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汉仪字体之星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8日 分类:视觉传达作品 浏览量:4035
汉仪字体之星设计大赛成立8年以来,以设计创新为原则,关注不断变化、发展的字库应用环境,鼓励设计师将文化传承、设计创新、应用环境等方面结合起来,挖掘更多字体表达的可能性,创作更多更好更具有时代特征的字体作品,促进字体设计创新,推动字体设计行业的发展。
今年,评审团10位评审老师从2000多份作品中选出46件专业组和学生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将在官网平台进行逐一展示。
一等奖&评委奖
「修正带体」
李墨池
评委老师:朱志伟
评语:
朱志伟(评委奖):工具(修正带)赋予这款字体鲜明的时代感和时尚性。书写感和结构造型的灵活性是这款字体的亮点。简洁流动的线条,增强了字体的书写感,使等粗的笔画变化多姿,在结构造型上作者并没有追求字面大小的匀称性,而是依据笔画的多少来确定字面的大小,而参差不齐的字面大小,并没有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从此处,可以看到作者对字体重心的把控和考量。
马忆原:修正带体用修正带等宽的特性,结合手写体路径,形成一种具备黑体等宽特征和轻松的手写风格,同时具有不错的亲和力和设计感。这件作品不仅只是各种奇思妙想的跨界混合,更难得的是很好的把握住了创意和字库间微妙的平衡点。
王敏:李墨池的修正带体体现了手写体的轻松连贯性,透着一个谨慎小心先生的内秀,用笔能省则省,结构能守则守,毫不张扬,恰到好处,谨守本分。
二等奖&评委奖
「鹄宋」
黄海涛&樊潇
评委老师:齐立
评语:
鸟海修:这是一款超细的长体宋体字。这样的粗度可能用在正文有点够呛,但其修长而美丽的骨架形态给人一种风度优雅而清净的感觉。一个一个的笔形都经过认真考虑和整理,给人以好感。要是再提高要求,可能再稍微把数码感削弱一点会更好。
毕学锋:鹄宋灵感源于鹄头篆,字的起笔收笔既体现了汉字书写的韵味又仿若仰立的鹄在水中浮游,作者将字形做的修长舒展,如窈窕淑女,秀美轻盈,她饱含着汉字传统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很强的现代气息。
齐立(评委奖):作品字形修长轻盈,清秀典雅,纯净美怡。少了宋体字的冷峻,给人以温和与亲切。字的笔划粗细、笔形细节以及字的结构还有待提高。
二等奖
「舒黑」
王贝宁
评语:
陈嵘:作为设计风潮的轮回,近年的一些基础字体无不开始收缩中宫和字面,以确保字间距及阅读舒适感。但这款字体是完全逆向操作,超大的中宫和字面带来宽松、大度的视觉感受。细看之下,起笔、收笔和折角都加了小小的线段,虽然小尺寸下的效果有些许仿宋的观感且效果自然,但大尺寸观看时这样的手法略显生硬和突兀。同时这种笔画特征也较难延展成粗体,而对家族化扩展造成一定妨碍。但文字整体均衡,结构稳重,仍不失其作为标题使用的优秀。
齐立:作者从结构入手,意图扩大中宫,加大字面,辅以衬线,想以此适用于屏幕小字。从整体排版效果来讲,还是比较整齐清新。作为产品说明、广告用字等可以,但用于屏幕小字还有些差距。
1.笔划设计处理上有些问题,如横线右边加了装饰线后感觉向右下倾斜。“寸、了”字形右倾,笔形也不统一,竖弯钩左倾(孔)……等等。
2.字面大小不一,有些字是能扩大的,有些字是扩不大的,从而造成一些字的失形,放在一起看很别扭。参赛用字的笔划数很少,笔划多了又该如何处理?
3.温馨提示,作为屏显用字(尤其是细体),并不会加了装饰角而清晰易读,如加的位置不当,可能会是累赘更影响阅读。
三等奖
「盈雅体」
范盈莹
评语:
朱志伟:这是一款颇具实用性,有良好排版效果的字体,虽然是黑体字却一反传统黑体字的平板造型,简约平实而不失灵动,宁静内敛与温润流畅巧妙的融为一体,优雅而从容的气质洋溢于字里行间,不足之处在于字体的重心尚有明显的不足,笔画对垂柳的模仿还欠自如,主要表现在直线与曲线的连接位置把握得不够准确,缺乏一致性的考量。
三等奖
「极黑」
王贝宁
评语:
马忆原:效果配得上名字,同时在笔画粗细几乎达到极致的黑体框架下,仍能保留一些书写感。设计师的空间掌控能力很好,字重几乎达到极致,结构设计敢于突破传统的重心和笔画粗细关系,但风格上又保持了较好的统一性。
三等奖&评委奖
「新枝」
金洪峰
评委老师:王敏
评语:
吴勇:该款字体设计得十分娟秀而落落大方,作为学生作品却呈现出十分成熟的气质。
笔划中去除了各种弯钩,改为顿笔收势,使得整套字体颇显简约而生动;同时,这套字的笔划与字构规范统一,纤细柔润却刚劲挺括,生动且内敛。
王敏(评委奖):金洪峰的“新枝”十分有个性,饱满,自信,透着几分矜持,又似不缺温润秀丽,时而昂首挺胸,时而静静端坐,得益于颇多具独特风格的笔画,让这款字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评委奖
「板块断裂黑」
张鸿涛
评委老师:陈嵘
评语:
陈嵘:历年历届都有不少挑战汉字极致粗度的作品,这款应该是其中比较具有个性的一款。笔画极粗的风格,很容易失去笔画细节的变化空间。但这款字体巧妙的在细细的白空间末尾加上了小小圆点,凭空就增加了些许可爱,也达到了吸引视线并提高识别性的目的。这个小小的圆点,也让我想到了胜井三雄先生设计的武蔵野美术大学的英文缩写logo“MAU”。倍感亲切。
「秉绶隶变体」
林清
评委老师:马忆原
评语:
马忆原:以伊老的隶书为蓝本设计的隶书,充分吸收了其平正古拙,气息温和高古的特点,并重视了在一致性方面的字库设计要求。
「漆黑」
肖增伟
评委老师:吴勇
评语:
吴勇:此款字体虽说创新度不够高,但其细腻度和个性却十分明显。整体设计以粗细几近一致的直线和短线点进行笔划分割,处理字构十分合理颇显游刃有余,笔划粗黑的字再加上适时“偏轴”处理,使刀切般方正的字不失生动情趣。
「简化古镇体」
阮雅姝
评委老师:鸟海修
评语:
鸟海修:我并不喜欢把一些具象的主题加到文字中去,因为只有抽象才能保证文字的泛用性。但是这款字我挺喜欢。我记得这款字在设计理念里提到了其融入某个古镇的印象。通过优美的线、面构成的文字(或者说是民居)中流淌着一种清爽的空气。
「草稿体」
陈舒文
评委老师:毕学锋
评语:
毕学锋:作者的灵感来自字体创作时用铅笔打草稿带来的灵感,在看似无序的草稿字体中实则费尽苦心,每个笔画都体现了作者的经营位置,草稿的细线看似多余,实际上起到了加强汉字笔画走势的作用,也给字体本身带来了一定的装饰性,使原本锋利的字形透出了圆润感,如果字体的大小视觉感受控制的再好一点就更完美了。
一等奖
「婉风宋」
刘运来
评语:
鸟海修:采用锐利的宋体骨架却能做出一款如此柔和的字体。而且黑体般的线条粗细非常适合于正文排版。各个笔形中含有很多曲线,制作精细,尤其是将顿笔和钩的长度尽量缩短,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作者一定是一位性情温柔的人。
陈嵘:“这款字体应该有,早几年就应该出现。”看到这款字体,我就是这么想的。字体整体观感有明朝雕版的韵味,含蓄不张扬。典雅的宋体结构与笔画,又在局部包含了一些楷书的笔势,自然不突兀,分寸拿捏得当。略高的重心和略窄的字形,使得字体整体气质高雅脱俗。整体重心高度稳定划一,足见作者之功力。但窄体的特征,也牺牲了一些作为长文排版的阅读舒适性。如果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款常规宽度的家族字体,一定会有更广泛的使用场景。
齐立:宋楷结合的字体,字形窄长,重心偏高,中宫紧凑,风格圆润温婉。作者试图将刻本文字重新诠释成现代的模样,创意很好。我觉得笔形过于圆润,少了刻本的韵味,字的风采,这类字体也不宜太窄。同时,作为正文用字要适当的拉开横竖线粗细的距离,这样才能给人以良好的阅读感受。
二等奖
「正楷」
本源
评语:
朱志伟:这款字的亮点在于横画右侧顿笔和横折顿笔的一致性,这是这款字体最吸引人的地方。进一步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作品整体风格和字体结构把控上也是比较到位的。正楷,一般都是用于排版的字体,所以,统一性和规范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款字体中相同的元素,共同的语言越多越统一越好。
王敏:这幅字初看并不起眼,如邻家本分女孩,并不艳丽,但却也惹你常去注目,端庄大方,十分耐看,看多了,那便是美人一个。落笔有力度,收笔轻松,结构自如,是一款好的正楷体。
二等奖
「汉源墨隶」
朱日能&柴俊峰
评语:
毕学锋:汉源墨隶字体中笔画线条墨色饱满浑厚又充实有力,方圆兼施且粗细有变,透露出隶书的书写节奏和韵律,整体右上倾同时强化横笔,捺和竖勾运笔豪气粗壮,收笔纤细精致如鳞似羽,有书法韵味同时突出了字体应用中的活泼感。
吴勇:这款墨隶设计得既有书写感亦有非常规范的字构和笔划,两者适配得当。同时,设计师非常巧妙地将每个字的字重用粗笔划加以控制,使得该字的排版版面的灰度十分匀称。同时,多层级的笔划粗细使得其行文颇具感性书写状。
三等奖&评委奖
「洛神行bold」
左佐
评委老师:朱志伟
评语:
马忆原:在行书与黑体结合的类型里,更好的保留了行书的韵律特征,这意味着更适合标题类的应用环境。笔画保留呼应关系的细节,力图通过高度概括的线条设计还原书写的力度和笔画的弹性。能够去看出设计者对线条较强的控制力。
朱志伟(评委奖):将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抽象为一款现代字体,这是一个成功的尝试。成功之处有两点:1、能将书赵孟頫书法神韵和行书笔法贯彻始终;2、字形大小一致,笔画粗细匀称,有良好的阅读性。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传统资源的提前和整合能力,对字体结构和线条的把控能力。
三等奖&评委奖
「灵动隶」
钱浩
评委老师:王敏
评语:
吴勇:这款字除了字形、笔划依稀尚有隶书的影子,字体几乎是全新的创造。在字怀匀称的基础上,如书法般地让字呈大小不一的自由状,一改方正齐整的外形。同时,又将圆润的隶书改为锋锐的规范笔划,在自由中透出深邃的严谨。
王敏(评委奖):钱浩的灵动⾪尽显金石之风,有力度,但又不粗旷,刀枪之中见灵秀之气。笔画数落有致,结构收缩得度。
三等奖&评委奖
「木勾」
刘汉旭
评委老师:马忆原
评语:
陈嵘:第一眼就被这款字体满满的宋代刻本感所吸引。虽然文字间透露出一丝古朴的气息,但又没有那种年代久远的距离感。部分文字的钩、提、撇等笔画与其他笔画粘连的处理,令人联想到篆刻的效果,反而使细节更为简洁而带着一丝奇妙的时尚感。可惜这一方式贯彻的还不够彻底。另外撇对的起笔设计有些用力过猛而稍显突兀,若适当弱化可使字体更为简洁。
马忆原(评委奖):汲取了仿宋雅致的笔形特征,又进行了极致化的处理。在风格突出的同时,仍能保持舒展的结体,均衡的灰度,令这款字在长文排版时既有文学感,又有较平稳舒适的阅读体验。
评审奖
「进黑」
梁水养
评委老师:吴勇
评语:
吴勇:此款字体以通俗的黑体为基本字形,中宫适中、端庄方正。笔划虽工整挺括,但在起笔收笔处却设计呈柔和的内收笔势,一改通常黑体略显冰冷刻板、工整有余感。特别是该字体笔划端头的尖尾设计,仿若十分有温度的手写感。
「诗隶」
王诗皓
评委老师:鸟海修
评语:
鸟海修:这幅作品我从第一眼开始就很中意。中国是汉字的国度,能写一手好字的人有很多,我对这款字体也由衷叫好。带着隶意的笔法、扁平的字形、伸缩之妙、线条的强弱和气势,都可以看出书写的功力。不知道其是否有具体的古典书法范本,但我个人觉得可以给予更高的奖项。
「青丝黑」
常伟
评委老师:毕学锋
评语:
毕学锋:这是一款温文尔雅,纤细饱满的中文字体,作者巧妙地把横和捺的笔画尾部上扬,使原本平常的细线体带出了向上延展的趋势,竖勾的笔画更是增加了字体的特征,整体感受清新舒缓又显稳健和张力。
「风波劈柴体」
梁风波
评委老师:齐立
评语:
齐立:作者以随意的笔画,塑造了俏皮可爱的形象,让人心平气和轻松愉悦。斧砍木材成的豁口会联想到破损衰败,换成书写时自然形成的笔触可能会更好。
「喵楷」
葛斌
评委老师:陈嵘
评语:
陈嵘:轻松、自由的一款圆体字。来自楷书的结构和笔势,让这款字无形中带出一丝成熟气息,而避免了一般圆体字所常见的卡哇伊感。为圆体字的发展停滞打通了一条新的脉络。首轮初选开始,这款字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计说明里明白的写了灵感来自藤田重信的筑紫圆体假名,这点尤其让我感动,为这种反向输入的设计的思路送去掌声。三人行必有我师,从日本、从欧美的成果里吸取有益之思路,对未来汉字设计发展的多元发展不无裨益。
一等奖&评委奖
「Clatin」
陈德峰
评委老师:Petr van Blokland
评语:
张暄:拉丁中借用中文元素恰到好处,再多一点就要变成廉价洋快餐字体的边缘的程度,我很喜欢!会是一款很有个性的标题宋体。我不太确定的是中文标点非全宽/半宽的间距,但是至少它们都是等宽的,定位应该也是标题字,带有一点比较有个性的排版建议也许未尝不可吧。
Petr van Blokland(评委奖):The typeface is a high contrast calligraphic design, based on the contrast (difference between thick and thin strokes) of the broad nib pencil. An excellent match has been made between the contras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Latin bowls, terminals and serifs. Also the problem of siz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Latin as been convincingly solved.
Some points of advi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contrast ratio is so high (the thin strokes are very thin), the use in small sizes is limited. It would extend the range of usage to also make a version for optical small sizes, where the thin strokes are a bit thicker.
这是一款基于平头笔书写带来的的高对比度(即粗细笔画之间的差异)书法风格字体设计。汉字与拉丁弧线、末端、衬线的匹配非常出色,并令人信服地解决了中文和西文之间的大小差异问题。
一些改进建议:由于对比度很高(细笔画非常细),因此小字号的使用会很受限。另外进行一版针对小字号的视觉优化设计——将细笔画加粗一些——将有效拓宽其使用场景。
二等奖
「锐楷西文匹配」
刘圃源&霍悦昕
评语:
张暄:小写字母stem上方的衬线对于我来说好像稍微有点过火,不过整体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字体。目前的灰度匹配很棒啦,但是我在想中文中宫和字面都不大,排版肌理比较舒朗,是不是西文字间距再松一些比较好……
Petr van Blokland:The typeface is a traditional design, based on the contrast (difference between thick and thin strokes) of the broad nib pencil. A good match has been made by details betwee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Latin, such as the angled upstrokes on serifs. Also the problem of siz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Latin as been convincingly solved.
Some points of advi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design appears to be slightly condensed, it make help the match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o make the Latin letters a bit wider and lighter.
该字体是一个很传统的设计,基于平头笔带来的笔画粗细对比。汉字和拉丁字母的细节之间匹配良好,例如衬线上的斜线。同时作者也令人信服地解决了中西文之间的大小差异问题。
一些改进建议:该设计似乎略窄,将拉丁字母改宽改细将有助于它们与汉字匹配。
二等奖
「欧楷light」
曹文强
评语:
张暄:楷书的匹配难度是很高的,经常陷入用毛笔写拉丁的固有思路中。这款字则在笔画造型上处理得恰到好处,西文本身的排版肌理非常舒服,和中文并不相同但是相映成趣,灰度也很接近。唯一不确定的感想是,也许字间距可以稍微松一些。
Petr van Blokland:The typeface is a traditional design, based on the contrast (difference between thick and thin strokes) of the broad nib pencil. It is an elegant, light italic combined with some roman shapes, such as "a". It is a good weight and shape match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s.Some points of advi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large ascenders of the lowercase, force the baseline a bit too low, compared with the position of Chinese. The position seems to be right for all-capitals.Consider to make the "&" a bit lighter and the "z" a bit thicker, comparing them next to each other.
该字体是一种基于平头笔书写的带有粗细对比的传统设计。它整体上是一个优雅、纤细的意大利斜体,掺杂着少量罗马体字形,例如双层“a”。粗细及形状都与汉字匹配良好。
一些改进建议:小写字母的上升部过大,迫使其基线与汉字的位置相比过低。全大写状态的高度似乎还挺合适。考虑将“&”稍微改细,将“ z”稍微改粗,再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
三等奖
「Unserif Uncial」
殷叶航
评语:
张暄:中文部分是颇有隶书风格的,选择Uncial作为匹配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历史风格的匹配的思路有很多种:断代是一种最简单的思路,隶书和Uncial时代仅仅相差两百年左右,匹配一起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考虑文字系统的发展阶段,经历隶辨的隶书可读性是很接近现代汉字的,Uncial则离接近现代小写字母的Carolingian还有点距离……而这时候把相对常规的Humanist字形作为Alternates放进字体,实在是一个思虑周全的优雅主意,赞。
Petr van Blokland:The typeface is based on uncial sans. Its high x-height and short ascenders/descenders makes a good match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s.Some points of advi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Some Latin could have a more consistent contrast and thicker weight, such as "s" and "u", where other could be a bit thinner, suchs as "v" and "w".
字体是基于安色尔风格的无衬线体。它较高的x高度和较短的升降部与汉字非常匹配。
一些改进建议:部分拉丁字母的粗细对比应该更一致,粗度也应该加大一些,例如“ s”和“ u”,而包括“ v”和“ w”在内的部分拉丁字母可以更细一些。
「闪电霹雳魔动王体」
初正轩
评语:
张暄:如果这是雷○电蚊香的品牌定制字,也许我会更喜欢它一些。虽然风格梦回20年前,但是完成度很高。不过拉丁这种字母文字,我不是特别赞同这种每个字都要加上个性的处理强度。我个人更趋向于拉丁以词为单位来思考以及检证风格,而目前的结果也一定支持了我的想法,中文方块字的肌理扔在,但是西文的基线和stem的韵律感就损失比较大。
Petr van Blokland:The typeface is based on “lightning” shapes, while still making readable text and a good match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n general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concept in shapes appear equally distributed in all different Latin characters. For most letters this worked out well.Some points of advi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s there are white lines introduced in some of the Latin letters, the thickness of that white line may limit how small it can be used. Those lines do not appear i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t may improve readability trying to make the “lightning” shape appear on more consistent position, e.g. avoiding collision between “dg”.
字体基于“闪电”形状,同时保持了文本的可读性,且与汉字匹配良好。通常,想把设计理念全局展现在每个字母上是很难的,但该字体中的大部分字母设计得很不错。
一些改进建议:由于某些拉丁字母中引入了白线,白线的粗细可能会限制其在小字号下的使用。 这些白线也未出现在汉字中。尝试使“闪电”形状出现的位置更一致(例如, 避免“ dg”之间的冲突)可能会改进可读性。
「若菊」
金鸿纬
评语:
张暄:看第一页的时候我心想这legibility问题好大啊,看到中文我就释怀了,因为中西文legibility都一样弱,我喜欢这种一视同仁的感觉。面对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通常我个人会对过于具象的设计手法有些抗拒,但不可否认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设计概念贯彻到底的设计是很有魅力的啊。
Petr van Blokland:The typeface is based on “drops of paint”, as if they are created by writing with a brush. That gives a very good visual connection to the Chinese characters.Some points of advi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Some Latin letters may improve readability by keeping the original shape a bit more intact. That especially can be achieved by keeping the thick parts of letters in their traditional position. Also avoiding thin white strokes in some letters, such as "g" and "j" will improve the usage in small sizes.
字体基于“颜料滴”,仿佛该字体是用笔刷写就的一般,这个鲜明的特征能很好地与汉字建立视觉联系。
一些改进建议:某些拉丁字母可以通过使其更接近原始形态来提高可读性,特别是可以通过将字母的较粗部分保持在其原始位置来实现。另外,去掉在某些字母(如“ g”和“ j”)中出现细小的白色笔画将改善其在小字号下的适用性。
评委奖
「极硬」
詹丙丁
评委老师:张暄
评语:
张暄:小林章先生的Tazugane有个很行为艺术的设计,Bold以上字重里括号在内的部分标点符号会随着字重增加而减细。标点的本质功能就是分隔文本,从这个角度思考也不是不能理解他进一步增加异化的想法;即便我觉得这是一个馊主意,这种通过设计展现自己排版理念是字体设计师的绝对正义,我很喜欢。所以中文何必一定要和英文风格保持一致呢?也许两种不同文明孕育出的文字就应该以不同的面貌碰撞在一起。放在商业字体里这一定是一个馊到不能再馊的主意,但是这种明确表达排版理念的行为又总是充满魅力。也许我做了一些字体之外的联想,但是我就是觉得这个时代能豁达地展示自己的奇怪想法是一项如此重要的权利。
相关:
2018-2020汉仪第四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
汉仪字库第三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2018汉仪第三届字体之星字体设计大赛
第四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优秀作品榜单
第四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入围作品名单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