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四年级课程|共享社区:生活模式与住居类型关联性研究与设计——南京建邺区虹苑片区社区更新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676
课程名称:共享社区:生活模式与住居类型关联性研究与设计——南京建邺区虹苑片区社区更新(CO-LIVING COMMUNITY:Contextual Design on Living Mode and Housing Types——Urban Regeneration on Hongyuan,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课题类型:东南大学建筑学四年级住区类课程设计
本次四年级设计课题以南京建邺新城的虹苑片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城市精细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在城市早期开发片区业已形成的社会、经济及建成环境肌理中经过对现状物质空间、社群结构和生活需求等多维度的评估,通过对引入居住人群和生活模式的策划,研究住宅形态和公共活动空间,植入新的功能及居住空间,完善生活设施配套,以激发城市生活及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周边住区居民生活品质,以达成更大范围片区的整体更新。
课程以小组(每组2位同学)为单位展开分地块调研,对现状周边住区及现有居住空间进行评估分析,汇总完成基地及周边片区的总体调研报告,并通过文献阅读及案例学习,以共享社区为理念,策划恰当的居住人群、配套功能及其生活模式,进而从城市层级到居室层级展开街区空间场所、群体空间结构、单体功能组织及单元居住空间的设计。
1. 基地及周边片区研究
无界既是城市与场地无界——服务场地内部也人员的同时也服务周边人群;也是年龄之间的无界——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更是时间的无界——随着时间变迁,人口结构的变化,能有一定的适应性,承接年轻的生命,提供全龄栖息之家。
根据周边环境及人流来向,生成针对不同人群的概念组团并确定住区出入口。在体量上,从城市肌理及日照要求出发,结合合租公寓、家庭公寓的不同居住模式进行设置。底层裙房进一步加强组团概念,处理沿街沿河的城市界面关系。屋顶平台的加入使得组团轴线形成虚实变化的节奏,同时平台下部各个组团院落也相互贯通。屋顶平台作为公共活动连接体,在点式组团部分其三层主要提供共享健身、活动、阅览等功能,而在板式组团部分其二层均作为养老公寓,结合共享活动室,方便老人室外活动并鼓励老人外出结交朋友,缓解老年生活的孤独感和社会适应性危机。
(从左至右:两口之家,核心家庭 ,二孩家庭,三代居)
可变户型设计
通过场地调研和人群分析,确定就近工作的青年和社区周边老年改善户为设计的目标人群,打造激发整个社区活力的混龄共享社区。为呼应场地西侧规划中的城市绿地,场地自西向东设置私密性逐渐加强的城市开放、混龄共享、老人私享三级院落。面向城市开放的西侧公共广场及其底层设置的配套设施缓解了周边社区设施不足问题,东侧院落空间相对封闭以满足住区的私密性要求。同时结合底层沿街商铺、沿河活动场地、室内共享、屋顶平台与楼栋连廊形成体验不同的公共空间。
塔楼平面图 塔楼剖面图
单元标准层平面
在户型的分配上设有单间,两室一厅及三室一厅三种形式。单间的空间排布比较灵活,适合当代年轻人对隐私感的要求。面积从30到50平方米不等。板式尽端,设置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供年轻人合租使用。
方案整体布局充分应对场地西侧的绿地、北侧的水系绿道及周边的建成区肌理,以体量相对集中的方式满足居住密度的要求,留出较多的公共空间和场地,并希望通过老人和幼儿的自发活动带动社区活力。人群主要定位于4-2-2家庭结构以及周边社区中的老人和幼儿。住宅设计包括多代家庭住宅和老年公寓,中间三个低层盒子作为主要共享生活空间与其周边的广场共同成为融合老人和小孩交互与活动的富有活力的生活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对同一地块进行不同主题的住区设计研究。各小组从场地调研和文献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人群生活模式和居住空间模式,进行了从城市形态、建筑组团、建筑单体到住宅户型的跨层级的思考和设计。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面对不同的问题与挑战,在持续往复的讨论与反思中,从理论认知到设计实践,探寻在复杂建成环境下社区更新中的问题与潜力,最终提出的成果既有创见又有实效,获得了来自专家和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答辩过程评委给出的不同视角的点评也给同学们极大的启发。
中期答辩(2020.12.21)和最终答辩(2021.1.17)
张玫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从事住宅设计以及绿色技术研究多年,长期担任东南大学《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主讲,主持四年级住区方向教学工作室,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建筑院校学生设计竞赛(城市更新及住宅方向)多次获奖。具有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曾获UIA(国际建筑师协会)建筑设计竞赛获优胜奖及江苏省优秀建筑勘察设计一等奖等奖项。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