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1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传统纹样与城市视觉研究
发布时间:2021年5月2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151
交叉·融合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教学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在研究生教学培养中:强调专业深化研究与项目课题实践的相结合;重视传统设计学科和新型学科研究的相交叉;开拓前沿理论与现实社会并行实践的相融合。面对中国快速增长和可持续未来发展的主要课题,尤其是以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扩散与格局变更,设计正日益成长,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面对新世纪的全球化语境,研究生教学更关注设计的问题研究、文化研究和价值研究。在此基础上推进广义学科间大交叉和专业方向内深融合的主导性教学模式,完成设计学院研究生教学中传业、授道、解惑的价值创新核心。
设计不仅是一种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方式,更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方向以传统纹样研究为切入点,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尤其是城市视觉设计领域应用的再思考,通过对传统造物思想的学习,研究在当代设计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城市形象设计的影响与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融合关系,从传统设计思想与实践中汲取营养,为设计当代中国城市视觉形象提供理论依据与系统研究方法。
导师组/林存真教授(责任导师)、杭海教授、王川教授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城市中每个个体的情绪互相影响,互为体验,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活氛围与城市情绪。作者意图用每个人的故事与情绪,转换对应形成图形,输出视觉语言,连接客观环境与其中的人,展现特定城市环境的情绪汇集,构成特有的城市情绪表达。
凯文·林奇《城市形象》中提到,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些有形有体之物,成为我们去构建一个城市“柔软”意象的基础。意象结构作为链接城市客观环境与市民感受的过渡点。人们参与到城市形象的构建中,引发人和生活的城市空间之间的关联。
互动的体验可以使观众得到及时的反馈,在美术馆观展的人,通过电脑输入文本,文本表达的情绪被识别转换成对应的图形投射在“美术馆”上,改变外观图形呈现,使其作为美术馆和观展人的链接,表现美术馆情绪氛围。
该作品关注人与城市的关系,将人的情绪图像化,以城市建筑为媒介展现动态图形。个体参与城市景观的呈现,模糊了设计者与观众之间的界限,使人与城市有更深层次的链接,为城市形象构建带来新的可能性。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