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1届工业设计系毕业作品--可感关怀
发布时间:2021年6月8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5313
Penetrating
Perceivable care
科技不是冷冰的,是有温度的,是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而这种智能化、互动化的设计将伴随着越来越多人文关怀更而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带来更加智能、便捷、人性化的日常体验。本版块部分设计与魅族、顾家家居、浙江大学等企业机构研究合作,将设计创意与产业落地紧密结合。
Exhibition of works
作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还未意识到的动作可能正在影响着种种社会问题的发生,“Inner 内心引力”从生活角度出发,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事和物——看似与其暂无联系但最终都会受其产生的一定影响。从时间、环境、生命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反思设计;在有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动作或反应,引发使用者重新审视生活中被忽略的事和物,达到在使用的同时进行反思的意义。
导师评语: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是思考。我们当前所处的生存环境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无论是来自物质还是精神世界内所遭遇的困境,都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Inner 内心引力》系列作品,在解决社会问题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环境、时代的看法和思考。引发使用者重新审视生活中被忽略的事物,达到使用情境下反思的意义。
PURIFY | 如果家具会呼吸
作品介绍:
该设计从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的大环境出发,通过资料调研发现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和危害,并且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在通过对新型材料的研究,选取造型符合主题又具有实际功能性的材料将其进行复合材料制作并最终应用在家具设计中,这种新型材料使整个家具具有吸附有害物净化空气的效果,同时在造型上符合设计风格。达到了设计目的:构建一个无污染的新型家居环境。展览内容中放置空气质量检测仪能够显示空气净化程度,展现产品的实际功能。
导师评语:
本组设计起源于新型材料的探索。在他们的设想中,这种材料必须具备透气透光,视觉美感强,尤其具备对于空气的净化能力。他们的设计将这种清透的材料美感统合到家具灯具中,使得他们的设计既能体现出一种柔和的材料特征,也不经意间营造了家中的轻松洁净的空气环境。
morchair
作品介绍:
该设计是面向居家健康办公的“微”健身家具的创新设计解决方案。设计目的是为了改善长时间在家工作可能出现的疲劳、四肢麻木等健康问题。椅子功能上在能够满足腿部“微”运动的同时,通过层板的叠置使得座椅更具“弹性”。设计风格上突出了more 的概念,让居家办公更健康舒适。
导师评语: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使居家办公成为常态,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居家办公家具而导致了健康效率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该设计旨在通过将适度健身的“微运动”概念与办公椅相结合,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造型上采用了层面叠置的效果显得别致独特,令人眼前一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非地球频道——儿童行为类玩具
作品介绍:
“非地球频道”系列玩具分为三个模块。在感官模块的设计中,通过对实验得出的传声装置进行优化改良、结构转换的形式,让模块在可以改变声音的同时,也能与其他日常接触的物品相结合进行更进一步的变化探索。行为模块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探索儿童玩具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假装游戏及其理论与儿童行为理论相结合,电子技术将玩乐与科技结合,加入来自异星调查员的角色扮演,记录在太空中有趣现象 。互动模块是以“异星虫之乐”为主题的组合玩具,外形提取昆虫元素,如头部、虫腹、等外观简化, 让外形更具有未来太空感,各模块独特外型材质刺激儿童触摸并增强感官认知,锻炼手部能力,自由组装模块进行声音与外形探索,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昆虫乐器”。
导师评语:
非地球频道系列轻互动儿童玩具,是此次毕业创作中最具有童趣的一组作品,由三位女生经历数月共同创作完成。该组作品基于 2-4 岁儿童的认知特征,围绕该年龄段儿童特有的假装行为和心理,通过跟踪观察和访谈, 还原儿童的认知行为现场,同时结合市面同类产品概念的基础调研,在行为、互动、感知三个层面重新定义儿童玩具。作品放弃当下儿童电子类玩具产品热衷声光电等强交互特质,取而代之采用朴素的参与式游戏方式, 以轻交互行为引导,逐步激发儿童对周围环境物理现象的探知欲望,实现对现有儿童玩具产品数字化风潮的颠覆性反思,具有较强的创新表现力。
点穴寻医
作品介绍:
在中医中,穴位按摩能够通经活络,提气行滞,对于亚健康疾病有很好的调养作用。本产品融合“五脏五音”“经络相通”的古代医学概念,通过新型柔性电子技术实现用户进行精准有效的自我按疗。产品采用柔性电子压敏传感器,用柔性聚合物读取按摩力度,配合光效和声音反馈按压力度和按摩路径,使用户跨越场景空间的限制,在家也能“自愈”。让中医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实现回潮与创新。
导师评语:
中医认为,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经脉之气,以达到通筋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的作用,《点穴寻音》小组关注到了传统中医体系中的穴位按疗的精妙之处,设计了一款柔性按摩可伸缩贴片,在保证穴位准确性有效性按疗的同时,结合中国传统五声音调,赋予中医穴位理疗全新的自愈体验。
导师:王菲
作品介绍: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有了更高的接受度,也迎来了发展契机。wip 提供实时的线上诊疗系统服务,改变国内三甲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在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下,使用多种诊疗辅助产品,对常见轻症患者进行检测诊断。使用 wip 远程医疗实体诊断系统可提高就诊医疗效率,降低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其适用于疾病就诊、复诊、诊后康养、健康监测等,满足用户无接触式医疗健康需求。
导师评语:
“后疫情时代”在新技术赋能下,医疗行业还会发生哪些颠覆性变革?《wip- 远程医疗实体诊断系统》产品以现阶段远程线上医疗问诊的医生误诊率高、效率低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其设计的辅助系列产品为远程医疗患者提供了更加精确、便捷、有效的诊疗服务。产品与移动通讯工具结合, 增加了产品的便携度和使用成本,也让线上医疗的过程更加轻松高效。
触感仿生灯具
作品介绍:
利用仿生设计的形式语言,结合内部机械结构与智能程序语言控制,赋予灯具呼吸般的“生命感”,实现产品给予人的释压效果。设计强调犹如抚摸动物皮毛般的触感体验,完成触摸的乐趣和照明功能的 " 一体化 ",将能够唤醒用户情感呼应的要素作为设计内容,以此确定为该灯具的概念方向。
导师评语:
这是一组带有生命能量的作品!我们很少见到会呼吸的灯具,这里深层的原因在于,想要模仿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极为困难的,它既需要有内部运动的机构设计,也需要智能控制的语言程序。该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灯具随时代发展到今天的面貌,它已具有了温度,已经能与我们进行心灵能量的交互。和它待一会儿,你会发现,你的心悄悄地柔软了起来……
Relaxus Flow|声学产品的创新设计
作品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以往追求的工作生活平衡正在变成一项难以实现的任务,耳机作为传递音乐的载体,给人们带去美好音乐的同时,更是舒缓了身心,带去惬意时光,因此人们愿意为更好更优质的声学产品买单。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的升级,需要声学市场作出应变,市场需要更具多样性差异性的设计存在。目前耳机市场同质化严重,本小组着重围绕声学产品的创新性设计,致力于建立独到的、具有识别度的个性声学产品形象,给消费者以新的视觉造型的同时,探索更多元化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方式。最终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导师评语:
该组三位同学在魅族实习,毕业设计选题为魅族的智能声学产品。三组作品异彩纷呈,分别通过 CMF研究、情感化设计、仿生设计、模块化设计等角度切入,声学生态圈、多元化设计手法、建筑雕塑的艺术感染力以及畅想无线等设计概念的引入,使得整体设计风格呈现出简约雅致、动感时尚和个性风潮的态势。功能上的系列化、一体化和模块化也令产品适用面更广,更加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总之,这三套声学产品设计整体上展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年轻设计师的想象力以及对未来 3C生活的美好憧憬。
感官延伸者
作品介绍:
后天性失明者在失明初期因为缺乏引导训练,无法熟练运用自己的非视觉感官而产生心理障碍,难以适应新生活。这套设备包括信息标签、头戴眼镜、手环、拖鞋和家用盲道。通过NFC识别、振动反馈和语音提醒的形式,帮助后天性失明者了解家庭空间环境,提供道路引导,方便使用生活用品。通过产品的辅助,用户可逐渐锻炼非视觉感官,适应视障人士的生活。 设备以红色为主调,有助于视障人士用残余视力看到设备的大致位置。产品外形时尚,有助于盲人与他人互动时减少自卑感;头戴眼镜、手环和拖鞋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互相连接共同作用;NFC 信息标签方便用户使用日常产品,盲道有助于提升后天性失明者的脚底触觉,其中 NFC 模块盲道与拖鞋相互作用,振动提示空间信息。
导师评语:
作品《感官延伸者》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了当代年轻设计师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反思与关照。该组作品面向后天失明群体,通过访谈调查后发现该群体用户在致盲初期普遍经历了情绪敏感期,由于无法适应现有的辅助产品或无法实现语言体系的快速转换而产生的无助和失落感成为他们的共性体验。作品锁定“平稳过渡”这一关键词,经过多次的方案推翻和修改后, 最终提出了感官延伸的概念,通过全新空间语言系统的提出以及成熟传感技术的嵌入,在环境感知和生活习惯养成两方面后天失明者进行有效关照, 帮助后天失明者快速适应生活,重建信心。
Hey,hibit
在不影响人的生活状态的情况下,对于当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下意识行为动作习惯,根据当下生活背景,围绕人的心理活动,挖掘出生活中的一些细小问题。设计出一系列如何能够更加符合人们健康化生活理念的灯具,通过用户所思所想所见更直观的提醒用户健康生活,完善用户的生活习惯,提高用户的生活体验感。
导师评语:
本组设计起源于新型材料的探索。在他们的设想中,这种材料必须具备透气透光,视觉美感强,尤其具备对于空气的净化能力。他们的设计将这种清透的材料美感统合到家具灯具中,使得他们的设计既能体现出一种柔和的材料特征,也不经意间营造了家中的轻松洁净的空气环境。
作品介绍:
这是一款鼓励老年人出门行走,方便出行、购物的动力式助行器,本设计是依据现有浙大产品的结构与技术,创造性的设计了一款方便老年人“坐行”和“推行”快速转换的智能化电动辅助出行工具(轮椅)。通过智能模块化设计将传统轮椅单一功能多样化。通过脚踝上的传感器与机身相连从而感应到老年人的步态及速率,机身会自动调整配合老年人的行驶状态并且老年人可通过手机操控机身促使方向行驶与一体式折叠结构 在使用上更加便捷。通过扶手的上下调节及前后转头 可以在乘坐与推行之间自由转换。另外在扶手和车轮上增添的夜光灯带为老年人夜间行驶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超大的电池空间,使产品具有超长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充电次数。
导师评语:
这是一件很理性的设计去表达一种很浪漫的感觉。用非常高难度的结构工艺,塑造出有韵律的节奏感。这个设计充满了矛盾和略带忐忑的思绪,薄的木片在用脆弱的身板塑造刚健,用重叠和秩序表现浪漫,而秘密就在于分分和和的榫卯连接上,这是作者对几千年榫卯工艺的致敬,也是对榫卯文化的生命力的传承和发展。
作品介绍:
睡眠的作用是恢复我们白天所丢失的能量,其构成了生物圈能量循环与代谢调节的昼夜节奏,睡眠由光介质的褪黑素分泌抑制所引起。人类睡眠和觉醒的昼夜节律中断会影响情绪稳定性、降低生理振幅,从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此外“睡姿与体态”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健康,比如血压、鼻鼾、背部疼痛、静脉曲张等问题,都可能是因为睡姿不当所导致,在失眠问题激增的社会背景下,针对睡眠障碍群体设计一款不同于以往我们所见到的休息空间,这个空间结构更满足于人体睡姿体态,Sleep Cloud 新型卧具打造了在漂浮云朵中入眠的舒适睡眠环境,结合水平律动理疗机械原理,通过睡姿、环境、心理上的调息,为用户提供具有舒适感、安全感的高质量休憩新体验。
导师评语:
这件关乎睡眠品质的卧具设计是别具匠心的!它的成功并非在于其形态功能的完美无缺,而在于魏来同学在概念提出的初期便将这个研究主题上升到基于体位变换的“卧具”而非床的再设计上,这一点是具有突破性的! 最终,她将卧具加上了水平运动的底部结构,让它像婴儿床般动了起来, 令我们都迫不及待想要上去回味一下儿时的体验,不知道这样的记忆唤醒是否具有超乎想象的力量 ?
作品介绍:
疫情下人们更加关注睡眠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作品从情感化设计理论出发,分析本能层次、行为层次的需求, 以飘逸、自由曲线抽象成为蒲公英的图案,发挥其在设计中的情感带动作用。为入睡者带来舒适,浪漫, 自由的无限遐想。作品设计全新的床垫面料图案、根据疫情阶段睡眠检测的结果,定制符合独特人机反馈的内材结构,加之精致化的配件设计满足疫情及后疫情人们对睡眠的需求升级。拥有健康从放松的睡眠体验开始。
导师评语:
该设计是与顾家床垫联合的毕业设计,针对其主力消费系列设计的提升版, 贯彻其“享睡”的主题,该设计提出“像蒲公英一样自由”睡眠遐想。这是定位最为准确和落地设计。作品以飘逸、自由曲线抽象成为蒲公英的图案,辅之以如风似水的底纹,加上精致、优雅的细节雕琢,将入睡者带入风的世界和柔软的心灵空间。非常符合时尚、知性、追求浪漫人生的精致女性。在当下,一扫疫情的灰霾和焦虑,让它成为进入美好梦乡的伴侣。
作品介绍:
这是一个可成长的儿童餐椅设计。适用于 6 个月到 16 岁年龄段的儿童。该设计的核心点是一种原创的笋梯式套管结构,来组合餐椅的上下两个主体部分,不同直径的笋梯式榫头对应相应尺寸的榫眼插口进行配对组合, 即可满足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对餐椅的可成长性调节需求。同时具备多种拆分使用的状态。具有可成长性的笋梯式套管结构方式,丰富餐椅的使用功能和使用状态,实现儿童餐椅的可成长性与可持续性,避免传统儿童餐椅重复购买和闲置浪费的问题。
导师评语:
这里有一个充满关爱的故事,也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主题,因而产生了非常有内涵的儿童家具设计——笋椅。这是作者为自己的家人而做的设计, 对他而言设计过程是一次美好的经历,也是一次内心情感的表现。作品的名称与形态寓意非常的契合,“如笋般成长”这象征了改变,也表达了内心的对小朋友好好成长的愿望。该设计的核心点是一种原创的笋梯式套管结构,用可变的设计非常好的传达出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设计,关注身边的人和从身边的事,送出发自于心的美好。
作品介绍:
平静而自由的心情是人们对完美的潜意识追求,而自然原木家具恰好符合了这一感性要求。设计中充满灵活舒适的线框充分发挥了木材的质感和韧性,表现浪漫的秩序感。这样的韵律指引现代人去寻找一种归属感的精神标记。设计着重思考对传统榫卯结构、工艺的改良,将结构作为设计主导, 从而衍生出更多有关家具设计和榫卯结构方面的多元化设计思维。让榫卯工艺与今天的审美和生活更加紧密地相衔接。
导师评语:
这是一件很理性的设计去表达一种很浪漫的感觉。用非常高难度的结构工艺,塑造出有韵律的节奏感。这个设计充满了矛盾和略带忐忑的思绪,薄的木片在用脆弱的身板塑造刚健,用重叠和秩序表现浪漫,而秘密就在于分分和和的榫卯连接上,这是作者对几千年榫卯工艺的致敬,也是对榫卯文化的生命力的传承和发展。
灯具不仅是是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家具中烘托居住氛围的一部分, 任何产品的材料都是源于自然,而最终的产品与人朝夕相伴,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联结,也是人间接接触自然的一种方式。此灯具以“摘果子” 为开关交互方式的仿生型灯具,为用户传递一种生态趣味,造型灵感来源于丰收的果树,通过灯具展现的仿生形态,以在树上插果子、摘果子一样的交互方式,向人们传达着生活与生态趣味连结的美好,用户在与灯具的交互中获得与众不同的感知体验,并为家中的氛围环境增添一份生态美感。
导师评语:
他的设计希望从自然的行为与美感中寻求灵感来源。这个设计也是将我们熟悉的动作转化为灯光的控制方式。这个设计依托相应的电子控制技术让人能够轻松的与灯光互动,获得来自自然的,拥有满足感的体验。而且她的设计具备社会性,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设计中来,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互。
为了缓解当代人的睡眠障碍,针对人们的睡前行为与睡前心理,“柔莲” 提取了大自然中的涟漪、苔藓、波浪等意象,通过编织的手法模拟“节奏感”“触感”“空气感”等知觉感受,通过体感的模拟等对家居卧具软装进行了形式的创新和材料的重组,营造舒适的睡眠氛围,本设计旨在引导人们更自然的从清醒状态轻松过渡到入睡前良好状态,营造具有包容性的环境,缓解睡前压力,使用户能够放松精神,降低压力。
导师评语:
同样是一组关怀主题的作品,作者从自身的生活感受出发,结合后疫情时期的社会话题,围绕睡眠障碍展开深入的设计研究。作品《情感化睡眠环境设计》由一组新型床垫和感应地垫构成,大胆提出了“空气感”的产品概念,作者希望通过情感化设计手法,将自然要素有机融入睡眠产品,有效缓解当代人的睡眠焦虑情绪。本作品同时作为企业合作课题得到了合作企业方的认可,认为其设计理念具有较强的市场领先度。
夏夜里的一丝虫鸣,既是生命行将终点的哀嚎,也充满了生的力量!当我们听到这样的听觉样本时,内心本能被唤起对于生命的崇敬,也因此感受到微小却巨大的能量意识,它给予我们顽强面对生命的勇气,让我们能够汲取到如空气般存在的丝丝能量,平复波动而不安的心…
导师评语:
虫鸣鼓是一套很有意思的毕设作品,它通过其独特的内部构造以及材料间运动碰撞的声学原理,带给我们饶有韵味的听觉体验!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声音传递治愈的能量,让人们从内心底升起希望的力量。该产品的外形设计是另一大亮点,它富有故事性的形体更加增添了产品心灵疗愈的暗示功能。
生活在现代极简设计流行的环境中,我们使用之物让外部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一体整洁时,人们的心理似乎对于环境清扫活动更为排斥了。自动化清扫工具的出现盛行在帮助我们完成环境清扫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脱离生活环境。新产品带给我们生活的似乎不是解放而成了另一种束缚。常见于普通家庭生活中的塑料尼龙手动扫把,在使用时产生大量新的清理问题,使用者清扫环境同时需对工具进行二次清洁,增加了清扫劳作过程的烦恼和负担。我的本科设计以扫具为载体通过深入研究原始天然材料自生的特性,使之具有更多设计表达的可能性。深入思考绿色生态设计在现代以及未来设计中的意义。于打扫劳作之中寻找自身与环境的连接、达到外物与本心的平衡、感受人与自然的统一,在劳作活动之中梳理我们与环境的关系。
导师评语:
扫帚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工具!它让我们感知劳作的意义,帮助我们获得洁净的空间。你是否曾想过,或许我们厌烦劳作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件称心而顺手的工具 ? 亦或者我们甚至会爱上这样的一种劳作 ? 苏琪颍同学的这件作品是对当代智能生活的一种本质追问,它的价值在于令我们反思高效快速的当代生活究竟丢失了什么?也许我们一切的教育应从好好扫个地开始吧……
如今的健康产业已经逐步的转向“防——治——养”的模式,康复理疗除了治病以外,用户的体验和情感需求也应当成为如今的理疗产业目标。以中医康复理疗床为设计目标,对现有产品进行对比调研分析,大量听取医生和患者的使用意见,将产品从功能、形态、构件、色彩、材质各个方面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产品推向市场后,理疗床的整体性、易用性、舒适性与情感化得到一定的提升,让医生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更好的使用感受, 同时增加就诊效率,提升就诊体验满意度。
导师评语:
陈彧儿同学的设计课题以理疗推拿为研究目标,结合健康生活的社会议题, 以人机工程学为基本研究方法,展开了深入思考。她从医院实地调研开始, 收集修改意见,并细致地完成大量制图工作,最终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方案。该方案考虑到理疗过程中面部的舒适性问题,双臂的安放位置以及医疗物品的存放等多个综合问题。整个设计推进的过程有序而扎实。
福祉智护——智能监测护理助眠灯具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居家养老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源的再一次整合调配也使得行业呈现出新的形势。而智能化家具电器在居家养老新形势中大放异彩,其成功与不断的研发试错和设计改良有关。针对居家养老产业新形势、新需求,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大学合作立项, 预期共同设计制造一款面向居家养老市场的智能监测护理设备,为居家养老医护产品概念提供一个新颖且合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参考。随着对居家养老产品功能的稳步演进的,联合项目组始终遵循需求为导向, 将对人刚需的发掘和优化当作智能居家养老重要风向标。最终呈现的智能监测护理助眠灯具拥有多种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的智能监测护理以及助眠护理等复合型服务,在数据化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同时,还能对老人的睡眠健康提供护持。
导师评语:
作为第一次参与两校合作项目,项目组在整体过程中展现出非常成熟的项目把控能力。小组成员不拘泥于自身学科的学习内容,勇于探索和突破, 综合运用电器和机械知识,研究方向明确,设计过程缜密且条理清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兼具较高的设计价值和生产价值。项目组真对我国居家养老的发展趋势对产品从 B端向 C端的转换行了彻底的调整设计。从软件、硬件、商业模式等多维度全面整合该产品。思考成熟,接地气,基于成熟的调研很大程度上避开了许多校园设计项目过于“象牙塔”的问题,是一个有落地可行性的项目。
疫情下人们更加关注睡眠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本设计利用“白噪音”屏蔽噪音、使人放松的特点,将其运用于睡眠设计中,达到帮助失眠人群解压、安睡的助眠效果。本设计革新了传统床垫的面料和填充层,大胆使用立体机织绉布作为床垫面料,实现表面立体不规则褶皱感,利用绉布光滑硬挺的摩擦特性引发白噪音;内部设计了一层EPS颗粒填充层增强摩擦声,同时运用立体缝制,实现包裹感、膨胀感,增加身体的贴合度,提升睡感。
导师评语:
在床垫领域这是极具创意的作品。深睡助眠系列的“完美白噪音”。以颠覆性的设计思维提供安睡的环境,以心理学和科学的方式重新定义“助眠”。通过一系列对白噪音的调研,作者找到以布料的摩擦声为主要听觉媒介, 加上高分子填充颗粒,用可控的白噪音,实现对大脑神经元的舒爽呵护。特殊工艺和材料的面料设计,使床垫成为自然界中新的物种,让曾经焦虑的睡眠华丽转身成为陌生的挚友,在沙沙声中娓娓道来。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