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建筑182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课程作业展

发布时间:2021年6月7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4450

图片
展览信息:主办单位 /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 /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务办公室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

展览班级 / 建筑182

指导老师 / 姜妍

本次设计以具有较大空间和复杂流线的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为设计对象,学习和初步掌握交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训练大空间与小空间的组合、大跨度空间的结构选型与形式处理。学习施工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作品展示(排名不分先后)
王露蒲
本次设计提取了刘桥镇的特色——“板鹞”,将其与海帕薄壳的结构结合形成了这次建筑的造型与空间。造型营造起飞与降落的意向,映射了人群的到来与离开。这次设计的屋顶结构是一大难题,因为没有用gh建模,所以模型存在一些问题,精细度不高,希望之后有机会可以完善。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吴睿
公路汽车客运站设计需要有较大空间和复杂流线,通过对大空间与小空间的组合、大跨度空间的结构选型与形式处理,使整个建筑和谐统一。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对人群流线的区分、人车流线的区分。其次是将南通板鹞文化融入设计,通过改造六角一星的造型,得到了该建筑内部空间与屋顶罩子的生成。将该设计命名为“浮鹞”意为:将板鹞特色运用到漂浮的空间与屋顶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陶怡
首先本次设计特别感谢老师的指导,在布置功能流线上有了很大的改善。本次设计达址于刘桥镇,拥多元文化,而对“桥”的传承也就是刘桥镇名字的由来,现在逐渐消失,本着建筑体现文化的理念,选择了“桥”作为本次的设计意向。提取南通具有代表性的“虹桥”的外形加以形变,同时提取木拱桥原素,网架结构和衍架结构以及斗拱和悬挑结构,对屋顶、立面和内部的柱子进行设计。内部宽敞明亮,设置庭院、通告空间等,流线清晰。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葛飞
刘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我们希望更多镇中人能留乡发展,镇外人能入乡创新。“归去来希”寄予客运站在见证来往游人的同时,能见证刘桥镇的发展,游子归去,带回来的是刘桥镇未来的希望。本次设计从通州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取南通板鹞文化的角元素以及江海文化的波浪元素,融入客运站的立面设计中。另一方面,通过层层退台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迎合场地的风向,露台植被草皮赋予建筑绿色的生机。

这次设计侧重在文化元素的提取而在空间的设计上有所欠缺,希望下一个作业能实现两者兼顾,尽可能实现最初的想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朱晓玥
当建筑与场地融为一体时,
问题不再是“人们为什么要去车站旁散步”,
而是“这里特别适合散步,咦,旁边竟然还有个车站?”
群鸟一路迁徙,这一生都在与春天约会。刘桥镇外出人口较多,本设计旨在通过客运站这个角色,以八卦图的形式区进行功能分区,并将当地运河文化融入建筑形态,使得建筑与场地充分融合,柔美和谐,提改善当地环境并吸引人群,在第一时间给到来的乘客带来最佳的体验感,且使之成为其他候鸟从千山之外而来,所寻到的一处水草丰茂之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潘昱岚
刘桥镇以桥闻名,设计提取“桥”的意向,在一层局部抬升,做出桥洞的形态,而桥洞可以贯穿站前广场以及落客区,形成两个区域的视线贯通,
削弱庞大体量由于过于整体而带来的呆板感。此外,桥洞同时作为出站口,出站旅客可以直接穿过桥洞出站。同时,由于刘桥镇位于沿江沿海地区,拥有着独特
的渔网编织特色,所以我还提取了编织元素融入了立面设计与结构设计中。“桥”与“网”意向的提取不仅是在形态方面,还体现在结构方面,从古代拱桥的支撑结构上汲取灵感,我将拱形支撑结构与钢架网结合,配合钢结构与柱网结构作为支撑。在室外空间设置上,我希望将整个车站打造为城镇公共空间的核心,所以在主入口处设置了下沉式站前广场。在室外立面处理上,建筑外沿依据场地边界生成的立面部分设计为实墙,而被网结构包裹的曲面部分设计为虚的玻璃结构,形成虚实对比,虚部分面向入口下沉广场以及发车场地,实部分面向街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朱家琦
基地规划布局一句尊重现状,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再仔细分析场地人车流线与内部大小空间组合,确定建筑基本方向。
此次建筑设计我提取南通通州刘桥当地的特色哨口板鹞风筝的几何元素,以功能的划分拉伸体块,采用风筝动态的飘逸之感,得到屋顶。以传统的对称布局,简单的白橙墙和玻璃幕墙为基调,通过空间语言的转换,让人们感受这种氛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张磊
本次设计为南通市刘桥镇客运站,为三级客运站。设计提取了刘桥三绝:板鹞、灯谜、菜刀中板鹞风筝的元素,并将其抽象成凌空飞翔的形态运用于客运站的设计中,使整个客运站富有动感。同时,南通作为长江沿线城市,又靠海,他独有的江海文化也是一大特色,客运站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标志,将川流的曲线形态运用于建筑平面,最大程度上体现南通的江海文化。
建筑立面采用红棕色与浅灰色的配色,既有客运站的沉稳又不失动感,同时这个配色也是传统板鹞风筝的配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周瑜
客运站是旅客之家,是旅客到达各城市的第一站。旅客们就像候鸟入冬回春需要迁徙一般,出行或是归乡都是为了生存。建筑主体引入“飞鸟”的概念,结合与刘桥镇有着历史渊源的“风筝”意向,意将建筑主体打造成一个具有“归属感”的客运站。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贺爱
这次的客运站设计在前期的问题处理上遇到一定的困难,最终还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我希望能够塑造的客运站是有温度的,不再是一个短暂去留的场所。南通沿海,故不可少船。对于船头的元素进行提取,建筑主体作局部多层,呼应舟的元素。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浦佳焕
本次客运站设计结合了通州当地的特色将板鹞与红木雕刻结合,创造了一个现代与古韵相结合的客运站设计。不规则的大面积几何窗以及主入口的曲线屋顶设计是建筑最主要的特点。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王馨悦
本次设计的理念来源于当地的缂丝文化,其精髓在于“通经断纬”。在客运站设计中,“经线”代表着候车与售票主体,组成连通一体的主体部分;“纬线”则是代表着其他的功能区域,在自始一体的“经线”上,做相应的融合,通过旋转,穿插等手法,最终形成完整建筑主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陈瑞思
车站,是一处承载了无数思念与期待的空间,在车站经历过分别与重聚的你一定深有感触,难以忘怀。
港湾,除了代表停泊船只的水域以外,最常被使用到的是其引申含义,即归属感以及心灵的依靠,也是家的别称。
当两者相遇相融,一座陆上不冻港便随之诞生。
不冻港顾名思义是终年不会结冰的水域,通航自由,就像家永远在这里,永远欢迎你回来。
陆上不冻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跃出水面的大鱼。疲于奔波的旅人需要浮出水面呼吸一口才能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与勇气。在这里,各种情愫汇聚而成的泪水会被温柔的海浪拭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仝程程
刘桥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历史悠久,交通发达,不仅拥有文化遗产蓝印花布,还有当地传统的板鹞。本次设计就取自于这两大传统特色文化,提取了蓝印花布中布的流线型美感以及板鹞的飞翔之意,将整体造型做成弧线与折线相呼应的造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陈思迈
汽车客运站见证着一个城市的样貌,本次从建筑的设计内涵中体现刘桥镇的文化底蕴。根据刘桥镇文化和南通市文化中提取元素,结合板鹞风筝哨口的制作材料、南通市江海文化与纺织文化,在建筑的形体、立面造型、平面功能排布以及结构中体现。“流入筑哨”取自板鹞风筝风入竹哨的“流”是立面的波浪设计,象征着刘桥镇的未来如九圩港一般绵绵不息迎难而上。“筑”意在建筑的外形设计,建筑分为主要的两大部分,如编织手法一般相互交错融合,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和谐交融。“哨”是建筑的平面设计,从哨口的材料葫芦着手,平面弧形线条寓意着刘桥镇发展繁荣昌盛。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