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摊再定义——城市边缘经济与过渡空间再激活 新型地摊模式创新设计竞赛获奖名单及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1年1月8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竞赛资讯
浏览量:3524
本次竞赛以新型地摊模式设计为重点,旨在探索激活城市边缘经济与过渡空间的创新方案。从场地特性出发,改变思维范式,对现有空间使用模式进行预判和引导,同时也对城市公共空间利用进行良性干预。
要求选择城市中的“过渡空间”(未充分利用的或未被激活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作为场地,设计一组或多组摊位,从摊位形式、经营模式、行为特性等方面,创造出城市友好的新型摊位模式,将“地摊经济”中的消极因素转变成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有利因素,为城市边缘经济与过渡空间带来积极影响。
评委综合考虑以下三方面:1.设计方案对城市过渡空间利用的影响;2.设计方案的创新性;3.设计方案的落地可能性,在近百件作品中选出获奖作品。再次对各位评委老师的工作表示诚挚感谢!
评委详情参见:地摊再定义——新型地摊模式创新设计竞赛 评委阵容公布
一等奖
还市于民
参赛者:还原霁、王珺、寿心悦、黄钰霁
设计指导:丑国珍
我们认为,在城市里建立市集不能够撇开效率和时空来谈,城市在工作日需要“效率”,在休息日需要社区的归属感。我们试图在现有的城市下提出一种新的市集概念,它应当在效率/快速,和休闲/创意之间不断切换,弥补城市的需求,同时又照顾人的感情需求。
通过调研,日常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这种新型“市集”的建立是有可能的。首先流动摊贩具有很强的时空对应性,这种时空对应性和城市时空的快速转变是吻合的。(如写字楼楼下在中午时会有大量人流聚散,而到了晚上则很少人)我们认为借助流动摊贩的快速聚散的特点,相对于固定的摊贩,在某些时空性转变很强烈的地点可以弥补人们的需求,提供更加便利快速的服务。
其次,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日常已经逐渐从三级(家——社区——办公室)变成两级(家——办公室),可以观察到许多人的日常是从家里的车库出来,驾驶汽车在家和办公地点之间不停的切换。我们认为这种二级的模式会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最后导致更加极端的模式,对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们提倡恢复社区步行,在休息日建立“市集”氛围的空间,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通过前期的调研对成都流动摊贩的现状、分布、典型路线等的现场调研,我们获得了充足的一手资料。同时,我们也通过大数据的获取来尝试分析流动摊贩合适的贩售点,以获得城市空间和流动商贩之间的双赢。
进入设计阶段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小贩们在塑造城市街道活动中的作用。三者的设计都全面地考虑了流动摊贩的需求和城市对街边经济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有各自突出的特色:分别从街道氛围、适应城市的速度和密度、创造城市多样的边界来考虑进行小车的设计。
在进行此设计时,我们欣喜地得知了成都市市对放宽“占道经营”等相关消息。我们相信,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成都这座城市会越来越包容,城市街头文化、市井氛围也会越来越发扬光大。
任教高中语文,目前担任“十人课堂”语文老师,所谓“知人而善教”。方案设计的出发点新颖直接,从人们目前注重效率快速和休闲创意的转换这一点入手,是对当代快节奏生活做出的合理回应。整体研究方法逻辑缜密,从城市尺度、街道尺度到摊贩尺度层层推进,方案完成度高。提出的设计策略不断回应调研得出的设计需求。
是跳出了建筑学的思维框架,做出的温暖且有人情味的理性设计。
恭喜本次一等奖团队。你们的作品从人和城市的关系出发,对于大都市发展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
期待你们的作品能激发基层政府和市民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社区。
该作品前期调研有一定深度,调研所转化的空间策略清晰,设计生成的原型与变体产生了微妙互动,深度到达杆件构造。整个作品表意完整。
概念植根在素有天府之城的成都,通过调研、大数据的分析研究受众人群的真实需求和喜好;以城市维度的思考,策划系统的网络市井空间;最终以三种精巧的空间解决方案探讨落地的可能。深入浅出,层次分明。
该设计前期调查深入细致,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流动商贩的路线和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学习。根据摆摊地点不同的人群及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后期设计如果能进一步融入前期的调研成果会更好。
二等奖
(二等奖原为2名,根据投票计数,票数不足,空缺1名。)
“传递人间烟火” ——基于疫情后国民经济提升的共享“摊”车服务体系设计
参赛者:一颗薄荷味的ty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受损和失业人口的增长。一时间人心惶惶,空荡荡的街道让人间失去“烟火气”。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国家大力支持地摊经济,各地地摊经济应运而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本次设计为针对疫情后国民经济提升的共享摊车服务体系设计,希望可以用新的模式重新定义地摊经济、激活城市边缘经济与与过渡空间、解决传统地摊经济存在的系列问题,将地摊经济发展为我国特色经济,将“烟火气”还给人间。本次设计基于“共享”的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车体与车厢可以随意连接、拆卸、自由搭配。“摊车”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为“简易无车厢模式”,车身座椅下方以及车仪表盘下方均为储物箱,无需租赁多功能箱也可满足一些小型摊贩的摆摊需求。其二为“多功能有车厢模式”,除车体本身之外,其他附件如功能箱、装饰物品等可自行组合,满足不同“摊主”的需求。共享摊车为“轻复古”的外观的电动车,无需任何驾驶技术能够便于人们轻松上手,适宜更多人群。
方案能紧密结合当下时事,基于疫情和互联网经济的背景。作品展现出合理顺畅的研究逻辑,从传统摆摊的问题入手,提出共享摊“车”的概念。模块化摊车的设计能适合不同群及情景下的各类需求。方案可操作性强,共享摊车是可预见的流行产品。
为了应对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设计师的立意很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共享的理念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前提。
该作品基于共享经济与疫情的大背景来做创作,结果有趣,变体众多,如能让众多变体逐一在设想的语境中发挥作用会更好。
以一辆丑萌的共享“摊”车为出发点,展开对地摊经济的思考和表达,十分有趣。轻松幽默的方式,确实带着浓浓的烟火气。
对地摊历史以及传统地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在设计上,巧妙的运用了模块化的方式将共享“摊车”进行不断的“变形”与“转换”,从而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功能与需求。但设计主要站在“摊主”的使用角度,如果能有更多消费者体验的设计内容会更好。
三等奖
Matrix Runner
参赛者:王昊贤、许沁怡、叶健
本次设计通过对苏州传统市井文化的研究,并结合后疫情地摊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探索健康、灵活、可持续的新型商业模式,对现有地摊经济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提炼和解决。我们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打造健康的城市公共空间:
1.对传统市井文化通过新型商业模式的续存;
2.可持续的社区公共空间模式;
3.“以人为本”打造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健康活动空间。
我们采用时间和空间复合的钢轨道系统,在其中加入可移动的轻质单元体,形成本设计的重点——对单元集中的传统商业模式以及单元体分散出去的灵活市井状态以及轨道的运行机制进行塑造,营造集约化和分散市井商业两种满足不同时段和人群的需求的社区公共商业活动中心。
此方案创新地将住区、城市景观和地摊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聚合型的城市社区。方案探索苏州市井文化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从功能入手,结合市民休闲,配套商业,文化娱乐及办公,尽可能的激活集市,重现市井文化。单一盒子母题的重复和重组提供了多种空间的可能性。
设计师设想的灵活钢轨道系统好呢有特色,经济而且实用。多样化的组合方式也呼应了苏州老城的城市肌理。
苏州是江南文人聚居之所,亦是市井繁华之地。而市井的模数化与几何逻辑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这种巧合似乎是本设计的出发点,网格化的操作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趣味,建议现实街道景观结合在网格里系统考虑,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让网格本体产生更多可能性。
模块化的设计,巧妙而现代的解决了临时场地复合性的空间、动线、功能等问题。“像素化”的视觉效果与传统的街巷生活的概念形成鲜明反差,十分有趣。
该设计打破了传统城市中市集等商业空间相对孤立的状态,通过轨道实现灵活可变的单元体市集空间,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在设计中结合社交,智能等功能。但在形式语言上较为单一,如果能做一些变化会更好。
在本次设计中,我将视线放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城市上。对于“北上广”这里城市,“寸土寸金”“快节奏生活”已然成为其标志,在这类城市盲目发展地摊经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宣传,打破成熟经济发展模式去推行地摊经济往往得不尝失。所以我选择了东欧国家北马其顿的skopje来作为本次研究主体。
skopje是一个存在感非常弱的城市,历史的舞台往往难以出现他的身影。但其发展的野心非常大,其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甚至牺牲了部分居民的利益。这类发展模式与中国前期某些城市非常相似。在第一、二产业较为落后的情况下,盲目投入资金发展第三产业,妄图利用旅游业带动城市整体发展自然是不现实的。Skopje和中国这类城市需要探寻新的出路。
而发展地摊经济有着成本低,容错率高,发展简单,见效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较好成果。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难以实地勘验,于是采用了网上线上调研的方法,利用谷歌地球和街景地图,openstreetmap等开源数据收集基地信息,并结合社交媒体与当地人沟通,佐证我所收集的资料。并且,我在众多社交媒体查找收集对基地的评价,并与许多人进行远程访谈互动,前前后后共与200多人交流,得到许多信息,加深我对基地的理解。
地摊经济不单单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方法,更是拉近居民关系,鼓励交流活动,进而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摊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单单在于经济,更是在于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最终形成以人为本的亲密城市。
在本次设计中,我希望针对经济体量较小,发展难度较大,但存在巨大潜力的城市探索出一条简单的促进城市亲密发展的道路,并论证地摊经济的广泛适用性。
方案能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入手,意识到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并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出发点新颖独特。研究方法多元化,通过目标群体调研和论研究得出设计依据,通过街道小尺度的设计诠释出亲密城市,提出改造策略。同时作者能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为当下考虑,更要有可持续的发展眼光。
我看到了设计师一套成熟的调研推理设计的过程,非常具有说服力。第一手的资料也一定是市民最真实的想方法。
本设计拼贴与插画的感觉鲜明,这种表达方式是对于现实的重构,值得肯定。在后期深化过程中可以考虑设计本体与现实场景的差异化表达。
环境场地及人群的调研分析可圈可点,基于综合充分的认知形成不同需求的策略,并巧妙完成对场地的“革命”,并对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充分的预期和思考。
一个具有宏观视角的设计,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地摊本身,而是想要把地摊经济与社会环境、城市发展相结合,讨论地摊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具有场景化生活化的设计思维。同时图面表达能力较强,表现方式多样,但如果能够更清晰的展现设计成果更佳。
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地摊
参赛者:刘孟格、李鑫然、孟令帅、王银堂
在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中心处的广场设置地摊,通过调研现状的用地性质、交通系统、景观结构系统、人群年龄结构、人群居住需求以及现状使用问题,对其现状环境问题进行优化与整改,在此基础上,对其人群需求予以满足。对其进行以下创新:1地摊管理模式创新:可在室内地摊入口处扫码识别摊位所在地,便于摊主认领摊位范围,以此规范摆摊区域;对各个环节进行卫生与质量溯源处理;店铺等级与摊位卫生评比联动;就近选址进行摆摊;亦可扫码租赁自由拼接的地摊装置。2地摊装置创新:地摊装置可拉伸、可收缩、可移动。拉伸高地摊装置(竖向)可用于售卖衣物等,拉伸低地摊装置(水平)可用于售卖花草、小百货等;收缩多个地摊装置并组合固定,可用于悬挂展板等物品,以便于开展社区影院、街道宣讲等活动。3环境模式创新:传统广场或夜市功能单一,本方案对环境进行优化,通过变换地摊装置的组合方式实现空间的不同用途,以此保证环境的商业零售功能、景观功能、聚会功能、健身娱乐功能。
方案从聚合型的地摊模式入手,对用地性质、交通流线、景观视线、人群需求都有细致全面的考虑。视角多元,能结合当下的互联网经济模式,提出商业运营的策略。模块化装置的设计简易操作、形式多变,也能很好的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可以看到互联网对经济和生活的多方面影响给了设计师很多灵感,设计团队对于场地,空间构筑物和家具和装置做了深刻的研究和设计。
本设计的形式是先入为主的,这种方式能够让设计在一开始就形成特点,但是对于在地性表达是一个桎梏。形式的一种不定性是设计的趣味,建议放开最初的形式执念,也许能收获更有趣的形式。
用一个偏“构成”的方式,灵动的解决城市空间,使其在城市轴线上形成一个临时的景观、功能节点,与传统建筑隔空对峙,很有启发性。
设计具有多学科结合的想法,涵盖了建筑的使用管理及运营的考虑,较为丰富的的展现了设计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实际变化过程中,结构构件之间的变化。但形式较为单一,过于工业化,如果设计能够更好的与环境、人的行为相结合会更好。
caad.xyz:专注于算法与建筑设计的开发
不现实研究室:专注于积木新玩法研发与分享
主办方:志愿者竞赛策划小组
协办方:ikuku.cn|在库言库
媒体支持:UED、archrace、archgo、专筑、住区杂志、每筑建文、建筑师罗小姐、全能小海龟、设计优优课、建筑时刻
策划组:许乐,项凯权,石菲,小门
非常感谢ikuku能给我们四位策划组成员这个机会来策划本次的地摊模式竞赛,获益良多。
首先,在前期研究时查阅了大量全球各地的地摊及类地摊产品,依据不同国家与城市不同的情况存在着各种不同模式与形式,开了些眼界。
其次,深感策划一场竞赛所需要的努力与艰辛不可衡量,网站、策划组、评委、参赛者、推广方、赞助方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关系人,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来组织与协调,谢谢你们所有人。
再次,城市发展进程中,地摊这种形式应该值得被保留下来,而不是成为一种历史产物。今后更需要多方合作,使其成为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体存在。
最后,预祝各位参赛者在此过程中获得满满幸福感,能获奖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非常幸运能够参与本次由ikuku主办的探索地摊新模式竞赛策划中。在此之前,我曾参加过各类大大小小的建筑设计竞赛,积累了一些竞赛参与经验,但这是我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策划工作中。在微博上看到了竞赛策划组招募的消息就决定立刻申请加入试试看,一是因为竞赛主题非常吸引人,地摊经济模式确实引发了热议,同时其简单的经营模式和自由的经营场所意味着其表现形式的无限可能,同时这种可能又与城市居民生活公共空间的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由于单体的尺度十分可控,因而也可以深入细化到每一个螺丝钉的程度,从微观到宏观,从细部构造到城市空间,这一主题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令人期待;申请策划的另一原因是希望能够学习从出题人的角度看待竞赛选题,比起拿到题目如何着手,这一次的经历更着重于如何在组织设计任务书时,考虑参赛者的可能着手方向,让每一个参赛者看到设计要求觉得有话可说,比起居高临下的增加一堆难以把握虚无缥缈的限定词,如何在一定范围内让参赛者充满表达欲望,并借此收获新鲜想法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关于本次的ikuku地摊竞赛策划,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ikuku给大家提供这个平台,其次,要感谢我的三位策划组的成员们,他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得本次竞赛的前期策划可以圆满顺利地完成。
最初我是在网站上看见征志愿者的消息,非常有幸能够被选择,策划工作群建立后,前期主要大量的工作在于收集地摊经济的相关信息,而后,网络会议的定稿,竞赛题目与副标题的选择,宣传海报的制作等等每一项的工作都不是那么容易,可能这就是“2020”吧。注:此处没有拉踩其他年份的意思。
能在恢复经济,促进消费的大经济环境下,海内外建筑学子,用己之所学,为城市,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各位都是棒棒的,祝愿参赛的各位能在本次竞赛中收获良多,受益终生。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2020再见!
相关: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