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1届研究生毕业展--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发布时间:2021年6月4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926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作品展——景观设计方向Landscape Architecture

谷雨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荆州监利县”拾遗“民间艺术公园》
设计说明:本设计为面积13928平方米的民间艺术公园,位于荆州市监利县草场湾,荆州市监利县素有“鱼米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民间艺术有如花鼓戏、啰啰咚、河灯等,并且插秧号子“啰啰咚”曾被列术提供表演与活动空间。同时在中心表演广场旁边设置艺术展览馆,为花鼓戏、荆州刺绣等民间艺术提供展览与观赏的空间。除此之外设计通过在公园中设置林下休闲活动园、亲水平台、生态休闲栈道、休憩观赏园等,为游客提供求知求趣的休闲娱乐场所,营造出民间艺术与城市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

指导教师:高德武

 

郜煜凡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于共生理念下的景观设计研究—以荆州市监利县某花园酒店为例》
设计说明:近年来,我国国民消费理念的转变以及旅游业的快速成熟,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中,生态可持续的绿色设计理念也成为景观设计中不可避免的话题。由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提出的《新共生思想》,对共生概念不断补充和完善,人们开始把共生理念引入不同的领域之中。在花园酒店景观设计中引入共生理论,将共生与景观设计相融合。本文以监利县某花园酒店为例,寻找影响当地环境生态发展和景观共生因素,解决设计上的不合理,不可持续化,忽略互动体验感和生态环境循环等问题。运用和落实共生设计理念,处理好人与酒店环境之间,以及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共生问题,从而为花园酒店的环境营造提供较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改良措施,以便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品格的景观环境体验。

指导教师:高德武
蒲进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昌兴富村生土民居景观设计研究》
设计说明:生土是指用未经焙烧、简单加工而又就地取材的原状土为建造的主要材料。它作为一种传统建造材料,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传统建造工艺和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时代的变迁演绎着我国不同地域的居住文明和建造文化,在当下国家生态文明大战略下,生土以最低碳的、最节能的、最绿色的自然材料备受关注。因此,本实践对于生土材料与技术如何有效的延伸与应用、传承与更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保护,也是对生土“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生态彰显。本实践运用艺术与设计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展开对生土的艺术美学与价值、技术与设计的研究,并应用于西昌兴富村民居景观的设计实践,以塑造生土民居原生景观特征为目的,对生土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现代语境下的生土民居景观形式。围绕生土特色民居景观设计,尝试对生土生命机制的再运用、对传统生土的审美再认知、对乡村原生人居环境的再呈现探索。将生土材料作为探索民居景观设计应用的一次尝试,秉承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观念,试图利用设计后的生土民居景观,能唤起人们对生土的重新认识与利用,希望能为传统民居以乡村景观在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指导教师:高德武
尹丽娜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乡村景观研究—以西昌玉石塘村为例》
设计说明:本设计在对乡村景观和有机更新相关理论和案例认识的基础上,对西昌玉石塘村进行更新改造设计。其总体定位为集“居住、休闲、商业、教育、康养”于一体的有机古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以展示玉石塘的建筑风貌、院落空间、田园风光、人文风情等特色为重点。整体设计中注重保护历史遗存建筑和传承民族文化,坚持维护乡村肌理形态,不破坏传统民居风貌、院落肌理与街巷空间分布状况,做到整体空间格局协调统一。尽可能地恢复村落传统建筑整体风貌特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撑下完善村落基础建设,并培育旅游产业发展。在景观细部设计过程中,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以现代审美新元素激活历史文化价值,实现历史与时尚的碰撞与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古村风貌重塑、居民基本生活品质的持续提升和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等目标。

指导教师:高德武
唐志力图片
图片
图片
《川西林盘乡村橘络景观设计研究—以都江堰市朱家湾为例》
设计说明:基地所在的林盘,位于都江堰市石羊镇朱家湾。这是一个景色优美被自然包裹的地方,坐落在这的林盘,它能连接自然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们对舒适的自然体验,所以我企图在周边的自然环境中寻找自然景观与建筑的关系,因为这样的世界里面不只有客观物质,还蕴含了人对生活与自然的回馈,这样人、建筑、自然没有了界限。

指导教师:张郑波
杨佳莹图片
图片
景区鸟瞰图
图片
入口景观区效果图
图片
农耕体验区效果图
图片
滨水休闲区效果图
图片
餐饮民宿区效果图
图片
林盘服务区效果图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川西林盘民宿景观设计-以平乐村夏家院子为例》
    设计说明:
此次设计以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郫都区唐昌镇夏家院子林盘为实际项目,通过对川西林盘的地域文化的梳理,对林盘建筑空间布局以及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将景观旅游体验与文化旅游体验相结合的规划形式运用到现代林盘民宿的打造开发,将乡村旅游与田园生活体验结合,优化林盘民宿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整个平乐村林盘的恢复发展。方案表达对夏家院子林盘宅、林、田、水整体提升的设计定位,展现出林盘传统、生态、文化、游养的综合理念。规划提出民宿旅游+川西林盘的发展理念,从消费者的景观旅游体验和文化旅游体验出发,利用林盘的宅、林、田、水、路等五大地域景观要素进行林盘物质空间打造。结合林盘的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林盘精神空间活动打造。最终实现林盘空间重塑、产业提升、生态环境宜居、地域文化传承的民宿景观空间。
指导教师:曾筱
张程涵图片
图片
功能分区
图片
鸾蜂栖息
图片
密林漫步
图片
果蔬农趣
图片
稻田牧歌
《张家院子——生态型传统川西林盘》
设计说明:(1)项目定位:张家院子——生态型传统川西林盘 (2)“张家院落”林盘具备“林、田、宅、水”传统川西林盘典型元素,为典型传统的川西林盘散居聚落模式。 以“归田原乡 、竹韵寄情”为设计理念,归田:依托川西林盘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以“郫都林盘与农耕文化”为核心特色,重塑田园肌理,打造特色林盘,对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注重保护与发展。原乡:川西林盘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即移民文化、宗族传承、农事民俗、道家文化以及风水文化等组成。遵从巴蜀人 民的生活方式,延续林盘传统文脉,还原乡村的乡土气息,场地融入各类文化元 素。竹韵:竹是当地特色植物,将林盘逍遥闲适的生活意境融入到景观中,利用本土特色植物——竹子打造的生态景观;在林盘聚落的环境空间中游憩,日出日 落在田间地头耕作,勾勒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景。

指导教师:曾筱

 

郑捷图片
图片
图片
《互动型青年社区》
设计说明:①内向型景观空间形式、使中心景观组团可以达到景观最大化、功能最大化的发挥。
②中心景观景观组团活动空间集约整合、形成“大中庭”景观氛围。
③小区功能区集中于中庭、减小对业主的影响④对各单元居民来说,便捷性提高景观结构分析:
①中心景观组团:花园式交往空间
②生活化配套设施:包含运动场、休闲草地互动设施和中庭社区服务空间
③中轴对称的设计,使居民回家流线合理。

指导教师:万国

刘利莎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彭州市隆丰镇丰林苑社区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根据涉农社区景观设计的原则,充分体现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特色社区,在社区生活空间和景观情景营造中对改善社区的景观环境、增加居民的多元化活动场地,社区设计文化广场、水体景观等,结合涉农社区特色和基础植被种类,以营造一-个 更加适合于老幼人群和务农人群的日常生活的涉农社区,创建一个安全、 便捷地远离大城市中喧闹而又繁华的休闲娱乐生活区。

指导教师:郑晓东
刘思邑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互动体验和和生态康养为主的创新性民宿村落》
设计说明:不管是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作为农业文明传承中的载体,乡村民宿以其发展方式成为我国乡村经济复苏的重点之所在。本次民宿设计选址彭州市敖平镇下泉村,以互动体验和生态康养为主的创新性民宿村落。农业为本,田园为景,文化为魂,民宿为体。打造土地有粮食,村庄有民宿,通道有市场,商品有特色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特色下泉村民宿。以民居改造为民宿为主,由中草药种植景观区、民宿综合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多功能创意作坊、改造型民宿、新建民宿、民居改造成温室花房构成,用一条主要景观轴线,两条次要景观道路串联而成。保护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设计有文化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民宿,文化体验空间。“文旅康养”四位一体,促进产业兴旺。根据自然环境、建筑质量、建设需求、建筑性质及村民意愿,确定村民住户的建筑及民宿配套设施进行分类整治。对村落公共部分的环境进行整治,增设生态停车场,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以及乡村的生态需求,前厅后院增加绿植以及绿化整治,增设路灯,灯光亮化。宏观把控民宿设计的总体规划方向,结合时事政策,改善下泉村村落现状,通过民宿设计的方法让下泉村发展起来,让民宿带动下泉村村落发展。

指导教师:张郑波
童真旎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以成都市二环路双桥子立交桥为例》
设计说明:立交桥是伴随着现代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现代化水平的体现。然而,立交桥的出现也给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尤其是立交桥的附属空间,由于缺少合理地规划和管理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对立交桥附属空间进行改造利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为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因此本项目针对成都市二环路双桥子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进行设计,以便捷、舒适的步行路径系统作为场地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把步行空间路径作为媒介重新缝合碎片化的城市肌理,将周边的社会文化、市民的活动日常汇集、融合在一起,激发桥下空间的利用的可能性。同时在步行空间中有策略性地种植一些生态植物,还可以改善桥下的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发展规划该地区。

指导教师:郑晓东
郭金耀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成都市龙泉驿区江华社区景观改造设计》
设计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老旧社区在管理维护、宜居性等方面已经严重落后于当今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扣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的“全面推进老旧社区改造”的相关政策,针对城市老旧社区的改造与提升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国内老旧社区在当今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学习了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后,将“口袋公园”的理论概念融入当下老旧社区的环境整改与提升中,合理的论述了其灵活性、分散性和小而精的特点对老社区在环境提升操作中的可行性,并强调该理念因地制宜的解决环境的改造方法。设计以“成都市龙泉驿区江华社区景观改造”为例展开实地研究,发现社区环境存在的多种实际问题,结合各项调查研究,并绘制出分析性图表进行论述,最终得出设计结论,能够针对该社区的环境改造提出较为全面的应对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推行价值,为中国当今大部数的老旧社区环境改造与提升提供现实性参考。

指导教师:郑晓东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作品展——室内设计方向Interior Design

魏桐菲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者服务中心》
设计说明:本案计划室内面积约1237㎡,共三层,室外面积约1045㎡,共计2282㎡。综合考虑用地情况和用户需求,响应政府对于社区建设和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以“关爱老人”为宗旨,将该项目定位为社区内的长者服务中心,打造一个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的综合性空间。其中室内部分主要包括阅览区、棋牌区、健身区、书画区、公共教室、公共休息区、儿童活动室等主要的功能空间,室外部分主要包括庭院、活动广场等功能区,主建筑的次入口与小区相连,通往活动广场,方便小区内的老人使用空间。室内外公共通道的宽度均设置在2m及以上,能够让两辆轮椅并排通过,且在通道处设置了扶手与盲道砖方便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使用;空间中整体采用较为统一的色彩和材质搭配,以简洁的中式风格搭配暖心的色彩,材质的选择较多引入 “自然元素”,例如暖黄色的木饰面、木地板、防滑地砖,含蓄大方的木制隔断、植物配景等,同时使用大量的落地窗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让空间同时具备现代感、温馨感和典雅感,也能更提升空间的大家庭氛围,让老年人更快在空间中找到归属感,家具颜色选择以蓝、白、橙色为主,减少空间的乏味感和单调感,座椅也选用倒圆角设计和有舒适座椅的形式,让老人使用更舒心

指导教师:万国
于金仁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成都大学蜀锦蜀绣创新设计研究中心
 
设计说明:成都大学蜀锦蜀绣传承与创新设计中心是一个以蜀锦、蜀绣两项传统手工艺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创空间。通过对蜀锦和蜀绣前期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发现从它们的生产材料,生产过程,图案纹样中可以挖掘出大量的设计元素加以一定的艺术形式便应用于我们的空间设计中去,如生产材料的元素;生产过程的元素;图案纹样的元素。更重要的是成都大学蜀锦蜀绣传承与创新设计中心是巴蜀文化中两项非常重要且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创新创意的发生空间场所,空间的整体氛围的营造和形象的树立应有别于那些对传统文化纯粹的表达和展陈的空间场所。在对此空间环境设计时不仅应考虑对传统文化历史岁月的表现,更应改在整体空间整体格调氛围营造中展现出对传统文化形态意识的创新理念,最终设计营造出来的空间形态应是一个有文化内容支撑的空间,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满满的现代感、艺术感、时尚感以及趣味感的空间形态,因为基于这样的空间形态下可以更好的将蜀锦和蜀绣这两项非遗展现给观众,并且引导观众对这两项非遗有一个新的认知,逐渐蜀锦推动蜀绣的文创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扩大蜀锦蜀绣产品的应用领域,最终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

指导教师:万国
严思雨图片
图片
图片
《和林村村民活动中心活动空间》
设计说明:“乡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当你走向远方,回首眺望,想念故乡的房子,故乡的田野,忘不了的地方是故乡,让心安定的地方是故乡。本次创作作品主要解决了和林村村民活动中心活动空间的平面划分问题、空间布局,设计方面不仅要满足本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又要重视娱乐场所的合理性问题,确保前来游玩的人们有娱乐场所。空间分布上注重天井和其他空间的互动问题,空间当中涉及民俗民艺互动空间、阅览空间、农耕文化展陈空间、室外活动空间等。整体设计风格结合了川西平原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装饰特色,同时融入和林村当地的文化特色,既给当地村民带来一种“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又给外来游客展示“和林留人入醉乡”的迎客之情。

指导教师:张郑波
袁芳图片
图片
图片
《以宜宾五粮液酿酒作坊内的厂房为改造的设计研究》
设计说明:本次毕业设计以宜宾五粮液酿酒作坊内的厂房为改造对象,以建立五粮液白酒文化展览馆为改造目标,打造宜宾白酒文化输出地的同时对五粮液酿酒作坊遗址进行保护性的展示。该展览设计面积为2400平方米,为中小型企业性质展览馆,在功能分区上分为品牌文化展示区、白酒文化展示区、白酒工艺展示区、品酒区和名酒展示区五个大区域,采用串联式布局分别从宜宾白酒历史发展、宜宾当地的白酒文化、五粮液的在酿酒工艺以及体验性的品酒和观酒几个方面进行布局,造型上在常规展览馆设计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与“酒文化”结合的元素,用“印章”、“卷轴”等作为吊顶和墙面造型。装饰上保持了传统展览馆的暗色搭配,着重突出展示的内容。由此改造后的展览馆充分体现自身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白酒文化的发展进行充分、全面地展示。

指导教师:张郑波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