-9月29日在线展出。本次展览收集了100余件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作品来自建筑学、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风景园林等五个专业。
以下是来自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的部分优秀作品: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交大故事插画及文创产品设计。我希望在我的毕业设计中通过讲述现代校园生活故事的插画以及以文创产品为载体的传播,用更年轻的视角展现校园的形象与性格,为我们的校园纪念品提供新思路。
我将交大故事从内容上分为了两个系列,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来展开当今交大的生活细节。分别命名为交大十二月和交大小景。
在地点为线索的交大小景中。我展示了交大不同地点中的生物,景象与故事。这里有常来东上院的蹭课的学霸猫,有曾困扰了不少师生的天使路,有富有诗意的涵泽湖。
而每个月最有趣,最印象深刻,最常被人吐槽的事情则收录在了以时间为线索的交大十二月中。这里有英语水平考,有仓促刷满的公里,有属于每一个交大人的交大人节。
为了能更好地展现这些插画故事,我选择了能将系列放在一起展现,将重点放于图像,并能够辅以文字在背面叙述的明信片应用画面完整性强的交大小景。我还以相同的原因将交大小景应用在了日历上。
对于外形自由,话题实时性较强的交大十二月,笔者将其应用在可以随时间更换佩戴 的系列徽章上。并根据画面需要配置了不同的底色。
本毕业设计作品从人工智能拟人化的角度探索了智能汽车系统操作界面的情感化设计,主要内容为自拟智能汽车品牌的标志设计,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虚拟形象设计,用于宣传品牌的周边设计,智能汽车仪表盘、中控屏和手机移动应用的交互界面设计,以及概念宣传片制作。
作品呈现了一个概念化的智能汽车交互场景,智能汽车成为了一种新型生活空间,拥有“人设”的人工智能助手不仅在车内提供语音服务,还成为了用户生活上的贴心伙伴。本作品旨在为智能汽车用户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
南通是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在南通特色的地域文化背景的浸润下成长,我对本地的地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南通位于长江的下游的北河岸上,与上海仅仅是一江之隔。随着长江的入海泥沙沉积,这片土地的面积逐渐扩大,形成了南通。南通是一座有着璀璨的近代文化的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我先尝试了字体设计。蓝印花布的特点是刮蜡形成的冰裂纹和断刀。所以在设计字体的时候笔画直接进行了一些切断和连结的处理,以模仿蓝印花布染制的时候对图案的处理。字体笔画都进行了圆角处理,笔画多以小短线构成,因为蓝印花布印制的时候出于技法上涂蜡方便,多由圆点和短划构成。我由此设计了一组字体,命名为江风海韵体。
招贴设计部分选用了一组最能代表南通的地域文化特产做为招贴的图案内容,将物体剪影形状与蓝印花布传统纹样的再设计结合,提取符号相关的其他意象作为画面辅助图案。之后在每一张海报的页面上绘制了曲线构成的图形和纹样,概括和象征了海浪和江水的波涛,寓意着长江与黄海的汇合给了南通地域文化萌芽和发展的摇篮和怀抱,也有着平衡构图的作用。
表情包的主体我设计了一个糅合南通地域文化要素的卡通小人,风格参考选用了南通长牌的图案风格作为主体,运用提炼出的色彩符号构成:靛蓝色代表蓝印花布、黑色红色代表南通长牌的牌面图案。我选用了16个南通人对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较为实用的短语,避免了出现方言使用与实际现代日常生活中网络聊天的脱节。为了方便南通以外地区的人们使用,我加上了注音以方便没有南通话基础的人使用。
设计的应用部分除了海报设计和表情包本身就有实际应用的作用,设计了一些帆布包、文件袋、茶杯垫之类。都是在前面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物品的再设计和应用,选取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产品,可以营造和体现南通地域文化的语境和氛围。
本次毕业设计试图通过街区文化的更新及视觉形象系统的引进,来做出实际有效的激活街区文化的方案与模板,挖掘并找回街区固有的特性与个性,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旧街区的新面貌,塑造具有统一性与系统性的街区文化的品牌。
江川路的标志形象当中,建筑楼形象代表生活与历史;轮廓的树叶形态、太阳与树的形象代表自然;波浪线与大路的形象取决于江川路的“江川”与“路”这两个单词,是标志的直接性元素;整个形象代表了江川路的新文化。
工坊街将分为4个大模块,即制作工坊、研究工坊、体验工坊与美食工坊。工坊街的标志形象取决于“工坊”这一单词,笔筒与字体用木制的感觉,且利用在工坊上用的工具形象给人们一眼看出工坊的感觉,给予直接性视觉效果。
这是一个让孩子在智能电车(以威马EX5智能电车车型为例)内乘坐时游玩的数字互动娱乐产品以及车内联动屏幕界面美术的概念设计,在游戏方面,孩子需要扮演其中解决危机的小英雄角色帮助博士来抓走实验室里捣乱的小怪物们。
在游玩的过程中智能电车内的音响和灯光设备也会根据不同场景情况作出改变,给孩子一个沉浸式游玩体验。在配套界面美术方面,驾驶员面前以及手边的屏幕,即车载中控屏和车载平板的界面美术也配合游戏风格进行了皮肤替换以及可互动桌面的设计,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应用系统。
《镜花缘》是一篇由文人李汝珍创作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长篇志怪类小说,被誉为小说版的《山海经》。我从小就是一个对志怪类小说文学十分感兴趣的人,因此在中学时期有幸接触到《镜花缘》这本小说时就被其深深吸引。
这部小说优秀的部分不仅在于其对书中那些奇妙的国家以及奇妙传说的描写,更在于它在诙谐的笔法背后表达出的十分超前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深层次内涵。
在调研过国内现存能够找到关于《镜花缘》的插画后,我觉得出于对其内容超前性的尊敬,可以且有必要创作一组以《镜花缘》书本内容为主题的有较为现代风格的彩色插画,因此便有了我的这一系列毕业设计实践内容——文学插画绘本《镜花缘》。
绘本的主要内容围绕着《镜花缘》前半部分主人公团体游历各个奇异王国的故事,结合了原著中奇幻夸张的描写,我在色彩和造型上都采用了或多或少的夸大,希望可以在结合自己理解的前提下表达出原著的诙谐有趣。
结合音乐的现代视觉化设计,将音乐韵律之美融合到了视觉美的律动之中。作品突破了传统以西方古典或现代音乐体系为主的表达范式,尝试了将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转化为现代艺术图案形式的表达。
作品更关注乐器乐曲本身的特质,从细节入手,根据乐器音色,演奏手法,音乐与色彩有关的理论等设计出三个乐器的单位形,通过单位形拼出组合形作为整个设计的基本元素。
不同的乐曲都实现了通过基本单位形的组合图形表达,并在原有组合形的明暗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乐曲进行了配色。
不同的乐曲都实现了通过基本单位形的组合图形表达,并在原有组合形的明暗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乐曲进行了配色。
作品运用了动态海报的手法来进一步表现乐曲的特点:马骨胡的来回拉弦的演奏手法;葫芦丝乐曲中同一段重复的编曲惯性和转音回旋的演奏特点;象脚鼓的节奏感。插画结合了组合形,突出乐器自带的氛围感。并且运用unity制作了一个可以交互的葫芦丝随机乐曲生成器,以表现我的理论设计可以被反推。
后续设计制作了纪念品丝巾、文化衫以及科普卡片等,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民族音乐。
设计展现出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另类的美感,是一种拓展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审美价值的尝试,也说明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巨大的审美潜力。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