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本科2017级梁希实验班“中国古建筑与传统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成果汇报--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发布时间:2020年9月13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3112
全园以“合”为设计理念,一园之中动静相合、建筑山水相合,寓意在学习生活中达到平衡的健康状态。全园沿东西主轴线展开,从西到东由动转静分为三区,西部合院承载日常聚会活动,中部主水面南北两侧环绕游廊水榭作为景观中心,东侧开池叠山呈现自然之趣,南北两条游线闭合成环,其中点缀登高和亲水赏景节点。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对南式古建筑的形制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和古建筑的动人之处,获益匪浅。
园名崧泽。崧,竦也;泽,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既指园内水石相映,又暗指将山岳湖泊融于园中之志。园子由东向西分为三个部分:西部山石区、中部湖泊区、东部会议招待区。整体园林空间以鸿儒堂为中轴,对两侧建筑进行适当的挪移,使空间及视线更加灵活生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古建和传统园林的认知产生了探寻的乐趣,还需要课后的时间来慢慢了解学习。
本次课程设计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仿写,模拟网师园局部的山水格局,并使之与校园景观相融合,置入游赏、集散、会客等功能。园区由镜水面展开,形成三组院落,自西向东为溯源入奥区、云锦荷裳区以及太华融丹区,各自以水潭、荷花池与望山楼为景观核心。
本次学习从古典园林的结构布局到节点造景,再从单体建筑入手,对木作、瓦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课外阅读了《古典园林分析》《营造法原》等书籍,学习了古典建筑严谨的做法及其精湛的结构构造。
夏眠园是一座南式风格的古典园林,名称出自苏轼的《阮郎归•初夏》,是一座以水趣为主题的古典园林。由西向东分别是庭院休憩区、水趣游乐区和厅堂接待区。庭院休憩区可以为路上来往的师生提供一处停留歇脚的园地;水趣游乐区设有环绕水面的游廊和水榭,游走其间可以享受水波带来的清凉;厅堂接待区设有一大一小两进院落作为来宾的接待使用,也可以在平日作为园林讲堂用地。
通过本次古建学习,我深入了解到了园林古建与古典园林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对话的微妙关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含蓄审美表达,受益匪浅。
本园名为清逸园,意为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能在此处寻得一些悠然自得。园东侧靠近学研中心为学生活动区,幽篁书屋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处,撷秀堂及其门前空间为学生活动场所,中间为湖区,湖南侧为全园最高处的假山和揽云亭,北侧为沁荷水榭和一个开放广场,沁荷水榭荷花环绕,视线开阔。道路北侧为曲折的小溪与曲溪亭,为途径此处的学生提供一个休憩场所,西侧为宁静的折廊,在其中感受视线的变化,折廊终点为瞻月楼,可以俯瞰全园,仰望明月。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南式建筑的美丽与精妙,从木作到瓦作,了解了古建优美的翼角是如何形成的,还通过不断的阅读看到了苏州私家园林的节奏布局、视线转换等等各个方面。
“芸”取众多之意,又有芳草的意思,意指学校之中众多的学子,在校期间还相对稚嫩青涩,但如这世间所有具有生命力的生物,未来都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芸园以南方私家园林为学习对象设计,包括两馆、一榭、一堂,一楼、一四角亭、一六角亭及回廊、爬山廊以及假山叠石和植物种植。古建模型制作中负责水榭的部分,同时参考了网师园濯缨水阁和拙政园芙蓉榭的尺寸及结构进行设计制作。
在课程学习中,深入了解了古典园林的特色和意象以及古建筑的结构,学习前人的智慧,并进行了设计尝试,对中国园林的营建有了更具体的体验和学习。
倚虹入门,回廊三折。草木繁森,绣绮掩青。勿谓土狭,足以息肩。灵鹤怪石,紫菱白莲。有水一池,濯缨闻笛。沁得远香,波映塔影。倚春在望,折桥芦影。玲珑迎朝,水波延晖。见山倚南,傍睨竹树。池西园尽,此为“留沁”。
南方园林秀气婉转,玲珑精巧,在单体建筑学习中,感受到匠人沉淀多年的心血巧思,一招一式,皆是韵律之美。暑期游览苏州,拙政园内倚虹亭下,终于亲眼所见历经沧桑的一梁一柱,数椽条,看瓦片,收获颇丰。
北京林业大学东南隅,引水亘其中,环以林木,凉台燠馆,风亭月榭,迤逦相属。园西叠石为丘,丘上为涵青亭,见清泉如萦带。循泉而下,水面渐阔,其中小洲数植桃花。南岸为蔚藻堂,北岸为浮翠阁。水折而南,有亭翼然,林木掩映,至园东为清旷楼。凡为楼一,堂一,为亭、榭、阁之属六,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势,故曰漪园。
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传统古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我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
园子沿东西方向分为三个部分:东部花园区、中部山水区和西部院落区。北侧入口位于美桐大道上,通过垂花门直接进入主院;主院中的假山夹出通道,连接了院落中东、南的厅和堂,人们穿过假山的同时也完成了空间上的转换。山水区以水面为主体,由游廊串联环水四周的建筑。建筑相互对望,东侧地形丰富,形成小的花园空间。
非常不同的一次设计体验,尤其是在做单体建筑时,感触很多。正是因为不断地尝试、查看文献、总结经验,才了解到古建筑的构造魅力。
本园名禅思园,意在使师生体验到富有禅意的古典园林空间。以中心水面为主体,呈四合之势。东为接待用庭院;西为游览建筑。主体建筑含一堂、一楼、一水榭及厅堂、亭若干,以廊连之。由东侧入,透景线最长,于方寸之地中求深远。有云光堂,坐南朝北,面水,前有平台。置穷目亭于制高点。西侧层楼幽奥,以求从清嘉榭入云光堂的豁然开朗之感。
通过本学期课程,我了解到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造与历史演变进程,并且通过模型搭建,对古建与传统园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溯园位于北林学子情原址,气氛宁静幽和。溯园强调中心湖面和蜿蜒曲折的水系,建筑环绕水系四周,与水关系复杂变换。全园主体建筑和春堂位于西北角,作为接待来宾的场所,室内可看到开阔的湖面景色,水尾消隐在远处。在湖面东北角设太湖石假山,高山流水形成视觉焦点。山上设有小亭,可以俯瞰全园,并与小石桥形成视线对望。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习了古代名园的布局关系,并且深入了解了古建筑的木作结构,受益匪浅。
园名为“明鉴”,既指园中镜池,又有学生在此沉思自省之意。自西侧垂花门入园,可见饮玉楼,左右置假山奇石,与游廊一同形成入口院落。既出院落,视线开阔,可见园中部的镜池,池中有一小岛,与折桥将水面分隔,遥望对岸的临翠榭。南北两岸各有一堂及一榭。池东南以山石堆叠假山,置倚碧亭,可一览池中景色。
在此次传统园林设计中感受到了“临场感”的重要性,从现场感受出发,营造步移景异的效果。单体设计上需多加参考,不可随心所欲。
为满足校园接待功能设立四合院建筑群,正门面向东侧主干道,建筑群西临水连廊可为建筑西侧立面提供层次变化。堂正对树石岛形成对景,厅、堂与小楼三组临水建筑形成多角度对视关系。园内西南角设立3米高假山,含连接堂与小楼的蹬道,山顶设六角亭与石桌茶座配合种植营造清雅山林佳境。在厅北校园次干道设置集散平台,以假山石与植物围合长廊与花窗营造休闲氛围。
课程学习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内涵,探究不同形式古建筑结构工艺,对于中国古典园林尺度有了更加精准的理解。
通过东侧垂花门入院,先经过系列曲折院落,其中院墙、曲折回廊以分割空间,形成透景,无法窥得中心湖区全貌,后经过系列游廊,穿过堂、厅,可远观东侧高楼和湖中心开阔之景。院内建筑有一堂(瞻远堂),主要用于接待,一楼(仰止楼),一水榭,主要用于观景,以及两座硬山作为配室。院内分割多个小院:梅园、杏园、桃园,以观不同之景,做到移步换景。
通过本次古建筑课程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古建筑构造以及古典园林布局方式,对于古典园林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本园林名为得止园,取自苏轼“流水本无性,得止自澄澈”。全园分为三个分区,第一部分为接待区,以正式的四合院为主体。中间区域为水景区,以一个空的核心作为场地的内核。第三部分为山林休闲区,该分区以自然山石为主。全园含有两条轴线,中间置入假山化实为虚。全园风格及建筑风格均为北式,建筑及全园结构规整气派,透露出北方园林皇家遗风特点。
在本次课程中,我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美,也学习到了中国传统造园技法,收获颇丰。
设计场地位于北京林业大学学子情,以“归园田居”立意,设置两处小院子,分别以晨曦堂和戴月轩为主体建筑,以游廊串联,中心围合出丰富的园林空间。两处小院各自都有较强的围合感,建筑搭配界墙塑造了层次分明的院落空间,园林中心存在横纵两条隐形轴线,视线相对通畅。同时园林中心有知秋亭和念春亭两处视线极佳的赏景点,为园林的点睛之笔。
其实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是觉得古建实在是有点无聊而千篇一律的东西。但随着课程的进展,我发现越是深入了解古建,越是能感受到其中的绝妙,前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智慧。我也希望我能从中获取到些许前人的智慧,并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全园由西向东从建筑群向自然的河流及山川过渡,形成湖泊区及石山林区。园名得真,寓意在繁忙的校园生活中体悟山林真趣。西部景观围绕青松小院设立读书禅房及会客厅,隐约可观湖中景。中部池塘为全园中心,绕池设亭榭阁轩四大观景建筑及绕湖游廊体系,相互借景。东部堆石筑山,设山石花台,与蜿蜒曲折的小径一起营造了山林曲径通幽之感。东北侧假山结合水头模仿自然山林野泉的特征。
通过建模,我对于北式建筑的结构有了很全面的认知,包括不同构件名称,木作、瓦作等的做法。而针对全园的设计,我了解了古典园林掇山置石理水乃至亭台水榭的基本设计理念。
意为北林师生营造校园中歇脚之所。由西向东从庭荫至水趣至合围,东侧筑停留与接待的院落,西侧衔接主楼草坪,归于自然。园中部建筑结构仿网师园,加入折桥、游廊、瀑布、假山丰富漫步体验。以游廊曲折两侧景致各异,水体大小变化动静兼有,做出可停可游的校园内传统园林。
惊叹于传统古建筑木结构构架的精密与严谨,在满足力学承重的同时又有着兼顾美学的翼角。在构件的比例计算之中也体会到了古建的科学性与内涵的博大精深。
本园将场地分为三个主要空间,西侧的建筑空间节奏紧凑,布局对称,氛围庄重,宜用于宾客接待、会议和师生集散活动。中部空间以疏朗的自然空间为主,亭廊环绕,布局松散,并形成视线网络,宜用于参观和休闲游憩。东侧空间为小楼及其附属的水体,恬淡雅致,用于承载其他集会活动。三个空间如三重鸣弦,变化流转,怡然成趣。
古典园林和建筑设计有着独特的逻辑。要理解古典园林建筑,就要思考中国古代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考虑当时生产力对匠人的制约以及匠人为突破制约而营造的匠心。
课程名称:中国古建筑与传统园林设计(线上授课)
学时:40
学分:2.5
教师:董璁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