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四年级课程设计|如果历史可以阅读II:淮安里运河段乌沙河船厂工业遗址改造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221
课题名称:如果历史可以阅读 II——淮安里运河段乌沙河船厂工业遗址改造
课程时间:2020年11月23日-2021年1月17日
历史性城市更新设计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四年级设计课程从2013年持续开始的一个专项课题。多年来,以中外联合教学的形式,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中日联合教学南京马群地块周边城市设计(教学成果已出版《开往春天的地铁》,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2015年和2016年完成中意联合教学罗马奥勒良城墙周边地块城市更新设计(教学成果即将出版),2017年完成中意联合教学南京明城墙北端城市更新设计,2018年和2019年完成中意联合联合教学普拉托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设计等。2020年,疫情影响到联合教学的展开,我们将基地选择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历史性城市更新设计的系列课题,理解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理解”城市建筑“这一概念,不孤立地看待建筑物本身,从建筑-地块-街区-城市的多尺度层级关系入手经行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存量规划的全球背景下历史性城市或城市历史地段更新改造的一般策略和设计手段。
2018-2019年联合教学设计工业遗址改造对象
普拉托纺织工厂
在过去数年的探索中,本课题主要出现在城市设计类的选题列表里,2018年-2019年的课题列为大型公共建筑课题。教学过程,我们中发现,无论是只做城市设计还是只做公共建筑更新改造,都无法使学生完整连贯地理解城市尺度到建筑尺度的各部分要素。2020年,本课题尝试一个16周的连选课题,8周的城市设计+8周的公共建筑设计。学生可以连选,也可以单独选择其中一个课题进行练习。
本文是2020年秋季学期后8周公共建筑课题”如果历史可以阅读II:淮安里运河段乌沙船厂工业遗址改造的教学简介。
淮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大运河与淮河交汇于此。大运河淮安段是大运河全线历史最早、延续最久、变迁最复杂的河段,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航运、水利、生态和经济功能。本项目所要改造的老船厂由众多零散船舶修理组组合而成,具有相当的规模,一度成为业界翘楚。20 世纪末,随着行业的发展,里运河河道空间的限制,使得船厂无法承载更多大型制造的需求,于1996年停产。厂房废弃,工人转编,繁华不在。
本课题紧扣“漕船发展史”和运河历史文化的主题,将老船厂的建筑群改造为一处滨河文化旅游体验场所,并提供人们进行文化交往的公共空间。包含厂房建筑群改造和场地环境交通功能上的改造与提升。参加过前一个城市设计课题的同学在自己的城市设计方案基础上发展改造方案,没有参加过前一个课题的同学可以针对场地进行策划后再进行设计。
1.了解城市设计基本要素在建筑设计的基地分析与方案生成中的运用;
2.本课题因选址的特殊性,需要了解淮安因京杭大运河和里运河共同形成的漕运历史文化和人文因素。
3.了解当今世界工业遗产及城市特殊历史地段保护性改造利用的方式方法;
4. 掌握大型工业遗产建筑群在改造成为现代功能中的设计基本要点,了解其在城镇中的区位,并结合区块总体功能要求和构筑物本身的空间特点赋予其适当的功能。
5.研究大型工业遗产本身的结构与材料特征,慎重选择改造中的材料与构造,兼顾设备配置、绿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注重城市设计基本要素在建筑设计的基地分析与方案生成中的运用,了解其在城镇中的区位,并结合区块总体功能要求和构筑物本身的空间特点赋予其适当的功能。
本课题因选址的特殊性, 需要了解淮安因京杭大运河和里运河共同形成的漕运历史文化和人文因素,综合考虑淮安的城市发展背景。通过对当今世界工业遗产及城市特殊历史地段保护性改造利用的方式方法的学习展现城市历史。
主要厂房建筑结构主体为老式排架, 屋顶为钢结构桁架,外立面主要材料为红色黏土砖,基座为灰色黏土砖。建筑南北立面通过有韵律的排架柱及窗洞形成主要形象,山墙大面积开窗及局部窗花点缀,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通过研究大型工业遗产本身的结构与材料特征,慎重选择改造中的材料与构造,兼顾设备配置、绿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本组回应场地周边的城市规划,一条“船”面向历史,靠岸停泊,延伸历史城区氛围;一条“船”面向未来,破浪而出,打造文化交流场所。通过一新一老两条“船”,重新激活废弃的工业遗址,连接里运河及城市文化脉络,成为城市纽带。
剖面图
模型照片
甦岸
组员:闻健、崔一帆
本组通过分步改造的方式分片区激活水岸空间,使船厂遗址这一块城市棕地逐渐生长为以运河文化为背景的新型城市滨水空间,聚焦文化艺术交流和社区公共活动,借助数字化传媒提升建筑内部空间体验,为滨水空间的开发和棕地的转型提供范例。
区位分析
漕船发展历史分析
聚·散
组员:梅逸、周奕雯
本组的方案设计以老船厂集体生活记忆为出发点,通过手工技艺传承、产业功能置换升级,使得该地块的活力被重新激发,成为城市中一处重要的聚集点。通过不同院落的布置,我们恢复了原场地人流有聚有散的空间特点,使得船厂记忆以全新的功能与熟悉的空间体验延续下来。
剖面图
沿河立面与关键节点
模型照片
唐芃,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Frontier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基于数字技术的传统建筑聚落保护方法。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