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委员
詹和平教授


作者:张明 黄熊壮 金谛

作者:何晓佑


作者:张明 卢慧杰

作者:何晓佑 逄亚彬 朱文萱

作者:何晓佑 逄亚彬

作者:曹方

作者:张宇娜

作者:张兴宇
指导教师:陈皓

作者:潘玥
指导教师:陈皓

作者:沈悦
指导教师:陈皓

作者:姜峰
设计说明:
鉴于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密闭性防护服所产生的内部温度过高,此设计试图借鉴水冷机械设备的相关温度调控原理,进一步构想可适用于密闭性防护服内部温度调节控制的产品。设计着眼于控温功能,同时基于3D打印技术的优势,将产品的两大主要部分分别一体打印,并尝试将产品的体积尽量缩小,达到便于装备的目的。同时,设计考虑到疫情期间有不少医护人员某些健康指标异常而导致猝死的情况,在产品上植入了生命体征监测仪,以及时提醒医护人员,避免悲剧的发生。

作者:赵阳臣
设计说明:
面对疫情的侵袭,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与病毒“赛跑”,有时甚至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佩戴防护服与防疫面具以保证自身安全,工作完卸下面罩时脸部通常会由于面具的长时间挤压勒出伤痕。针对此类问题本次设计充分发挥了3D打印优势,贴近人脸部分材料选用柔软硅胶材料,通过对面部扫描得到人脸参数反向生成专属面罩形状,让人佩戴更舒适。外壳为SLA树脂打印,通过镂空减轻重量。不同组件之间通过卡槽和插销组装,可以任意替换组件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作者:范颖
设计说明:
残疾人最为缺少的就是社交,因为身体的缺失常常让他们伴随着心理疾病。手部残疾让他们失去一些交流手段,义肢屏幕可以通过自定义设置实现一定功能的社交交互效果。
个性化:义肢同样可以成为日常配饰的一部分,做为残疾者的信心来源,可靠的功能再加上优美的形志是达成个性化的关键。3d打印,以及数字雕塑技术让义肢的形态变的更加丰富。屏幕的加入让原本具有强烈社交功能的手重新获得社交能力。
消杀:本义肢除了关注日常使用之外,高时兼顾防疫需求,纳米金属作为广谱抗菌抑菌的材料常用于手术刀等医疗器械,这里作为涂层喷涂于义肢上用于防护。紫外线作为二次消杀防护的重要手段便于保持义肢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清洁。
义肢屏幕采用电子屏,通过对图案的显色(蓝、绿、紫)来用于显示状态信息,如体温或其他自定义信息,这一点可以由用户在明确隐私性后自定义颜色信息的映射内容,以避免信息外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屏幕并非手机的代替,但它可作为一种华丽的展示媒介,为残疾人带去更多交互的可能性。

作者:刘思佳
设计说明:
该产品在人体增强机械臂的功能之外,配有可穿戴的智能装置,在手掌和指尖部位内置芯片和红外感应器,结合多媒体,无线通讯,微传感,柔性屏幕,定位系统,生物识别等技术,专注于各类人群的健康管理与安全监测,有效及时的采集穿戴者身体的各类动态信息数据,是直观实时的健康码与各级各类防控卡点的通行证。
在结合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络的前提下,实时反馈在迷你柔性显示屏和云端,方便快捷的进行数据搜集处理和统计共享,能使人们得到更及时的医疗救助和各类帮助并易于防疫人员的防控工作。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