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UPC)
国际景观双年展办公室
(排名不分先后)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Studio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in a Changing Climate :Balance of Forests, Fire, and Human
第一个项目是以蓝绿战略为核心的森林恢复与抗旱工程;第二个项目建立了以自然力做功的生态系统,防止因气候变化引起的严重森林火灾;第三个项目修复大地疤痕,构建动态平衡的固碳生态系统;第四个项目基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件的深刻影响,针对近期山火频发而引起的核辐射扩散问题,建立灵活的山火防御机制。项目设计过程中,尝试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基于科学结论得出规划设计策略,为不同情况下处理野火和其他气候问题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范例。尝试通过生态恢复,创造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Transition from Rubber Plantations to Tropical Forests with Green-Blue Strategies
参赛学生:王佳峰
橡胶树为多年生热带雨林乔木树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与钢铁、石油一样,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性资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边境地带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橡胶树被引种到我国西南等地。由于橡胶林的经济效益很高,其种植面积增速惊人,但橡胶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远低于当地的天然森林,因为当地橡胶种植的一般过程是: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使用除草剂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以保证橡胶树生长。2008年第4期《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文章以“谁来拯救亚洲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绿色沙漠在蔓延”为题,表达了如今热带雨林所面临的由于过度开发而带来的植被砍伐、物种消失的困境。
(2)设计思路
中缅过渡区域的原住民为了追求橡胶树的高经济价值,将原有热带森林砍伐,而后种植橡胶树。雨林的大面积砍伐致使土壤保水功能缺失,而种植具有“绿色沙漠”之称的橡胶树后,其强大的吸水能力,无疑加剧了该区的干旱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有效缓解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高效的发展。设计从橡胶树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和水体开源的思路出发,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确定了影响橡胶树木生长和缺水的关键因子。通过GIS分析,在不适宜种植的地区砍伐橡胶树,从而保证高效的经济产出,而后使用先锋恢复法和高度建种群法恢复森林。结合当地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雨旱分明、热量充沛和蒸发强,设计采用间作制度,堤坝蓄水和雾滴收集装置来缓解当地缺水问题。
(3)设计愿景
“以千万种绿代替一种绿”:针对当地居民面临的发展困境,通过设计研究,帮助他们缓解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干旱缺水,同时不削减他们的经济收入,力求保持生态和经济的同步发展。优化后的土地利用格局利于调节地区微小气候,解决缺水和森林破坏问题。设计可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
Building a Nature-Based System to Prevent Severe Forest Fire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
参赛学生:潘莹紫 李灵杰 鲁梦
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世界范围内森林大火频发,树木燃烧后增加的碳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城市西昌就是这种恶性循环的受害者之一。近10年来,西昌市共发生6起大面积森林火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火灾面积超过1000公顷。这些山火被认为与西昌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包括气温升高、湿度降低等。更严重的是,山谷效应带来的干热风使火灾更为剧烈且频繁。因此以西昌市为例,阐述如何通过构建自然力做功的生态系统来缓解山火问题。
我们将采用3项核心策略来预防和减轻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首先,把现有的干热风和空气能转换为可利用的能源,用于运营火灾易发地点的雨水收集系统、喷雾器和监控器。在火灾高发期,监控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在原有的单一人工林下种植中药材和其他草本植物来改善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火灾风险。再者,在山下过渡地带养殖当地特色品种的西昌高山黑猪,高火险时期之前,按需驱赶猪类上山吃掉多余凋落物,其觅食道可临时发展为救火员的救援道。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考量,以期使该项目平灾结合的方式可以作为干热河谷城市处理山火问题的参考范本。
Balance of Life and Fire—Build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System Based on Resilience
该设计聚焦于东南亚地区频繁发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该区严重的烟霾现象。此现象与一种叫作“烧芭”的传统原住民生产方式紧密相关,即在种植园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农民通过焚烧热带雨林植被获取更多的耕地来种植经济作物,并将燃烧后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焚烧后的区域往往反复种植作物,直至成为废地被遗弃。此生产过程是造成每年6–7月印尼森林火灾的直接原因,并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使土壤由肥沃转为贫瘠,留下斑驳的“地球之伤疤”。
本方案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固碳的生态系统,旨在改变当地碳失衡的生态现状。宏观层面,通过敏感性分析构筑生态安全格局,后将此格局、当地生境类型和人类活动特点相结合,以此作为划分依据,建立森林、农田和湿地3类生态固碳系统。中观层面,每个系统以恢复生境和产业发展为策略,采用生态堆肥进行修复治理,并在恢复生境的基础上推动生态农业、渔业和旅游业发展,进而解决居民生活收入问题。此外,为重点监测大气中的碳浓度,在易发生自然火灾的地带设置监测设施,以预防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
(3)设计愿景
通过分析规划、生境恢复、产业转型、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兼顾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情况,以期在未来实现生态与经济二者间的动态平衡。
Revival in Postnuclear Era: A Defensive System For Dark Tourism in Chernobyl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各地火灾频发,这对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2020年4月,一场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禁区附近的森林大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除了对自然景观的危害,火灾更成为激发禁区内核辐射量激增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更迭,在1986年的核辐射泄露事件之后,切尔诺贝利逐步发展为非官方的热门旅游景点。2015年切尔诺贝利禁区的游览权限向社会大众开放,如今的切尔诺贝利正逐步向旅游观光及生态保护方向发展。面对森林火灾频发的威胁,切尔诺贝利的发展应该何去何从?
1193–2020年,切尔诺贝利场地内人口数量发生极大的变化:在核爆炸发生前,人口随着核电站的建设和发展而逐步增长,最多达15000人,而爆炸后的紧急撤离使场地在之后的30年间遭到废弃,但仍旧有少数原住民及政府工作人员生活在禁区内。2019年HBO(美国有限电视网络媒体公司)推出同名切尔诺贝利系列电视剧,使这片禁区在核爆炸之后再一次正式走入大众视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火灾防御为出发点、以禁区内旅游业带动经济振兴的政策为契机,从旅游发展与弹性防御相协同的双向视角,对禁区内洪涝与火灾等灾害因素的弹性防御机制进行规划与设计,为风景园林应对自然灾害创造更多可能性。从切尔诺贝利禁区II区(30km)、I区(10km)及核心工业使用区3个层面介入,从宏观至微观,为这个特殊场地的未来保障与复兴做出积极设想。
宏观层面,对场地内火灾发生风险程度进行预估,针对每个区域内特有的地形地貌及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分别提出“防灾体系与旅游资源协同的总体机制”“与景观激活相结合的火灾监测系统”“具有灾害防御功能的景观基础设施”“弹性应对多灾害发生的水文体系构建"等策略。
Politecnico of Mil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msterdam Academy of Architecture
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https://landscape.coac.net/en/schools-list-and-finalists-2020
(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Original Design Studio / TJAD
Transformation of Yang Shupu Thermal Power Plant, Shanghai
Juan david Hoyos taborda
麦德林河公园
Sebastian Monsalve Gomez
Juan david Hoyos taborda
Medellin river park
里贝里尼奥东方公园
F|C - Arquitectura Paisagista
Oriente Waterfront Park
SCHELDEKAAIEN SINT-ANDRIES EN ZUID(比利时安特卫普)
PROAP - Estudos e Projectos de Arquitectura Paisagista Lda
Schelde Quays in South Sint-Andries (Antwerp, Belgium)
国际地理信息设计平台
Carl Steinitz for IGC core group and the current 140 university teams which are participants
The International Geodesign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ssociates, Inc. – Landscape Architect
Brooklyn Bridge Park
朱拉隆功大学百年纪念公园
LANDPROCESS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Centenary Park
赫罗纳的海岸项目
EMF- Estudi Martí Franch
GIRONA'S SHORES
墨西哥公园
Grupo de Diseño Urbano
La Mexicana Park
瓦伦西亚中央公园
Gustafson Porter + Bowman
Central Park, Valencia
哥伦比亚麦德林市区热带和人工景观
AEU
The tropics and the built landscape Urban Center of Medellin Colombia
https://landscape.coac.net/en/rosa-barba-list-and-finalists-2020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