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三年级研究型课程:元数据——物质世界的批判性平面设计
发布时间:2021年5月21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200
本科三年级研究型课程:元数据——物质世界的批判性平面设计课题主持:何君、刘治治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元数据课题研究记录
课题共七周,分为两部分
元数据——物质世界的批判性平面设计重新审视今天物质世界中的建筑、产品、摄影、首饰、时尚、数码等这些广义的设计学科,将之置入一个更大系统中重新定义其边界与内核,通过学生持续自主贡献建立共享的数据池计划,作为人类设计知识与智慧的共享与生产的隐喻。最后以一种超越性的方式,将设计议题拓展至边界之外的元设计,建立不同方向的研究路径与新的核心议题,批判性地探索这些彼此相连的学科间内在的巨大系统,以及每一个设计切入点所处的母体本源,以期形成真正的学科互涉。
关键词:元、超越、物质、材料、批判性平面设计
三年级元数据课程将今天的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视为一种具有开放性、渗透性、粘合性的学科╱视为一种最有力量的探索、研究与革新的工具╱视为一种可以超越大系统下不同学科边界的通道。
A组导师何君
A组成员
(本科生10人)
祁昕/鲁泽华/倪尔璐/林梓瑶/王雪辰
张芓诺/罗弋晴/刘林曦/赵越/陈琪心
(研究生3人)
王雪昂/钟婼嫘/张欣
(进修生2人)
张嘉煜/杨琦
“表与里”表现的是系统算法所模拟的送餐员的一天和现时生活中送餐员的一天的一个对比表面,从第一层我们看到的是理想化数据化的送餐路线,而第二层我们却看到了实际的送餐路线。经历坎坷并不理想。
延伸的作品有基于送餐员外卖所做的视觉延伸品。还有一个视频混剪城市与外卖的产出。
将虚拟的物实化,熟悉的物品创造陌生,我对于虚拟赋予定义“无法断定真伪的”结合时事“月球土成份的虚拟性”展开此次创作。月球是人最熟知的星体,而人类至今仍无法涉足其背面,月球背面的土壤样本也自然成为了未知的存在,由此构想了一种通过降维和升维的方式获取月背土壤以此来引发观者对于已有认知的重新思考。
将“门”看作是两个集合世界的临界点。用三扇最常见的门根据其特性,将他们代表三个维度。自然与物质、空间与人、虚拟与现实。我选择用日常之物去表现不同维度下的门,从物质属性到虚拟世界的转变,门的定义由此逐渐拓宽,从日常之门成为时空之门。以视频为载体,三屏画面节奏由起初的平缓,逐渐加快,同样暗示着我们由现实进入虚拟世界之后生活节奏的转变,我们逐渐习惯于快节奏、碎片化生活。
第一章 抬杆门—开合的角度为90度,作为坐标轴象限的单位角度,是象限的边缘,数值的临界。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冰在超过0℃之后就化成了水,0℃即为两种物理状态的临界。化学反应置换反应CaCO₃+2CH₃COOH=Ca(CH₃COO)2+H₂O+CO₂↑ 等号便是化学元素交换的界点。
第二章 推拉门—推拉角度为180度,视角的旋转,呈现画面的对称,开合便是一次镜像。有与无 - 锁是存在与虚无的双重证明,是拒绝与迎请的双重表示。内与外 - 警戒线,暗示了空间的分割与通道的存在,起警示远离及强调其存在的作用。亮与暗 - 灯光可将一个房间的空间切割成不同的部分。在照亮一个客体的同时,也可掩盖另一个客体。
第三章 旋转门-角度为360度,以中心为轴,不断旋转,不断循环,仿佛进入“无限”的时空。镜子完整而逼真地再现所反射的事物,是反映现实的理想工具,界定了现实与真实,作为观者的同时也是被观者。按下快门,是一种界定行为,就能将一个三维空间里的情境框取出来,以二维的方式呈现,轻易地将现实符号化,贴合于真实的意义和语境的缺失。虚拟与现实分野的这一边是牛顿式的物理空间,而那一边则是赛博空间。高品质的界面(临界点、门)容许人们毫无痕迹地穿梭于两个世界,界面是人类与机器之间进行协商的敏感边界区域,同时也是虚拟与现实的分界。
网络数码时代,我们已经完全被一种超真实的世界包围。其中影像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元素。在视频画面中不时穿插着媒体丢失的画面元素,就像是虚拟不断穿插在现实之中。当我们看着铺天盖地的影像,想象着自己那已经被人设定、引导的程序化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已经看不到任何真实。
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根据自己拥有的东西来给自己定位,人的渴望,可以通过具像化的物来呈现。人对物的依赖不仅在身体上,更重要的在心理上。大量购买后的无用之物经历从占有到被抛弃,最终这些物也都是欲望的痕迹而已。索拉里斯星的海面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内心的潜意识和渴望与恐惧,地球上的占有物也是如此。
书籍创作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十二个我挑选出的占有物的信息目录。作为商品,物有其功能性,无论是使用的功能性还是情感连结的价值,买之前肯定带有期望,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继续使用并最终搁置,这就是我定义的占有但无用的物。
第二个部分是扫描的物的图像贯穿在整本书中。每个物的背后是一首小诗,是我从自身出发对这个物的定义。灵感来自日本的川柳诗,这种诗形式自由,简短却动人。
第三部分是是拼贴,是调研信息可视化与文字图像资料的集合。文字部分包括相关书籍观点的记录,以及对22个人问卷调研的三个问题,和部分有趣的回答等。在拼贴的这部分图像里还隐约藏着十二个物的其他形态,线状呈现的和用石膏呈现的,以此隐喻物欲总是跟某些精神需求是纠缠在一起,占有物也是一种束缚,羁绊一样充斥着。但是它们又经常因为没有被使用而像落灰的雕塑一样存在。
最后一个部分是黑白的图像。我把扫描物放到软件模拟的海洋里,这些物像海上漂流的垃圾一样,逐渐被淹没。电影Solaris中,行星上全是海洋,似乎冥冥之中有一个万物主宰在掌控着这片区域。这些螺旋状的神秘物质就像是自我内心的思想漩涡。人,屋子,小岛,一切都只是这个星球上渺小虚妄的景象。生命中的占有物也许也是如此。
< HAPPY BIRTHDAY TO YOU >
现代生活离不开消费与被消费,我试图找到一个日常物作为表达主体介入到当代消费文化中,通过研究“世界上最贵的一首歌”《Happy Birthday to You》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及其映射的情感需求,借由条形码这一当代物质符号与另外的编码语言系统融合,重新解构并以多种角度重读这首歌。
第一部分 取EAN-13编码系统的条形码规则用ASCII的编码语言展示(0为白条,1为黑条)。
第二部分 有关《生日快乐歌》的历史事件与版权纠纷。
第三部分 调查发现网易云音乐有870首生日快乐歌由同一人演唱,对应870个不同的人名,将歌手“Birthday With Bonzo”所唱的870首生日快乐歌与现实中的人名图像一一对应,拼凑出一本歌曲图录。
第四部分 从图录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00个人,用二进制条码语言转译他们的姓名信息与生日祝福,大量图片装订成册。另编排一本小册子收录关于创作的背景、调研资料、逻辑梳理以及大量的文本收集。
在了解日常用品的使用时,我关注到了之前在短视频平台流行的杯子吃蛋糕的行为。因为杯子如同一个巨大的勺子,还佩戴有把手,所以使得吃蛋糕的行为变得方便快捷,这是一种对日常用品对使用价值再定义。在这样的行为中,“把手”在完成这个事件中起到了决定性因素,所以一下我展开了对把手对研究。在查找杯体资料的时候我发现最早在中国的茶杯是没有把手的,而后传到英国为了防止烫手他们选择在杯体上加了把手,才有了后来带有把手的茶杯。于此,我从三个方面对把手展开了研究。
物与物把手在生活中很常见,作为一种功能性极强的物件,我们经常使用他作为物品附件增加或者改变物品本身的功能。从英式茶杯提取了六种把手形态,并用简洁的一根线圈的方式弯着而成。把手与杯体之间经常会存在两种关系,谁是主体?通常人们将力量较大的一方作为主体,力量大的那个可以成为“佩戴者”,被支配的那个是“附属品”。
附属品/佩戴者将这六种茶杯的把手简化后,用简洁的一根闭合的线圈弯折而成。我试图将他们佩戴在其他事物上,会发现存在四种状态。部分把手改变了服务对象本身的功能,部分把手重复了服务对象的功能,部分把手使得服务对象失去原有功能,部分把手添加后没有任何功能。这四种状态又可以简化成功能性和无功能性。把手与服务对象之间经常会存在谁是主体这样的问题。完成给物体佩戴这一动作时,到底是把手佩戴了物体还是物体佩戴了把手?通常人们会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将力量较大的一方作为主体,力量大的那个可以成为“佩戴者”,被支配的那个是“附属品”。
而另一种是从功能性出发,认为佩戴是一种无功能性的动作,比如佩戴首饰,(通常首饰是被人做无功能性的事物)这时我认为事件的主体是服务对象。而杯子加上了把手,把手产生了功能性,我认为这时就不仅仅是双方力量的博弈,产生功能的主体才是佩戴事件的主体。所以杯子加上了把手,可以认为是把手佩戴了杯子。功能/装饰在19世纪中期,提出了珠宝的分类方案,将不同文明的珠宝现象分为三大类:挂饰、圈饰和方向饰。圈饰氛围里三种:戒指、臂饰和颈饰。方向饰分为胸针和袖口两大类。于此得到了六类饰品形态。我将这六类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装饰类:挂饰、胸针、袖口。这一类是没有任何功能性的装饰类饰品。第二类与之前的圈饰分类相同,圈类饰品与装饰类不同,这一类饰品紧贴皮肤会给人禁锢的感觉,并且功能性会比装饰类更强。通过“把手”有无功能性、“把手”一词的博弈状态和首饰的有无装饰性三个点的分析,我将“把手”制作了两组佩戴品分别对应被控制人与控制人。首先“把手”的形态尾端制作了两种,第一种保留了环状尾端是具有实用性的“把手”,而第二种将尾端的环状改为直线,这样的改变使得把手失去了实用性,代表了符号层面的把手。这两种把手分别对应被控制与控制。被控制人所对应的佩戴品是具有功能性的把手,我分别将“把手”尾段改为了适用于颈、臂、肩的三种尺寸。控制人所对应的佩戴品是将三维的无用把手平面化后的把手符号,失去功能性、平面化这样的过程让这件佩戴品更倾向于是一个权利、地位的象征。
1.被控制者 2.控制者 3.物/人/环境第三章我希望将平面的把手放置于空间,与空间产生关系。这是一件影像装置,平面化的把手作为屏幕静置在墙上,当人走过时他看到的把手走后屏幕上却留下了他的脸,人留在屏幕上的神情主导了这面墙的情绪。这与将把手匹配到物品身上并主导物品的性质相同。当再有人走过时,屏幕上留下的则是观者看到的前一个人的神情。
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纸媒的衰败成为一种趋势。网络信息的快节奏、标题党使人们习惯通过大标题或表面来获取片面的信息,习惯了从片面的角度去面对世界。物体存在形态如同人的心智一样,成为人心智上的某种对应物。反映出来的物与功能的失调也是人心智体系的失调。我将人所特有的受到伤害后包扎的这种状态作用在在各类书籍中,利用包扎手法来实现一种物品的拟人化和反功能化。
书被石膏包扎后,在表⾯无法对其进行认知。通过单纯的外形样貌辨认出是异样的模样,⼈们就会认为其内部就是十种被不同方式变形后,以不同手法包扎起来的书,对应不同的说明图。
任何生活行为的物证,都证实着发生过的一切,成为一切必要和不必要的痕迹。我收集了大量生活行为遗留下来的,亦或要被丢弃的物件。我挑选了十二个在不同的一天但相同的时间14时内发生收集的物件构成我希望拥有的一天。14:00,便是我这一天的核心,由十二个14:00来充盈我的一天。这一天中我将经历的故事不存在联系,呈点状化分布在这一天中,每一个点都是独立的记忆,它们也将散装分布在这本“辞典”中。
生活行为状态调研我主要从物证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和尝试,将生活行为留下的痕迹作为行为物证,象征人的存在并记录事件的发生。我最初的尝试是去街道上对路人进行拍摄,记录他们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行为状态。阶梯元素发现提取在第二次外出拍摄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人喜欢蹲着坐着或站在台阶上,台阶这一元素引发了我的兴趣。阶梯代表着上升下降、代表着循环往复,在生活中代表着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来往交流,于是阶梯也成为了我之后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痕迹·物证得到的和丢失的物都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看得见的物证,维系着那种心际间看不见的情感交流。<STAIRS> 循环阶梯在阶梯图像中呈现“14:00”这一天的生活行为痕迹,六十级阶梯的高度随机生成,十二个痕迹物件也随机地分布在这六十级台阶上,构成一个“60&12”的闭环循环。“60&12”在 0-9 这个范围里,范围的表达形式只能是 012345678901......这类的封闭循环。起始于上述范围内任意的两个数字的计算都将落入到一个 六十的循环中。但所有可能的循环数其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六十的循环是共性表现。六十的循环是与起始的两数值无关的结构,它只与整体范围有关,与范围内的各个具体要素表征没有关系。在六十的循环结构中,从任意点开始隔五取一得到的十二的循环,六十的循环结构就是由五个十二的子循环结构组合构成,十二是六十的构成单位,并且不存在遵循同样要求的更小的子循环构成结构。所以从结构角度来说,十二是十的范围特征的最基本表达单位,它与范围内的要素数值无关。范围的构成要素是十,十二则是范围一体的属性和表达,它直接统一了前面 说的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方面,是对时空整体的一种表达。
<Date"14:00"> 60×12 描述第一部分是分别对每一个物件的状态用 60 个成语进行开放性模糊的描述,相邻两个物件和首尾两个物件的成语首字尾字相同,用成语接龙的形式使对 12 个物件的描述构成一个闭环循环。每个物件的 60 个成语重叠构成了它们的目录。<Date"14:00"> 十二个故事第二部分是每个痕迹物件的人称文本描述,每段文本以对应的物件作为第一人称,此时此刻痕迹物件就是“我”,讲述每个“我”在“14:00”发生的故事或此时此刻的状态形态,将其拟人化表述,使每个“我”的代入感更强烈,重复的时刻拼接一天,是时间的重叠还是时空的接替?这一天发生一切是否真实?“我”是否真的经历了这一切?生活痕迹只剩下这一时刻,只存活在这一时刻,无时无刻不是这一时刻。
茧型王朝,只接受愉悦信息的电子虚拟世界。以探索遗失的文明预言当今网络时代信息茧房的社会问题。翻模在其中代表了固定不变的信息机械算法,它是茧型王朝的运作方式,每个单独的物体在王朝中只接受让自己感到愉悦的相似信息,所以虽然在“千人千面”的状态下,但信息处于“单人单面”,不断翻模运作的机制让个体逐渐封闭,形成一个个茧的形状。这是现网络信息时代的一个缩影,网络社会陷入信息茧房的一个讽刺,人们乐于沉浸在这种同质化世界中使得思维固化、认知结构单一的结果反映。
神的预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静谧文明坐落在尼罗河畔,它是最早步入文明社会的民族之一。茧型王朝有着两个不朽象征:巍峨的石阵和屹立在河岸旁 边的石碑。但石阵和石碑不会讲述历史,恢复茧型王朝的概貌主要靠人类活动的记录——文字史料。可惜的是,由于历经劫难,茧型王朝文字的读法早已失传,尽管茧型公民的文字史料遗留下不少,但后人读懂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茧型王朝的历史,就如同人类起源史一样,被宠罩在一片浓雾之中,人们只能凭借石碑上的图案和石阵上遗留的痕迹,拼凑成茧型王朝残缺不全的轮廓。
算法复制是维系这个王朝生存的方式,所以它们对每一个公民每一次的阅读信息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阅读之后颜色的深浅,代表着对阅读信息的满意程度,还有每一次的次数、日期和形状等。
石阵/神殿:石阵是茧型公民们享受获得愉悦信息的居住地,公民们在此进行一遍遍的作茧仪式,破茧前后的巨石群都累积在此地,这是公民们正在进行信息阅读时的石阵群,每个石块里都居住着一位公民。公民们仪式举行完后石群所组成的石阵,从碎石上的痕迹可以读出千古以前公民们处身模具中阅读的印记。
关于石碑,每块石碑都是一次新的迭代,它记录了王朝各时期各组织之间重大战争和变革。因为长期的处在信息茧房中不仅会使群体内同质化,还会使得群际异质。群际异质也就是因为网络的广泛使用,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所喜欢的信息。对于这个茧型社会也是如此的话,各个社会群体便会分裂。这样的一种思想偏狭将会带来各种误会和偏见。长期生活在此思维方式必然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特别当获得“同盟”的认同后演化为极端思想。当两个茧房面积碰撞时,拒斥其他观点的侵入。引发一些列偏激行为,他杀、自杀、战争等。这些石碑它既是远古的神话,也是对现在的预言。
< 四个太阳 DISPOSABLE WORLD >
我们往往将一次性物看作是不够环保的,总是顺手就完成了数不清的一次性行为,也习惯了创造一次性行为的工具的陪伴。所以一次究竟是多久?永恒与瞬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当我们习惯随手重复那些数不清的一次性行为时,也许正在创造永恒。
将永恒与一次性以非线性时间中的重复联系起来,重复的一次性等于永恒。用12个日常中可以创造一次性行为的工具,贯穿12个维度,从 0维到11维。
第一部分:呈现了12个日常的一次性行为,以及它们作用在其对应维度的模样。
第二部分:以三种不同层次的循环来呈现主题。“太阳”作为连接维度空间及一次性行为之间的线索,穿插在循环之中。
DISPOSABLE WORLD:CYCLE II
DISPOSABLE WORLD:CYCLE III
DISPOSABLE WORLD:CYCLE IV
< 世界 身体 灵魂 World Body Mind >
通过调研威廉肯特里奇的作品《拒绝时间》,并深入拉康的镜像理论与Alice Ranner 的“The Audience”中演员与观众的多重身份和关系,把其中的理论与文章《可恶的内容》提到的形式与内容的玻璃杯理论进行融合。把艺术与理论与哲学中探讨的body and mind problem 进行诠释。本作品分为灰黑白三部分,从三种身体与意识的关系把社会中存在的三类符合关系的特殊人群以著名文学作品,诗歌创作,舞蹈编排进行解读,探讨他们的身体与意识从而解释这一哲学问题,引发自我的思考。
灰(世界):世间万物都会经历的生与死,意识跳脱现实世界与肉体。文本利用 18002738255-Logic 自杀热线的歌词配合现代舞编排的叙事过程呈现抑郁症轻生女孩利用衣架在家中与自我挣扎的故事。
黑:身体,肉体与意识都被控制或释放(相辅相成)此章节文本选自邓巴的著名文学诗歌 We Wear the Mask 与自创诗歌。利用芭蕾特有的严谨以及规则体系,重复性的动作以及规定的舞蹈动作强调同时被控制的身体与意识。
白(灵魂):意识,肉体被控制意识跳脱现实世界。选自瘫痪作家史铁生的散文《轻轻的来与轻轻的走》与西方意识流鼻祖文学作品 The Yellow Wallpaper 的内容结合抽象被限制的肢体动作循环,聚焦眼珠的运动反应复杂的意识。
人类99% 的相同基因,因经历的1% 的不同,化为了99% 的不同。页码为代表意识节奏的黑点为八个八拍,随着图像的节奏变化体现情绪,也是将本书串联起来的线索结构。There is dim light on the side,in the dusk.I run through the monster’s eye,In the dark.I called the sound inside my torso,A crap.Storm with extreme heat run down from the head,Liquid iron.Shaking for useless revenge and fall again,Red in the broken glass.Shinning from the ground,
Reflecting moonlight.
It doesn’t belong to me,
Beneath myself,
Is the shade.
Above myself,
Is the light.
It doesn’t belong to me.
Smoke surrounding,
They came for kids who don’t go to sleep.
I know my eyes are closed,
Laying down.
Not on a bed, nor a carpet,
I am on wounds.
当我们被大量信息所裹挟,人们的自我意识变得愈加淡薄。我试图使用一种诙谐戏谑的方式去传达这一现象。将屏幕中不断刷走的信息具像化为一条条如蚕丝般的条带,被它裹挟的人们渐渐丧失了对外界的感知和对自我的意识,而从中切出一扇荧幕终端大小的窗即是我制作的作品。失真化的热点事件作为这本书的内容,全本不可读,翻至封底可见自己的镜像,正如同从外界看到窗内的自我。
从向内和向外两个视角去定义信息茧房和电子包浆及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外部信息的失真。在研究了艺术家铃木康广的作品后,尝试使用插画的手法去阐述这本书的概念。
以某日的热搜为原始素材,将文字和图像进行多次转译之后呈现出类似诗歌的一种失真的陌生感。封面是黑色的镜面,而封底则是呈现出观者的镜像,借此希望唤起我们在巨量失真内容下的自我意识。
"Hello, World"是计算机语言学习的第一课,代表程序与人类向另一方世界双向问好。以此为缘起的创作:由4本未完成装订书籍的拼版文件组成,4本书的主题围绕着"hello, world"形成叙事:由期望美好生活而产生的宣言/标语/对话引发的基于想象的完美世界和真实城市生活反差的思考。
核心故事:两个世界的对话。城市的光鲜和破败,对应虚拟建模软件中一个球体的完整和破碎。
将真实城市中拍摄的对立场景以贴图的方式附着在两种球体展开图的模型上,让它们互相渗透和交融。
当下社会,监控器无处不在。意在创作、思考人与监控器的关系,以及监控器和首饰的关系。塞住的球体,就像首饰中的“镶嵌”工艺,用球体堵住摄像头,意味着不想被看到:别看了,堵住它。思考“不想被人看到但又无法完全躲避摄像头”的纠结心理,以及在公共场所或酒店安装针孔摄像头窃取他人隐私的不道德行为。首饰的意义之一在于可以和人发生佩戴关系,比如佩戴在人的身上。而摄像头被堵住时,它就失去其功能属性,就好像只能是墙面或空间的首饰。“堵”这个动作强烈表达出不想被监视的态度。
1/钢丝球作为洗刷的强力去污工具,与摄像头结合,堵住“摄像头戒指”,引申为“去除、洗刷”这个污秽的、监控他人隐私的行为。利用监控摄像头偷窥他人隐私的行为是社会的污秽,道德的污点。2/首饰与人发生佩戴关系,佩戴在人身上,摄像头是墙面的“首饰”,安装在墙上。首饰具有装饰作用,而摄像头是监视作用。一旦堵住摄像头,它失去其功能属性,就好像只能是墙面或空间的“首饰”。
3/运用快递纸箱代表“拆”这一动作的部分元素,隐喻不仅想堵住摄像头,甚至想拆卸它的状态。我们在公共场所几乎都会被摄像头记录行踪,然而在一些相对隐私的场所,例如调研时发现有些不正规的酒店会允许不法分子安装针孔摄像头。“拆”这个字诠释了对这些行为的控诉和抵制。4/耳机具有隔绝外界噪音的功能,隐喻当代人注重隐私的心态,戴上耳机打开音乐就会拥有一个虚拟的隐私空间,不被外界所打扰。5/注有个人信息的收据单、发票、机票、车票、就医单据等十分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又会经常被随意丢弃,导致个人信息在不经意间泄露,用具有个人信息的单据堵住摄像头,表达维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6/卫生纸作为洗手间的标志性物品之一,隐喻在“绝对隐私”的环境中存在摄像、监视等违反道德的事件,使所谓的隐私荡然无存。
吃喝穿戴的各种物品,它们是否有其陌生又崇高的一面尚待我们挖掘?其中一种可能是在它们之间建立一种仪式,从而使它们被赋予新的意义。我参考了宗教仪式中圆的形式,对两个家庭中的日常用品进行重新构建与组织。此次的日常仪式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请站在房间中央并环视四周。第二步——请在这个房间里选择几件你喜欢的物品。第三步——请把它们叠起来,但要留下一个绕着它们转圈。第四步——请你走到另一个房间,并重复第一步到第三步。第五步——请你绕着一名家庭成员转圈。
作品主体:每一张图像主要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圆与中心的主体。圆是一个物绕行主体以后留下的痕迹,而主体则是由相关的一系列物品重构而成,从而形成一个仪式之塔。
书籍设计:书的前半段为其中一个家庭,书的后半段是另一个家庭。在每个小节我们可以看到三张重复覆盖的图。第一张为日常物品在日常环境中的放置,第二张为搭建仪式的物品清单、 以及创作过程的图像化阐释,最后一张图为摄影作品的最终呈现,从而将它从日常状态中脱离出来。实物呈现:在书的中心部分,阐述了此次日常仪式的五大步骤 。除此之外还有一篇附加的论文,介绍了以往那些将日常物品进行非常态化处理的艺术家们。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