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课程方法论教学改革系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综合设计A-(绿色设计)》
发布时间:2021年2月2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221
课题名称 :设计激活乡村——中原传统村落环境提升
指导教师 :张倩、刘谊、路爽
参与学生 :环境设计系本科18级学生
1课程发展历程
《综合设计A( 绿色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新版培养计划里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将旧版培养计划里的《室内设计》系列课程和《景观设计》系列课程重新交叉融合,形成了以《综合设计A(绿色设计)》为首的三门《综合设计》系列课程。2020年,本课程的线上教学部分建设完成。至此,《综合设计A(绿色设计)》已被建设成为一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2课题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宜居”摆在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任务的第二位。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旨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挥高校教育服务于地方发展的作用。在环境设计系芥子园乡土文化研究所“中原地域人居环境”专项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课程组教师们也展开了一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试图将理论研究成果在设计实践中进行验证,同时试图让学生们运用设计的力量激活乡村发展的道路。
3课题内容
(1)课题目的
以中原地区的禹州扒村、郏县李渡口、新县田铺大湾、罗山县何家冲等四个传统村落作为设计基地,激发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使他们能主动地去查阅资料与分析基地,在设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设计策略。教师们引导大家,设计研究需要以传统村落主人(即村民)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影响传统村落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分析设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由此,环境设计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改变生活。
(2)任务要求
每两名学生组成一个设计组。这些设计组分别研究禹州扒村、郏县李渡口、新县田铺大湾、罗山县何家冲等四个传统村落。根据四个传统村落不同的特征,各设计组引入不同的设计项目,完成建筑、室内和景观一体化设计的一整套方案,从而提升传统村落的环境。
4教学改革
(1)以课题制为中心,实现多学科交叉
本课程打破建筑、室内、景观的专业边界,在绿色设计的视角下,以“设计激活乡村——中原传统村落环境提升”为课题,实现建筑、室内、景观三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以科学集合为支撑形成科学叉。
(2)丰富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本课程采用线上理论讲授与线下课题设计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同时,结合课程计划的不同阶段,还采用了田野调查、“角色扮演”互动、实验室教学、专题讲座以及设计项目“竞标会”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推动教学环节进行。从功能设定阶段,关注产业升级;场地分析阶段BIM、GIS技术介入;总体设计阶段进行国土资源再生知识储备;概念设计阶段植入生态设计理念深化设计阶段校企结合,了解建筑结构荷载;详细设计阶段熟悉设计法规,市政管理条律。运用项目制的教学推进方式,实现学生对真实项目各个环节的碰触和理解,加深知识的掌握和加强统筹设计的能力。
(3)理论研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本课程组教师团队亦是“中原地域人居环境”的科学研究团队。团队教师将对“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
(4)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团队多年来已形成集体备课的传统,将授课教师、企业代表、跨学科专业教师集中到一起进行课题探讨,教学环节设计,形成一种创造营式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随时根据专业特征、交叉模式和环节设计等进行沟通和调整。
同时,给学生制定详细的课程时间管理模块,在长课程中分阶段分模块进行课程环节推进。
给每个学生提供设计手账,记录课程内容、设计计划、设计感悟等,并每周教师在手账上进行平时成绩记录加强过程管理。
5作品拾英
(1)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设计项目
学生:孙子瀚 池春雷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1
作品简介: 以亲情关爱、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老年康体活动中心。项目主要是为扒村老人提供一处日间照料场所,本设计分为四大区块,分为亲情乐活区、追忆怀旧区、滨水乐活区、闲谈叙话区,安享“离家不离家”的养老体验。
学生:王丽 于丹丹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1
作品简介:努力推动“厕所革命”的持续发展。帮助使用者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塑造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并参与构建一种新型的厕所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乡村文化与绿色生态,打造 “绿色公厕”。
学生:张蕊 任雨模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2
作品简介:在李渡口村现居住人口中,大多为老人与孩童。修建图书室的意义在于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满足村内居民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如老人渴望陪伴,孩子的学前教育等,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增加李渡口的活力与生机。
学生:王伟 田会龙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3
作品简介:多功能茶舍,“近乡情更怯,“乡”有家乡、乡愁之意,将茶作为“乡”的传播载体,从人的角度着眼,抓住乡村发展脉络,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环境特色,回归原始的情怀,保留当初的风景,还原最初的味道。
学生:吕睿 郑诗奇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3
作品简介: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让阅读有了“悦读”的韵味。优化读书环境,激发孩子们以及村民的阅读乐趣,真正做到“悦读 阅生活”
学生:郭璇 肖恩泽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4
作品简介:餐厅整个建筑和室内包括景观都运用了山的元素,可以和其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建筑室内景观用材都和村里的传统建材保持一致,保持了村里传统的建筑风貌,做到了绿色建筑,绿色室内,绿色景观的理想目标。
学生:鄢云峰 陈薇帆
班级:环境设计1801、1802
作品简介:“舍”即“舍弃”也是“居舍”
“舍术”是对居住环境的合理取舍,古村落环境建设应秉持正确的取舍观念,保有当地原始的文化特色和场地脉络,又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重中之重……
学生:蒋多佳 李立博
班级:环境设计1802、1801
作品简介:本案设计以功能性场所为主线,从“绿色环保”的诉求入手,结合当地环境,建立集满足村民游客方便,人文活动,农业观赏体验等各种需要。让人在方便的同时,了解村落的文化与红色历史。
学生:牛鑫 侯媛苡
班级:环境设计1801、1802
作品简介:文娱活动具有重要性,而实践才能体会到乐趣。扒村村民文娱活动的场所缺失,当地文化精髓断代,需要创造客观条件满足村民需求,挽留场所记忆。
学生:曹启帆 晋珂冉
班级:环境设计1801、1802
作品简介:帮助其乡村儿童,拓宽视野,释放天性,以多种功能区以及游玩项目,发展与城市儿童相近但又不失乡村特色的儿童活动中心;对于返乡儿童,衔接城市与乡村过渡的生活,避免出现落差感;对于前来旅游的儿童,增加体验感。
学生:张莹 伏燕蓉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1
作品简介:扒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浅井镇,是豫中地区典型的工贸型传统村落,因为宣传渠道单一,年轻人外流,手艺失传。随着电商经济在农村开辟致富新道路,我们设计了一家扒村媒体电商公司,用来宣传扒瓷,给当地的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生:仇海莉 李梦玲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2
作品简介:将民俗文化和古建筑文化代入民宿中,沉浸式民宿体验。将禅意放置其中中和民宿的住宿性,将艺术穿插其中。主要体现的是人与环境以及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一种探索。
学生:左陈影 陈思宇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2
作品简介:把李渡口村历史节点实质化为景观节点,分别为渡口生村、商船广场、纺织兴盛、当今日常四个主要节点。四个景观节点在于唤醒村民深处的记忆,让村民重识乡土魅力。给游客一个关于李渡口村的框架,为游客深入了解李渡口村打下基础。
学生:曹凡 方文娟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3
作品简介: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古村落保护的背景下,选择河南传统村落田圃大湾村为设计基地。用当地建筑来突出文化的传承以及特色。同时在空间上以一个乙字形空间来连接整个建筑。分为5大主要空间。在整个建筑形式上的表现分为两层。
学生:朱昊楠 张健桦
班级:IEC环境设计1803
作品简介:设计选用刺绣文化作为主题,以布作为载体去宣扬村落文化。建筑整体的设计采用一层透空的结构形态,四方通透;体现空间的流动性,以空间的循环作为设计中心,寓意着文化的传播与宣扬。
学生:王怡博 朱兴涛
班级:环境设计1801、1802
作品简介:“东列黄岗千古秀,西邻蓝河万代青”的美誉。村子地势北高南低,东西相对隆起。结合村落设计一座历史文化展馆及其周边景观配套设施。建筑以传统建筑形式为主体,以现代元素为点缀,呼应河流元素。景观则通过小型码头设计使游客体验渡口文化。
学生:刘瑞婷 喻思洁
班级:环境设计1802
作品简介:将要素结合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将子系统作为通用性模块,与其他要素进行组合,将绿色设计的思想与模块化设计相结合,同时满足功能属性,环境属性,按照其使用功能合理划分,结合地形及需求确定模块形状,以及组合方式。
学生:郝冬妍 张海燕
班级:环境设计1802
作品简介: 基于古村落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建造符合当地渡口文化及建筑特色的生态居住体验一体式空间,以此既可以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体验生活的需求,又可以给村民提供歇脚场所。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