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0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311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数字技术包括BIM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5G技术、3D打印、数字建造、智慧建筑等等,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技术一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甚至生活世界的图景;另一方面也以其工具理性而潜在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人”作为主体,并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在与技术博弈的过程中,人之为人的价值需要得到彰显,以抵制技术所导致的人的异化。正是在这个人机边界日渐模糊的当下,我们呼唤基于批判性思维和生态伦理的,整合了数字技术的未来大学校园建筑设计,塑造以师生为主体,社会群体可介入的教育、学习、生活场所。
设计主题

“未来:我的大学— ”

该主题立足于当代中国大学校园生活的现实并指向未来。对于“我的大学”之未来畅想,实质上是回应当今校园中的问题,集结技术和思想的力量,去创造一个更加多元、智慧、可持续的大学校园环境。关键词:数字技术、可持续、____(根据自己的设计置入)。

课程目的

本课程以“未来:我的大学— ”为题,旨在考察同学们以校园的现实参与者和未来建设者的身份,如何批判性思考大学和教育的本质,技术与人的关系;又如何以技术手段去解决现实社会与生态问题,并面向未来开放。我们期待看到数字技术下传递的真正的理性思维对于校园建筑设计的作用;期待看到不仅仅是设计逻辑,还有对于生态伦理、社会问题和人文价值的思考;更期待看到预示了未来可能性的大学教育和生活方式。而所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设计者对于可持续理念的具体回应。

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可以是新校园建设或老校园建筑改建的一部分,需要容纳教学、生活、生态空间三个部分。可选择的类型:(1)校园新建筑设计:在已有校园空间自选场地,做一个4000—6000平方米的建筑设计,内容和功能自定;(2)校园老建筑改建设计:在某个已建成的老校院内选择一个3000—5000平方米的建筑空间进行改造设计,内容和功能自定。基地:马鞍山本地大学校园。可以是校园中的部分或整体区域、场所、空间及建筑为选址目标。可新建或选用已有建筑进行改建。- 可以对场地内的功能或活动类型进行提议,但它们应该是混合的(至少包含2种不同的功能),且这些用途和功能应涵盖建筑物本身以及周边环境。建筑物规模可为4000㎡左右,但不局限于此。只要合理,任何尺度都是可行的。- 设计方案应致力于改善当地的环境,为当地的居民带来益处。
饮食之外·云端之上
小组成员:汪晶 王静 刘欣然 王子鸣
设计说明:针对数字技术下的大学校园,发现校园内存在的尖锐问题——学习活动空间不足与餐饮空间过度浪费,本次我们选取了某南方大学校园食堂,针对其空间资源浪费严重现象展开设计,我们利用云的概念作为设计的灵感,云存储、云技术是技术手段,赋予建筑云可观可感的造型,内部丰富变化的可能,努力打造未来大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食堂!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飞仓乐园
小组成员:蒋欣炜 郑梦琴 李思梦如 李乐聪
设计说明:本方案秉承着在未来技术思想基础上,创造一个更加多元、智慧、可持续的大学校园环境,即建筑可生长的理念和新的建筑形式——舱。舱作为建筑的单体元素,如同一个个潘多拉盒子,具有使用者可自定义装配无限可能。同时随着时代变化和人群的需求及功能,舱可以进行相应的堆积蔓延与生长,并寄生依附在任意建筑上。2020年,体现在我们的校内站点,2030、2050....随着时代的进步、舱体的多方面升级,这种智慧技术与可持续应用将更广泛地蔓延。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折叠校园——待建成,无限可能
小组成员:刘倩茹 韩雨霏 于圣钊 王岩杰
设计说明:我们希望通过"展示"这种方式去缓解这种在某个阶段大学生迷茫的问题。以前用高高的墙体围合建筑,保证建筑的私密性和安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也渐渐开放,从高窗到通透的玻璃幕墙,建筑越来越开放。于是我们推测未来建筑更加开放,“墙"这个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临时性的隔断,未来建筑内外边界更加模糊,于是我们将莫比乌斯环、褶子空间引入我们设计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圆融巢
小组成员:金鑫 任彤 曹艳娜 杨彬彬
设计说明:改建项目为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阶梯教室,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之锁之称。未来的教育,既不是“工业",也不是"农业",理应更像"森林'那样是不同生命个体自主生长又相互依存的赋能环境。"圆融巢"以“巢"为基本单位,巢组成木,双木为林,万木为森。推动建筑形体实时变化的是"人"的思维,通过“巢"与"巢”的旋转拼合将碰撞出可能,让不同学习者拥有定义自己学习空间的权力,创造出众学空间,促进多元共存。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游牧·巡回·朝圣
小组成员:胡燕梅 刘清清 向凌婕 饶晨
设计说明:本方案引入赏罚机制、学习胶囊元素、游牧模式,借鉴游戏的反馈机制,寻找一种全新模式,创造一个多元的活跃的,可持续的大学校园。在这里,学生就像草原上的牧民一般,在不同的阶段迁移停留,在迁与守之间找到自我。扶手电梯组成的强大的交通系统,重新定义传统游牧形式,电梯从室外延伸到建筑中的每一处的”交通要塞“,作为强大的运输系统,它将快速地将不同的人群运输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大量的楼梯作为空间的纽带,联系各层空间,使得原本互不相连的单元组成为一个整体。增加了竖向联系,丰富空间的趣味性。同学们在建筑中漫步,就如同行走于云端一般。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碎镜重圆 未来再塑
小组成员:俞果 张涛 王新宇 杨澜
设计说明:现代社会的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发展着,谁能保证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程度就可以做到不被社会淘汰呢,而现在社会上的成人教育多半只是提供了部分再次教育的机会,而这部分成人教育的开展并没有与校园之间形成很好的回馈,故我们这次设计从碎镜重圆这个想法中提取建筑元素,意在为本校已毕业生和学院之间建立羁绊校园为已毕业学生提供终生的知识更新,而这些社会上的学生可以为校园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帮助,不惑而有志于学,这就是我们想再次塑造的未来教育。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虫洞——跃迁
小组成员:凌菁菁 章健红 冯明珠 曹永奇
设计说明:科技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线上教学已普遍在进行;2050年,线上教学将成为主流,整套完整的技术将支撑线上教学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纯粹的实践教学作用将逐渐减小,学生间以及学科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将建筑,实践学习,数字教学,以及学生的生活交流融为一体将成为未来大学的主要内容。学生们将会期待去往学校生活的一两个月,如同我们对待寒暑假,我们将会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对我们的大学学习内的所有实践课程加以学习,同时促进学生之间更加亲切的交流,让学生在快乐和享受中渡过在学校的时间。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工业七号
小组成员:冯翔 徐伟 樊卓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选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秀山校区内的一栋宿舍,未来响应未来大学的教学理念,我们从宿舍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高校学生宿舍范围内,打造功能齐全的社区环境和设施,营造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使得居住在内的大学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通过对一个宿舍楼的试点改造,去辐射周围宿舍社区,进而影响到大学内部以及周围人群。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微沃课
小组成员:石俊 杨志 黄信
设计说明:

此方案旨在满足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需求,设计了集交流、学习、活动、休闲为一体的“微沃课”学习交流中心。底层架空:通透性强,模糊室内外关系,给人们更多行走的权利;植入两个中庭,打破高密度的均质空间,营造公共空间;在中庭中植入环形游走路线,获得随意性的游走体验,穿行在不同性质的空间之间;屋顶绿化和节能设计,呼应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于微沃课:微—即是小,微的学习单元是未来学习空间的趋势

沃—音同感叹词WoW,表示了对未来科技时代的一种感叹

课——即是学习,是对此设计主题的回应

此建筑有三大功能:WEWORK工作室—提供小组学习空间,共同进步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冥想,自主学习的空间活动空间—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交流场所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教学|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春季学期:未来校园

特别鸣谢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设计任课老师

唐诚 王瑾娴老师及各位同学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